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政道杨振宁决裂始末 看完 你觉得怪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0月31日 22点19分 PT
  返回列表
75901 阅读
44 评论
秘籍日记

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分裂,是华人物理学界一段著名的公案。

两位曾经最亲密的合作者,最终却冷眼相向,内情究竟如何?即将出版的《诺贝尔奖中华风云——李政道传》首次详细披露了二人恩怨的始末。

初识

40年代,李政道正在西南联大读二年级。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觉得原子弹很重要,也要造原子弹。他找到西南联大的物理教授吴大猷、化学教授曾昭抡和数学教授华罗庚,对他们说,给你们10万美元,一个大礼堂作为工作场所,请你们造原子弹。

吴大猷等人说,造原子弹要先培养人才,建议选拔一些人去美国学习。

李政道被选中,于1946年来到美国,但由于美国并不开放原子弹制造技术,考察小组只能解散。据指示,他们可以用领取到的经费在美国深造。于是李政道就去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学起了理论物理。

那时杨振宁已在芝加哥大学当助教,他接到吴大猷的通知,给李政道他们在大学国际公寓预定了房间。杨振宁也是西南联大校友,但比李政道高两个年级。这是李、杨的初次谋面。

同在一所学校,交往自然开始。二人开始联名发表论文,在生活上也成了亲密的朋友。

合作

博士毕业后,1950年,李政道到伯克利加州大学工作,担任物理系助教。当时,朝鲜战争爆发,加州地方反华气焰嚣张,因而李政道在加州并不愉快。

此前,1949年秋,杨振宁来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访问成员。他知道李政道在加州的情况,于是两人商量,李政道也来普林斯顿,可以一起作研究。

于是,杨振宁去找了院长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请他给李政道发出邀请信。1951年9月,李政道偕夫人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李、杨两家比邻而居,两家人来往密切。杨振宁正在进行两维伊辛模型的磁化计算研究,他希望李政道加入。这是他们合作的真正开始。

1951年秋,他们写了两篇统计力学论文,首次给出了不同热力学函数的严格定义。

两位年轻中国学者的论文引起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重视。1952年的一天,二人受邀与爱因斯坦见面。谈话时间很长,爱因斯坦问得很多、很细。最后,他站起来同李政道握手,恳切地对他说:“祝你未来在物理上成功。”

两位年轻人在普林斯顿的合作及其卓越成果,以及他们个人和两个家庭之间的亲密关系,一时传为佳话。

奥本海默曾说,李政道和杨振宁坐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第一次分手

李政道在普林斯顿工作,既有成就又很愉快。但此时纠纷却发生了,由头是他们合写的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问题。

这两篇论文的总标题是《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第一篇《凝聚理论》署名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第二篇《格气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杨振宁。

在第一篇论文完成后,按惯例合作者的署名应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但是,杨振宁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话,他希望排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李政道对这一要求很吃惊,勉强同意。

在第二篇论文署名时,李政道说服杨振宁按国际惯例改了过来。

署名问题给二人带来裂隙,李政道决定不再和杨振宁合作。之后,虽然他在普林斯顿又工作了一年半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再合著论文。

论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耿耿于心。李政道决定离开普林斯顿,去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三年后,1956年,他29岁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

共获诺贝尔奖

李政道离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本来就是想和杨振宁拉开距离。一件偶然的事情,却使二人恢复了合作。

1953年,杨振宁曾去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工作一年,和米尔斯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其中提出了后来十分有名的杨-米尔斯规范场方程。

但是,当时李政道对这篇论文的出发点是否正确持严重怀疑。一次,杨振宁到哥伦比亚大学来看李政道,李把他的看法告诉了杨。经过激烈的讨论,杨同意了李的意见,还共同署名,李前杨后,发表了论文《重粒子守恒和普适规范转换》。

这件事使他们重拾合作,这也是他们物理生涯中富有浪漫和神奇色彩的一段。李政道在他的文章中有如下描述:“从1956年到1962年,杨和我共同写了32篇论文,范围从粒子物理到统计力学……合作紧密而富有成果,有竞争也有协调。我们在一起工作,发挥出我们每个人的最大能力。合作的成果大大多于每个人单独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他们共获诺贝尔奖的合作成果,就是产生在这个时期。

决裂

195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当年的物理奖授予李政道和杨振宁。

11月,李政道要为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做准备。他们都要写发言稿和讲演稿。那时,在诺贝尔奖委员会通知以及所有媒体的报道中,两个名字的次序都与获奖论文的署名一样,李政道在先,杨振宁在后。

“没有想到”,书中写道,当他们到了斯德哥尔摩,杨振宁忽然提出,授奖时他希望能按年龄顺序在李政道之前受奖。

李政道对此大为惊讶,不同意这么做,但是,杨振宁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秦惠对李政道说,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这样李才勉强地同意。

这是一个插曲,李政道虽心有不快,但很快被诺奖的荣耀冲淡。而不久后的一篇文章却让他们走向分裂——1962年5月12日出版的美国《纽约客》杂志上刊登了伯恩斯坦写的《宇称问题侧记》,记述李、杨合作发现宇称不守恒的故事。

风波由此而起。

当时,李政道已经回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四月他收到伯恩斯坦文章的校样,没作什么修改。可是杨振宁却提出了许多意见。他说,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希望名字写在李政道之前。

李政道感到失望,只好建议他们今后不再合作。当年11月,李政道向奥本海默递交了辞职书。奥本海默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尖锐地说,李政道应该不要再做高能物理,而杨振宁应该去看看精神医生。

李、杨之间的恩怨,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个人范畴,延伸到了日后中国基础学科的发展。

r
ray12111
1 楼
根据以上陈述, 更加验证了杨振宁是一个垃圾这个结论
日他妈的本
2 楼
这一点毋庸置疑吧,看看他的所作所为
河池化工
3 楼
错应该是杨吧。反正我对杨没好印象,为了翁姐姐
c
cantonese
4 楼
合则两利,分则。。。
地狱之火
5 楼
杨…自私自利的老淫虫
r
reporter1228
6 楼
TD李的太太今年也43岁么?
f
funding
7 楼
看面相就是比较钻营的人。。。
C
Caobugou
8 楼
那个姓杨的就是个人渣!
小伯通
9 楼
杨振宁应该去看看精神医生
t
tulanduo
10 楼
别管谁是谁非了,杨振宁,李政道和李远哲获奖的时候都持中华民国护照,为中华民国拿到三个诺贝尔奖,都是国家英雄!
t
tuitui
11 楼
这个过程说得太简略了。说得好像是仅仅是杨不愿意依据惯例一样。 事实是,宇称不守恒是李政道独立提出的物理观点。但是因为李政道认为自己的数学不足以及时完成证明,要么去学习需要的数学方法,要么要找人合作。杨知道后就说他可以帮忙。最后的证明也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并不是有些人传言的李提出观点,杨证明。 这种情况,李政道是理所当然的第一作者和主要作者。但是杨利用李当时对中华伦理中长幼有序的沿成,把自己推到了主要作者的地位。 因为科研署名的基本规则是:贡献有差别时主要贡献者前列,同等贡献时按字母排列。像杨这样字母在后但是署名在前的,就是杨是主要贡献者的意义。事实上,李政道当时去找一个学过数学工具的博士生同样可以完成证明。和后来的规范场论不同,宇称不守恒的关键是物理直觉,不是数学。
f
flmask2014
12 楼
这个垃圾被我们回收了,不过没什么用,,
t
tuitui
13 楼
因为宇称不守恒是可以用实验证实的。这是物理原则。事实上吴健雄的实验思路主要来自李政道的物理表述,不是数学证明过程。
t
tuitui
14 楼
有用。清华每年通过杨募集不少捐助
洪达
15 楼
加一句排名不分先后呗。不过如果是合作,贡献不分彼此,理应按姓氏字母为序,以年龄排序似乎太物理了一点。 居然还去找太太说情就更掉价啦!
t
tulanduo
16 楼
排名总有先后,没有这么一说
走马读人
17 楼
我發現了單字中字母的奇偶性對應漢字與意義,這個還沒有其他人響應,字符編碼說不上多少奧妙.而我的發現以後使人可大肆發揮衍生各種妙文,甚至人氣蓋過原創者,如果確實有實質性當別論. 馬克思比列寧偉大,列寧比毛偉大,首創是最難的。在現實中可能有混淆。
法国白衬衫
18 楼
杨振宁确实太有心思,同样有才有智商但是做人这块 何况还是长者,
走马读人
19 楼
-- 李對杨,名字與命運有密切mystic聯繫. 而這個秘密, 二位大師未必知道.
走马读人
20 楼
-- 咒罵 vs. 辱骂, 有奧妙,是首創性的. 比比其他人,其他著作,對你克服學英語難起了卵的作用沒有?
w
wkoa
21 楼
8228的日本名字叫人品太次郎
走马读人
22 楼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aRbpLNQXE&t=245s 十個點讚全是外國人,國人的冷漠可見一斑
板筋
23 楼
没看,但是坚信8228错不了
专捉害虫
24 楼
大家骂够了没有? 我看到李正道不得志时,好几次都是杨振宁在拉他一把。
少爷可用
25 楼
啥时候惯例成首字母顺序了?难道不应该是贡献大小吗?就算两个人同样贡献,如果发表多篇论文也应该每个人都有几个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啊
不知所晕
26 楼
仔细看看照片,貌由心生还真不是胡说来着
r
renjianxiongqi
27 楼
李和杨共同发表宇称不守恒的时候,杨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了,而李只是一个新人。而且李的所谓物理界发文章署名的传统也并不存在。 另外看后来杨对此事鲜少提及,而李对此念念不忘,在自传以及采访中多次提及。但是几次说法又互相矛盾,让他的话可信度大大下降。
n
nowave
28 楼
“奥本海默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尖锐地说,李政道应该不要再做高能物理,而杨振宁应该去看看精神医生。” 杨李纠纷的来龙去脉身为领导者的奥本海默比局外人要清楚的多,从他各打五十大板的态度看,这事恐怕两人都脱不了责任。
D
Devadatta
29 楼
老杨真正牛逼的是杨-米尔斯规范场方程
桑拿
30 楼
觉得李有利用价值而已
n
nasastar
31 楼
哈哈,如果学术界真有按字母排序的惯例,那姓张的科学家将永无出头之日
b
billyzhang777
32 楼
搞笑吗,按字母排序,这是学术论文,杨明显不爽啊,凭什么一起做就要排后边。
陈元龙
33 楼
此话不差,不过规范场论的意义远大于宇称不守恒
陈元龙
34 楼
两人合作那么多论文,确实应该轮流当第一作者比较公平
陈元龙
35 楼
这篇文章来源于李的传记,如果只以此为依据来骂杨,似乎不太公平。 另外,两人决裂,他们的老师吴大猷很难过,但他并没有指责杨
无畏
36 楼
姓杨和姓李永远是冤家,因为唐朝灭了隋朝。
每天都是好心情
37 楼
马克思并非首创,共产主义首创来源于中国易经,所谓天下大同是也,并且马克思曲解了天下大同的意思,天下大同是指求同存异而非各取所需,这个世界就不可能物质极大丰富,更不可能各取所需按需分配
每天都是好心情
38 楼
合作本应利益均摊,李明显缺乏君子风范,更无感恩之心,杨受委屈而抗争倒是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t
tuitui
39 楼
: 是,但是规范场论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贡献。 而且事实上有人在他之前已经完成了类似的工作。只是没有他名气大,自己也对这个工作的意义不是很理解,才导致后来的结果。
t
tuitui
40 楼
如果你和别人合伙做买卖,你肯出大头占小股份在来说这种便宜话。
t
tuitui
41 楼
你去看杨的传记。两下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上没有啥意义。 杨自己的彼岸辩解是: “俩小孩在沙滩上玩,其中一个说,你看那边有个的东西亮了一下,我们去看看。然后俩人一起去把亮晶晶的东西找到了,你说谁的贡献大?” 来,你说说,谁的贡献大?事实就是,那个看见的小孩不说出来,自己去找也一样找的到。没看见的继续在沙滩上挖到死也不一定能看到那个闪光。
t
tuitui
42 楼
科学界的规则是:贡献一样的时候按字母排列。 贡献不一样的时候按贡献排列。 所以才说杨是鸡贼。
t
tuitui
43 楼
科学界的规则是:贡献一样的时候按字母排列。 贡献不一样的时候按贡献排列。宇称得文章李明摆着贡献大。 所以才说杨是鸡贼。
t
tuitui
44 楼
李和杨共同发表宇称不守恒的时候,杨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了 ???当时杨还是博士后,怎么就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了? 物理学界发表文章的署名传统是有的,不是你键盘一敲就没有了。 杨当然要少提。 对比他在后来杨-米公式上贡献的多少次强调他的贡献如何比例,可以知道他不是那种不争的人。
t
tuitui
45 楼
你啥时看到的? 1962年楊振寧和李政道決裂,科學上不再合作,友誼也一筆勾銷。 上哪找到的李不得志,杨拉了一把?还是李政道拿了诺贝尔奖三两年就不得志乐? 编瞎话都编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