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自然》打起来了?奥密克戎可不是天然疫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6月16日 11点17分 PT
  返回列表
68226 阅读
8 评论
英伦投资客

6月14日《科学》杂志发布研究称,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的人对下一次感染未产生更强的免疫力。就在一个月前,多家媒体报道《自然》研究称,疫苗接种者被奥密克戎突破性感染可增强免疫力,该病毒是一种“天然疫苗”,也许可以结束新冠大流行。

两大科学界顶级期刊竟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科学》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收集了被感染的医护人员血液样本进行免疫分析。结果发现,感染奥密克戎的人对之前的病毒变体产生更强免疫力,但对奥密克戎的免疫力不佳;过去的感染者对奥密克戎的抗体反应不持久,没有更强的免疫力。并且,奥密克戎感染对再一次的感染以及更新的BA.4、BA.5亚变种未产生更强的免疫力。

专家认为,奥密克戎不是一种良性的疫苗增强剂,只是一种可以逃避人体免疫的病毒,即使感染也不会被免疫系统很好地记住。一旦它突变称致病性更强的变体,将产生更严峻的后果。

我们再看看《自然》的研究,科学家让模拟人类受体的小鼠感染奥密克戎,发现症状确实较其他病毒更轻。

血清分析显示,小鼠产生的抗体只能中和奥密克戎,不中和其他变异体。这一点与未接种疫苗感染者免疫反应一致。然而,在接种疫苗的人中,突破性感染对所有毒株中和滴度很高,甚至超过了第三针疫苗,由此得出突破性感染或可增强疫苗免疫力的推论。

这就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奥密克戎病毒是天然疫苗,正在加速结束新冠大流行。

可是,研究原文并没有提及所谓“天然疫苗”、“加速大流行结束”的字样。原文作者指出,未接种者感染奥密克戎未产生免疫力,而接种者感染后可能免疫力更强。该研究再次证明疫苗的必要性,而不是把病毒当成疫苗。

两项研究在强调疫苗接种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而在突破性感染后再次感染的风险的问题意见相左。他们的结论均基于实验室分析,而不是真实社会数据,需要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二次突破性感染的风险。

帝国理工:感染Omicron无法防止针对该变种的再次感染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发现,感染Omicron及其亚型并不能防止针对该变种的再次感染,换句话说,人们会反复感染Omicron病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英国的新冠感染数一直居高不下。

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分析了一批英国医疗工作者的血液样本,这些人都注射了三针mRNA疫苗,并有不同的感染史。结果发现,在接种了三针疫苗且之前没有感染过的人群中,Omicron感染增强了人体对新冠原始毒株以及Alpha、Beta、Gamma和Delta变种的免疫力,但对Omicron几乎没有作用。

在大流行第一波高峰期间被感染,然后又感染了Omicron的人也没有出现任何免疫增强的表现。

帝国理工大学的免疫专家Danny Altmann教授说:“这个发现有点令人沮丧,Omicron及其亚型虽然致病性弱,但它比以前的变种更加隐秘,免疫系统无法记住它。因此无法避免人们再次感染,这直接导致社会劳动力的持续短缺。”

f
football0105
1 楼
流感病毒都多少年了,不照样很多人重复感染,感染不感染不是事,关键看重症率
喂狗粮
2 楼
如果当初新冠爆发时不被政治化, 疫情早就结束了,哪还要整天为了封不封城, 疫苗有效没效吵来吵去
寡人很黄
3 楼
现在是三天两头就有人omicron,劳动力不足,流感只是流感季严重,现在一年四季
y
youmyyou2016
4 楼
这他妈的什么狗屁科学。。。 人类对生命科学看来还不行
R
RM
5 楼
重症率不高,感染数不低,死亡数不少
R
RM
6 楼
没中重症,直接突然死亡 --- 中重症+285 無兒童、青少年 二位40歲男解隔後死亡 2022-06-14 14:07 聯合報 羅一鈞表示,另兩位個案沒有慢性病史,都是解隔後死亡。其中,一名為40多歲男性,沒有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 ,5月22日發病、23日確診,於31日、解隔後隔天死亡,經法醫相驗死因為心肺衰竭。 另一位40多歲男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5月22日PCR陽性通報。6月4日自主管理期間因發燒、呼吸喘再次就醫,建議住院,但在轉院中死亡,死亡日期判定為6月5日。
r
raymond68
7 楼
大事不决问福奇
高级铅笔头
8 楼
当时很多国家决定躺平的重要因素就是很多科学家认为Omicron是天然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