李稻葵:中国经济三个当务之急 马上要治 刻不容缓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7日 12点11分 PT
  返回列表
86351 阅读
46 评论
财经会议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本文由新经济学家智库根据9月4日“百年变局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与未来”研讨会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大学智库联合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李稻葵发言整理,略有删改,未经本人确认。

尊敬的纪行长、王校长、宋院长、王文院长,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当然特别高兴通过视频方式参加我们的研讨会,同时也极其遗憾不能到现场来聆听,来学习各位嘉宾真知高见,听不到王院长领衔团队发布的这四本极其重要的著作和高见。我自己本来一直非常期待今天现场的活动,但学校这边有紧急任务我必须要去,所以十分抱歉。

王文院长所领导的重阳金融研究院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极其著名的,代表我们中国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的智库,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发布了各种各样的重磅的研究报告。今天这四个报告极其重要,我在看来,今天领衔的报告《百年变局下中国金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极富高见,我相信有关部门已经高度重视,正在转换为各种各样的政策,相关的观点我都高度赞同,尤其是我同意他们报告里讲出来的,现在一定要抓紧时机进行调整。下面我讲一些简单的观点进行补充。

第一,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当务之急还是在国内,因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尤其经济的体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刨除服务业、咨询、金融服务等,中国经济体量已经远远比美国大了。按购买力平价来算,经济规模早就超过美国了。所以,办好中国经济自己的事情就是稳定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工作,这点和当年日本的经济情况是不一样的。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我们中国的金融与美国、世界而言相对而言还是有防火墙,是隔离的,这就更加挑明了,我们重点之重点,要稳定经济,稳定金融,重点在国内,不能把我们的困难过多地推给或者放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好这个因素上。这是简单的观点,也许不对,供大家批评指正。

第二,如果要说国内的经济和金融怎么办呢?我的观点是,要分轻重缓急,急病马上就要治,着急的病一定要治标,刻不容缓;缓病要治本。什么是急症,什么是缓症?急症是说,中国由于房地产销售放缓,它带来的是开发商的资金链极其紧张。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它出现了一个连锁反应:地方政府加紧了对开发商的资金管控,说你手里预售的钱只能用来在本地完成本地的项目,不许还债,再有债也不许还。同时各大商业银行看到开发商资金链变紧了,之前我承诺的给你融资也不到位了,不给你融资了,我授信都不到位了。这样一搞就出现什么问题呢?出现我们开发商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舆论压力之下,我们重点是“保交楼”而不是“还债”。这么一搞,开发商金融的问题就会传递到金融业,多大呢?我算了一笔账,小10万亿,接近10万亿。这10万亿的资金链紧张,它的违约,所谓的暴雷又会带来我们80多万亿股市资金的紧张,以及基本是同量的80万亿以上的债券市场的恐慌。所以,这一点一定要牢记在心,进行解决,完全有办法,四两拨千斤,只要从现在开始重视它就不会发(生)出来。

怎么四两拨千斤?要求重点开发商企业必须和全国性大的商业银行合作或者重点放在商业银行这边,必须事先承诺的信用贷款到位,不要按照传统的做法一个个项目去谈,在总部这个层面,银行总部和开发商集团就要开始集体授信,只要一点点钱,我的计算是几百亿授信能解决10万亿潜在的金融债务违约,能避免影响上百亿金融资产恐慌。

什么是缓症?缓症很多,主要是三个方面:

1、地方债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地方债不解决,地方政府捉襟见肘,他现在很多日常的运营都满足不了,怎么能够积极地搞招商引资,开发项目呢?中国经济没有地方政府积极运作,经济的活力就没了。怎么解决?方向很简单,必须由中央政府发国债,建立资产重组公司,一个个地,或者选几个案例和地方政府重组。

2、民营经济投资积极性必须要保护。今天刚刚报出一个新闻,发改委下面要成立一个“民营经济促进发布局”,大概是这个名字,非常之好!我和同行们一直在呼吁,对民营经济一定要发展,那边有国资委对国有经济发展,光光有工商联是不够的,工商联和国资委在政府中的层级是不够的,所以,现在发改委下面成立这个局,希望发改委下面至少副主任兼任这个局长,这样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才相对平衡一点。开玩笑,需要民资委,现在民资委分为两部分,一是工商联,二是发改委下面的这个发展局。金融层面,还得由央行牵头搞民营经济贷款委员会,专门要增加对民营经济,尤其是成熟的、较大规模的民营经济的贷款规模。

3、必须要找到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基建过去是增长点,房地产是增长点,这两件事儿不能说熄火了,我坚定地相信,这一轮经济调整恢复之后,房地产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产业,毕竟我们35%的百姓长期住在农村,65%出城市的中间很多居民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是我们的保洁阿姨、快递小哥,他们还要买房子,所以,房地产还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只不过它不像以前那样风风火火,成为第一大产业了。基建也仍然重要,只不过它相对拉动能力在下降,因为中国传统基建规模已经非常好了,水平非常高了。

除此之外怎么办?一定要有新增长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长点,我坚定地认为是能源转型,就是要把过去我们大量地依赖进口原油这件事儿要加以解决。怎么解决?今天没时间展开,我们研究院做了很多基础性的,结合我们清华各个院士,各个工程学院的院士们一起讨论,现在非常成熟的,马上可行的就是绿色甲醇,光伏、光能,光伏和风能结合起来,电解水,波动的光和风、电解水产生甲醇,甲醇直接烧,直接就代替柴油,这个技术我们花了十年功夫,要感谢山东潍柴动力的谭旭光董事长和吉利集团的李书福董事长,十年难得一见,这个技术已经解决了,完全用内燃机燃烧100%的甲醇,产生排出来的废气是柴油的1/20,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经常说国十、国十二技术都达到了,不是国六了。用甲醇技术唾手可得,未来10年之内能形成5万亿以上的投资规模,每年产值1-2万亿,我们120多亿的GDP中间,这是不得了的一个增长点。

总之,我们重阳的报告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一定能发挥积极的国内国际的重要作用,我只是拾遗补缺,提一点个人的观点,不当之处请各位同行,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游浪者
1 楼
思想和实践研究院院长,长篇大论只字不提在思想的指引下,本身就有问题,而且是路线问题
争争日上
2 楼
关键是共产党习禁评的信誉没有了,谁会相信他要保护发展民营经济
春天永远美丽吗
3 楼
这又是一个靠溜须拍马上去的人物,不像是一个做学问的人。中国就是被这样的人把学术界搞得乌烟瘴气的!
秋林小屋
4 楼
没有政治改革,其他各种“治疗”,都会更加致病。
老天真
5 楼
李稻葵还是在帮房地产商吹房产泡沫。
网迷
6 楼
又要种韭菜了。
R
Richard505
7 楼
这种人不过是体制内混饭吃的奴才,中国的经济问题的根本在于落后的制度和包子的瞎折腾,文中一个字不敢提
走遍北美的小猫
8 楼
李盗魁,这名字起的,真是吴法宪他妹,无法说。
O
Orite_0o
9 楼
债没还再发债,在形势不明了的情况下谁会买?
护国中将
10 楼
李稻葵说得很对,我国掌握的新型甲醇技术国际领先,用这种技术可以在未来十年完全碾压美国。
大宋的智慧
11 楼
热烈祝贺中国经济体量碾压美国,当然,除了服务业,金融业,高端科技之外。
c
ca_lowhand
12 楼
电解水出甲醇代替汽油,听起来怎么这么不靠谱。有没有化学专业同学解读一下
游浪者
13 楼
新发明的发动机不烧汽油,可以直接烧水-----用煤
W
WeThePeople
14 楼
饶了保洁阿姨和快递小哥们吧,别让他们拿多年的血汗钱来换你一个厕所。他们的根还在原籍,或者说他们歺风露宿是为了他们孩子们将来和你们一样割别人的韭菜,别割他们了吧????
据说据说
15 楼
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都远远不可能回到几年、十几年前的水平了,目前已有的房子已经过剩。
理查
16 楼
砖家又在画饼。
H
Huilianghu5
17 楼
处理好烂尾楼是稳定的需要,不让开发商大批快速倒闭也是稳定的需要。作者觉得不用花多少钱就能摆平?
炒瓜子
18 楼
說了很多大家都知道的事。 這專家天天看文學城
5
556517
19 楼
闭门造车,只能在内循环上找出路。
j
jinzhengping
20 楼
三亿失业 90%断供
f
fancyorange
21 楼
这马屁精,说刨除了服务业,金融中国经济体量比美国大多了。哈哈哈。好像金融业不算经济似的
逐风
22 楼
老李够逗的,你都建了防火墙了,外面的经济再火也跟你没啥关系吧?
西
西湖孤山
23 楼
嗯,关键是李书福的技术,
d
david_dali
24 楼
没有信心,谁还敢投资啊。民营经济更得给足信心。
老柏树
25 楼
已经把未来50年的房子都盖出来了,还盖,谁去买?
B
Biao9919
26 楼
农村人现在都回流到农村老家了,还在城里买房?想什么呢!因为城里没有给什么给农村人的工作了,工厂大量关门,基建也不行,把以后30年的房子需要修的路都建完了。另外他没算现在断崖式下跌的出生率,新生儿是几年前的一半,这种巨大的跌幅,经济必然萎靡。日本失去的30年其实也是人口走向严重老化的30年,现在日本70岁以上老人工作的超过30%,中国以后也是这种情况。当中年人年轻人和老人比例达到1:1, 就是一个缺乏活力的国家,什么经济政策也拉动不起来,老人的特点就是爱钱怕死求稳定
L
LISP
27 楼
甲醇?别开玩笑了 工程进步不是一下子就从0 到产业 需要一个从小规模逐步增加一步一步证明自己的过程
洋知青
28 楼
1 房地产已经被炒成天价,已经不能用正常涨跌来处理,就是处理也处理不了,因为太离谱了。如果想知道涨成天价的物品最终会是啥样,看看当年炒成天价的藏獒。 2 房地产用了太多的土地。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降到70%(65.8%)以下。而2000年时,中国粮食基本上能自给自足。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家(2022)。如果遇到世界级饥荒,中国危险了。 3 由于房地产疯涨导致人民币大量超发。现在人民币发行量是287万亿。相当于40万亿美元,是美元发行量的两倍,是世界所有货币总量的45%以上。够疯狂吗? 4 中国地方财政大量的依赖房地产卖地收入。如果这部分钱没了,多少地方政府将破产,多少公务员将失业。 5 中国的房地产占个人资产的三分之二。如果房地产倒下,多少人将财产清零,重新返贫。 6 过多的房地产,烂尾楼将形成无数废墟,清理成原来模样几乎不可能。
洋知青
29 楼
看看这些小学生手下都是啥学历: 李强:78届浙江农业大学宁波分校(当时是中专)。 李希, 78届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赵乐际, 76届北京大学哲学系工农兵大学生 王沪宁, 72届上海师范大学干校外语培训班 陈敏尔,78届绍兴师范专科学校 丁薛祥:78届东北重工机械学院。 何卫东:中央党校大学学历。 蔡奇:75届福建师范大学工农兵大学生。 就这么一群歪瓜劣枣来转变小学生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困境,逗你玩吧?
老柏树
30 楼
上层有种说法是跨过60后,因为60后基本都是81-82年以后大学毕业的(到91-92年为止),是80年代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最严重的一个群体,所以老共不能让60后掌控。即使老习再干十年,到2033年,70年出生的也63岁了;如果老习干到2038年(85岁),70年的已经68岁了 --- 60后基本肯定是不可能掌控老共了。
退
退齋
31 楼
农民李稻葵表示: 中国经济三个当务之急 是 种李子树 水稻 和 葵花
T
Tan7th
32 楼
等于没说
t
tina0
33 楼
奇怪,中国经济怎么突然“急”起来了, 不是形势一片大好吗,不是整体向上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吗? 再有,款款而谈刻不容缓地治理当务之急,可连为什么会出现这当务之急,是啥造成的都没说呀? 原因都不清楚,都没搞明白,谈什么治理,如何保证的了对症下药,如何治本? 可见这些所谓的建议,不过是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玩意。会不会“有效”? 也许会,但那一定是拆了东墙补西墙,靠击鼓传花把麻烦继续拖下去的办法。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就确定了,问题会积累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总有击鼓传花会传不下去的那一天。
走出非洲67
34 楼
光腚帝加速的不够猛
m
modems
35 楼
有领先世界一千年的习思想,不用怕
旁观者XWY
36 楼
保交房有关社会稳定,政治安全。房地产开发商是十个瓶六个盖,其余的盖就靠忽悠买房。
生肖迷宫
37 楼
中国经济要想起死回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富得流油,拥有所有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的伟大领袖牺牲一点个人利益,把部分资产转让给人民,人民有钱买房了,消费了,企业资金也回笼了,市场又可以运转起来,经济就可以腾飞。但是,伟大领袖有这么善良吗?它凭什么给你们这些屁民好处,你们有军队吗,党卫军保卫的是领袖的利益,伟大领袖是个抠门,哪怕全国都遭殃,自己也不舍得拿钱便宜你们的。中国体制的特点,经济问题没解。
三本正经
38 楼
呵呵,就一小太监样,皇上不急太监急
无闲散人
39 楼
重点是已经远超美国了
无闲散人
40 楼
我看到了“王文院长领导的重阳金融研究院”,简称王重阳金研院
e
ellamoney
41 楼
清零的时候那位听专家的了吗?
x
xiaoxiao雨
42 楼
is this his personal opinion or the country's research?
洋知青
43 楼
实际中国最大祸害是房地产,滥发钞票和战狼。这三种祸害是能够毁掉中国的。但除了这三个,中国最大祸害是那个光腚皇。正因为有他,中国房地产才如此糟糕,中国才印了天量的钞票,中国才在国际上四处树敌,敌人遍天下。中国之所以从一盘好棋走到今天地步,就是因为这个垃圾!
徐州雪花大如习
44 楼
毕竟还是御用砖家,农民工没有房子,但有几个人在城里买得起房。经济问题在国内,但是中国经济起飞是进入wto以后成为世界工厂,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厂为全世界打工。这些现在在逐渐失去,才是中国经济萎缩的最主要原因,房地产只是杠杆而已。 要提振经济,必须要反对战狼外交,反对对私营企业不公平待遇,这些他都没提到。这人也就是顺着包子帝的意思小心谨慎的讲话而已。
c
charley3
45 楼
这个咋操作呢,难道要回到计划经济,由银行总部代替了财政部或者国家计委。 --- 怎么四两拨千斤?要求重点开发商企业必须和全国性大的商业银行合作或者重点放在商业银行这边,必须事先承诺的信用贷款到位,不要按照传统的做法一个个项目去谈,在总部这个层面,银行总部和开发商集团就要开始集体授信,只要一点点钱,我的计算是几百亿授信能解决10万亿潜在的金融债务违约,能避免影响上百亿金融资产恐慌。
老柏树
46 楼
房地产涉及地方的财政收入,上面显然不可能捅破房地产的泡沫的,这跟日本是不一样的。 但现在全国大概有6亿套房,14亿人的话是足够了,无非不是均匀分布而已:农民工在大城市买不起房,有钱有势的有好多套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