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用卡、借贷平台进行小额借贷来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可以说是“花未来的钱实现现在的梦想”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借贷者尤其是年轻借贷者逾期无法还款情况的出现,“过度超前消费有多可怕”这样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资料图 据图虫创意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相关案件看到,借贷人逾期无法还款、个人名下又无可执行财产的例子非常普遍。除了将借贷人纳入失信人名单,借款机构也无更多办法,只能形成坏账。而有的年轻人为了还款,去偷窃或者抢劫,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月10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额借贷本身是一种金融消费方式,合理利用可以改善借款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一方面借贷机构需要有合理的细化审核机制,另一方面借贷人需要合理借贷,这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提前帮助借贷人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毕业前透支信用卡想工作后赚钱还 毕业近10年依旧没还清 到2023年夏天,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就已经大学毕业10年了,但是他的信用卡依旧欠着6万多元钱,借呗里欠着4万多元。 “我是大学的时候办的信用卡。那个时候就想着先花信用卡里的钱,然后等毕业工作赚钱了再慢慢还。没想到这都毕业快10年了还没还清。这些年的利息、手续费加在一起也有小10万块钱了。”张先生说。 张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开始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是在2010年读大学期间,当时有人进入宿舍楼,挨个推荐大家办理信用卡。因为当时推荐他办卡的是同班同学,张先生碍于情面就办了一张,并很快开了卡。 “那个时候信用卡额度我记得就是几千元,一开始也没想透支,不过有时候生活费花超了,又不想和家里要钱,就试着用信用卡买一些东西。”张先生对红星新闻记者说,一开始是去超市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时候用,后来就买衣服、游戏机的时候用,或者同学们聚餐的时候买单,“现在想想其实都是可用可不用的。” 每个月还款日到来前,张先生都会把欠款还上,或者还“最低还款额”,以保证信用记录不会受损。他的可借额度逐渐上升,从几千元上涨到现在的6万多元,而且在调整“临时额度”后,最多可以透支16万元。 大学毕业的时候,张先生信用卡欠款额达到了1万多元。当时他想自己很快就要参加工作,可以很快利用工资把信用卡欠款还上。但是没想到,工作后他的透支额度越来越大。 “本来以为工作后自己就会宽裕一些,但实际上相比于学生时代,还要面临租房、谈恋爱、日常消费等各种经济开销,透支反而比上学的时候还厉害。”张先生说,毕业近10年,他现在已经透支信用卡和借呗近10万元。 “每个月利息要超过千元。这两年企业效益不太好,我也在逐渐减少非必要花销,希望能用两年时间把这个亏空还上。欠款的感觉不是很好。” ↑张先生信用卡利息 为了还款 有人把当年透支买的东西低价卖出 谈到为什么工作后还会有这么多透支花销,张先生表示自己也反思过。一方面,面对一些不必要的花费,而有人给你提供消费条件时,就会考虑得比较少,“先买了再说。” “例如当时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手办出了限量款,自己想买,花了几千块钱。实际上它就是一个摆件,因为不是一个非常大众的手办,所以后来也没有什么升值空间,现在想想确实没什么用。”此外,他说当时自己喜欢的明星开演唱会,连开了3天,自己3天都去了,花了几千块钱。实际上歌手3场演唱会唱的歌都差不多,没必要3天都去。 西安的谢女士已经工作3年多,此前最多的时候信用卡透支消费了4万多元。“每个月最低还款额大约是欠款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刚工作的时候收入不多,每次临近还款日都挺愁的。有段时间离职没有收入,我就把之前透支买的一个音箱放在二手网站上卖了,2000多元买的,最后卖了不到1000块钱。” 谢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好在半年前自己还完了信用卡借款,“之后我就把信用卡注销了,当时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其实除了银行,很多平台甚至生活类APP都有可供用户借款的渠道。以购物平台为例,几乎都设置有借款通道,尤其在付款等步骤,还会提示用户可以使用透支的方式来买单。此外,旅游类平台、打车平台、短视频平台甚至外卖平台,也都能提供借款渠道。 ↑生活类平台提供借款服务 例如在旅游类平台去哪网购买机票后,在付款页面会显示一个名为“拿去花”的支付方式。除了将支付方式放在首位外,还显示有“推荐”的字样,平台同时提示“最高立减99 本月消费下月还 可分期”。同时,如果在去哪网的搜索栏输入“借钱”,会跳转到信用贷页面,并显示可提供给用户的借款金额。 在出行打车平台滴滴上,在“我的卡券”一栏中也有信贷服务内容,并且提示可给用户提供的信贷额度。 ↑生活类平台提供借款服务 不过红星新闻记者也发现,无论是银行信用卡服务还是各平台借款服务,都会在一些位置标注出“请根据个人能力合理贷款和理性消费”等字样。 ○ 案例 有人逾期未还款法院强制执行名下无财产,有人为还信用卡款项进行抢劫 红星新闻记者4月10日从裁判文书网上看到,多地都有很多银行或借款平台诉讼借款人通过信用卡或者平台借款逾期未还的案例。 今年4月6日浙江省常山县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执行裁定书显示,1985年出生的宝某(化名)通过信用卡借款近5万元,同时还有利息4000余元逾期均未还,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车辆、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产进行查询,并前往被执行人住所地对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存款249.93元,法院进行了扣划,同时暂未发现其名下有存款、车辆、有价证券等财产信息,也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法院判定,鉴于被执行人已申报财产但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已对其采取限制消费的执行措施。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类似于该案,借款人通过银行信用卡或者平台借款逾期未还,法院执行中发现借款人财产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对此,法院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将借款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及限制出境等执行措施。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从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判决书中看到,一些人为了还信用卡款项,走上了严重犯罪的道路。 2021年8月,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抢劫案件。判决书显示,1998年出生的新某(化名)2021年2月跟住对门的男子借钱时,发现对门男子家门口脚垫下面有一把钥匙。第二天,新某看钥匙还在脚垫下面,就想用钥匙进对方家里偷东西卖钱还信用卡。新某以为对门没人,但进屋后发现有人。因新某被发现而实施撞门、持刀威胁被害人,索取被害人财物,法院认定其行为为入户抢劫。新某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 专家说法 一方面借贷机构审核要更细,一方面要加强理财教育 4月10日,2018年曾在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的刘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说,自己当时从一家咖啡店辞职后进入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主要就是发展信用卡新客户。 “大学生、上班族、公司员工都是我们的开卡对象。那个时候各家银行以及其他借贷平台间竞争很激烈,开一张卡给我们提成比较高,对开卡对象的审核相对宽松。”刘女士说,但是很快发现如果没有很资深的人脉,很难继续拓展信用卡开卡业务。很多人手里已经有信用卡,不需要更多的信用卡,也遇到过有人办很多张信用卡“拆东补西”的情况。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过度透支、借贷等情况,相关部门曾进行过提醒。 2022年3月,当时的银保监会曾发布风险提示称,信用卡、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减轻了即时的支付压力,但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银保监会提示,近年来,时有消费者投诉反映过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暴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诱导消费者以贷款或透支方式预付费用,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经营,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本已购买的服务,还面临还款压力和维权困难。因此,要对借贷平台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等行为提高警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过度超前消费的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论。 “一方面,消费者拿未来的收入支持现在的消费,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分配收入。但是如果对自己未来收入的情况判断不准,收入达不到预期,就会出问题。也就是未来的收入不足以支撑现在的消费,就会出现还款困难的问题,造成很多个人和社会的风险。” 苏剑同时表示,在借贷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收入的时间流要和消费的时间流相吻合,不吻合不行,会出现个人的资金链断裂,“所以说家庭、学校的理财教育、金钱观教育等很重要。年轻人尽量不要超前消费,尽量量入为出。但是有些人可能是没办法,他没钱了但是还需要消费,对于这部分人来讲,要对未来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对于相关提供借贷服务的银行、平台的管理或者把控,苏剑建议应该将过去相对粗放的审核方式变得更加细化。同时苏剑强调,这也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介入。“对于提供借贷服务的银行和平台,需要有一个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核验过程,需要知道借款人未来的钱从哪儿来。”苏剑说,“消费者找银行或者平台借款消费,可以更加细化。给一个相对收入不稳定的人一下子放几十万借款额度,肯定是不合理的。” 对于借贷人逾期不还款会给银行和平台本身带来的风险,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红星新闻记者说,这也提示平台和借贷机构,在审核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准确,以避免更多坏账的出现。
通过信用卡、借贷平台进行小额借贷来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可以说是“花未来的钱实现现在的梦想”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借贷者尤其是年轻借贷者逾期无法还款情况的出现,“过度超前消费有多可怕”这样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资料图 据图虫创意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相关案件看到,借贷人逾期无法还款、个人名下又无可执行财产的例子非常普遍。除了将借贷人纳入失信人名单,借款机构也无更多办法,只能形成坏账。而有的年轻人为了还款,去偷窃或者抢劫,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月10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额借贷本身是一种金融消费方式,合理利用可以改善借款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一方面借贷机构需要有合理的细化审核机制,另一方面借贷人需要合理借贷,这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提前帮助借贷人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毕业前透支信用卡想工作后赚钱还
毕业近10年依旧没还清
到2023年夏天,在北京工作的张先生就已经大学毕业10年了,但是他的信用卡依旧欠着6万多元钱,借呗里欠着4万多元。
“我是大学的时候办的信用卡。那个时候就想着先花信用卡里的钱,然后等毕业工作赚钱了再慢慢还。没想到这都毕业快10年了还没还清。这些年的利息、手续费加在一起也有小10万块钱了。”张先生说。
张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开始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是在2010年读大学期间,当时有人进入宿舍楼,挨个推荐大家办理信用卡。因为当时推荐他办卡的是同班同学,张先生碍于情面就办了一张,并很快开了卡。
“那个时候信用卡额度我记得就是几千元,一开始也没想透支,不过有时候生活费花超了,又不想和家里要钱,就试着用信用卡买一些东西。”张先生对红星新闻记者说,一开始是去超市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时候用,后来就买衣服、游戏机的时候用,或者同学们聚餐的时候买单,“现在想想其实都是可用可不用的。”
每个月还款日到来前,张先生都会把欠款还上,或者还“最低还款额”,以保证信用记录不会受损。他的可借额度逐渐上升,从几千元上涨到现在的6万多元,而且在调整“临时额度”后,最多可以透支16万元。
大学毕业的时候,张先生信用卡欠款额达到了1万多元。当时他想自己很快就要参加工作,可以很快利用工资把信用卡欠款还上。但是没想到,工作后他的透支额度越来越大。
“本来以为工作后自己就会宽裕一些,但实际上相比于学生时代,还要面临租房、谈恋爱、日常消费等各种经济开销,透支反而比上学的时候还厉害。”张先生说,毕业近10年,他现在已经透支信用卡和借呗近10万元。
“每个月利息要超过千元。这两年企业效益不太好,我也在逐渐减少非必要花销,希望能用两年时间把这个亏空还上。欠款的感觉不是很好。”
↑张先生信用卡利息
为了还款
有人把当年透支买的东西低价卖出
谈到为什么工作后还会有这么多透支花销,张先生表示自己也反思过。一方面,面对一些不必要的花费,而有人给你提供消费条件时,就会考虑得比较少,“先买了再说。”
“例如当时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手办出了限量款,自己想买,花了几千块钱。实际上它就是一个摆件,因为不是一个非常大众的手办,所以后来也没有什么升值空间,现在想想确实没什么用。”此外,他说当时自己喜欢的明星开演唱会,连开了3天,自己3天都去了,花了几千块钱。实际上歌手3场演唱会唱的歌都差不多,没必要3天都去。
西安的谢女士已经工作3年多,此前最多的时候信用卡透支消费了4万多元。“每个月最低还款额大约是欠款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刚工作的时候收入不多,每次临近还款日都挺愁的。有段时间离职没有收入,我就把之前透支买的一个音箱放在二手网站上卖了,2000多元买的,最后卖了不到1000块钱。”
谢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好在半年前自己还完了信用卡借款,“之后我就把信用卡注销了,当时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其实除了银行,很多平台甚至生活类APP都有可供用户借款的渠道。以购物平台为例,几乎都设置有借款通道,尤其在付款等步骤,还会提示用户可以使用透支的方式来买单。此外,旅游类平台、打车平台、短视频平台甚至外卖平台,也都能提供借款渠道。
↑生活类平台提供借款服务
例如在旅游类平台去哪网购买机票后,在付款页面会显示一个名为“拿去花”的支付方式。除了将支付方式放在首位外,还显示有“推荐”的字样,平台同时提示“最高立减99 本月消费下月还 可分期”。同时,如果在去哪网的搜索栏输入“借钱”,会跳转到信用贷页面,并显示可提供给用户的借款金额。
在出行打车平台滴滴上,在“我的卡券”一栏中也有信贷服务内容,并且提示可给用户提供的信贷额度。
↑生活类平台提供借款服务
不过红星新闻记者也发现,无论是银行信用卡服务还是各平台借款服务,都会在一些位置标注出“请根据个人能力合理贷款和理性消费”等字样。
○ 案例
有人逾期未还款法院强制执行名下无财产,有人为还信用卡款项进行抢劫
红星新闻记者4月10日从裁判文书网上看到,多地都有很多银行或借款平台诉讼借款人通过信用卡或者平台借款逾期未还的案例。
今年4月6日浙江省常山县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执行裁定书显示,1985年出生的宝某(化名)通过信用卡借款近5万元,同时还有利息4000余元逾期均未还,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车辆、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产进行查询,并前往被执行人住所地对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存款249.93元,法院进行了扣划,同时暂未发现其名下有存款、车辆、有价证券等财产信息,也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法院判定,鉴于被执行人已申报财产但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已对其采取限制消费的执行措施。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类似于该案,借款人通过银行信用卡或者平台借款逾期未还,法院执行中发现借款人财产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对此,法院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将借款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及限制出境等执行措施。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从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判决书中看到,一些人为了还信用卡款项,走上了严重犯罪的道路。
2021年8月,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抢劫案件。判决书显示,1998年出生的新某(化名)2021年2月跟住对门的男子借钱时,发现对门男子家门口脚垫下面有一把钥匙。第二天,新某看钥匙还在脚垫下面,就想用钥匙进对方家里偷东西卖钱还信用卡。新某以为对门没人,但进屋后发现有人。因新某被发现而实施撞门、持刀威胁被害人,索取被害人财物,法院认定其行为为入户抢劫。新某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 专家说法
一方面借贷机构审核要更细,一方面要加强理财教育
4月10日,2018年曾在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的刘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说,自己当时从一家咖啡店辞职后进入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主要就是发展信用卡新客户。
“大学生、上班族、公司员工都是我们的开卡对象。那个时候各家银行以及其他借贷平台间竞争很激烈,开一张卡给我们提成比较高,对开卡对象的审核相对宽松。”刘女士说,但是很快发现如果没有很资深的人脉,很难继续拓展信用卡开卡业务。很多人手里已经有信用卡,不需要更多的信用卡,也遇到过有人办很多张信用卡“拆东补西”的情况。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对于过度透支、借贷等情况,相关部门曾进行过提醒。
2022年3月,当时的银保监会曾发布风险提示称,信用卡、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减轻了即时的支付压力,但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银保监会提示,近年来,时有消费者投诉反映过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高、暴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诱导消费者以贷款或透支方式预付费用,后因各种原因不能持续经营,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本已购买的服务,还面临还款压力和维权困难。因此,要对借贷平台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等行为提高警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过度超前消费的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论。
“一方面,消费者拿未来的收入支持现在的消费,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分配收入。但是如果对自己未来收入的情况判断不准,收入达不到预期,就会出问题。也就是未来的收入不足以支撑现在的消费,就会出现还款困难的问题,造成很多个人和社会的风险。”
苏剑同时表示,在借贷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收入的时间流要和消费的时间流相吻合,不吻合不行,会出现个人的资金链断裂,“所以说家庭、学校的理财教育、金钱观教育等很重要。年轻人尽量不要超前消费,尽量量入为出。但是有些人可能是没办法,他没钱了但是还需要消费,对于这部分人来讲,要对未来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
对于相关提供借贷服务的银行、平台的管理或者把控,苏剑建议应该将过去相对粗放的审核方式变得更加细化。同时苏剑强调,这也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介入。“对于提供借贷服务的银行和平台,需要有一个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核验过程,需要知道借款人未来的钱从哪儿来。”苏剑说,“消费者找银行或者平台借款消费,可以更加细化。给一个相对收入不稳定的人一下子放几十万借款额度,肯定是不合理的。”
对于借贷人逾期不还款会给银行和平台本身带来的风险,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红星新闻记者说,这也提示平台和借贷机构,在审核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准确,以避免更多坏账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