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生活3年多 美国留学生回国直呼“寸步难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7月22日 13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72049 阅读
32 评论
观察者网

在中国生活3年多,美留学生:美国应该学中国投资公共交通建设

(观察者网讯)在中国生活了3年后,今年夏天第一次回到家乡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安东尼·威廉·唐纳德·阿纳斯塔西(Anthony William Donald Anastasi)却感受到了强烈的生活差距——来到中国前把车卖了的他,如今回到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率极低的美国几乎“寸步难行”。

7月22日,安东尼的经历刊登在港媒《南华早报》上,他呼吁美国应该学习中国投资建设发达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国便捷的地铁系统和广阔的铁路网络让汽车变成非必需品,让探索中国变得容易。我在中国待了很久回到美国后,清晰地意识到美国应该效仿中国,大举投资公共交通。”

截图自《南华早报》

据文章介绍,安东尼是一名有中国大学留学经历的美国博士研究生,今年夏天是他近三年半里第一次回到美国南佛罗里达州的家,同时这也是他第一次在没有私家车的情况下回家。

然而,美国费用高昂到离谱的“优步”叫车服务、覆盖严重不足的公共交通线路,以及他因为叫车给家人朋友所带来的各种麻烦事,都让安东尼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大大的疑惑——“在美国,没有汽车的人应该怎么生活呢?”

也不怪安东尼大惊小怪,因为他在中国的这几年里,从未出现因为没有私家车而出行困难的情况。

“上海长达802公里的19条地铁系统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出行方式。与我在南佛罗里达的生活相比,它不仅帮我节省了开支,还能让我更健康,因为多了更多步行的机会”,他说。(注:截至2023年6月,上海已建成轨道交通线路20条(含磁浮线),全网络运营里程达831公里,运营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在上海以外的其他中国城市旅游时,他也没有像在美国那样坐飞机或长途开车,而是选择乘坐中国的火车和高铁。

安东尼写道,“像上海这样的许多大城市有便捷的地铁系统,还有中国整个广阔的铁路网络,让拥有私家车这件事变得不是那么的必要,也让探索中国变得非常容易。”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多次在推特上夸奖中国高铁

两相对比下,安东尼表示他由此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应该借鉴中国的做法,对公共交通进行大规模投资。

在他看来,投资公共交通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大好事,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帮助低收入社区、减少排放并振兴城市地区。

他写道,首先此举可以让美国在建筑、运营和维护领域立即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而且便利无障碍的公共交通能够让低收入者更容易获得以前因通勤距离过远而不得不放弃的工作,一举促进个人生计,扩大整体劳动力,提高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其次,养护私家车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家庭的一项重大经济负担,公共交通能够有效减少中产阶级家庭与汽车有关的大额开支,譬如保险、燃料和维护费用。他们可以将将这笔转用于消费支出,为当地企业注入活力,从根本上提振经济。

安东尼还表示,“拥抱”中国式公交系统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大规模使用公共汽车、地铁和火车有助于大幅减少美国的碳排放,造福子孙后代。大型停车场也不再有迫切需求,使城市复兴和创造绿色空间成为可能,可以多改建花园公园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他进而表示,一个健全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极大地改善交通流动性、连通性和人民整体福祉。高效的公共交通为人们提供了负担得起的便利出行选择,家人们更容易团聚了,社区联系更紧密了。

包括国内旅游热情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家都到祖国各地走走看看,有助于培养国民更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

安东尼指出,与中国正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的巨额投资相比,拜登政府在2021年通过的基础设施法案规定的预算,对于美国这样规模的经济体是远远不够的。

“尽管历史悠久,但美国有一种务实倾向,能够吸收国外伟大的思想,并使之适应本国国情,比如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如果说美国可以从中国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公共交通。”安东尼总结道。

安东尼的这篇见闻也引起许多美国网民的共鸣与讨论,但对其提议持悲观态度者居多。不少人坦言,“美国不会学中国建设公共交通,也学不来。”

有网友总结原因称:首先,美国不会允许自己向一个在他们看来应该是“美国附庸”的国家学习;其次,虽然拜登政府宣称会为此拨款,但光说不做,执政两年来动静全无,而且投资公共交通会摧毁美国三大产业,即化石石油产业、汽车产业和航空产业;最后,升级美国的交通系统耗资巨大,基础设施法案承诺的预算远远不够,更何况美国现在还是兜儿比脸还干净,政府更愿意把钱投入到军事战争中,比如军援乌克兰。

“不幸的是,这种情况暂时不会在美国发生。政府和企业利益将压制改善美国公共交通的任何努力。看着这个我长大的国家正在慢慢腐烂衰落,我真的很难过。”

还有人进一步表示,“我相信你(安东尼)说的,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或国家的血脉。这也是中国大力推广‘一带一路’的原因,让欠发达国家得以通过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发展经济。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想继续占这些欠发达国家便宜的国家,那么看到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港口和铁路,这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坏消息,而且你肯定会想阻止这些项目。”

地中海企鹅
1 楼
多修建铁路,减少燃油车减少污染
s
sirsir
2 楼
公共交通太发达严重制约私家车的发展。
元非
3 楼
  有网友总结原因称:首先,美国不会允许自己向一个在他们看来应该是“美国附庸”的国家学习;其次,虽然拜登政府宣称会为此拨款,但光说不做,执政两年来动静全无,而且投资公共交通会摧毁美国三大产业,即化石石油产业、汽车产业和航空产业;最后,升级美国的交通系统耗资巨大,基础设施法案承诺的预算远远不够,更何况美国现在还是兜儿比脸还干净,政府更愿意把钱投入到军事战争中,比如军援乌克兰。   美国实在是不是不知道,实在是做不到!   现代公共交通的投资规模与投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它需要国家公共权力作为制度支撑。   私有制作为国家底色的国家,除了少数体量仅仅相当于中国的大城市的城市国家之外,大部分私有制国家从制度层次不具备兴建高度发达的全国性基础设施的配套政治、法律。  
s
skyfall
4 楼
[1评]
w
wudalao
5 楼
2008年一桶石油达到147美元的时候,美国就出现了城市的”坍缩”,很多郊区中产阶级无力支付每天100公里通勤的油费。可见想让美国建立环保型的公共交通必须通过经济手段(比如高汽油税)把人均能源消耗降下来,让大量人口消费不起昂贵能源,这样大量人口才有对公共交通的需要。
诚聘板主
6 楼
中国普通人要拥有一轮电动车都会被充公。现在年青人只能坐轮椅,中共基本上不希望人民拥有私人交通工具。 。 美国人家有车全国走透透。 美国地大物博,有车去哪里都方便,而且美国汽车便宜。根本不需要像中国人一样挤地铁 [1评]
性虎变
7 楼
狗粮之前还被称作民运 现在只会P图造谣 因此只剩下狗粮这一个称呼了
q
qwertyuiop5656
8 楼
还是有自己的车方便吧?当然在国外必须会开车,必须有车。
灯塔路
9 楼
美国耗材做梦吧 梦里啥都有 而 梦醒时分 你们都是邪恶资本的“韭菜耗材人口劳动力”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美帝资本收割剥削全球 你们跟着喝汤不亦乐乎 往事不要再提 往后的日子不容易
灯塔路
10 楼
私家车的泛滥普及 对于社会社区来说 对于自然环境来说 对于人类未来 绝对是灾难 国家投入资金 发展公共交通 实现“点到点”“门到门”
吃货百分百
11 楼
美国公交发达的地方最后都烂掉了
E
Edmondon
12 楼
投资公共交通了传统工业就会凋零,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为资本服务的,这位老兄美国生活这么多年还没看懂?
纵横捭阖
13 楼
五毛狗又开始启动6北京式吹大牛模式,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是中国,那里有毒衣服毒食品毒儿童玩具毒装修材料,谁说真话就弄死谁的世界圣地
媚眼瞟瞟
14 楼
三学伴。 你教我几句英语, 我教你几句汉语。 你教我Fxxx, 我教你Cxx. 轮流免费性交流。
i
itschannel
15 楼
哥们终于又突破底线了
t
telecom
16 楼
Anthony William Donald Anastasi如果完全喜欢在国内生活,就别再出墙,安心在中国找工作,更换国籍,娶妻生子吧 两国国情不同,如果换在纽约大都会,我们没觉得开车的必要,所以不用以偏概全
不渴而饮
17 楼
1990年的北京,自己有车那是真方便。2009年之前的深圳,住在红树林那边往返罗湖上班没车也难受,但停车位已经很紧张,华强北找不到停车位,半夜回家地库里几乎没有车位要停到社区院墙外。 2015年再回到深圳,我家楼下社区地面上能停车的地方都停满了车,挪车要打电话叫人,地库就不说了,连出口坡道上都停满了成串的车。 我媳妇是来美国后才学的开车,回去不敢开,加州养成的坏毛病,根本不会插位停车。在满眼都是车的深圳,高峰间隔越来越短几乎无间隔全天都高峰,但最大的问题是消防,社区楼盘大都20层以上,消防通道都停满了车,但非出火险,消防车根本进不来。 中国在完成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去西方化,因为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完善便捷低成本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不鼓励,不提倡私人买车。我知道汽车工业是中国的经济支柱之一,一张一弛,取舍有道。小老百姓拥车是一种新的痛苦,这又何苦来,何况成本并不低,挣钱都不易。
酷热夏天
18 楼
美国的钱都用在军费上了,维持霸权比基建重要
C
Cup3
19 楼
学学中国梦,几年后就可以白日梦了。
3
3278500
20 楼
说好的文化自信呢?打个车还要洋鬼子来赞才算数吗
C
CBBU
21 楼
17楼应该是留言给你的
w
wushang
22 楼
洋大外宣的脑残文。连国情都不提就猛吹。美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足够人流使用高铁地铁,稀疏的建筑分布也无法提供良好体验,修了就赔钱,也无法拉动经济。
n
ny阿伟
23 楼
住在乡下怎建公共交通?
m
malailj00
24 楼
中国人口密度大,尤其是东部省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符合国情、有必要的。
乱世狗熊
25 楼
洋 五 毛 是 在 高 级 黑 还 是 低 级 红 ? !
英国流氓
26 楼
可不是 猪圈里那来的自由
有话就说说
27 楼
也就想想罢了,没戏
u
unimogman
28 楼
美国的国土面积跟中国差不多但人口才3.2亿不到。除了东西海岸的人口密集区可以搞公共交通之外的其它90%的地方,能搞啥?搞啥公共交通都会赔的光屁股。没人坐啊!
a
ak47a
29 楼
美国政府说,造地铁还不如造炮弹。
g
gdby
30 楼
农二代拿着作业本给富二代抄,富二代却只想着泡妞。
l
littlejeff22
31 楼
请问有多少美国人到中国留学
t
taigang
32 楼
记一个白人将到中国,预定的暂住时候是一年,但五年之后,还在北京,而且不想回去了。有一天,他们两人一同吃晚饭——  “在圆的桃花心木的食桌前坐定,川流不息地献着山海的珍味,谈话就从古董,画,政治这些开头。电灯上罩着支那式的灯罩,淡淡的光洋溢于古物罗列的屋子中。什么无产阶级呀,Proletariat⒂呀那些事,就像不过在什么地方刮风。  “我一面陶醉在支那生活的空气中,一面深思着对于外人有着‘魅力’的这东西。元人也曾征服支那,而被征服于汉人种的生活美了;满人也征服支那,而被征服于汉人种的生活美了。现在西洋人也一样,嘴里虽然说着Democracy(民主)呀,什么什么呀,而却被魅于支那人费六千年而建筑起来的生活的美。一经住过北京,就忘不掉那生活的味道。大风时候的万丈的沙尘,每三月一回的督军们的开战游戏,都不能抹去这支那生活的魅力。” (摘自鲁迅,“灯下漫笔”) ——————————————- 老外往往陶醉于中国生活的魅力(这还只是美食,加上现在的高铁之类,还没提美女呢),回到自己的国家没人再把自己当成“老外”,“洋人”,“外宾”捧着,媚着,陪读着,廉价陪睡着,当然觉得不爽了,不适应了。“国情”二字,是一切讨论的前提!离开这二字,一切免谈。 寓言里说,豹王把他的儿子派往鹰国留学,学成归来,第一个建议就是:全体豹子必须搬到树上造窝!豹王叹了口气说:他不能继承我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