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贸易下滑和通缩幽灵:中国经济引发全球担忧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14日 18点45分 PT
  返回列表
74407 阅读
49 评论
纽约时报

中国南昌的住宅开发项目。中国几十年的过度开发导致许多城市到处都是空置的公寓楼。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在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中国一直是不懈发展和向上流动的代名词。随着14亿人口对世界各地的商品产生兴趣——好莱坞电影、韩国电子产品、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这个看似取之不竭的引擎推动着全球经济。

现在,这台发动机正在失灵,给中国家庭和全球经济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风险。长期以来,在这种利润增长版的全球化里,中国一直是核心,但在世界经济极度不确定的时刻,中国却变成了终极未知数。

最近几周的一系列事态发展加剧了这些风险。

先是传来了中国经济在春季大幅放缓的消息,浇灭了新冠极端限制取消后强劲扩张的希望。

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连续三个月下降,进口连续五个月下降——这是前景黯淡的又一个信号。

随后有消息称,从食品到公寓等一系列商品价格下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可能处于所谓通货紧缩边缘的担忧,即价格持续下跌,这是商业活动疲软的先兆。

连接着金融、建筑和家庭财富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日益陷入困境,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碧桂园未能支付其债券利息,并且估计今年上半年亏损高达76亿美元。

这些事件使中国劳动者和家庭的处境雪上加霜。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经济疲软标志着对主要商品需求的萎缩——从巴西收获的大豆,到美国饲养的牛肉,再到意大利制造的奢侈品。这意味着人们对石油、矿产和其他工业基石的兴趣减弱。

中国苏州南门市场。中国包括食品在内的一系列商品价格都出现了下跌。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经济放缓肯定会给全球经济前景带来压力,”澳大利亚金融服务公司麦格理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表示。“因为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商品消费国,所以影响将会非常非常大。”

BCA研究公司最近的分析显示,过去十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而美国的贡献率为22%,欧元区20个国家的贡献率为9%。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当局重振经济的选择有限,因为目前不断增加的债务估计已占国民产出的282%——比美国还高。

政府列出了旨在刺激消费者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支出计划。但细节并不透明,同时给人留下了地方政府将为此买单的印象。地方政府是债务危机担忧的焦点。多年来,他们大肆举债,为道路、桥梁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资金。

所有这一切发生之时,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正试图从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经济向国内消费支出主导的经济转型。

旧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在世纪更迭的20年里,该模式效果非常好,当时政府为港口、电网和其他基础工程提供资金,以促进出口带动的工厂繁荣。

随着中国转向新的经济模式,政府制定了鼓励消费者消费的支出计划。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家创办了世界上最具创新性和价值的一些科技公司。近年来,许多企业都受到习近平推动的监管打压的限制。

在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在美国,中国惊人的出口增长加上国内工厂就业岗位的流失,引发了贸易冲突。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全面征收关税。拜登政府延续了这一政策,并增加了对先进计算机芯片等中国关键行业投资的禁令。拜登总统周三强化了这一行动,签署行政命令禁止对可以增强中国军事力量的行业进行投资。

周四,拜登将中国的经济脆弱性称为“定时炸弹”。他还说:“当坏人遇到问题时,他们就会做坏事。”

习近平指责美国开展了一场旨在压制中国发展的运动。

面对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敌意,以及疫情期间将产品从中国工厂运送到北美和欧洲零售商的困难,跨国公司已将工厂订单转移到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国。

对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国际商贸版图的变化,增加了向内需为中心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反对新冠限制的抗议活动。在一系列公众抗议之后,政府于去年12月解除了防疫措施。 THOMAS PETER/REUTERS

尽管如此,疫情还是阻碍了这些设计。政府对商业和行动自由实施了严厉限制,封锁了整个城市。

去年12月,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公众抗议活动之后,政府解除了这些限制。人们普遍预计这将刺激消费者支出。但消费者支出一直很疲软,以至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停止发布那些引起人们对经济问题关注的数据。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中国家庭一直是世界上储蓄最多的家庭之一。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系统的家庭存款总额增长了约1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7万亿美元),是十年来最大的增长。

但储蓄的增加,以及投资和消费支出的疲软,似乎反映出公众信心的普遍削弱。在疫情期间,政策从完全封锁转向不加控制——经济学家亚当·波森最近称之为“经济长新冠”。

中国消费者热衷囤积现金,部分原因是他们普遍认识到,房地产是一个充满不幸结局的故事。几十年来,开发商的过度投资导致整个城市充斥着空置的公寓楼。随着房价暴跌,开发商纷纷中途叫停项目,留下摩天大楼的骨架,成为投机盛宴失败的纪念碑。

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连云港。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这一基本情况引发了人们与日本的比较。上世纪90年代初,投机性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导致日本陷入了长达30年的衰退。

日本经济下滑的核心原因是通货紧缩,这个词让经济学家不寒而栗。

通货紧缩影响了社会的基本预期,破坏了人们消费、扩大业务或雇佣工人的积极性,因为一切都有可能在以后变得更便宜。对个人而言理性的节俭,对社会而言则会变为衰退。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将避免这种命运。物价下跌的趋势可能很快就会扭转。政府对成功民营企业的攻击似乎也有所缓和。

香港房地产和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说,在几年来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妖魔化之后,政府最近发出了转向“支持增长、支持商业心态”的信号。“关键的政策重点将是如何提振内需。”

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政府将引导经济逐步向较慢的增长过渡,用服务业取代工厂就业岗位,同时控制房地产损失的规模。

然而,如果笼罩在中国经济上的债务限制了政府应对措施的效力,这可能会带来最糟糕的担忧——房价暴跌,随之而来的是对陷入困境的银行的昂贵救助,以及不受控制的资金外流。

这一结果最令政府官员不安,因为它可能带来失业、企业破产和社会动荡。

这样的景象强化了一种假设,即政府将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即使这样做可能会加剧经济面临的根本性威胁,产生新的债务。

然而,即使政府成功地监管了经济的逐步放缓,一些人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它们可能会引发重大波动。

工厂的工作继续从中国转移出去,加上经济以国内消费为中心,这可能会压低工资和家庭财富。即使在由一个不经选举的政党控制的国家,大量民众失去信心也可能带来动荡。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黄亚生在5月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占其经济总产出的40%。中国的许多进口产品都是出口工厂产品的零部件。因此,中国的出口下降得越多,进口也下降得越多——这是一个财富递减的反馈循环。

这会拖累了就业和收入,黄亚生说。“这不可能是一个开心的故事。”

文学少年
1 楼
老是说出口下降。大量的出口还是民生用品。人家买不起了怎么出口?
b
bradlg
2 楼
你全家还没死绝吗?前段时间不是英国打狗来着?
3 楼
一边封锁中国正常贸易,一边禁运,一边围堵,一边各种下黑绊子。然后假装好心的问你怎么气喘嘘嘘,你怎么额头有伤,你还好吗?美帝真是堕落了,脸早就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当年充满雄心现在变的婊里婊气的。
乱世狗熊
4 楼
不行就退回计划经济,像文革时候像北朝鲜一样,不也挺好的吗
英国流氓
5 楼
: 是的 把你妈给草死了! 哈哈哈哈哈哈😄
英国流氓
6 楼
: 哈哈哈哈哈哈😄 现在都开始玩Twitter了 没有以前左逼审查 发言顺畅多了。 而且监狱毛猪也少,和这里不一样。
雅痞
7 楼
18年回去的时候,新建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只有1/3亮着灯,二线城市
s
sws6park
8 楼
一切正常的环境下,工业国通缩是正常的,因为产能过剩,供给过剩是 [2评]
J
Jambox
9 楼
1,2,4楼狗粮全部出洞 😄
h
hhz
10 楼
你的祖国你不关心 管美国干什么 汉奸们 美国再差也不等于中国好 而且西方国家还真不差 你们的党主子把老婆孩子都往西方送 [1评]
a
albertjia!
11 楼
狗粮会心一笑,躲在下水道里吃屎,不需要考虑什么通缩通胀,只要把主子屁眼舔舒服,就不愁衣食不愁吃屎。楼下有几只表现就很好,今天晚上的屎是有得吃了
知名入土
12 楼
傻逼你是看不见这篇文章是哪国媒体发的是吧?
不明智
13 楼
高速发展了40年 泡泡破,去产能, 也需要10年 债务,通缩,货币贬值,财富缩水 慢慢来 还有更大的雷 那就是政治破产 习权势熏天,还没有接班人 毛贼也权势熏天,但还有叶剑英这样的老军头可以稳住局势 习一旦失去司控能力 下面全是小爪牙 有好戏看
知名入土
14 楼
回复10楼:美国这次火灾还是屠杀原住民的炸弹呢,整个Maui岛都快没了,傻逼你咋对你狗爹的生死这么不关心呢?
h
hhz
15 楼
27樓 cnmb 你不看新聞就滾 這是你主子黨禁的網站 滾
j
jeffinvade
16 楼
中国经济的问题,不是供给端,而是需求 1,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一直在下降.2022年GDP结构中,服务业占比58.3%,制造业为27.47% 服务业解决比制造业多得多的就业 2,中国本国百姓没钱消费,严重依赖外需. 你要想中国经济更健康,应该提高老百姓消费/收入占GDP的比重. "中国经济中消费的贡献比约为55%,而美国却高达75%,如果扣除政府消费占比的话,那中国约为40%,而美国约为60%" https://new.qq.com/rain/a/20230113A04OBG00 知道为啥中国老百姓不消费吗?因为没钱 "2022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与人均GDP85698元的比值仅为43%,远低于美国80%左右的水平以及全球60%左右的水平。"
j
jeffinvade
17 楼
老百姓收入/消费占GDP比重,美国当然中国比不上,但总不能比印度还低吧 "我国的居民最终消费贡献率2020年仅为为39%,不仅低于美国的68%,还远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俄罗斯(51.5%)、土耳其(54.6%),甚至也远远低于印度(60.5%)、南非59.5%这些人均收入远远低于中国的国家,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可以说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
j
jackjack99
18 楼
通缩怕什么?学习美国给底层发钱。马上就通胀了,还能稀释富人财富。
天天看报
19 楼
1450的狂吠
S
SDYX
20 楼
崩溃了就不用担忧了。 不是说早就崩溃了吗? 还担忧个蛋?
b
biddy
21 楼
远不及美国加息吧,还是担忧一下自己吧
f
fengfengloup
22 楼
全球? 想多了吧,当年次贷危机也没把全球给毁了啊。
键盘虾
23 楼
😂,我在日韩出差几天,完了又回墙里去了。 [2评]
键盘虾
24 楼
现在物价涨很多,特别是食物,一个小小的卤鸡爪要8块,一个蛋挞也要8块。以前觉得日韩吃饭贵,现在觉得国内贵。 [1评]
江南游侠
25 楼
全球担心中国经济?这特么小编精神错乱吧
键盘虾
26 楼
我出去早餐,随便一家小店或者外卖,就得70-100,还没怎么放开来吃。想吃像样点,一个人都得200-400
k
kangli2
27 楼
底层狗粮智商之低毫不意外,分分钟自我洗脑给你看 高收入产业已经大面积裁员了,底层的狗不知道就继续吃屎 可笑的是问题传导到底层时,上面的中产还有存款,底层连屎都没的吃了
a
ak47a
28 楼
假如不想引发全球担忧,就不应该搞什么断供、脱钩的勾当。
英国流氓
29 楼
卧槽 都这样了 还不考虑润啊。。。 什么行业?还能行吗?
英国流氓
30 楼
多换点美元现金
雁过留言机
31 楼
十年执政两茫茫 党指定 红二郎 貌似合理 国运陷泥塘 奈何草包根底浅 瞎折腾 不自量 怨声一浪高一浪 脸皮厚 不下岗 路在何方 傻逼挂倒挡 百姓家国无希望 混不吝 耍流氓 才疏学浅不自量 大撒币 指方向 千年大计 雄安事荒唐 无奈老天不作脸 淹涿州 灌廊坊 天灾人祸不敢当 指责任 躲迷藏 一带一路 几成烂泥塘 内外交困无法章 二百斤 也能扛?
那就好好生活
32 楼
全球,不是美国印钱吗?中国存款不到,贷款不多,有啥好担心的嘛
那就好好生活
33 楼
老百姓收入/消费占GDP比重,美国当然中国比不上,但总不能比印度还低吧 "我国的居民最终消费贡献率2020年仅为为39%,不仅低于美国的68%,还远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俄罗斯(51.5%)、土耳其(54.6%),甚至也远远低于印度(60.5%)、南非59.5%这些人均收入远远低于中国的国家,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可以说是全球最低的国家之一。" 可见中国人,花最少的钱,得到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不像别的国家老百姓,手停口停,赚的钱全被消费掉了。
那就好好生活
34 楼
说中国经济的问题,不是供给端,而是需求。这种观点是虚假的。 1,中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一直在下降.2022年GDP结构中,服务业占比58.3%,制造业为27.47% 服务业解决比制造业多得多的就业。服务业不光是餐饮业,也不是洗脚的。服务业还包括金融服务业,比如银行。还包括律师,和美国比,美国的个人和企业,大量金钱都进了律师的口袋。所以,用服务业的天文数字,贬低制造业,是愚蠢的。 2,说中国本国百姓没钱消费,严重依赖外需.这也是假话。 说你要想中国经济更健康,应该提高老百姓消费/收入占GDP的比重.这种说法荒唐可笑。只有在剥削严重的社会,老百姓把更多的金钱,花在了为了生存的消费。这个时候,他们不提藏富于民了。 "中国经济中消费的贡献比约为55%,而美国却高达75%,如果扣除政府消费占比的话,那中国约为40%,而美国约为60%" https://new.qq.com/rain/a/20230113A04OBG00 知道为啥中国老百姓不消费吗?因为没钱? 只是消费金额占比低,用更少的钱,得到了更多的物质和服务。比如蔬菜,比如电器,比如公交车地铁都很便宜,比如闭着眼睛可以打的叫网约车,比如胡天海地吃各种特色餐馆。 "2022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与人均GDP85698元的比值仅为43%,远低于美国80%左右的水平以及全球60%左右的水平。" 说白了,美国的统治阶级,从老百姓口袋里,掏走了更多钱。财富的流动,更偏向于富豪和国家机器。这和他们在另一些时候鼓吹的藏富于民,是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