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爆发后,从拜登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与回应来看,他们对乌克兰的死活恐怕并不是那么关心。
无论是前几个月进展缓慢的军事援助,还是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建议泽连斯基逃往海外建立流亡政府,以及战争长期化后,乌克兰表现出惊人韧性的情况下,美国仍然不愿扩大援助。
相比之下,拜登政府更关心台湾问题,他们可以接受俄军入侵乌克兰,但决不接受中国两岸统一。
去年在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武装力量做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宣布驻欧美军进入一级战备,而是立刻加强了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大幅提高了各类电子侦察、战略侦察任务的频率。
而对于俄军已经进入乌克兰境内的事实,拜登当局首先做出的反应是让乌克兰等死,只不过泽连斯基拒绝了他们提出的建立流亡政府的建议。
而在乌克兰战局摇摆不定,正需要美国全力援助的2023年,拜登当局却悄悄将重心转向了台湾,重启了中断多年的对台军事援助进程。
根据目前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规定,在未来5年时间内,美国将为台当局提供至少价值1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且根据局势发展保留追加援助的可能性,最多可能提供价值250亿美元的直接军事援助。
并且美军将逐步拉高围绕台湾问题的战备水平,在周边建立新的、辅助军事投送的军事设施,在台湾岛上建立战时标准的大型弹药、油料库。
虽然拜登当局的最终决心有何等坚定尚且不得而知,但他们确实很努力地试图让中国相信:美国不会武力干涉乌克兰战局,但会武力干涉台湾问题。
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上将在“里根国防论坛”上表态说:“军方并不关心所谓的‘中国收台时间表’,任何类似的讯息不会被纳入决策考量。
对于自由世界而言,台湾在地理、政治与经济多个领域重要程度无与伦比,弃守台湾,等同于弃守整个东亚地区,这与乌克兰的形势不同,我们将失去印太盟友们的信任与支持。
中国必须考虑,如果战争爆发,这会导致不可估量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我们的制裁将对中国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看看中国与全球经济的紧密联系,解放军攻台将意味着中国承受比俄罗斯严重500倍的灾难性后果”。
阿奎利诺点明了拜登当局的想法,台湾问题不同于俄乌战争,美国可以接受乌克兰政府垮台的影响,虽然这同样有损颜面、有损利益,但还不至于彻底地撼动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布局。
因为在乌克兰的身后,仍然有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北方的挪威、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从俄罗斯的边境到欧盟的腹心区域仍然存在至少两道以上的安全屏障,乌克兰是死是活并不对欧洲的地缘战略构成根本性的影响。
从大局上看,甚至重要性还不如塞尔维亚,美国过去在欧洲建立起来的政治、军事一体化框架虽然近些年受到一定破坏,但远没有到一溃千里的地步。
因为在欧洲地区不反俄的国家还是比较少的,欧盟框架内只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几个拥有突出影响力的国家不反俄。
但在东亚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东亚地区真心反华的国家实话说一个都找不到,就算是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态度也不是简单的敌对关系。
韩国是不想惹中国也惹不起中国,但基于自身国家安全的最基本需求只能抱美国人的大腿,日本则是只想看到中美大打出手谁输谁赢他们并不在乎,反正无论中美输赢。
日本在战后的国际地位相比现在都会突飞猛进,甚至是摆脱战败国的身份,而且日韩两国的经济与中国绑定同样非常紧密,抛开美国干涉的因素下,这两个国家不仅不反华甚至是亲华的。
美国曾经试图建立一个亚洲版的北约来封锁、遏制中国,其成果就是今天的东盟,东盟建立之初的三个成员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这三个在当年实际上都是美国的附庸国。
东盟在冷战后期与冷战结束后发展迅速,但这个联盟并没有如同它的缔造者一样变成一个反华的政治军事合作框架,而是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逐渐被中国渗透,以至于今天美国已经上失去了对东盟的控制力。
今天的东亚地区唯一一个坚定反华的是台当局,他们甚至都算不上得到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而只不过是一个地区政权,其存在高度依赖美国的保护,其对美国的价值。
一方面是作为国际生产体系内一个拥有高附加值产业的地区,另一方面也是充当了地区代理人的角色,台当局在美国的东亚战略布局中。
它实际上带动了地区内的反华势力的交流,是美国东亚战略布局中,内生性反华趋势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在天平上,台湾对美国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乌克兰对美国的价值。
而这种看法如今基本上成为了美国政、军两界的一致意见,前几年美军高层,比如参联会主席米利这样的制服派可能还反对容易引发战争的高风险战略,但他们的意见并不那么重要。
美国体制上还是强调“政府指挥枪”,拜登上台之后美军高层发生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激进派占据了重要位置,类似于2020年特朗普执政后期,美国高层以非官方渠道联系中国通报情况、避免战略误判这种事情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
但这并不是说事情就一定会按照某一方的意志推进,虽然我并不认为解放军能够很容易地在短时间内打垮台当局的武装力量,但我同样不认为台湾会变成新中国的死地。
因为如果仅仅是经济制裁恐怕远不足以对中国带来无法应对的麻烦,诚然,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远比俄罗斯更加紧密,容易受到制裁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近些年中国的产业升级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取得了很多成果的,产业升级在短期内也许无法带来很高的经济增量,但满足内需、避免被人在高附加值产品上卡脖子这个目标如今已经初步实现了。
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态势,是出口市场超出预期地利好,而国内进口需求有所减少,为什么会减少呢?
因为以前很多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企业无法满足地高附加值产品、先进机电产品的需求,现在国内已经能够自己解决不需要进口了。
产业升级作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核心国策,其目的从来不是说靠高附加值产业带来经济的繁荣,而是为了实际做好与美国冷战的准备,虽然嘴上不愿意承认,但也知道冷战那一天会来的。
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中国可以没有像谷歌那样的企业,但中国必须在所有高端制造业上达到美国相似的水平。
这是长期冷战必须的东西,中国各类产业的发展水平绝不能成为制约了本国乃至于本阵营军事技术发展的原因,这才是产业升级的真正目的。
至于说经济红利什么的?其实短期内是不会有什么经济红利的,单纯从民生角度讲,产业升级是一种短期内劳民伤财、罪在当代而功在千秋的事情,产业升级的短期收益并不能抵消掉其对就业与消费的冲击。
那种“产业升级然后改善民生”完全就是白日梦,历史上美国搞过产业升级,他们为了推动这项国策还打了南北战争,把美国老百姓前后苦了小二十年,这一步中国也会走过,因为如果我们立足长远,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在经济上与美国竞争的经济体,中国必须通过产业升级完成所有领域与美国对抗的准备,而现在距离中国实现这个目标已经非常接近了。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经济制裁意味着什么?美国的经济制裁首先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严重的损害,特别考虑到中国也是一个服务业占比并不低,而且当下税收结构相当畸形高度依赖增量的国家。
经济制裁会严重损害中国民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损害在国家层面上并非无法克服,它更多的是造成短期的经济运转的困难,进一步地损害中国目前并不好看的失业率等经济指标。
但这种制裁绝对无法对中国制造业的核心构成损害,无法损害到中国最重要的战争潜力。
经济制裁会带来另一个挑战,一个关于政治治理能力的挑战,因为中国的税收高度依赖增值税,在经济制裁的背景下首先税收会变得困难,中国必须进一步地强化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承担很多以前由企业承担的职责,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从2022年疫情后期的国内现状来看,我们还很缺乏这种能力。
美国的经济制裁对中国的破坏,肯定会超过对俄罗斯经济的破坏,但要说通过这种制裁瘫痪中国经济体系运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是几年前也许能做到这个程度。
但现在中国的基础原材料与能源、粮食需求都逐渐建立起了陆地上的备份供应链的情况下,经济制裁已经不足以在需求数字这个层面上瘫痪中国经济,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那不能说美国制裁很厉害,只能说是我们的政府治理太差。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制裁已经超出了制裁的范畴,美国政府绝不可能再像特朗普执政后期那样粗暴地使用政策工具干预两国贸易从而为自己牟利了,这种操作得不偿失,未来下一次制裁来临的时候,也不会有人再关心这种事情。
因为这种制裁未来发生的时候,一定是伴随着更加重量级的大事,比如说中美可能已经爆发了规模不小的常规战争甚至是全面战争,那个时候谁还会关心经济制裁这种小事情吗?
当解放军攻台的时候,美国首先做出的反应恐怕是把弹道导弹竖起来对准中国各大城市,制裁这种小事还得放一放。
俄乌战争爆发后,从拜登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与回应来看,他们对乌克兰的死活恐怕并不是那么关心。
无论是前几个月进展缓慢的军事援助,还是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建议泽连斯基逃往海外建立流亡政府,以及战争长期化后,乌克兰表现出惊人韧性的情况下,美国仍然不愿扩大援助。
相比之下,拜登政府更关心台湾问题,他们可以接受俄军入侵乌克兰,但决不接受中国两岸统一。
去年在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武装力量做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宣布驻欧美军进入一级战备,而是立刻加强了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大幅提高了各类电子侦察、战略侦察任务的频率。
而对于俄军已经进入乌克兰境内的事实,拜登当局首先做出的反应是让乌克兰等死,只不过泽连斯基拒绝了他们提出的建立流亡政府的建议。
而在乌克兰战局摇摆不定,正需要美国全力援助的2023年,拜登当局却悄悄将重心转向了台湾,重启了中断多年的对台军事援助进程。
根据目前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规定,在未来5年时间内,美国将为台当局提供至少价值1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且根据局势发展保留追加援助的可能性,最多可能提供价值250亿美元的直接军事援助。
并且美军将逐步拉高围绕台湾问题的战备水平,在周边建立新的、辅助军事投送的军事设施,在台湾岛上建立战时标准的大型弹药、油料库。
虽然拜登当局的最终决心有何等坚定尚且不得而知,但他们确实很努力地试图让中国相信:美国不会武力干涉乌克兰战局,但会武力干涉台湾问题。
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诺上将在“里根国防论坛”上表态说:“军方并不关心所谓的‘中国收台时间表’,任何类似的讯息不会被纳入决策考量。
对于自由世界而言,台湾在地理、政治与经济多个领域重要程度无与伦比,弃守台湾,等同于弃守整个东亚地区,这与乌克兰的形势不同,我们将失去印太盟友们的信任与支持。
中国必须考虑,如果战争爆发,这会导致不可估量的人员与财产损失,我们的制裁将对中国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看看中国与全球经济的紧密联系,解放军攻台将意味着中国承受比俄罗斯严重500倍的灾难性后果”。
阿奎利诺点明了拜登当局的想法,台湾问题不同于俄乌战争,美国可以接受乌克兰政府垮台的影响,虽然这同样有损颜面、有损利益,但还不至于彻底地撼动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布局。
因为在乌克兰的身后,仍然有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北方的挪威、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从俄罗斯的边境到欧盟的腹心区域仍然存在至少两道以上的安全屏障,乌克兰是死是活并不对欧洲的地缘战略构成根本性的影响。
从大局上看,甚至重要性还不如塞尔维亚,美国过去在欧洲建立起来的政治、军事一体化框架虽然近些年受到一定破坏,但远没有到一溃千里的地步。
因为在欧洲地区不反俄的国家还是比较少的,欧盟框架内只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几个拥有突出影响力的国家不反俄。
但在东亚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东亚地区真心反华的国家实话说一个都找不到,就算是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的态度也不是简单的敌对关系。
韩国是不想惹中国也惹不起中国,但基于自身国家安全的最基本需求只能抱美国人的大腿,日本则是只想看到中美大打出手谁输谁赢他们并不在乎,反正无论中美输赢。
日本在战后的国际地位相比现在都会突飞猛进,甚至是摆脱战败国的身份,而且日韩两国的经济与中国绑定同样非常紧密,抛开美国干涉的因素下,这两个国家不仅不反华甚至是亲华的。
美国曾经试图建立一个亚洲版的北约来封锁、遏制中国,其成果就是今天的东盟,东盟建立之初的三个成员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这三个在当年实际上都是美国的附庸国。
东盟在冷战后期与冷战结束后发展迅速,但这个联盟并没有如同它的缔造者一样变成一个反华的政治军事合作框架,而是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逐渐被中国渗透,以至于今天美国已经上失去了对东盟的控制力。
今天的东亚地区唯一一个坚定反华的是台当局,他们甚至都算不上得到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而只不过是一个地区政权,其存在高度依赖美国的保护,其对美国的价值。
一方面是作为国际生产体系内一个拥有高附加值产业的地区,另一方面也是充当了地区代理人的角色,台当局在美国的东亚战略布局中。
它实际上带动了地区内的反华势力的交流,是美国东亚战略布局中,内生性反华趋势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在天平上,台湾对美国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乌克兰对美国的价值。
而这种看法如今基本上成为了美国政、军两界的一致意见,前几年美军高层,比如参联会主席米利这样的制服派可能还反对容易引发战争的高风险战略,但他们的意见并不那么重要。
美国体制上还是强调“政府指挥枪”,拜登上台之后美军高层发生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激进派占据了重要位置,类似于2020年特朗普执政后期,美国高层以非官方渠道联系中国通报情况、避免战略误判这种事情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
但这并不是说事情就一定会按照某一方的意志推进,虽然我并不认为解放军能够很容易地在短时间内打垮台当局的武装力量,但我同样不认为台湾会变成新中国的死地。
因为如果仅仅是经济制裁恐怕远不足以对中国带来无法应对的麻烦,诚然,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远比俄罗斯更加紧密,容易受到制裁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近些年中国的产业升级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取得了很多成果的,产业升级在短期内也许无法带来很高的经济增量,但满足内需、避免被人在高附加值产品上卡脖子这个目标如今已经初步实现了。
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态势,是出口市场超出预期地利好,而国内进口需求有所减少,为什么会减少呢?
因为以前很多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企业无法满足地高附加值产品、先进机电产品的需求,现在国内已经能够自己解决不需要进口了。
产业升级作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核心国策,其目的从来不是说靠高附加值产业带来经济的繁荣,而是为了实际做好与美国冷战的准备,虽然嘴上不愿意承认,但也知道冷战那一天会来的。
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中国可以没有像谷歌那样的企业,但中国必须在所有高端制造业上达到美国相似的水平。
这是长期冷战必须的东西,中国各类产业的发展水平绝不能成为制约了本国乃至于本阵营军事技术发展的原因,这才是产业升级的真正目的。
至于说经济红利什么的?其实短期内是不会有什么经济红利的,单纯从民生角度讲,产业升级是一种短期内劳民伤财、罪在当代而功在千秋的事情,产业升级的短期收益并不能抵消掉其对就业与消费的冲击。
那种“产业升级然后改善民生”完全就是白日梦,历史上美国搞过产业升级,他们为了推动这项国策还打了南北战争,把美国老百姓前后苦了小二十年,这一步中国也会走过,因为如果我们立足长远,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在经济上与美国竞争的经济体,中国必须通过产业升级完成所有领域与美国对抗的准备,而现在距离中国实现这个目标已经非常接近了。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经济制裁意味着什么?美国的经济制裁首先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严重的损害,特别考虑到中国也是一个服务业占比并不低,而且当下税收结构相当畸形高度依赖增量的国家。
经济制裁会严重损害中国民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损害在国家层面上并非无法克服,它更多的是造成短期的经济运转的困难,进一步地损害中国目前并不好看的失业率等经济指标。
但这种制裁绝对无法对中国制造业的核心构成损害,无法损害到中国最重要的战争潜力。
经济制裁会带来另一个挑战,一个关于政治治理能力的挑战,因为中国的税收高度依赖增值税,在经济制裁的背景下首先税收会变得困难,中国必须进一步地强化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承担很多以前由企业承担的职责,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从2022年疫情后期的国内现状来看,我们还很缺乏这种能力。
美国的经济制裁对中国的破坏,肯定会超过对俄罗斯经济的破坏,但要说通过这种制裁瘫痪中国经济体系运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是几年前也许能做到这个程度。
但现在中国的基础原材料与能源、粮食需求都逐渐建立起了陆地上的备份供应链的情况下,经济制裁已经不足以在需求数字这个层面上瘫痪中国经济,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那不能说美国制裁很厉害,只能说是我们的政府治理太差。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制裁已经超出了制裁的范畴,美国政府绝不可能再像特朗普执政后期那样粗暴地使用政策工具干预两国贸易从而为自己牟利了,这种操作得不偿失,未来下一次制裁来临的时候,也不会有人再关心这种事情。
因为这种制裁未来发生的时候,一定是伴随着更加重量级的大事,比如说中美可能已经爆发了规模不小的常规战争甚至是全面战争,那个时候谁还会关心经济制裁这种小事情吗?
当解放军攻台的时候,美国首先做出的反应恐怕是把弹道导弹竖起来对准中国各大城市,制裁这种小事还得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