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拿起武器厮杀的是俄罗斯军人和乌克兰军民,而在战争中较量的却有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中国对俄乌战争参与之深,超出人们的想象。俄国入侵乌克兰,战前唯一告知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什么时候知道?最晚是在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行之时。那一天普京专门飞到北京,与习近平签署两国合作“没有禁区”的联合声明。这篇联合声明,是入侵乌克兰的中俄共同宣言,联合声明在2月4日之前便已定稿,这也显示,2月4日之前,中俄双方就对俄国入侵乌克兰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可以说,没有2月4日普京访问北京,就没有2月23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是习近平给了普京以决心和勇气,点燃了入侵乌克兰的战火。
习近平对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支持,没有停留在《联合声明》的文字上。习近平预计到战争一旦开打,俄罗斯就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石油、天然气和农产品出口维系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于是习近平便给了普京超过千亿美元的订单,并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第二天,宣布解除实行了多年的进口俄罗斯小麦的禁令。日本《读卖新闻》报导:针对欧美的经贸制裁,习近平24日召见外交、国安、商务部长、军方高层,下令援助俄罗斯。接着中国为帮助俄国缓解被剔除美元国际结算系统SWIFT的危机,接受俄国参加人民币结算系统,俄罗斯各大企业纷纷到中国金融机构开设账户。人们从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俄乌战争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航线空前繁忙,北京的机场,飞往俄罗斯的货机挤满了停机坪。为支持俄国入侵乌克兰,中国政府消除了国内反战的声音,甚至屏蔽了国际残奥会主席在残奥会开幕式上的反战讲话。
有一种舆论说,习近平受了普京的利用。但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曾孙女、纽约新学院国际事务教授赫鲁晓娃(Nina Khrushcheva)认为,是习近平利用了普京。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资深研究员斯莫尔(Andrew Small)认为,习近平的战略是追求联合俄罗斯对抗美国和西方世界。
另一方面,俄乌战争打了十多天,俄军未能攻下基辅,乌克兰没有溃败。战争打响,美国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乌克兰,乌克兰的保卫者,不仅是乌克兰的军民,还有美国和北约。
白宫迅速向国会提出100亿美元的援乌方案。这笔钱,将用于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对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乌克兰难民提供人道救援。根据《华盛顿邮报》披露,2月26日,总统拜登授权国务院,向乌克兰运送3.5亿美元的武器,包括“标枪”反坦克导弹、防空系统、弹药和防弹衣等。拜登政府会同加拿大与欧盟,将俄罗斯剔除国际美元结算系统SWIFT。美国商务部3月2日在新闻稿中指出,美国的最新禁令,几乎完全切断俄罗斯从美国取得国防、太空及海洋相关发展所需的尖端科技产品与技术。在美国的带动下,欧盟、日本等国家,也行动起来,对俄国实行经济制裁,有15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军事设备。
俄乌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俄乌战争中的中美之战,是冷战结束后,中国与美国在战场上的一次较量。俄乌战争仍在进行,无论战争的结局如何,习近平所追求的与俄罗斯结盟对抗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面临抉择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长篇分析文章指出,习近平迄今为止的表现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可能性是他本人对局势严重误判,以至于目前不知道怎样在保全脸面的情况下摆脱僵局。第二种可能性是,他打定主意静观事态发展,然而根据局势发展再做出选边站的决定。这篇题为《中国面临抉择》的文章写道:
"习近平是无意之中陷入当前被动局面的吗?有人相信,习近平及其幕僚误判了局势,他们低估了爆发战争的风险,也可能是普京没有对中国说出事情。这种说法的假设前提是,中国并不想在新冷战中站错队伍,因为中国仍需要来自西方的技术。另一种说法则是,北京不仅知情,而且知道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但中国还是在战争爆发的前夜做出了支持俄罗斯的决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际社会是时候为应对北京莫斯科新轴心做好准备了。
上述两种判断中,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中国低估了西方团结一致的反应,以及乌克兰的顽强抵抗。战争爆发后中国驻基辅大使馆有关包机撤侨的声明最能说明这一问题,显然当时北京方面认为,俄罗斯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乌克兰的制空权。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战略性十字路口,今后几周内,中国选择的道路将日渐清晰。有朝一日,历史学家们可能会将北京冬奥会开幕的那一天定义为习近平严重误判的开端。普京是应邀出席的贵宾,同以往一样,这一次他也姗姗来迟。在钓鱼台国宾馆,宾主相谈甚欢。这也是习近平过去两年来首次会晤外宾。
然而,对普京来说,此次出访行动并未获得全面成功。在经济合作方面,他取得的成果远远不如预期。现在中国的说客们纷纷表示,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的联合声明是双方磋商数月的结果,同乌克兰毫无关系。在中国方面看来,中俄声明是对美英澳三国南中国海防务联盟的回应,同莫斯科结盟是一种实力的展现。但是,在莫斯科向俄乌边界以及克里米亚半岛大举派兵之际,中国同莫斯科结盟会引发国际社会的何种联想,如果中国外交官们无法对此进行正确的预判,其能力显然非常堪忧。除此之外,习近平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中方首次明确表达了反对北约东扩的立场,并表示俄罗斯有权获得安全保障。西方各国首都都注意到了这一进展,正如欧盟外交事务专员博雷尔所说'这是一个修正主义宣言'。"
北京冬奥会开幕的那一天可能是习近平严重误判的开端?
《法兰克福汇报》文章指出,2014年俄罗斯因吞并克里米亚半岛陷入国际孤立境地后,莫斯科开始投向北京的怀抱。而习近平和普京共同的政治理念也使中俄两国越走越近。两个人都希望以领导各自国家实现历史复兴的领袖身份被载入史册,也都担心自由主义的理想和言论会危及他们的统治。文章最后写道:
"在以华盛顿为主的一些地方,有人主张应让北京为其支持莫斯科、当俄罗斯同谋的决策付出代价。另外一些人则警告称,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促成莫斯科北京轴心的形成。持后一种观点的人指出,迫于强劲的国际压力,在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谴责俄罗斯的决议案表决时,北京没有投否决票,而是投了弃权票。他们认为,还不应彻底放弃对北京施加影响的最后努力。"
《南德意志报》也发表评论指出,在制止普京战争狂热的问题上,应进一步促成中国发挥影响力。
"让迄今为止犹豫不决的中国印度两个大国加入干预行列,显然是更为有效的方案。印度是俄罗斯最大的军火客户,其传统的中立立场本来就是一个时空错置的产物。而乌克兰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则要大得多。俄罗斯是要通过发动战争重新打造地缘政治秩序,同中国的大国战略恰恰是背道而驰的。中国是通过别国的经济依赖发挥影响力,并试图重新书写国际标准。中国不是用武力,而是用经济合同迫使别国就范。
普京发起的野蛮战争迫使中国领导层也不得不做出抉择。中国现在已经清楚地看到,对于失控的专制统治者,西方是如何运用其制裁工具的。而以中国对西方的依赖程度,中国受到的伤害也将更大。有鉴于此,乌克兰战争等于也为中国重新书写了游戏规则。普京想要强加于世界的新秩序,不可能是习近平所要看到的,在这一点上,他同德国总理和美国总统并无区别。"
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拿起武器厮杀的是俄罗斯军人和乌克兰军民,而在战争中较量的却有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中国对俄乌战争参与之深,超出人们的想象。俄国入侵乌克兰,战前唯一告知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什么时候知道?最晚是在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行之时。那一天普京专门飞到北京,与习近平签署两国合作“没有禁区”的联合声明。这篇联合声明,是入侵乌克兰的中俄共同宣言,联合声明在2月4日之前便已定稿,这也显示,2月4日之前,中俄双方就对俄国入侵乌克兰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可以说,没有2月4日普京访问北京,就没有2月23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是习近平给了普京以决心和勇气,点燃了入侵乌克兰的战火。
习近平对俄国入侵乌克兰的支持,没有停留在《联合声明》的文字上。习近平预计到战争一旦开打,俄罗斯就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石油、天然气和农产品出口维系着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于是习近平便给了普京超过千亿美元的订单,并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第二天,宣布解除实行了多年的进口俄罗斯小麦的禁令。日本《读卖新闻》报导:针对欧美的经贸制裁,习近平24日召见外交、国安、商务部长、军方高层,下令援助俄罗斯。接着中国为帮助俄国缓解被剔除美元国际结算系统SWIFT的危机,接受俄国参加人民币结算系统,俄罗斯各大企业纷纷到中国金融机构开设账户。人们从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俄乌战争以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航线空前繁忙,北京的机场,飞往俄罗斯的货机挤满了停机坪。为支持俄国入侵乌克兰,中国政府消除了国内反战的声音,甚至屏蔽了国际残奥会主席在残奥会开幕式上的反战讲话。
有一种舆论说,习近平受了普京的利用。但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曾孙女、纽约新学院国际事务教授赫鲁晓娃(Nina Khrushcheva)认为,是习近平利用了普京。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资深研究员斯莫尔(Andrew Small)认为,习近平的战略是追求联合俄罗斯对抗美国和西方世界。
另一方面,俄乌战争打了十多天,俄军未能攻下基辅,乌克兰没有溃败。战争打响,美国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乌克兰,乌克兰的保卫者,不仅是乌克兰的军民,还有美国和北约。
白宫迅速向国会提出100亿美元的援乌方案。这笔钱,将用于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对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乌克兰难民提供人道救援。根据《华盛顿邮报》披露,2月26日,总统拜登授权国务院,向乌克兰运送3.5亿美元的武器,包括“标枪”反坦克导弹、防空系统、弹药和防弹衣等。拜登政府会同加拿大与欧盟,将俄罗斯剔除国际美元结算系统SWIFT。美国商务部3月2日在新闻稿中指出,美国的最新禁令,几乎完全切断俄罗斯从美国取得国防、太空及海洋相关发展所需的尖端科技产品与技术。在美国的带动下,欧盟、日本等国家,也行动起来,对俄国实行经济制裁,有15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军事设备。
俄乌战争是一场国际战争,俄乌战争中的中美之战,是冷战结束后,中国与美国在战场上的一次较量。俄乌战争仍在进行,无论战争的结局如何,习近平所追求的与俄罗斯结盟对抗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面临抉择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长篇分析文章指出,习近平迄今为止的表现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可能性是他本人对局势严重误判,以至于目前不知道怎样在保全脸面的情况下摆脱僵局。第二种可能性是,他打定主意静观事态发展,然而根据局势发展再做出选边站的决定。这篇题为《中国面临抉择》的文章写道:
"习近平是无意之中陷入当前被动局面的吗?有人相信,习近平及其幕僚误判了局势,他们低估了爆发战争的风险,也可能是普京没有对中国说出事情。这种说法的假设前提是,中国并不想在新冷战中站错队伍,因为中国仍需要来自西方的技术。另一种说法则是,北京不仅知情,而且知道更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但中国还是在战争爆发的前夜做出了支持俄罗斯的决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际社会是时候为应对北京莫斯科新轴心做好准备了。
上述两种判断中,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中国低估了西方团结一致的反应,以及乌克兰的顽强抵抗。战争爆发后中国驻基辅大使馆有关包机撤侨的声明最能说明这一问题,显然当时北京方面认为,俄罗斯能够在短期内获得乌克兰的制空权。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战略性十字路口,今后几周内,中国选择的道路将日渐清晰。有朝一日,历史学家们可能会将北京冬奥会开幕的那一天定义为习近平严重误判的开端。普京是应邀出席的贵宾,同以往一样,这一次他也姗姗来迟。在钓鱼台国宾馆,宾主相谈甚欢。这也是习近平过去两年来首次会晤外宾。
然而,对普京来说,此次出访行动并未获得全面成功。在经济合作方面,他取得的成果远远不如预期。现在中国的说客们纷纷表示,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的联合声明是双方磋商数月的结果,同乌克兰毫无关系。在中国方面看来,中俄声明是对美英澳三国南中国海防务联盟的回应,同莫斯科结盟是一种实力的展现。但是,在莫斯科向俄乌边界以及克里米亚半岛大举派兵之际,中国同莫斯科结盟会引发国际社会的何种联想,如果中国外交官们无法对此进行正确的预判,其能力显然非常堪忧。除此之外,习近平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中方首次明确表达了反对北约东扩的立场,并表示俄罗斯有权获得安全保障。西方各国首都都注意到了这一进展,正如欧盟外交事务专员博雷尔所说'这是一个修正主义宣言'。"
北京冬奥会开幕的那一天可能是习近平严重误判的开端?
《法兰克福汇报》文章指出,2014年俄罗斯因吞并克里米亚半岛陷入国际孤立境地后,莫斯科开始投向北京的怀抱。而习近平和普京共同的政治理念也使中俄两国越走越近。两个人都希望以领导各自国家实现历史复兴的领袖身份被载入史册,也都担心自由主义的理想和言论会危及他们的统治。文章最后写道:
"在以华盛顿为主的一些地方,有人主张应让北京为其支持莫斯科、当俄罗斯同谋的决策付出代价。另外一些人则警告称,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促成莫斯科北京轴心的形成。持后一种观点的人指出,迫于强劲的国际压力,在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谴责俄罗斯的决议案表决时,北京没有投否决票,而是投了弃权票。他们认为,还不应彻底放弃对北京施加影响的最后努力。"
《南德意志报》也发表评论指出,在制止普京战争狂热的问题上,应进一步促成中国发挥影响力。
"让迄今为止犹豫不决的中国印度两个大国加入干预行列,显然是更为有效的方案。印度是俄罗斯最大的军火客户,其传统的中立立场本来就是一个时空错置的产物。而乌克兰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则要大得多。俄罗斯是要通过发动战争重新打造地缘政治秩序,同中国的大国战略恰恰是背道而驰的。中国是通过别国的经济依赖发挥影响力,并试图重新书写国际标准。中国不是用武力,而是用经济合同迫使别国就范。
普京发起的野蛮战争迫使中国领导层也不得不做出抉择。中国现在已经清楚地看到,对于失控的专制统治者,西方是如何运用其制裁工具的。而以中国对西方的依赖程度,中国受到的伤害也将更大。有鉴于此,乌克兰战争等于也为中国重新书写了游戏规则。普京想要强加于世界的新秩序,不可能是习近平所要看到的,在这一点上,他同德国总理和美国总统并无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