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她考入成都外国语中学,高中时她遇到了Gibson, Dunn & Crutcher 的合伙人Larry L. Simms。Larry L. Simms来头不小,他毕业于达特茅斯和波士顿大学法学院,也是前美国海军中尉,曾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拜伦怀特担任书记员,并担任法律办公室副助理检察长,1975年至1985年间还担任过法律顾问。在他的协助下,刘亦婷参加了华盛顿-北京学术交流公司主办的学生交流计划(Larry 是创始人兼总裁),并于1998年作为交换生到美国读书。这段经历改变了她对美国的看法,也激起了她对美国大学的兴趣,她得以近距离的体验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以及一些申请的条件。对于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和继父张欣武来说,虽然他们一直为培养女儿进入一流大学而努力,但从未想过去美国大学读书。妈妈刘卫华表示,直到女儿从美国回来,她才知道中国学生可以申请美国大学。而当时,中国学生以本科身份进入美国学校并不常见。有Larry 的推荐,有父母的支持,再加上从小就十分优秀的成绩,刘亦婷的申请之路非常顺利,并最终被哈佛成功录取。在录取的消息确认后,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和继父张欣武出版了那本轰动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也一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学霸少女。
2003年6月,刘亦婷顺利毕业,同年10月份,她进入了纽约的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工作,这是一家著名的全球性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位列全球500强。工作了几年后,她加入了百事公司的战略发展部,积累了几年经验后,她和朋友创办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Ray Shi Capital,专注于中国股票投资。
最近美国高校的录取名单出炉,又引来了不小的风波。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录取中国内地高中生的人数惨淡。如今,由于中美博弈逐渐白热化,中国学生想要被美国名校录取变得难上加难,但能申请到名校多年来一直是无数中国学生和家长们的心愿,甚至成为了某种成功的标杆。
早在20多年前,一个女孩儿和一本书的横空出世,瞬间吸引了全国父母的目光,对名校的追求在此后愈演愈烈...
嗯...大家还记得小时候的你,被那个闻名全国的“哈佛女孩儿”刘亦婷支配的恐惧吗....
23年前,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火遍全国,销量创下了300多万的纪录。
1999年,来自成都的女孩刘亦婷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同时向她伸出橄榄枝的还有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不仅能被全美顶尖的哈佛录取,还能接到多所名牌大学的offer,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值得上新闻的程度,何况是20多年前。
从小刘亦婷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1992年,她考入成都外国语中学,高中时她遇到了Gibson, Dunn & Crutcher 的合伙人Larry L. Simms。Larry L. Simms来头不小,他毕业于达特茅斯和波士顿大学法学院,也是前美国海军中尉,曾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拜伦怀特担任书记员,并担任法律办公室副助理检察长,1975年至1985年间还担任过法律顾问。在他的协助下,刘亦婷参加了华盛顿-北京学术交流公司主办的学生交流计划(Larry 是创始人兼总裁),并于1998年作为交换生到美国读书。这段经历改变了她对美国的看法,也激起了她对美国大学的兴趣,她得以近距离的体验美国高校的教育理念,以及一些申请的条件。对于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和继父张欣武来说,虽然他们一直为培养女儿进入一流大学而努力,但从未想过去美国大学读书。妈妈刘卫华表示,直到女儿从美国回来,她才知道中国学生可以申请美国大学。而当时,中国学生以本科身份进入美国学校并不常见。有Larry 的推荐,有父母的支持,再加上从小就十分优秀的成绩,刘亦婷的申请之路非常顺利,并最终被哈佛成功录取。在录取的消息确认后,刘亦婷的妈妈刘卫华和继父张欣武出版了那本轰动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也一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学霸少女。
其实妈妈刘卫华很早以前就计划写下她的育儿方法,但直到 2000 年才出版这本书。这本书主要由类似研究的笔记和日记条目的形式组成,从刘亦婷上一年级之前,妈妈就开始记录和保存这些内容。刘亦婷也参与了这本书的编辑,并撰写了后面的几章。
这本神作在当年被无数父母和老师奉为教育宝典,曾连续 16 个月位居中国畅销书榜首,当年上学时的小编(暴露年纪)每天早晨,班主任都会拿书中的片段来朗读,一些经典片段至今萦绕在那代人的脑海里...
比如妈妈坚信可以通过后天培养以及外力辅助改变后代的潜能,在花费大量时间读了育儿教育书籍后,特别制定了感官训练法。到刘亦婷1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语言训练;
即使在她小时候,父母也很少跟她使用儿语,鼓励刘亦婷与父母谈话时提出不同的看法,但要求她像成年人一样提出有理有据的论据;
对于考试试卷,父母不仅要求分数,还要求用两种以上的方式来解题,这种要求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
安排她参加“塑造性格”的体育锻炼,例如游泳、跳绳等。书中记录了一个令人印象颇深的片段:摸冰一刻钟...
书中的片段
除了让她锻炼身体,父母还经常带她去旅行,既有到附近农村地区的短途旅行,也有到西安等历史遗迹的长途旅行。整本书传递的教育方法在当时是十分新颖的,即高度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术能力的培养。最后,本书还包括补充章节,主题包括如何选择要申请的学校,以及对学生填写申请表和参加 TOEFL 和 SAT 考试的建议。这本书籍的发布此后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刘亦婷和家人来说,平静彻底被打破。她和父母每天都要接到无数媒体们要求采访的电话,她家的教育模式被其他中国父母争相模仿,关于如何让孩子进入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学校的类似书籍也层出不穷。这本书还直接影响了哈佛大学的申请,在书籍出版后,申请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在此后几年显着增加。1999 年时,仅有43人申请了哈佛,到2008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484人。刘亦婷的父母此后还写了后续:哈佛女孩2: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于2004年出版,又掀起了一波名校留学热。
当然,在一片赞美声中,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其中一个被很多人认可的观点是,对这份“成功”的强调,无疑是在僵化的认为,进入一流大学才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条件。
2004年,作家萧愚出版了一本名为《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的书,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了批评,并声称刘亦婷进入哈佛不是因为她全面的教育,而是利用哈佛中国招生政策和人际关系等因素。
刘亦婷之后,又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国学生,但再没有一个孩子像她一样引起过这样大的轰动。有的很抗拒“哈佛女孩”这个称号,有的接受到了出版社的出书邀请,再三拒绝。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刘亦婷出国留学前,她高喊:“毕业后一定回来报效祖国”。而最终的结果,却令人无限唏嘘。
书中的片段
在哈佛,刘亦婷主修应用数学和经济学,成绩一如既往的优异。在课外,她还担任了亚洲与国际关系项目学生会主席。
在同学眼里,她谦虚而好学,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甚至连室友四年后才知道她是中国的名人。
哈佛官网当年对她的介绍:
图片来自harvardmagazine.com,版权属于原作者
2003年6月,刘亦婷顺利毕业,同年10月份,她进入了纽约的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工作,这是一家著名的全球性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位列全球500强。工作了几年后,她加入了百事公司的战略发展部,积累了几年经验后,她和朋友创办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Ray Shi Capital,专注于中国股票投资。
期间,她和自己在哈佛本科的校友Scott Sambur 结婚。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淡出公众的视线后,刘亦婷非常低调,但从网上公开的一些零星资料中能看出,她经常参加北美各大高校的校友会和出席一些投资论坛会议。
2010年10月16日,回哈佛参加了校友会:Harvard Asian American Alumni Summit
图片来自flickr.com,版权属于原作者
2015年,参加了长江商学院全球论坛纽约投资论坛:中国的崛起——挑战与机遇
图片来自english.ckgsb.edu.cn,版权属于原作者
她的个人介绍中显示,她是LSUS Capital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这是一家为中国投资者在美国市场提供专业的投资服务的咨询公司,总部在纽约,在休斯敦、北京和香港设有办事处。
2017年,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商务会议,由纽约市哥伦比亚商学院主办,是由全球研究生级别的商学院组织的最大的与中国相关的商业会议之一。
图片截自dai0526.github.io,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这个会议的页面,她的履历显示她是美国投资管理公司秦岭资本 Coalescence Partners 的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她还是亚洲金融协会的董事会成员。
图片截自dai0526.github.io,版权属于原作者
2019年,参加中美教育交流会:
她还参加过一个叫青年环保创新计划的研讨会,这是一个专注于赋能全球绿色企业的创新孵化的平台,顾问里有王石:
图片截自younggreentech.net,版权属于原作者
她是YGT导师团成员:
2020年,参加纽约青年企业家俱乐部 (New York Young Entrepreneurs Roundtable) 的一个研讨会,该俱乐部“汇聚了有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各界领袖,包括杰出企业家、经理人、社区领袖、及各行业的专业人士。”
图片截自leaderny.org,版权属于原作者
她作为主讲嘉宾之一,探讨教育问题。而多年过去,俱乐部在介绍她时,头衔仍是“哈佛女孩”。
图片截自leaderny.org,版权属于原作者在美国打拼多年之后,刘亦婷回到了母校成都外国语学校,并以自己的名字设立了奖学金(“刘亦婷课外活动奖”),专门激励在学校课外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校友。
可以说,“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成功影响了中国一代学生和家长,这是那个年代独一无二的产物,不可复制。
让人感慨的是,多年后的今天,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这个“哈佛女孩”又成了“反面教材”:“从当年风光无量的天才少女,到如今泯然众人的美国中产。”
她的案例中有太多偶然因素和时代特色,名校的尖子生、名企的金领、尝试创业的青年企业家......成功绝不只有一种衡量标准,盲目地追捧“哈佛女孩”不可取,但在浪潮过后一味的拉踩也没有必要。
不妨把她的经历,看成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分享了教育过程,我们可以去粗取精,借鉴其中值得应用的教育理念,放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只不过大浪褪去,更应该让我们开始思考的是,当下一个“造神运动”产生时,是否该更加理性的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