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大约十分钟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面对面》本周专访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
第一次当总师就遇上长七火箭两次中止发射
这次发射是长七火箭第六次把天舟飞船送往太空,创下了中国空间站任务发射率100%成功的战绩。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是为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和同时兼顾发射卫星等其它任务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运载火箭。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就成功将中国新一代飞船缩比舱成功送往太空。2017年4月第二次发射,长征七号又顺利把天舟一号飞船送往太空。
记者:那时候应该是最自信的时候。
程堂明:对,因为前两次飞行非常完美,我们觉得应该这个火箭没有什么问题。
但成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2021年2月,程堂明被任命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当时,中国空间站工程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已经拉开帷幕,中国航天备受关注。这年4月底,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紧接着,这年5月20日长征七号火箭将肩负重任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这是程堂明被任命为总师后长征七号火箭第一发,但就在发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工作人员在监控屏幕上突然捕捉到一个异常的数据。
程堂明:火箭在地面不可能完全模拟上天飞行的环境,你像遥三那一次,我们就是有一个细节的地方,可能它只有经历液氧的低温环境下才会暴露出来这个缺陷。
记者:离发射还有多久?
程堂明:离发射大概还有四个多小时。
记者:这其实已经算是进入倒计时的状态了。
程堂明:对,很难,因为发现了问题你还得定位,你要定这个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那会儿整个火箭已经加注完了,定位的过程是很难的。
经过简单讨论,认为大概率是火箭尾舱内出现了泄漏,现场马上安排试验队员进入箭体尾舱进行排查。以长七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秉承了中国航天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采用的是无毒无污染的全液氧煤油动力,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火箭性能,但液氧的温度达-183℃,低温环境给查找故障造成了极大困难。
程堂明:因为它是低温推进剂——液氧,箭壁上的水,结的露相当于就在雨中一样,箭壁上的水哗哗流,而且我们的舱段里头也充满了氮气的环境,你要定位在哪儿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人进舱都得戴着呼吸面罩,而且舱内的空间也很狭小。
记者:要找到这个具体问题所在?
程堂明:我们当时花了很长时间。
记者:但是只有四个小时。
程堂明:是,后来就错过了第一个窗口。
记者:但是作为总师你在那个时候你会有左右彷徨的抉择吗?
程堂明:没有,绝对不能带着问题和隐患上天,这是我们航天的一个原则。
2021年5月20日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不只是程堂明他们在文昌发射基地不眠不休地开展故障排查,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国火箭院也是灯火通明,许多专家也在苦苦寻找。
程堂明:因为这边和北京远程现在所有的数据。
记者:高度协同。
程堂明:对,都能够实时传回去,航天他们说万人一杆枪,确实是,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微不足道,集体的力量,组织的智慧特别是在出现问题以后体现特别充分。
记者:这个问题用了多久解决了?
程堂明:我们第二天才真正定位了这个问题,但是那会儿像火箭已经加注状态,停放了三十多个小时。
记者:万众瞩目?
程堂明:对,这个问题看着简单,但是你要处理必须泄出全部推进剂以后,要把出现故障的部件换下来,换掉以后才能再次组织发射。
记者:要泄出推进剂意味着什么,这个代价是什么?
程堂明:只能再中止发射推迟。
记者:两次中止。
程堂明:对,两次中止。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程堂明和团队彻底纠正了问题,并对火箭各系统进行了补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火箭状态良好。2021年5月29日,长征七号火箭遥三成功把天舟二号飞船发射升空和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交会对接。
记者:那天发射的时候看到整体发射成功,那种感觉可能和之前看到成功是不一样的吧?
程堂明:不一样,不经历风雨,你不知道彩虹有多美丽。
记者:一般成功发射之后,我看到控制大厅的工作人员都会自发鼓掌,我不知道那一天经历了这9天不寻常的挫折之后,发射成功你们团队是怎么样的方式表现?
程堂明:很多人都哭了。
记者:不是鼓掌。
程堂明:鼓掌还是有的,抑制不住的心情,确实太难了,人家说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经过这次事情以后,我们更深刻理解了航天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的要求。
越成功越心怀敬畏
始终保持对产品质量的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风险意识,始终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从业近三十年,火箭院的这些理念已经深入到程堂明的血液中。
1993年,程堂明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火箭总体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工作,先后担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虽然属于中型火箭,但在现实中的需求却十分广泛,占整个卫星发射市场的比例高达70%~80%。不仅如此,伴随着性能的升级,长七火箭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记者:像之前我们知道长征七号火箭当时最早的时候发射要预备的是38天这样一个工程流程期,现在已经缩短到25天了。
程堂明:对。
记者: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吗,要压缩这么长的时间?
程堂明:长七火箭也是中型火箭的基本型,而且中型火箭以后的市场包括每年的发射次数很多,我们预计到明后年可能每年要发射十次以上。
记者:这个密度上就很大了?
程堂明:对,所以流程不压缩实现不了高密度的发射。
记者:但是流程压缩之后,对于整个的设计来讲要提高什么解决什么?
程堂明: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就是我们产品的过程的质量控制,只有把过程质量控制住了,关键的环节你把握住了,才能保证进场以后没有问题。
程堂明和团队一直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打一发就要进步一发,一次要比一次好。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的长征七号火箭不仅火箭测发天数在减少,进入发射流程的时间也在缩短,从原来射前12小时就要进流程,现在只需要提前8小时即可,而且发射也更加精准,有评价说已经从原来的精准投篮进入到了投漂亮的空心球阶段。
记者:对于这次发射你刚才说了已经完美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对未来我们整个长征七号火箭未来的一些目标还有规划,还有什么?
程堂明:我们就是要保证发发成功,因为后续空间站是长期在轨,航天员是长期驻留,每年都要发射货运飞船,定期要给空间站进行补给,所以我们后面就要保证每发任务都要保证成功。
记者:未来我们中国航天还有像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等等这样大的航天工程,对于我们长征火箭系列来讲还有什么样的规划和目标?
程堂明: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以后咱们还要月球探测还有载人的深空探测等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重型火箭新一代的载人火箭已经在开始立项论证或者关键技术攻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咱们中国人的足迹一定会踏上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深空。
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大约十分钟后,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面对面》本周专访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
第一次当总师就遇上长七火箭两次中止发射
这次发射是长七火箭第六次把天舟飞船送往太空,创下了中国空间站任务发射率100%成功的战绩。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是为满足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和同时兼顾发射卫星等其它任务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运载火箭。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就成功将中国新一代飞船缩比舱成功送往太空。2017年4月第二次发射,长征七号又顺利把天舟一号飞船送往太空。
记者:那时候应该是最自信的时候。
程堂明:对,因为前两次飞行非常完美,我们觉得应该这个火箭没有什么问题。
但成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2021年2月,程堂明被任命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当时,中国空间站工程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已经拉开帷幕,中国航天备受关注。这年4月底,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紧接着,这年5月20日长征七号火箭将肩负重任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这是程堂明被任命为总师后长征七号火箭第一发,但就在发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工作人员在监控屏幕上突然捕捉到一个异常的数据。
程堂明:火箭在地面不可能完全模拟上天飞行的环境,你像遥三那一次,我们就是有一个细节的地方,可能它只有经历液氧的低温环境下才会暴露出来这个缺陷。
记者:离发射还有多久?
程堂明:离发射大概还有四个多小时。
记者:这其实已经算是进入倒计时的状态了。
程堂明:对,很难,因为发现了问题你还得定位,你要定这个问题到底在什么地方,那会儿整个火箭已经加注完了,定位的过程是很难的。
经过简单讨论,认为大概率是火箭尾舱内出现了泄漏,现场马上安排试验队员进入箭体尾舱进行排查。以长七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秉承了中国航天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采用的是无毒无污染的全液氧煤油动力,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火箭性能,但液氧的温度达-183℃,低温环境给查找故障造成了极大困难。
程堂明:因为它是低温推进剂——液氧,箭壁上的水,结的露相当于就在雨中一样,箭壁上的水哗哗流,而且我们的舱段里头也充满了氮气的环境,你要定位在哪儿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人进舱都得戴着呼吸面罩,而且舱内的空间也很狭小。
记者:要找到这个具体问题所在?
程堂明:我们当时花了很长时间。
记者:但是只有四个小时。
程堂明:是,后来就错过了第一个窗口。
记者:但是作为总师你在那个时候你会有左右彷徨的抉择吗?
程堂明:没有,绝对不能带着问题和隐患上天,这是我们航天的一个原则。
2021年5月20日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不只是程堂明他们在文昌发射基地不眠不休地开展故障排查,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国火箭院也是灯火通明,许多专家也在苦苦寻找。
程堂明:因为这边和北京远程现在所有的数据。
记者:高度协同。
程堂明:对,都能够实时传回去,航天他们说万人一杆枪,确实是,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微不足道,集体的力量,组织的智慧特别是在出现问题以后体现特别充分。
记者:这个问题用了多久解决了?
程堂明:我们第二天才真正定位了这个问题,但是那会儿像火箭已经加注状态,停放了三十多个小时。
记者:万众瞩目?
程堂明:对,这个问题看着简单,但是你要处理必须泄出全部推进剂以后,要把出现故障的部件换下来,换掉以后才能再次组织发射。
记者:要泄出推进剂意味着什么,这个代价是什么?
程堂明:只能再中止发射推迟。
记者:两次中止。
程堂明:对,两次中止。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程堂明和团队彻底纠正了问题,并对火箭各系统进行了补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火箭状态良好。2021年5月29日,长征七号火箭遥三成功把天舟二号飞船发射升空和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交会对接。
记者:那天发射的时候看到整体发射成功,那种感觉可能和之前看到成功是不一样的吧?
程堂明:不一样,不经历风雨,你不知道彩虹有多美丽。
记者:一般成功发射之后,我看到控制大厅的工作人员都会自发鼓掌,我不知道那一天经历了这9天不寻常的挫折之后,发射成功你们团队是怎么样的方式表现?
程堂明:很多人都哭了。
记者:不是鼓掌。
程堂明:鼓掌还是有的,抑制不住的心情,确实太难了,人家说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经过这次事情以后,我们更深刻理解了航天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的要求。
越成功越心怀敬畏
始终保持对产品质量的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风险意识,始终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从业近三十年,火箭院的这些理念已经深入到程堂明的血液中。
1993年,程堂明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火箭总体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航天一院总体设计部工作,先后担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虽然属于中型火箭,但在现实中的需求却十分广泛,占整个卫星发射市场的比例高达70%~80%。不仅如此,伴随着性能的升级,长七火箭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记者:像之前我们知道长征七号火箭当时最早的时候发射要预备的是38天这样一个工程流程期,现在已经缩短到25天了。
程堂明:对。
记者: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吗,要压缩这么长的时间?
程堂明:长七火箭也是中型火箭的基本型,而且中型火箭以后的市场包括每年的发射次数很多,我们预计到明后年可能每年要发射十次以上。
记者:这个密度上就很大了?
程堂明:对,所以流程不压缩实现不了高密度的发射。
记者:但是流程压缩之后,对于整个的设计来讲要提高什么解决什么?
程堂明: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就是我们产品的过程的质量控制,只有把过程质量控制住了,关键的环节你把握住了,才能保证进场以后没有问题。
程堂明和团队一直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打一发就要进步一发,一次要比一次好。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的长征七号火箭不仅火箭测发天数在减少,进入发射流程的时间也在缩短,从原来射前12小时就要进流程,现在只需要提前8小时即可,而且发射也更加精准,有评价说已经从原来的精准投篮进入到了投漂亮的空心球阶段。
记者:对于这次发射你刚才说了已经完美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对未来我们整个长征七号火箭未来的一些目标还有规划,还有什么?
程堂明:我们就是要保证发发成功,因为后续空间站是长期在轨,航天员是长期驻留,每年都要发射货运飞船,定期要给空间站进行补给,所以我们后面就要保证每发任务都要保证成功。
记者:未来我们中国航天还有像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等等这样大的航天工程,对于我们长征火箭系列来讲还有什么样的规划和目标?
程堂明: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以后咱们还要月球探测还有载人的深空探测等等,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重型火箭新一代的载人火箭已经在开始立项论证或者关键技术攻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咱们中国人的足迹一定会踏上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