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90年代的地摊有多牛逼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6月11日 15点11分 PT
  返回列表
52969 阅读
14 评论
局部观察

求求你了,来摆地摊吧!作为一个写公号的,我最近只想去摆地摊。

反正听说比写公号赚得多。比如有人在当地地摊解禁第一天,就卖出了1000多元。

成都的90后摆地摊,一天营业额就有4000元,还有人慕名来拜师。

就连城管也史无前例放低了姿态。在江西瑞昌,城管主动给商贩打电话,喊他们出来摆摊!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负责赶人的城管,开始喊人!感觉摆地摊的黄金时代就要来了。李克强总理说,地摊经济是人间烟火。而各个城市里,摆地摊大军已经出征。嗯,这人间烟火真香!

千万不要抹不开面子。幼儿园园长为了自救,可以摆地摊卖童装。

法律人士也看好地摊经济,写个牌子就站到了街头。

支付宝的一个数据显示,最近每天全国有超过10万个小店或摊贩开通收款码——一个“全民练摊”时代,正在到来。

挂历女郎:90年代的地摊一霸摆地摊,其实自古有之。商业发达的宋代,小摊小贩随处可见。在当时的开封城,各种酒楼茶坊门前,桥头城门寺庙等地,只要留出足够让车马行人通过的空间,就任由经营。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一个摆地摊的黄金时代而人们之所以热衷摆地摊,正是因为它能赚钱。《水浒传》里,就有一个靠“练摊”实现逆袭的屌丝——武大郎靠着炊饼摊,成功拥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和一个貌美如花的老婆。而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小吃、小玩意儿和吃穿用度的廉价物品,依然是地摊上的主角;小贩们一声声的吆喝,也依然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风景和体温。

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地摊繁荣时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年代,吃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的地摊,承载着人们全部的欲望和激情。最常见的地摊货就是挂历。那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以有挂历为时髦。这之中,印着性感女郎的挂历最为时尚。因为能吸引眼球,小摊贩们摆地摊的时候,都喜欢把这些挂历铺开或者挂起来——这样一来,远远的就能看到。

人们思想并没有现在开放,但是挂历上印性感女郎这事却一点都不扭捏。逛街的人大大方方地看,大大方方地买,回家又会找显眼的地方挂起来。赶时髦的女孩子会去找摄影师拍照,希望能够成为挂历女郎。现在流行的摄影师“私房照”,其实早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在没有《花花公子》的年月里,挂历女郎就是时尚的代名词,她们的穿着被年轻姑娘们偷偷模仿。当一些明星也出现在挂历上,挂历又成了一种追星手段。看看这户人家里挂的是哪个明星的挂历,就知道是谁的粉丝了。而周迅、瞿颖、巩俐等,都是从“挂历女郎”开始,慢慢走向人生巅峰的。周迅?

巩俐?

90年代的地摊上,书也是常见商品。不管是历史演义小人书、武侠小说还是民间气功书籍,抑或是世界名著或者大尺度文学故事,只要你愿意蹲下来找一找,总能挑到让你激动的。

在那个物质还不丰富的年代,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却很大,特别是对很难买到的外国文学书籍,近乎狂热。因此,这一类书籍都特别畅销。但是放在地摊上销售的,即使是正规出版社的书,封面设计上都会使用较为大胆的照片。

〓 地摊畅销书和世界名著之间,有时就差了一张不可描述的封面照片……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现在看来已经“涉黄“的地摊文学,也开始盛行。这类书籍往往封面较为裸露,在故事内容上,也有不少大尺度情节。

那时的地摊上,还有80后90后探索未知的印记。有一类地摊书籍尤其受青少年欢迎,就是各种未解之谜。UFO、百慕大三角、神农架野人等众多的科学谜题,虽然后来都被证实是编造的,当年却让年轻人欲罢不能。男生如果说不出几个未解之谜,是要被同学嘲笑的。

90年代,商业并不发达。除了百货大楼这样的国营商场,日常生活的购物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地摊上满足的。衣服裤子、瓜果蔬菜、锅碗瓢盆……地摊都能满足。那时候的地摊,就是生活。在街头巷尾,“祖传去鸡眼”的小摊,一度和今天的贴膜boys一样火。

在那个买不起好鞋子,双脚“硌得慌”的年代里,“鸡眼”是清贫生活留在身体上的烙印。而在小摊前鞋子一脱,双腿一翘,正是人们对自己难得的犒赏。不过,随着人们的口袋越来越鼓,鞋子越来越软,“鸡眼”已经成了一个生僻词。与此同时,“祖传去鸡眼”这门民间绝活,也和曾经无处不在的“去鸡眼”小摊一起,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画糖人,也曾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这个融合了“盲盒”属性的甜品,是那个年代孩子们玫瑰色的梦想。通常,小摊贩的车上,会有一个类似钟面的装置——你能买到什么造型、尺寸的糖,完全取决于“指针”的指向。我小时候,家旁边画糖人的小摊,可选的选项是12生肖。别人去买的时候,都转到了龙啊,牛啊这样的大个子动物,可以吃很久。轮到我的时候,却转到了一条蛇,两口就吃完了,至今仍觉得好亏。同样在那个年代,时尚一哥一姐的标配,是打着大哥大,在小摊上擦皮鞋。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企业家,就是从“练摊”开始创业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身家442亿元的刘永好,就靠摆地摊,赚到了第一桶金——300块钱。而90年代摆地摊的刘永好们,正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率先吃螃蟹的人。后来,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走上了创业之路。那时,大学生摆地摊也不少见。在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年代,中国的大学生,却被地摊热情的市井气息所吸引,投身其中。

地摊:重燃一座城市的烟火气2017年,李克强总理曾此批评过一些城市,认为这些城市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很多小商铺。他说: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在十几年前,出于对市容市貌的考虑,许多城市开始加强对摆摊的管理,小商贩们与城管,总是在街头巷尾,上演猫捉老鼠的追逐游戏。过去热闹的地摊、夜市逐渐消失。城市越来越繁华,却失去了生机。疫情期间,和感染人数一样令人揪心的,就是武汉空荡荡的街道。

〓 疫情期间的武汉

人们怀念街头巷尾,冒着烟的烧烤摊,怀念麻辣烫,怀念热干面和鸭脖……

不论游荡到这里的人从哪里来,他们都像刚上岸的水手一样,在小摊里享用酒、肉和生活里的一切。在这里,人们建立起了和摊主之间临时的友谊,也完成了和世界一次又一次微小的连接。

〓 解封后的武汉

现因此,当小摊小贩重新出现在武汉街头时,人们忽然真正感受到了复苏的气息。

这些小摊,并不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但它们在卑微的工作方面,却做得很出色——制造欲望,和满足欲望。

它们或许有些混乱,甚至不那么干净,但那里有10块钱3双的袜子;有热气腾腾,刚刚烤好的羊肉串;有我们抹不掉的童年回忆,和悸动的当下。

而这些,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没钱的孩子
1 楼
逃税也很厉害
p
pipitoo
2 楼
城管:大家都出来摆摊 小贩:为什么罰我们,不是你叫我们来摆摊的嘛 城管:韭菜
p
pittluck
3 楼
一卡脖就翻白眼 一松手就吹牛逼
k
karmaboy
4 楼
管理好就好,就像步行街一样,然后铺位可以分长租与短租,搞好卫生与安全,其实地摊挺好的
y
yuanfangzhi
5 楼
李克强总理曾此批评过一些城市,认为这些城市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很多小商铺。他说: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 看来中共也不是没有体贴民情的好官,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狗官”太多!我老家北方三线城市,当年领导脑袋一拍“建文明城市”连夜市都取消了,然后就是不停地换步行街地砖,换一茬领导就重新铺一遍地砖,最起码三次,反正是老百姓的钱,里面也有猫腻!
浩瀚宇宙
6 楼
城管喊你去摆摊了 后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u47pz32wo
F
FromDowntown
7 楼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从来不需要什么理由,就是领导人想到点啥。
人生没有智慧
8 楼
永远不要低估土共把丧事变喜事的能力
c
captainusa
9 楼
农耕文明就的商业就是地摊水平。40 年,依然不变
燕超尘
10 楼
其实只要给失业的人发一个月的补贴,经济就能比较正常地循环起来。当然不能发钱,要发代金券,而且必须在当月使用。金额嘛,2000-3000就可以,当大家把代金券用出去的时候,有些企业就可以运作起来,企业运作起来就可以雇人可以减少失业的人。失业的人重新有了工作就有了消费能力,这样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摆地摊确实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可能会影响市场公平。
c
camel
11 楼
別的不說 小時候夜市的羊肉串再也找不到那個味道啦
d
dzj
12 楼
摆地摊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样, 就是中共经济崩溃,让老百姓自生自灭!
罗马过客
13 楼
逃税,什么税,国家就是要普惠老百姓,特别是照顾地段人群,我决得李总理出的这个点子很接地气
笑你
14 楼
摆摊能够支持大国经济发展的话,就应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