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肺癌的斯坦福顶级医生 得了晚期肺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12月20日 12点51分 PT
  返回列表
61636 阅读
23 评论
医学界

林彦峰医生开设了一门医学课程,内容围绕他作为癌症患者的经历展开,这门课也是林彦峰最后想说的话。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林彦峰(Bryant Lin)长期从事肺癌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病例之一。

今年5月,从不抽烟的林彦峰被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有全身多处转移,后经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巧合的是,林彦峰近年的研究方向正是亚裔非吸烟者肺癌的趋势和原因。

患病后,林彦峰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在斯坦福大学新开了一门选修课:“从诊断到对话:一名医生与癌症的实时斗争”。他通过自己的抗癌视角,为其他癌症患者提供个性化探索。

作为一名医生和医学教育工作者,林彦峰不确定自己还能活多久,“从某种意义上,这门课是我最后想说的话。”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临床教授兼研究员林彦峰(Bryant Lin)在上新课“从诊断到对话:一名医生与癌症的实时斗争”。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知名肺癌专家罹患肺癌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官网介绍,林彦峰是医学博士、工程硕士,也是一名初级保健医生、教育家和研究员。

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本科、硕士学位后,他在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和塔夫茨医学中心相继完成医学博士和内科培训。来到斯坦福大学后,他担任过心脏电生理学研究员和生物设计研究员,后留在医学院任教。

很长一段时间,林彦峰身兼医教研数职,日常会出初级保健门诊,服务广大亚裔人群。2018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成立亚洲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聚焦亚裔人群癌症风险,尤其关注非吸烟者肺癌。

彼时,这一疾病人群已引起广泛关注。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随着控烟力度加大,21世纪初至今,美国的肺癌发病率、死亡率连年下降,不吸烟者的肺癌数却在增加。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不吸烟者肺癌在肺癌总发病数中约占10%-20%。其中,年轻、不吸烟女性从2006年至今的肺癌年发生率增长2%,成为疾病增长较为明显的群体之一。

对于这一疾病趋势,林彦峰的同事、肿瘤学家希瑟·韦克利(Heather Wakelee)认为,基因突变或能解释部分原因。“约50%的亚裔非吸烟肺癌患者能检出基因突变,明显高于其他族群。”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团队证实,在非吸烟肺腺患者的肿瘤样本中,90%存在着致癌基因突变或融合。进一步研究显示,约89%非吸烟肺腺癌患者来源的肿瘤样本有且只有5种突变中的1种,包括EGFR、KRAS、HER2、ALK突变以及ROS1基因融合。

林彦峰创立斯坦福大学亚洲健康研究教育中心后,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这股疾病趋势寻找答案。他和同事创建中心自己的“癌症登月计划”,希望引导资源,让学者们多加关注EGFR突变相关肺癌研究。

想不到的是,作为这项研究的发起者,林彦峰竟也成为了典型病例之一。

同事、肿瘤学家希瑟·韦克利(Heather Wakelee)在给林彦峰做检查。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不缺医疗资源,他的病为何没有早发现?

从出现症状到确诊肺癌,短短几个月内,林彦峰经历了从医生到患者的身份急转。

对此他略感惊讶,更多则是困惑,自己是医学专家、拥有大量医疗资源,为什么没能早些发现?

实际上,这也是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之一。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肺癌筛查计划”负责人娜塔莉·路易(Natalie Lui)的解释是,“和肺癌早筛策略有关。”

就癌症早筛标准来说,美国癌症协会去年11月更新的指南建议是:50-80岁,目前吸烟或既往吸烟(≥20包/年)的无症状人群,应每年做1次低剂量CT检查。

中国对肺癌筛查建议的起始年龄同样是50岁,具体的高危人群包括吸烟≥20包/年、戒烟不足15年,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共事超过20年,或一级亲属确诊肺癌的人。

在娜塔莉·路易看来,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癌症筛查过于聚焦“高危人群”,从而导致其他人可能错过早期发现的机会。例如,一些年龄未满50岁且不抽烟的肺癌患者被忽视了,即便他们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具典型性。

“有人会因咳嗽等症状就诊,初级保健医生一旦排除年龄、抽烟、家族史等风险因素后,不会意识到这可能是肺癌。”娜塔莉·路易在课上进一步解释,这些患者容易错过早诊早治的窗口期。另有小型调查显示,肺癌患者通常在最早出现症状的138天后才开始接受治疗。

林彦峰正是典型案例之一。今年3月,有季节性过敏的他开始咳嗽,后不断加剧,数周的抗生素、激素、抗过敏治疗均无效。

完善了一系列检查后,CT提示其右肺有异常肿块影、积液,肿块直径达11厘米。林彦峰在两周内收到诊断报告,被确诊为晚期肺癌。

肿瘤科医生在讨论林彦峰的影像学报告。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此时,距离他最早出现咳嗽已过去8周,影像学资料显示,他的骨骼、肝脏、皮肤、大脑均有转移灶。

“从医多年,我第一次在MRI(核磁共振成像)中看到大脑出现50个斑点。那是我自己的报告。”林彦峰说,“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得癌、会成为一个研究样本。但它发生了。”

开设新课程,希望推动医学发展

确诊后,林彦峰开始接受进一步治疗。基因测序提示,他存在EGFR突变,这会造成EGFR蛋白质过量,促使癌细胞成长;还会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更易发生转移。

好消息是,目前临床已有靶向药物,能有效抑制突变基因的活性。对于亚裔不吸烟者基因突变几率更高的真实原因,全球医疗界仍在努力寻找答案。

按医嘱,林彦峰每3周做一次化疗,同时每天口服第三代靶向药EGFR-TKI。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对肺癌脑转移亦有疗效,生存数据有待确定。

林彦峰在门诊化疗中。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截至2024年10月,林彦峰大脑的50个病变灶消失了,不过他也承认,自己的生存期是个“谜”,一年两年或五年,谁都说不好,因为靶向治疗普遍存在耐药性问题,将会影响、削弱治疗的精准性和长效性。

即便生存期未知,林彦峰依然乐观。如今,他更能体会癌症患者的艰辛,包括语言差异、保险条件欠佳、无法请假看病等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处境,因而对其他患者更具同理心。

今年秋天,林彦峰决定开设一门新的课程,分享自己从医生变成患者的抗癌历程,让更多人知道肺癌的风险并尽早识别症状。

按照林彦峰的规划,这门新课每周一次,持续10周。在首节课程中,林彦峰请来自己的初级保健医生保罗·福特(Paul Ford),以及胸外科医生娜塔莉·路易,共同讨论现代癌症诊断关键步骤的得失。

除了讲授不吸烟者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这门独一无二的课程,也将深入探讨筛查策略、针对性疗法、专业护理、营养支持、精神支持等重要辅助疗法。

课程现场/图源:Standford Health Care

在课堂上,林彦峰平淡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参与医学讨论并回答学生提问,丝毫看不出是一名晚期肺癌患者。

有人评价称,他勇敢地公开了自己的诊疗经历,有助于减少疾病污名化,向大家传递出“任何人都能患癌”的信息,以此引起广泛重视。

在最后一节课中,林彦峰等将探讨癌症治疗的前沿进展,包括CAR-T细胞治疗、抗体-药物偶联物和下一代免疫疗法。他希望,通过一系列讨论,能够鼓励每个人思考个性化的癌症治疗和医学艺术。

“即使听讲者不学医,也能了解癌症如何影响与之抗争的人类。”林彦峰说。

o
oldoldcandy
1 楼
"医学界"这种报导很不专业。
铗归来
2 楼
看着年轻啊,怎么会
t
topgun5
3 楼
这位老兄是个学霸:从理工跳到医学。 天妒英才。
针药医生
4 楼
现代西医学这种靶向治疗,听着有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感觉。 根本上,西医学分解的思路就走进了死胡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略人体整体是病根。 我自己的家人,罹患癌症35年,已届90高龄,回顾当初,专业肿瘤医生说就是一年生存率。 医学界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种早被医生判决死刑的患者,看看到底为什么紧跟西医学治疗的很快就活不下去了?而不是在自己一贯的作死治疗思路上,研究那些杀敌一千,自损两千的药物继续狂奔。当然,这种狂奔也是有药厂商业原因的。新冠疫苗那些上百页副作用,在被法院勒令批露之后,大众都应该嗅到了一股医学领域被铜臭污染的现状。 不研究药物研究什么?! 那些活下来的癌症幸存者,他们的实践,而不是什么所谓的高大上现代医学治疗,其实蘊含著人類攻克癌症的宝贵财富与希望! [1评]
痴呆老人
5 楼
人生无常。
城市沉睡
6 楼
这是美国神话的破灭? [1评]
h
hackneyGina
7 楼
西方医学以利益至上为主,而且非常烧钱。 . 换句话说,研究的治疗药物应该让更多多人适应,这样经济才有回报。 . 像你这种属于幸存者偏差,研究稀有案例,赚的钱还不够发工资用的。
夜雨濛
8 楼
很多去美国治疗癌症的,都没治好,早就破灭了
z
zxm35400
9 楼
同仁堂的董事长50多岁就死了。
山药
10 楼
没有什么奇怪的,医生也是正常人也会生病的。
少平
11 楼
他在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和塔夫茨医学中心相继完成医学博士和内科培训。 --------------------------------- 又是媒体一知半解的炒作。此人并不是癌症医生,他是一个普通的内科医生,但是对癌症的发病率有研究兴趣,隔行如隔山。
a
abc868
12 楼
今天还未读习近平思想的留园网爱党爱国全家满门老少上下得晚期肺癌
犬涼不高兴
13 楼
如果不是炒菜狂魔,那么查一下地下室的氡气含量
T
TVB2786333
14 楼
肺癌可传染?
樱桃儿熟了
15 楼
当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凝视着你。 你想人定胜天治它?它就天定胜人治你。 所以啊,要谦卑,顺其自然,本命年不能动太岁啊。
T
Toshiba7
16 楼
神人。从MIT到斯坦福,太厉害了。
1
1stWish
17 楼
我觉得现在也没有哪个国家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免费让市民每年做CT之类的癌症筛查,医疗器械可以大规模量产来降价。但是分析数据的医师不够,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跟踪。我希望人类如果能把最新的AI技术应用在医疗诊断分析上,而不是抖音和杀人机器上。
l
lovepark1
18 楼
很多长寿专家 50 岁猝死.....
x
xzzj111
19 楼
不会治病就会忽悠
x
xzzj111
20 楼
你懂什么幸存者偏差?就会给人戴帽子
x
xzzj111
21 楼
你的想法太天真无👠了,属于异想天开那伙的
x
xzzj111
22 楼
你说得对,只可惜中医治病也是个呵呵🤭
灯塔路
23 楼
如果你只看到“中医治病” 你完全不懂“中医” -- 简单说 西医 依然是欧洲的未开化观念:对抗 中医 依然是华夏智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