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为何层层加码:越是小的地方越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1年1月29日 13点23分 PT
  返回列表
12546 阅读
15 评论
维舟

(图片来源:南方+)

今天是春运第一天,这在往年都是一年一度地球上最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开始,但在疫情的笼罩下,如今这些返乡的人都成了不受欢迎的麻烦,而各地的应对措施也清楚地将当地的治理水平摆在了人们眼前。

日前网上流传一张图,讽刺性地点明了“越是小地方越严”的“规律”:

虽然上头的指示是“科学防控、精准防控”,要求各地结合地方实际,“下足精准细致的功夫”,但落实下去,大抵就是越往下越简单粗暴。“新华微评”严厉批评说:“不分青红皂白,动辄搞‘一封了之’‘一拒了之’的‘一刀切’式做法,是懒政、推责的表现,不利于疫情防控。”

可想也是注意了这一点,昨天国家发改委特意指出,就地过年政策是分级分类的,各地在执行时不能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

这样的层层加码其实已经开始了,甚至也不仅是在小地方。大连数百万城市人口,不仅在东北、在全国也都是有数的大城市了,但它近期的防控措施之严厉,差不多正是上图中“镇里”那一级别的做法。

在12月沈阳、大连零星几例爆出后,当地本月已无疫情。但在1月初河北、北京、吉林的通化/公主岭、上海等地陆续出现病例后,大连收得很紧。恰逢寒假,一些在外读书的大学生回家,他们就成了新的嫌疑人。

有些在吉林大学读书的孩子一早回大连时都还没事,在家住了五六天,也很自觉地没出门,到了19日却突然被全家强行拉去酒店隔离。隔离期间的费用全部自理,每个房间每天200-300元,餐费每天80元,核酸另算。大连隔离酒店收费的最低标准是260元,而本地淡季快捷酒店单日110元,隔离酒店的收费相当于无疫情旺季的最高价格。

一位被隔离的家长说,“酒店是征用的,厕所都是冰,晚上冻得睡觉穿羽绒服、戴羽绒帽,不能脱衣服,刚来就有好几个感冒的,而吃的都是酸馒头、剩菜剩饭,酸菜里还有抹布巾。”虽然他们到处投诉,但得到的结果仅仅是餐食稍稍改善——外卖是不准点的,理由是食品安全。

看似奇怪的一点是:如此严厉的一刀切,在现实中却又等等不一,是有空子的。这些被隔离的人们很快发现,隔离的酒店费用,有的人自费,有的人免费,没有理由;同样是14日返回大连、19日隔离,有的人是28日回家隔离,有的人是29日回家,时间都不一样;有些孩子回来后,和家人呆了一周,孩子被拉去隔离,家长正常上班、生活,但有的社区则把家长封在家里;居家隔离其实也执行得并不严:昨天隔离结束的一个,因为是外地人,在本地没房子住,后7天需要居家隔离,他选了个酒店自费隔离,但酒店却没封,他还是可以自己出来买东西。

但这些且不论,在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从低风险地区回来,凭什么隔离?有什么法理依据吗?毕竟对这些居民来说,没有隔离,就不会遭这些罪。

在大连近日疫情管控的通告上,列出了所有“重点管控隔离地区”和“重点关注地区”,这个清单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不专业:没有按公共卫生风险级别来界定区分中高风险区域;

扩大化:例如北京大兴本来只有一个天宫院融汇小区是高风险区,这里则扩大为整个大兴区,“重点关注地区”甚至扩大到全省。

其结果,便是行政边界代替了疫情传播边界,这样粗略的划分有利于简化操作,但却难免扩大化,牵连误伤他人。

在这样的逻辑下,有时就会出现非常讽刺的现象。照这样,一个地区只要出现局部问题,就会牵连整个地区,如通化市只有东昌区全域是高风险,下属各县没事,但现在沾到“通化”二字都算。吉林的公主岭市范家屯镇这次也出现确诊病例,但由于公主岭去年6月19日从四平市改划给长春市,于是这次四平市就没有被列在嫌疑清单上,而这却仅仅是因为一个与疫情毫无关系的行政隶属关系的偶然性变动

吉林这次疫情的爆发,都源于黑龙江望奎县的男子林某1月6-11日在公主岭、通化做的几场营销推广活动,17日长春确认,将市内的三个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仍为低风险地区;到昨天,已只有一个小区仍为中风险地区了。

准此,吉林大学属于低风险区域,何况大学校园本来就是封闭式管理,自成一体,全部生活都不用出校门,那几天又复习考试,也没机会出去。有学生返回大连后还做了两次核酸检测,都很自觉,但根本没用,居家六天后,第七天半夜拉去隔离

这种做法,给人感觉就是“不管有事没事,先关起来再说”。这背后,还隐含着对嫌疑者的有罪推定(“你有嫌疑,除非你能证明自己不是”),以及对你自治能力的不信任——虽然都不用上面讲,如今老百姓自己也都小心着呢,在新冠面前谁敢大意?不怕死,也怕社死

也不仅是大连这样,另一位“Amber”在豆瓣上也诉说,她和家人从低风险地区回同样低风险的老家威海,为的是去见身患绝症的父亲最后一面,然而,“家人最需要互相安慰的时刻,我们一家人却因为地方防疫政策各自困住”,“即便手持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也无法见到爸爸”,甚至哪怕先后做了5次核酸,但在越来越严格的管控之下,无论做什么都没机会探视亲人。

她说,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防控方式让她毛骨悚然,“在基层,最反映政策合理性、体制有效性的案例不是相安无事的平常人家,而是像我们一样在绝望中的家庭。”

在这一轮的疫情防控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在不影响正常居民生活、不侵犯其权利的前提下防控住疫情,但为何你一再大声疾呼,喊破嗓子,一些地方却还是越捏越紧呢?

这可以解释为:当地的流调水平不那么高,没本事精细化管理,主政者有自知之明,于是扩大化了再说,至于你的抱怨,都不过是一些“小情绪”罢了,要“顾大局”

但往深里一层看,精细化管理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水平高下的问题,它是专业水平、法治精神(权利边界)和主政者风险担当的总和——因为越精细化,他越麻烦,而越简单粗暴,他越不需要承担什么风险,代价都是你承担的。

我岳父身为几十年老党员,有一次说起“1983年严打”,最后感叹:“我们中国的政治就这样,搞到最后都扩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疫情防控中的“层层加码”,和“严打”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为达成目标,底下执行激进的政策,并且是越激进越好,因为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直到最后中央出面来“纠偏”。

就此而言,这一轮的防控,可以说各地争相扩权的机会,在公权力与普通人权利/正常生活之间、在国家与地方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博弈。这很像是一种“回到老路上去”的冲动,要打破这个轮回的循环,恐怕只有让法治框架来约束:这样的紧急事态管制措施,有法可依吗?是不是“精细化”,并不只是治理水平高低,也是人治与法治的分野

I
I751
1 楼
知道东北人为什么要逃离东北了吧。
H
Huilianghu5
2 楼
中国的疫情防控在全世界是最成功的。 在这个荣誉之下,防控成为官员的政绩,当然是越严越好。不能给中国抹黑,不能给习近平抹黑。 那些对零星的扩散应对迟缓的不是被撤职处分了吗。
l
lostman
3 楼
成功个屁,
D
DoctorXI
4 楼
屁民憋一憋就好了,疫情问责乌纱帽丢了可就麻烦大了
徐徐清风99
5 楼
大陆防控太严了,病毒无法扩散,急死弯弯大妓院了。
金摩卡
6 楼
当初骂海外华人回国千里投毒的,今天一样被老家的人骂千里来投毒!
G
Grainsw
7 楼
又是个骂贪官不骂皇帝的,造成这种显现的体制原因呢?谁心里都明白,就是装糊涂。
请重新输入2000
8 楼
懂什么 这是内循环的战略部署
P
Panda44
9 楼
最差的就是北京!
百家争鸣2012
10 楼
这说明下面以高标准严格执行上级的要求。不然,容易丢官。哈哈!这是好事。 关键是中央传达的时候,要一步到位。层层传达有时候就变味。
菲斯普的里尔克
11 楼
一个行政命令从最顶层下达,逐级传递,最终到基层落实置行,如果整个行政体系过于庞大,层级过多,而且每一层又忠实执行甚至是超额置行上级的命令,就会在社会上形成这个非常明显的牛鞭效应。之前袁腾飞举了个例子,大跃进时期我们要“赶美超英”,顶层说十年赶美五年超英,省一级说四年完成任务,市一级说三年,县一级两年,乡一级明年,村儿一级就今年……这牛鞭就挥舞起来了。同样就是粮食增产增收,从国务院到省,到市,到县,乡,村,各级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超额完成”上级指标,层层加码给下级单位,这个过程当中没有纠偏机制,没有制衡和协调,反对声音不能上传,只能服从下达,国务院要求亩产三千,到了田间地头,就能喊出亩产过万的口号。对上层忠实服从,对同级相互攀比,对下级加码要求,最终酿成了人间惨剧。 类“牛鞭”再中国现今的生活当中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而且往往都是以基层极大的破坏性为代价。顶层指定了“敏感内容”,结果逐层传递下来,“敏感词库”不断扩充,波及范围越来越大,顶层想要封一个词,下面就会删一句话,再下面可能删掉文章,再往下可能整本书,整个杂志,甚至出版社都没了。顶层说要搞环保,下层可能限制烧煤,传递到最底层,老百姓家里的灶都给封了。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多难兴邦“时候的强制性捐款,顶层一发动,基层加码置行,到最底层,直接从工资里面代扣代缴,充分完成任务。 行政指令能够”牛鞭“式传递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传递过程要长,越长的传递,其间产生的指数级增幅就会越大,最终基层的置行就会越极端。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整个传递的过程当中,不受阻尼,行政指令没有任何的阻力,不受任何的质疑和挑战,各级的执行者不受制约,任何质疑都可以封杀,任何反对都可以抓捕,网络,舆论,媒体,司法,都不能形成对”政治“的阻尼,才使得牛鞭顶端的舞动,传导到鞭梢破空而出,雷厉风行。 疫情期间不少人开始赞颂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顶级的动员能力,说封就封,说办就办,说抓就抓,充分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其实这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和把小事拖成大事的能力,是同一种能力。为了确保这种”强而有效“的”动员能力“,必须保证整个行政体系在忠实执行上层命令的时候不受阻尼,也就必须减少整个社会上不同的意见,削弱其他制衡力量比如媒体,比如公检法,比如学术界,比如专业人士,削弱他们的声音和反对的能力。这种对不同声音,反对意见,独立的平衡力量的灭杀,不仅仅存在于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候,而是无时无刻都必须维系。所以,十天建成方舱医院,迅速封了整个湖北的能力,和训诫李文亮医生,批评艾芬,抓捕记者,封锁网站和消息的力量是同一种力量。有本事小区封门,搞出健康码的力量,和为了“维稳”而不报真实数据,不准采访,不准一线医生发声求助的,也是同一个势力,同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献祭了不同的声音,以确保自己的“执行力”,在执行“顶层意志”的时候能够超额完成任务。 除了中国之外的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在疫情面前相形见绌,美国州长可以和总统互怼,两个党派天天互撕,欧洲想要“封城”,“禁足”得先出台相关的法案,不然的话,政府只能“号召”,“呼吁”,期待民众的支持和配合。而不配合的,隔空对骂的,各个地方比比皆是,也有各种党派,媒体,意见领袖从各个角度去不断的讨论和宣传每一个行政命令的合理性,是否过度,是否值得,是否合法,其间的声音千奇百怪,不同的意见百花齐放,这些看似无效和杂乱的声音和社会力量,实际上正是防止“牛鞭”挥舞的阻尼力量,在这些社会力量的阻尼下,任何指令都需要经过不断的束缚,收敛,检测和约束,在法律的框架下,在舆论的监督下,才能最终作用到基层。这些束缚牺牲了效率,然而却确保了这个社会可能永远不会有反右,文革,大跃进一样的疯狂。 同样,一个对自上而下命令有阻力存在的社会里,一个存在着多样化的声音,多元化势力的社会里,更是不容易发生信息瞒报。为了“政治目的”而“维稳“,”顾全大局“而禁止专业人士对于情况发表意见,禁止媒体报道,舆论讨论,这些现象也只会出现在为了确保一根强而有力的“牛鞭”随时挥舞的国家。 “牛鞭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是某一个政策,某一个方向过度执行,形成灾难性的恶果,即便是在“纠偏”的过程当中,也会由于牛鞭的惯性,从一个极端迅速发展到另一个极端。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人口政策,最开始,领袖说“人多力量大”,鼓励多生狠生超生,反对这个政策的意见学者比如马寅初被批斗,被打成右派。而后反省过来了,又开始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计划生育政策在基层执行的过程当中又是通过“牛鞭”层层加码,过度执行,各地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成为各地领导考核指标,于是基层扒房牵牛,强制引产,甚至是已经足月的胎儿都被杀死,某些地方更是”百日无孩“,具体内容自行搜索吧。 计划经济时代搞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扼杀私有制,到后来改开黑白猫抓耗子,大搞经济变成了各级唯GDP论,全民拜金,再到后来顶层搞环保,各地下达环保指标,基层粗暴执行把什么养猪场养鸡场都给强关了……中国有个说法叫”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其实就是这条牛鞭,缺乏阻尼,没有制衡,行政命令不能再合理的范围内传达到执行基层,结果就是不管哪个方向都会过度执行。 其实要想解决”牛鞭现象”,要么缩短这个鞭子的长度,行政命令的传递过程当中从顶层到基层直接传递,行之有效,比如新加坡这种国家,没有省市县乡这些中层政府,直接从顶层到基层企业和个人,每个政策不仅方向可控,最终的“力度”也是再掌握范围内。而对于所谓的“大国”,层级多,学不来这个,就必须保护再整个社会当中的不同声音,约束力量,必须保护媒体的独立性,司法的独立性,必须让每个层级的执行者,不能仅对自己的上级负责,各级执政者的任命和罢免,只罚臧否,不能仅由上级的喜好而定。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整个社会和他的每一个成员,不会被这牛鞭狠狠的鞭笞。 新中国的历史上,有太多次疯狂,其实就是吃了这“牛鞭效应”的亏,而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基层的许多惨案,也是这“牛鞭”从中为害。缔造这跟结实,“有效”的牛鞭,可能会在某些时刻,达成某些“目标”的时候,更为有效。然而其代价却是,整个社会将永远被笼罩在极端疯狂的阴影之下。
D
DoctorXI
12 楼
这种其实就是典型的只对上级负责的结果
裸奔
13 楼
因为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层层问责下来,背黑锅的就是基层干部。所以要想法设法的让自己那一块脱离干系,被老百姓骂怕什么,被领导骂才要命。
z
zzbb-bzbz
14 楼
越是小的地方越容易戒严
O
OldPortland
15 楼
愚昧无知+媚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