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中国和印度是否应该为气候资助基金买单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1月30日 12点52分 PT
  返回列表
57187 阅读
18 评论
BBC中文

​​​​​​​

损失和损害气候基金的目标是为贫穷国家提供财政援助,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洪水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其中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排名第一,印度则排在第三。

这两个国家也是主要的经济体,那么为什么对于两国是否应该为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全球损失和损害基金”捐钱还是存在分歧?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问题,它即将在第28次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方第二十八届会议”)上进行辩论——本届气候大会将在迪拜举行。

什么是“损失和损害基金”?

根据联合国在2022年的一份报告,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将需要每年3000多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化。

经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多年的分歧协商之后,“损失和损害基金”在去年的第27次气候大会上得以原则上建立。

该基金的目标是为贫穷国家提供财政援助,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帮助因海平面上升而被迫迁离的社群,或帮助森林大火后的重建。

但是目前基金当中尚没有任何资金,而且对谁将资助该基金以及细节上将如何运作等也未有具体细节,很多问题仍然未有答案。

谁应为此付钱?

美国是发达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它和其他发达国家均表示,中国和印度应该加入它们的行列,不仅要大幅减少排放量,进行有意义的国际气候行动,而且还应该为基金会提供资金。

但是中国和印度并不同意。两国认为,与英美等发达国家长久的排放历史相比,中印的高排放水平是近代发展才出现的现象。

两国还声称,根据1992年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它们仍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实际上有资格获得损失和损害基金的资助,而不是被要求捐款。

经过多年的谈判和辩论,损失和损害基金成立了,但目前还没有钱。

在第27届气候大会以来的一年时间里,各国已经就如何令基金奏效已有过激烈的辩论,并最终在2023年10月就一系列建议达成一致。

现在这些建议仍需在第28次大会上获得批准。建议“敦促”发达国家支持“损失和损害基金”,并“鼓励”其他国家自愿支持。

相关建议还明确指出,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有资格申请资助。

但是,谈判代表指,建议并未结束发达国家与中印等主要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谁应为基金付钱、谁又应该获得资助等问题上的紧张分歧。

“财政的来源仍是主要争论点,现在争论是暂搁置了,”一名要求匿名的西方国家谈判代表这样说道。

谁应获得资助?

中国在2006年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但是中国和印度都辩称,气候危机是由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这可以上溯到工业时代发端的1850年代。

这两个亚洲大国还指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当中提到的“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大致是指所有国家均有责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其责任的份额取决于各国的发展需求。

中印两大经济体均表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应获得基金资助。

很多公民社会组织和气候活动家也支持这一论调。

“我们现在看到的巨大损失和损害,是30年来发达国家在加快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方面拖拖拉拉的结果 ,” 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Heinrich Boll Stiftung)助理总监莉亚娜·沙勒卡特(Liane Schalatek)说。这家总部在美国的机构密切跟踪着有关损失和损害基金的谈判。

“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同步向新的基金会付钱,在道义上是错误和虚伪的,”她说。

然而,发达国家却认为,对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已经过时,需要修订。

在1992年,各国被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批评者认为,在那之后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现在都是主要经济体,也都属于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我们不仅希望中国和印度,还希望阿联酋和沙特——这些根据1992年名单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更多地将自己视为资金的贡献者而不是接受者,”上文中的匿名谈判代表补充道。

一些小岛国也附和了这一说法。

道义责任

米凯·罗伯逊(Michai Robertson) 是“小岛屿国家联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的损失和损害财政谈判代表。

他认为,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主要经济体需要承担一些“参与这个基金的道义责任”。

“在建议中有‘鼓励其他方提供资金’的字眼,就是整个委员会(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认可,我们不仅需要发达国家,也需要其他方参与进来。”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2022年的一份联合国报告指,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将需要每年3000多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化。

不过,这并不是气候基金第一次花费很长时间来解决有关问题。

在与一位基督教援助组织的政策和倡议事务官员谈话时,他把有关气候问题“损失和损害基金”的辩论与之前一项气候融资承诺作对比,后者至今仍未兑现。

“既然联合国十多年来在气候谈判中存在着信任赤字,那么很多发展中国家现在将此视为一种拖延政策便不足为奇,”罗斯·菲茨帕特里克(Ross Fitzpatrick)说。

“这种信任赤字的最佳体现,就是富裕国家过去曾承诺从2020年开始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作气候融资之用,却没有履行。”

这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承诺与“损失和损害气候基金”是分开的,由发达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的气候峰会上作出。

新德里研究损失与损害基金谈判问题的“气候趋势”组织(Climate Trends)主管阿拉蒂·科斯拉(Aarati Khoslaof)表示,只要上述这一承诺未兑现,主要发展中国家就永远有借口延迟敲定损失和损害气候基金的细节。

“这成为了责任演变的论据,”她表示,“……发达国家不先履行自己过去所作的承诺,要中国和印度为这个基金付钱就变得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l
liu12345
1 楼
都在诡辩,就按每平方公里排放多少污染气体算比较合理,按什么人均,发展才极不合理。你不高计划生育,无穷增长人口,无穷排放,难道合理了?
h
hachimada
2 楼
减排不是国家的责任,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当然每个人应当担负同样的义务。按人均是合理的。
昌平人
3 楼
楼下说得有一定道理。总排放量=总人口 X 人均排放量控制总人口和减少人均排放量是一样重要的。目前只有中国搞过控制人口,还遭到西方国家无端指责。
大侠独孤求败
4 楼
当然应当按人均。难道某些人比另一些人高级,没人可以造成更多的排放?就因为这些国家几百年来到处侵略掠夺,奴役殖民,种族灭绝,甚至到21世纪仍不断地进行着这种丧尽天良的勾当?更别说正是这些国家几百年来的排碳大国。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的相当大比例为这些国家所消费,把生产阶段的污染转移他国,普世们就没有责任了。中国在中美气候谈判中应当向Kerry庄严宣布,保证中国人均排碳量永远不超过普世老大!!!!不知Kerry还能说个啥。 其实就是在减少排碳上,中国也是世界的典范。中国有着世界一半以上的电动车,有最多的太阳能,风能的应用。当然这不等于中国就不能发展。发展还是需要更多能源。只要人均不超过“先进民主国家”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面对他们了。更何况这些国家还公然反对进一步减碳。比如对中国电动车,太阳能出口进行限制。这显然减慢了这些国家的减碳过程。也就是是对自己减碳责任的不负责任。
老人新ID
5 楼
英国当年发展工业的时候,也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难道当年英国也买单了?
R
ROUTARD
6 楼
这个时候不谈人均,不谈历史。真不要脸!
s
swk003
7 楼
先由最先造成这些规模污染国家把以前的污染损失赔出来,这些发达国家造成几百年污染不出钱过不了关。
b
bluetag
8 楼
按人均没错,但交的总数还得乘上人口,所以怎么算都应该按一个国家的总排放量分摊。
H
Huilianghu5
9 楼
发展中会增加CO2的排放量。 发达国家为以前的排放出资。目前排放多国家的主要目标是减排。 减排必定会有损失。这个损失就相当于出资了。
一支鞋飞了
10 楼
都够不要脸的,你都伟大中国梦了,满世界撒钱,为气候捐点款咋了
百家争鸣2012
11 楼
其实应该对那些产生CO2的产品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税,然后将其中20%交给联合国,这才是公平的做法。
百家争鸣2012
12 楼
欧美既然大量使用了这些最终产品,他们应该在购买时买单。
s
shakuras2000
13 楼
这个其实就是欧洲在做的,对碳排不达标的产品加收关税,冠冕堂皇,中国这一刀是躲不过去的。当然内循环怎么产碳都没人管。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2023-11-30 06:43:52欧美既然大量使用了这些最终产品,他们应该在购买时买单。
l
liu12345
14 楼
这污染到底对谁有好处?怎么这么多怨妇?
I
InNorthTexas
15 楼
从2010到2050年,中国40年排放量将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的历史排放总和。
c
chliul
16 楼
2050年? let AI take care, let's talk about 1950
旁观者XWY
17 楼
文学城里很多红粉言之凿凿中国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除了习近平谁能够撒一万亿美元在一带一路?
1
101Beijing
18 楼
白费劲,肯定是一笔乱帐。应该实行“碳税均分”,人均碳排低于世界均值的收钱,如印度,高于均值的付钱,如中国,公平合理,有效抑制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