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20时许,沙尘已经开始影响上海,目前空气质量已是严重污染的级别,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停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据中国天气网,截至11日晚上22时,上海PM10指数已达803,各个监测点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已经爆表,短短一个小时空气质量骤然变差。
据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11日15时左右,沙尘已跨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后,当地可能有降雨天气,对沙尘有一定净化作用。但降雨不能将沙尘完全“洗净”,同时华北、黄淮、江淮等地还存在一些残留沙尘。12日,沙尘所在区域近地面转为南风,偏南气流会将沙尘转而向北输送,华北、黄淮一带存在沙尘回流的可能。
上海PM10达到重度污染网友:第一次看到上海污染指数500
据上观新闻,4月11日晚,受冷空气扩散携带北方沙尘传输影响,上海出现浮尘天气,PM10浓度短时达中度−重度污染,水平能见度3−5公里,预计浮尘天气过程将在12日中午前后结束。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12日没有雨水的打扰,弱冷空气影响下,转为多云的天气。本周晴晴雨雨转换会比较快,下一波降雨出场是在13—14日,阵雨为主。这个双休日太阳又会勤快起来,将有3天左右晴好天气,最高气温再次一跃而起,向27℃发起冲刺。
有网友表示“杨浦已经爆表了”“喉咙鼻子已经超级不舒服了,敏感的人难熬哦”“第一次看到上海污染500的”“第一次感受沙尘暴,污染值爆表”。
截图自微博
此外,江苏气象官方微博11日16时47分发布消息,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受到沙尘影响,下班路上记得带好口罩,做好防护。
内蒙古一路段被黄沙淹没沙尘天气或又影响京津冀
据中国天气网,10日,受冷空气及地面气旋共同影响,内蒙古、华北、东北等多地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大同等地出现沙尘暴,锡林郭勒、包头、乌兰察布和张家口等局地甚至遭遇强沙尘暴侵袭。
据长沙广电星视频,记者从内蒙古气象局获悉,全区大部大风肆虐,短时阵风达8级以上,伴有扬沙天气,中西部偏北及东南部局地有沙尘暴。据内蒙古交警消息,一段高速公路因恶劣天气,公路被黄沙淹没。
视频中,地上一层厚厚的尘土影响正常通行,民警紧急出动铲沙开路。一位在包头市民称,基本上天突然就变黑了,能见度极低,车子都不敢开了,大家都停下来,持续了有一个多小时。
除了明天的沙尘回流可能,北方本周后期还会遭遇一场沙尘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3日至16日,西北地区和华北等地仍多沙尘天气,其中13日夜间至14日,沙尘天气将可能再次影响到京津冀等地。
沙尘并不需要根治
强度大时可以绕地球一圈
据红星新闻,4月11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就“沙尘”主题召开线上通气会,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在会上表示,沙尘并不是需要根治的天气,在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之外,也对全球生态系统有一些有利之处。
桂海林表示,对于一些本来就降水稀少的气候区,我们现在防沙治沙采取的是科学态度,也就是对这些地区宜沙则沙,主要是防止它沙地的扩大化。“在不利于植被生长的地方,配上这种大风气旋的天气系统,沙尘是必然的一个天气现象,所以说它并不是一个需要根治的天气。”
据上游新闻,桂海林表示,根据预报范围,此次沙尘天气总体来说影响的主要是长江以北区域为主,长江以南的区域像浙江北部、湖南北部等部分地区可能受到一点波及,但是影响总体不大。至于沙尘南下的原因,当北方的一个天气系统很强的情况下,沙尘的爆发位置刚好又在主要的沙源地,沙尘强度会比较大,在高空偏北气流的输送下,往往能达到一个远距离的输送。
“其实不仅仅是到了南方,从监测数据来看,在比较强的沙尘天气时,甚至可以围绕地球一圈,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上曾经也检测到了来自于亚洲地区的一些沙尘。所以说沙尘是一个远距离的输送现象,即使影响到了我国南方地区,也并不是特别稀少的事情。”桂海林说。
此外,他也谈到,如果公众长期关注沙尘对我国影响的话,其实不难发现,每一次比较强一点的沙尘暴过程基本上都会影响到黄淮,甚至会跨过长江,到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区。影响范围还要看沙尘的路径,如果路径是偏西的话,有时候会从甘肃陕西这边跨过,强度甚至会到达四川盆地。
沙尘暴蓝色预警覆盖十八省市冲上热搜
预计4月11日8时至12日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上海、湖北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西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许多网友争相上传沙尘暴各种景象,有人标记 #北京沙尘暴并哀怨地说道,“早上好,开始吃土的一天”。有人拍到阵仗宛如大白出动写着“这天…全身都得包好了才敢出门”。有人放上兵马俑照片,嘲讽“据说,这是今天北京、天津朋友们的现状…”。
北京居民:“今天这个天气一张嘴一口沙子,你看那个楼现在已经不明显了,那个白光的楼就那种雾濛濛的。”
北京居民:“昨天晚上我下班回去时,沙尘就很明显。呼吸上明显感觉不舒服。今天早上出门我特意把帽子戴上,沙尘来袭,身上都会有尘土的味道。”
据北京日报报道,4月11日大风和沙尘的威力仍然强劲,全市空气质量陷入最高一级的严重污染水平,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破千。
第8次沙尘天气来袭 为何今年偏多
这次是今年第8次沙尘天气,比往年次数偏多。据快科技访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解释,进入3至4月份以来,中国冷空气活动仍处在活跃期,在冷空气影响期间,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成为有利的推手,将沙尘从沙源地带到下游地区,甚至一路输送到更南、更远的地方。
台湾中央气象局局长郑明典在脸书发文称,今年中国北方沙尘暴有点多!他还附上一张照片,华北、东北多地密密麻麻的“999”数字显示,超过显示上限的悬浮微粒浓度。
郑明典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从气象上看出,今年中国大陆华北、蒙古一带雨量的确很少,加上很强的低压发展冷热对比。今年更加频繁,气象条件还是主导因子,如果没有强风,沙尘还是起不来。“看到的现象是今年那些地方的低气压,发展的频率真的比较高。”他认为最重要的关键还是低压特别活跃,但是目前都只看到“现象面”分析。
台湾整合防灾工程顾问公司总监贾新兴对本台表示,沙尘天气在冬季到春季是高发期,当蒙古高压或是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较强,往东移容易形成沙尘暴。“某种程度也反映到今年从年初一直到现在,北边冷空气的强度还是相对偏强,所以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中国抗击沙尘暴 植被为何成效不彰?
满足沙尘天气有3个条件:持久强劲的大风、沙尘源和低层大气不稳定。中国官媒新华网引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分析,这段时间,蒙古国和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造成冻土层融化,地表沙土变得松散,加之春季北方地区大风高发,配合裸露的沙尘源地地表条件,形成频繁的沙尘天气。
郑明典分析,沙漠化后水气减少,若无植被会日益干涸,影响周边区域。但沙漠化范围扩张,干燥作用就减少,形成摆荡现象,然而这时间尺度很长,无法解释短期现象。
“最近很多人认为这与全球暖化有关,整个环流系统有改变。但一牵扯全球气候变迁,又无法解释这种逐年的变化,所以应该是很多原因造成,才会看到今年很特别。”郑明典解释,“极端现象都是很多原本不相干的巧合碰在一起,才会产生极端现象。”
据报导,蒙古在2021年启动“十亿棵树计划”,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指出,“蒙古国75%左右的土地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必须共同抗击荒漠化,不能再浪费时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葛全胜和博士生郭义强发表的有关报告提到,中国的沙尘暴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群众缺乏防沙治沙意识,治理沙尘暴的积极性较低;治理者不遵守自然规律,盲目栽植树苗,导致苗木成活率极低等。他们建议,严厉制止掠夺式土地开发,有效保护现有植被;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治理沙尘暴,对不适宜植树种草的荒地,不要轻易破坏地表结构;同时要加强监管,防止毁林,防止滥垦引起土地沙化退化。
4亿中国人在吃沙!可怕的沙尘暴为何又杀回来了?
1
这几天,沙特外交大臣和伊朗外长飞到北京会晤,中断7年联系的沙伊双方走向和解。
同时,在距离现场上千公里的蒙古高原,一股混杂着沙尘的冷气旋正在酝酿南下。几天后,它的势力范围将从中国东北一路深入到江南水乡。
有人说,终于知道为什么沙伊的世纪大和解会在北京了,这漫天的黄沙,都不知道是他们带来的还是蒙古给他们准备的背景板。
以前,黄沙漫天是北京颇为常见的景观。但是十多年来,沙尘天气基本在华北地区消失了。不过,2021年起,它又杀回来了。
尤其是今年,数量、频率和强度都是近几年之最。
中央气象台11日消息,今年以来,中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
4月9日以来,京津冀地区迎来今年第五波超大规模沙尘暴“狂飙”,席卷新疆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上海、湖北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西部等18省区市,约4亿人受到影响。
其中,内蒙古多地出现超强沙尘暴。天气昏黄、狂风大作,黄沙还混杂着柳絮,让人无法呼吸。部分地区的PM2.5与PM10均已爆表。
11日当天,沙尘天气甚至一路插入长江中下游,苏州、上海等地都发布了预警。
根据天气预报,截止到12日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上海、湖北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西部……都将出现浮尘、扬沙天气,吃上原味沙。
更离谱的是,从13日夜间开始,因为东南风的影响,下江南的沙尘还会“掉头”返回,再次影响京津冀等地。“二手风沙”,滋味可不兴尝。
然而,这只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未来沙尘天气或许将成为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常态。极端天气将越来越频繁。
最新一期的Nature封面文章,证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大气污染(PM2.5升高)是肺癌发生的绝对危险因素。如果未来沙尘天气越来越频繁,中国人的健康问题将又多了一重挑战。
这几天,北方打工人再次吃到了黄天厚土的味道。
而吃惯青团的南方人表示,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驴打滚是北方特产。
北京人开始有点分不清楚自己在哪个平行世界。
明明前一个周末还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一觉醒来,拉开窗帘,一秒穿越到宋代。
另一些人开始搞不懂今夕是何年,是银翼杀手2049,还是赛博朋克2077。
有人说,开车就开了一下雨刮,厚厚的一层沙子就被刮了下来;还有人说,就看了一眼微信,手机背壳就已经被沙子磨成了“战损版本”……
这几天上班的北方人,都是下面这个画风:
出门的时候还是帅气凛然,经过一场兵荒马乱的风沙侵袭之后,已经不想说话了,脑子都快像这张图所描绘的那样不见了。
也有人说,北京在下雨和下雪之间,选择了下土。这回穷人们就有福了,因为不用等到双十一也可以吃土了。过完这阵时间甚至直接免费升级为北京“土”著!
但是在其他北方地区,画风突变,沙尘暴肆虐仿佛末日来临。
比如内蒙古四子王旗,出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血红色天空,持续了十几二十分钟,当地人直呼好害怕!!
媒体报道,强沙尘暴影响下,四子王旗的最小能见度甚至不到50米。
哈尔滨就更夸张了。
当地人本来以为漫天的沙子已经是这个春天最难熬的时刻,没想到沙尘暴才刚小一点,就居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下起了四月份的大暴雪,大片大片的脏雪花包裹着空气中的沙子,成团成团地往下掉,重重砸在地上。
哈尔滨人都懵了,这是天空在吐痰还是下起了奥利奥饼干?
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既有季节性因素,也有全球变暖和中蒙两国的内部原因。
第一,季节性因素。
4月本来就是最容易出现强沙尘暴的时间。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全年超过7成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3月至5月),其中最频繁发生的月份是4月,其次为3月和5月。
第二,今年的春天偏暖,降水稀少,土质疏松,当蒙古高原形成了巨大的冷空气气团,很容易卷起地面的沙尘,带来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也是本轮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形成原因。
这几天,各地气温快速上升。比如山东青州、河北武安,早上8点气温就已超过20度,云南四川出现高温。10日当天北京最高气温升至28.5度,创年内新高,仿佛夏天已经来临。
蒙古国也一样,降水偏少,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造成冻土层融化,地表沙土变得松散,当蒙古气旋力量逐渐壮大,经过裸露的沙尘源,就容易形成沙尘暴。
但是,春天本来就是一个逐渐升温和冰雪融化的时间,一定还有什么异常的因素,扰乱了这个自然进程,引发了极端的气候。
问题的关键是蒙古国的荒漠化变得越来越失控了。
过度放牧是造成蒙古国荒漠化的最重要原因。
蒙古国是一个羊比人多数倍的国家,1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的人口超过300万,而牛羊等牲畜和野生动物的数量则超过6600万。
过去千百年,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们一直逐水草而居,不断寻找肥美的草场。比如蒙古高原冬天枯草期,游牧民族们就会选择到阿勒泰地区放牧,到了夏天,草都长出来了,再回到蒙古给牛羊吃草。这就起到了一个草场轮休,恢复生命力的效果。
维持了千年的游牧进程,被一朵历史浪花改变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蒙古国被苏联植入了集体牧场模式。曾经漂泊的牧民开始定居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得更换住所和牧区。草原也被划分为一块块的公有牧场,牧民们却在上面牧养着自己的牛羊。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虽然畜群得以疯狂扩张,但同时草地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失去了过去那样轮休恢复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牧民们私有的牛羊却在公有的固定草地上放牧,形成了无序的恶性竞争,加剧了草地资源的消耗。
苏联解体至今,蒙古国过度放牧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恶化。
苏联强行植入的集体牧场模式被废除之后,蒙古国牧民们生产积极性大涨,存栏牲畜数量从2590万头增加到现在的7100多万头,人口数量也从1990年的216万飙涨到现在的341万,增长了6成以上。
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物质来支撑,但草场却因此而变得更加羸弱,更别提什么环境承载力了。
“阜成门六号院”指出,根据草原生态学的测算,大约每1公顷标准草场供养一头羊,一匹骆驼等于7个羊单位,一头马等于6个羊单位,一头牛等于5个羊单位。总体来讲,蒙古国草原承载量是6000万个羊单位左右。但2019年蒙古国的牲畜存栏数量已经超过1.1亿羊单位,环境承载量已经超标80%以上。
除此之外,中国对煤、铜矿石、铁矿石等需求的增加,也影响了蒙古国矿产开采量的增长。蒙古国煤炭产量从2002年的仅530万吨,上升到2022年的3760万吨,3104万吨出口到中国,占总产量的83.7%。
放牧和采矿,让蒙古国的荒漠化程度随之一天天加重。
于是,裸露在外的大片大片荒漠被冷空气气旋一卷,形成了严重的沙尘天气。这些沙尘随着冷空气南下,飘到了北京、济南、哈尔滨、西安……
极端天气灾难,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需要命运共同体的合力治理。
北京人也许需要习惯未来更长时间的沙尘暴常态化。
上面提到,许多人为的因素加剧了蒙古国的荒漠化,引发了更为频繁的沙尘天气。但蒙古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本身就极其容易出现荒漠,而这对于地理和工业上都唇齿相依的中国而言,是不容忽视的巨大风险。
在蒙古国的领土上,易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占了九成。只有最北部的库苏古尔省和肯特省的部分地区能免受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南部则是茫茫的荒漠戈壁。蒙古国三个与中国接壤的省份,分别就叫做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荒漠化程度可见一斑。
甚至戈壁这个词汇,就是源于蒙古语,独指中亚、蒙古、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土地。
图源:地球知识局
根据“地球知识局”的测算:
蒙古国全国平均降水量约为230mm,相比之下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60mm,相差巨大。
蒙古国大约90%的降水被蒸发返回到大气中,只剩下10%。
这10%当中有63%的降水会变成地表径流,河流里的水又有95%流出这个国家,不能作为水资源补充。
林林总总算下来,本就可怜的年降水总量之中,只有约3%渗入土壤以补充地下水。
而且它们大多以土壤水或潜水形式存在,也就是成为了所谓“潜在水资源”,不可直接被地表生物利用。
这样的自然环境,加上压力越来越大的人为活动,再不重视蒙古国的荒漠化问题,沙尘天气只会一年比一年剧烈,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中国荒漠化治理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但这几年为了储备粮食,“退林还耕”等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政策所带来的隐性影响也需要我们警惕。
中国曾经通过“退耕还林”将“砍树的人”变成了“看树的人”,大大减轻了沙尘暴天气的影响。但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新的风暴已经在酝酿。
4月11日20时许,沙尘已经开始影响上海,目前空气质量已是严重污染的级别,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停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据中国天气网,截至11日晚上22时,上海PM10指数已达803,各个监测点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已经爆表,短短一个小时空气质量骤然变差。
截图自中国天气网据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11日15时左右,沙尘已跨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后,当地可能有降雨天气,对沙尘有一定净化作用。但降雨不能将沙尘完全“洗净”,同时华北、黄淮、江淮等地还存在一些残留沙尘。12日,沙尘所在区域近地面转为南风,偏南气流会将沙尘转而向北输送,华北、黄淮一带存在沙尘回流的可能。
上海PM10达到重度污染网友:第一次看到上海污染指数500
据上观新闻,4月11日晚,受冷空气扩散携带北方沙尘传输影响,上海出现浮尘天气,PM10浓度短时达中度−重度污染,水平能见度3−5公里,预计浮尘天气过程将在12日中午前后结束。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12日没有雨水的打扰,弱冷空气影响下,转为多云的天气。本周晴晴雨雨转换会比较快,下一波降雨出场是在13—14日,阵雨为主。这个双休日太阳又会勤快起来,将有3天左右晴好天气,最高气温再次一跃而起,向27℃发起冲刺。
有网友表示“杨浦已经爆表了”“喉咙鼻子已经超级不舒服了,敏感的人难熬哦”“第一次看到上海污染500的”“第一次感受沙尘暴,污染值爆表”。
截图自微博
此外,江苏气象官方微博11日16时47分发布消息,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受到沙尘影响,下班路上记得带好口罩,做好防护。
内蒙古一路段被黄沙淹没沙尘天气或又影响京津冀
据中国天气网,10日,受冷空气及地面气旋共同影响,内蒙古、华北、东北等多地出现沙尘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大同等地出现沙尘暴,锡林郭勒、包头、乌兰察布和张家口等局地甚至遭遇强沙尘暴侵袭。
据长沙广电星视频,记者从内蒙古气象局获悉,全区大部大风肆虐,短时阵风达8级以上,伴有扬沙天气,中西部偏北及东南部局地有沙尘暴。据内蒙古交警消息,一段高速公路因恶劣天气,公路被黄沙淹没。
视频中,地上一层厚厚的尘土影响正常通行,民警紧急出动铲沙开路。一位在包头市民称,基本上天突然就变黑了,能见度极低,车子都不敢开了,大家都停下来,持续了有一个多小时。
除了明天的沙尘回流可能,北方本周后期还会遭遇一场沙尘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3日至16日,西北地区和华北等地仍多沙尘天气,其中13日夜间至14日,沙尘天气将可能再次影响到京津冀等地。
沙尘并不需要根治
强度大时可以绕地球一圈
据红星新闻,4月11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就“沙尘”主题召开线上通气会,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在会上表示,沙尘并不是需要根治的天气,在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之外,也对全球生态系统有一些有利之处。
桂海林表示,对于一些本来就降水稀少的气候区,我们现在防沙治沙采取的是科学态度,也就是对这些地区宜沙则沙,主要是防止它沙地的扩大化。“在不利于植被生长的地方,配上这种大风气旋的天气系统,沙尘是必然的一个天气现象,所以说它并不是一个需要根治的天气。”
据上游新闻,桂海林表示,根据预报范围,此次沙尘天气总体来说影响的主要是长江以北区域为主,长江以南的区域像浙江北部、湖南北部等部分地区可能受到一点波及,但是影响总体不大。至于沙尘南下的原因,当北方的一个天气系统很强的情况下,沙尘的爆发位置刚好又在主要的沙源地,沙尘强度会比较大,在高空偏北气流的输送下,往往能达到一个远距离的输送。
“其实不仅仅是到了南方,从监测数据来看,在比较强的沙尘天气时,甚至可以围绕地球一圈,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上曾经也检测到了来自于亚洲地区的一些沙尘。所以说沙尘是一个远距离的输送现象,即使影响到了我国南方地区,也并不是特别稀少的事情。”桂海林说。
此外,他也谈到,如果公众长期关注沙尘对我国影响的话,其实不难发现,每一次比较强一点的沙尘暴过程基本上都会影响到黄淮,甚至会跨过长江,到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区。影响范围还要看沙尘的路径,如果路径是偏西的话,有时候会从甘肃陕西这边跨过,强度甚至会到达四川盆地。
沙尘暴蓝色预警覆盖十八省市冲上热搜
预计4月11日8时至12日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上海、湖北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西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许多网友争相上传沙尘暴各种景象,有人标记 #北京沙尘暴并哀怨地说道,“早上好,开始吃土的一天”。有人拍到阵仗宛如大白出动写着“这天…全身都得包好了才敢出门”。有人放上兵马俑照片,嘲讽“据说,这是今天北京、天津朋友们的现状…”。
北京居民:“今天这个天气一张嘴一口沙子,你看那个楼现在已经不明显了,那个白光的楼就那种雾濛濛的。”
北京居民:“昨天晚上我下班回去时,沙尘就很明显。呼吸上明显感觉不舒服。今天早上出门我特意把帽子戴上,沙尘来袭,身上都会有尘土的味道。”
据北京日报报道,4月11日大风和沙尘的威力仍然强劲,全市空气质量陷入最高一级的严重污染水平,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破千。
第8次沙尘天气来袭 为何今年偏多
这次是今年第8次沙尘天气,比往年次数偏多。据快科技访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解释,进入3至4月份以来,中国冷空气活动仍处在活跃期,在冷空气影响期间,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成为有利的推手,将沙尘从沙源地带到下游地区,甚至一路输送到更南、更远的地方。
台湾中央气象局局长郑明典在脸书发文称,今年中国北方沙尘暴有点多!他还附上一张照片,华北、东北多地密密麻麻的“999”数字显示,超过显示上限的悬浮微粒浓度。
郑明典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从气象上看出,今年中国大陆华北、蒙古一带雨量的确很少,加上很强的低压发展冷热对比。今年更加频繁,气象条件还是主导因子,如果没有强风,沙尘还是起不来。“看到的现象是今年那些地方的低气压,发展的频率真的比较高。”他认为最重要的关键还是低压特别活跃,但是目前都只看到“现象面”分析。
台湾整合防灾工程顾问公司总监贾新兴对本台表示,沙尘天气在冬季到春季是高发期,当蒙古高压或是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较强,往东移容易形成沙尘暴。“某种程度也反映到今年从年初一直到现在,北边冷空气的强度还是相对偏强,所以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中国抗击沙尘暴 植被为何成效不彰?
满足沙尘天气有3个条件:持久强劲的大风、沙尘源和低层大气不稳定。中国官媒新华网引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吴波分析,这段时间,蒙古国和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造成冻土层融化,地表沙土变得松散,加之春季北方地区大风高发,配合裸露的沙尘源地地表条件,形成频繁的沙尘天气。
郑明典分析,沙漠化后水气减少,若无植被会日益干涸,影响周边区域。但沙漠化范围扩张,干燥作用就减少,形成摆荡现象,然而这时间尺度很长,无法解释短期现象。
“最近很多人认为这与全球暖化有关,整个环流系统有改变。但一牵扯全球气候变迁,又无法解释这种逐年的变化,所以应该是很多原因造成,才会看到今年很特别。”郑明典解释,“极端现象都是很多原本不相干的巧合碰在一起,才会产生极端现象。”
据报导,蒙古在2021年启动“十亿棵树计划”,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指出,“蒙古国75%左右的土地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必须共同抗击荒漠化,不能再浪费时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葛全胜和博士生郭义强发表的有关报告提到,中国的沙尘暴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群众缺乏防沙治沙意识,治理沙尘暴的积极性较低;治理者不遵守自然规律,盲目栽植树苗,导致苗木成活率极低等。他们建议,严厉制止掠夺式土地开发,有效保护现有植被;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治理沙尘暴,对不适宜植树种草的荒地,不要轻易破坏地表结构;同时要加强监管,防止毁林,防止滥垦引起土地沙化退化。
4亿中国人在吃沙!可怕的沙尘暴为何又杀回来了?
1
这几天,沙特外交大臣和伊朗外长飞到北京会晤,中断7年联系的沙伊双方走向和解。
同时,在距离现场上千公里的蒙古高原,一股混杂着沙尘的冷气旋正在酝酿南下。几天后,它的势力范围将从中国东北一路深入到江南水乡。
有人说,终于知道为什么沙伊的世纪大和解会在北京了,这漫天的黄沙,都不知道是他们带来的还是蒙古给他们准备的背景板。
以前,黄沙漫天是北京颇为常见的景观。但是十多年来,沙尘天气基本在华北地区消失了。不过,2021年起,它又杀回来了。
尤其是今年,数量、频率和强度都是近几年之最。
中央气象台11日消息,今年以来,中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
4月9日以来,京津冀地区迎来今年第五波超大规模沙尘暴“狂飙”,席卷新疆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上海、湖北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西部等18省区市,约4亿人受到影响。
其中,内蒙古多地出现超强沙尘暴。天气昏黄、狂风大作,黄沙还混杂着柳絮,让人无法呼吸。部分地区的PM2.5与PM10均已爆表。
11日当天,沙尘天气甚至一路插入长江中下游,苏州、上海等地都发布了预警。
根据天气预报,截止到12日8时,新疆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上海、湖北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西部……都将出现浮尘、扬沙天气,吃上原味沙。
更离谱的是,从13日夜间开始,因为东南风的影响,下江南的沙尘还会“掉头”返回,再次影响京津冀等地。“二手风沙”,滋味可不兴尝。
然而,这只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未来沙尘天气或许将成为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常态。极端天气将越来越频繁。
最新一期的Nature封面文章,证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大气污染(PM2.5升高)是肺癌发生的绝对危险因素。如果未来沙尘天气越来越频繁,中国人的健康问题将又多了一重挑战。
这几天,北方打工人再次吃到了黄天厚土的味道。
而吃惯青团的南方人表示,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驴打滚是北方特产。
北京人开始有点分不清楚自己在哪个平行世界。
明明前一个周末还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一觉醒来,拉开窗帘,一秒穿越到宋代。
另一些人开始搞不懂今夕是何年,是银翼杀手2049,还是赛博朋克2077。
有人说,开车就开了一下雨刮,厚厚的一层沙子就被刮了下来;还有人说,就看了一眼微信,手机背壳就已经被沙子磨成了“战损版本”……
这几天上班的北方人,都是下面这个画风:
出门的时候还是帅气凛然,经过一场兵荒马乱的风沙侵袭之后,已经不想说话了,脑子都快像这张图所描绘的那样不见了。
也有人说,北京在下雨和下雪之间,选择了下土。这回穷人们就有福了,因为不用等到双十一也可以吃土了。过完这阵时间甚至直接免费升级为北京“土”著!
但是在其他北方地区,画风突变,沙尘暴肆虐仿佛末日来临。
比如内蒙古四子王旗,出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血红色天空,持续了十几二十分钟,当地人直呼好害怕!!
媒体报道,强沙尘暴影响下,四子王旗的最小能见度甚至不到50米。
哈尔滨就更夸张了。
当地人本来以为漫天的沙子已经是这个春天最难熬的时刻,没想到沙尘暴才刚小一点,就居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下起了四月份的大暴雪,大片大片的脏雪花包裹着空气中的沙子,成团成团地往下掉,重重砸在地上。
哈尔滨人都懵了,这是天空在吐痰还是下起了奥利奥饼干?
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既有季节性因素,也有全球变暖和中蒙两国的内部原因。
第一,季节性因素。
4月本来就是最容易出现强沙尘暴的时间。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全年超过7成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3月至5月),其中最频繁发生的月份是4月,其次为3月和5月。
第二,今年的春天偏暖,降水稀少,土质疏松,当蒙古高原形成了巨大的冷空气气团,很容易卷起地面的沙尘,带来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也是本轮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形成原因。
这几天,各地气温快速上升。比如山东青州、河北武安,早上8点气温就已超过20度,云南四川出现高温。10日当天北京最高气温升至28.5度,创年内新高,仿佛夏天已经来临。
蒙古国也一样,降水偏少,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造成冻土层融化,地表沙土变得松散,当蒙古气旋力量逐渐壮大,经过裸露的沙尘源,就容易形成沙尘暴。
但是,春天本来就是一个逐渐升温和冰雪融化的时间,一定还有什么异常的因素,扰乱了这个自然进程,引发了极端的气候。
问题的关键是蒙古国的荒漠化变得越来越失控了。
过度放牧是造成蒙古国荒漠化的最重要原因。
蒙古国是一个羊比人多数倍的国家,1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的人口超过300万,而牛羊等牲畜和野生动物的数量则超过6600万。
过去千百年,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们一直逐水草而居,不断寻找肥美的草场。比如蒙古高原冬天枯草期,游牧民族们就会选择到阿勒泰地区放牧,到了夏天,草都长出来了,再回到蒙古给牛羊吃草。这就起到了一个草场轮休,恢复生命力的效果。
维持了千年的游牧进程,被一朵历史浪花改变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蒙古国被苏联植入了集体牧场模式。曾经漂泊的牧民开始定居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得更换住所和牧区。草原也被划分为一块块的公有牧场,牧民们却在上面牧养着自己的牛羊。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虽然畜群得以疯狂扩张,但同时草地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失去了过去那样轮休恢复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牧民们私有的牛羊却在公有的固定草地上放牧,形成了无序的恶性竞争,加剧了草地资源的消耗。
苏联解体至今,蒙古国过度放牧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恶化。
苏联强行植入的集体牧场模式被废除之后,蒙古国牧民们生产积极性大涨,存栏牲畜数量从2590万头增加到现在的7100多万头,人口数量也从1990年的216万飙涨到现在的341万,增长了6成以上。
更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物质来支撑,但草场却因此而变得更加羸弱,更别提什么环境承载力了。
“阜成门六号院”指出,根据草原生态学的测算,大约每1公顷标准草场供养一头羊,一匹骆驼等于7个羊单位,一头马等于6个羊单位,一头牛等于5个羊单位。总体来讲,蒙古国草原承载量是6000万个羊单位左右。但2019年蒙古国的牲畜存栏数量已经超过1.1亿羊单位,环境承载量已经超标80%以上。
除此之外,中国对煤、铜矿石、铁矿石等需求的增加,也影响了蒙古国矿产开采量的增长。蒙古国煤炭产量从2002年的仅530万吨,上升到2022年的3760万吨,3104万吨出口到中国,占总产量的83.7%。
放牧和采矿,让蒙古国的荒漠化程度随之一天天加重。
于是,裸露在外的大片大片荒漠被冷空气气旋一卷,形成了严重的沙尘天气。这些沙尘随着冷空气南下,飘到了北京、济南、哈尔滨、西安……
极端天气灾难,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需要命运共同体的合力治理。
北京人也许需要习惯未来更长时间的沙尘暴常态化。
上面提到,许多人为的因素加剧了蒙古国的荒漠化,引发了更为频繁的沙尘天气。但蒙古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本身就极其容易出现荒漠,而这对于地理和工业上都唇齿相依的中国而言,是不容忽视的巨大风险。
在蒙古国的领土上,易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占了九成。只有最北部的库苏古尔省和肯特省的部分地区能免受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南部则是茫茫的荒漠戈壁。蒙古国三个与中国接壤的省份,分别就叫做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荒漠化程度可见一斑。
甚至戈壁这个词汇,就是源于蒙古语,独指中亚、蒙古、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土地。
图源:地球知识局
根据“地球知识局”的测算:
蒙古国全国平均降水量约为230mm,相比之下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60mm,相差巨大。
蒙古国大约90%的降水被蒸发返回到大气中,只剩下10%。
这10%当中有63%的降水会变成地表径流,河流里的水又有95%流出这个国家,不能作为水资源补充。
林林总总算下来,本就可怜的年降水总量之中,只有约3%渗入土壤以补充地下水。
而且它们大多以土壤水或潜水形式存在,也就是成为了所谓“潜在水资源”,不可直接被地表生物利用。
这样的自然环境,加上压力越来越大的人为活动,再不重视蒙古国的荒漠化问题,沙尘天气只会一年比一年剧烈,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中国荒漠化治理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但这几年为了储备粮食,“退林还耕”等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政策所带来的隐性影响也需要我们警惕。
中国曾经通过“退耕还林”将“砍树的人”变成了“看树的人”,大大减轻了沙尘暴天气的影响。但随着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新的风暴已经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