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靠研发速度 中国车企战胜国外品牌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8日 13点37分 PT
  返回列表
66418 阅读
1 评论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近日,路透社通过对多家中国车企调研后表示,尽管欧美试图通过对中国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做法,以限制后者因所谓“不公平补贴”而导致的快速发展,但大幅缩短的研发时间与周期,才是中国汽车占据主导地位的最重要因素。

路透社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称,中国品牌在国内销售的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平均车龄为1.6年,而外国品牌的平均车龄为5.4年。多数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则表示,缩短汽车研发周期可以节省资金、降低价格,并确保中国企业在技术革命期间拥有最新的车型。

并非依赖补贴

马斯克去年曾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会“摧毁”竞争对手。

咨询公司Automobility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在中国市场排名前五的外国汽车制造商的乘用车总销量从每年940万辆暴跌至640万辆。而同时期排名前五的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则从460万辆增长了一倍多,达到950万辆。

路透社

多年来,福特、大众、Stellantis、通用、雷诺等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管都公开承认中国竞争对手构成了巨大威胁,并经常提到中国竞争对手的研发速度值得学习。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大众汽车中国区总裁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便表示,大众的目标是“像中国初创企业一样快速且具有竞争力”;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智欣也强调,日产将赋予中国研发团队主导权,追随中国速度。

为此,不少车企也选择与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其中,大众与小鹏、Stellantis与零跑等合作,均展现了外国车企期望从中国同行学习运营方式的愿景。

上海同济大学汽车研究教授韩艾伦(Allen Han)表示,在模仿外国汽车之后,中国汽车业开始仔细研究竞争对手的工程流程,并设计自己不同的、更快的产品发布途径。

当然,这种高速迭代的竞争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残酷的市场格局,据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数据,中国现有的169家汽车制造商中,有93家市场份额低于0.1%。

但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此前曾表示,尽管这是一个非常残酷和竞争激烈的过程,但幸存者将非常强大。

独特的中国速度

在外媒眼中,中国速度带来的市场表现尤为直观。JATO数据显示,自特斯拉2020年推出Model Y以来,比亚迪已经推出40多款全新车型和139款更新或升级车型。

这份推新速度首先被归功于扁平化的内部架构,比亚迪英国市场经理马克·布伦德尔(Mark Blundell)表示,“我们和董事长之间的层级很少,可以迅速获得决定,让我们变得灵活和迅速。”

奇瑞汽车首席国际品牌工程师麦逸凡(Peter Matkin)则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员工通常每周工作六天,每天12小时。“其他全球汽车制造商完全不知道自己正面对着什么。”

比亚迪自研8合1电驱 比亚迪官网

此外,通过自研来替代从供应商采购,也是比亚迪能够提速的一大利器。据艾睿铂分析,海豹内部零部件比例为75%,而特斯拉Model 3和大众ID.3内部零部件比例分别为46%和35%。

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比,中国车企的工程师更愿意在车型开发过程的后期改变设计和零部件,而外国车企则倾向于严格的时间表和审查流程。

行业高管和专家表示,与全球行业标准审查中的层层质量筛查不同的是,中国汽车制造商推出优质的汽车的速度很快。后者更多地依靠模拟测试和AI,而不是现实世界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测试,新车型的发布更像是研发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同时在后期会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增加频繁的升级,这与硅谷的科技初创企业如出一辙。

丰田员工表示,在为期4年的开发过程开始时,丰田就会确定一款车型的规格,后期很少做出重大改变。在此过程中,丰田会制造6辆原型车,并在数十万公里的试驾中验证其可靠性。这也是传统车企至今难以企及中国速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较于模拟数据,传统车企冗长的实际产品验证环节,导致其倾向于以线性方式工作:各部门需要等待轮到他们来处理部件或系统。

极氪009工厂 路透社

而更加依赖数字化研发的中国车企,往往能够对全球研发团队进行平行部署。以极氪为例,在工程师每天下班后,都会把工作交给瑞典哥德堡设计中心的同事,得益于时差,可以实现不间断地开发20个小时。极氪副总裁徐云预估,“中国流程”将使开发时间“缩短一倍或三倍”。

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并不会影响中国汽车的质量,尽管中国品牌车型审查过程很短,但总能在严苛的E-NCAP(欧洲新车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安全评级。E-NCAP战略发展主管马修·艾弗里(Matthew Avery)表示,丢掉“中国汽车意味着更低的质量或更低安全性能”的偏见吧,当代中国品牌汽车质量“远比其他品牌要好”。

同时,中国车企还会通过跨车型使用标准化的汽车平台和零部件,来节省时间和金钱。例如极氪拥有一个包含吉利20年制造经验的数据库,由人工智能来挖掘其中的信息,并告诉工程师哪些部件效果最好,成本最低。

奇瑞Jaecoo 7 路透社

拥有丰富产品矩阵的奇瑞也是如此,每开发一款车型,该公司都会提出5到10个数字设计方案。如果任何车型失败,都能够迅速更换另一款车型。工程师马特金在提到海外销售的插混车型Jaecoo 7时表示,“如果今天所有人都说‘我们讨厌它’,不到两年,它就会重生。它可能仍然被称为Jaecoo 7,但看起来会完全不同。”

中坚力量
1 楼
关键不是研发 是钢材,是化工产品 没有钢材储备 你就不可能搞出来新的零件加工 没有足够的材料,有色金属化工产品 就没有科研 所以根本原因就不是搞科研的速度 而是基础工业的生产能力 欧洲美洲日韩澳洲。。。。的工厂全部被中国控制了 工业的基础是钢铁和化工能源 欧洲全部都没有了 中国多年以来一直购买兼并欧美日的基础工厂 买到就关掉 哈哈哈现在欧美日你们摸摸还有脑袋吗? 中国金属不仅储备 开采加工也是世界第一 欧美日等国家就算储备了 也没地方冶炼去 多年以来中国买了欧美日的钢厂直接摧毁之 毁灭他们的底层工业供应链 就只有依靠中国才能发展欧美日的产业 现在发现已经晚了 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 中国生产一吨钢铁的成本远远低于欧美日,军费中国花一分钱,美国得花一美元,能是一个级别的???? 哈哈哈哈哈 认清形势 站好队 欧美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西方不仅离不开中国 还会被中国弄死 哈哈哈 中国不给稀土美国就会直接亡国 美国有没有稀土无所谓 投降好了 或者改变政治制度 明显是落后的体制造成 美国的衰败 后知后觉的也太晚了吧 这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吗??? 还用的着说吗? 不要再对欧洲美国有任何希望了 白痴才不回中国 欧洲美国哪一样可以自己生产??? 磷酸盐,锂镍铜钠镁锌铝,铁,。。。。。所有的金属都是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各种型号各种硬度的塑料 各种各样的化工产品 全部都从中国进口 你就算开工厂制造没有基础化工产品 你的成本怎么可能赢过中国??? 一个例子造船需要钢材铝材,欧洲美国有吗? 就仅仅这起步的都没有 后面的一系列 还能搞个啥? 以后别说船 连飞机也没办法造了 火箭更没办法制造 科技再好没有工厂生产 也是个屁用没有 还是回中国才是到了未来最有希望的地方 打仗就是打生产力,欧洲美国早已经完蛋了 脱钩???? 脱钩难呀 欧洲美国基础工业全部外移 没有钢铁铝材石油化工能源,连医疗原料都无法保证 因为商人嫌赚钱少都转移到了国外 哈哈哈哈哈 这些傻逼国家还想怎么脱钩??? 没有中国就没有欧美的生产 中国才是世界第一层的基础生产力 有了钢铁,车外壳才能便宜,刹车片才能便宜 甚至机床才能便宜。。。。。有了化工工业, 布料才能便宜,医药才能便宜,篮球鞋才能便宜,手机外壳才能便宜。。。。 有了能源,有了不环保的环境中国才能用廉价的电力汽油。。。 欧美自以为自己享受一切还自诩保护地球 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失去地球 这个地球是中国的地球,你们这些唱高调的失去了生产力 就是待宰割的牛羊 欧洲美国还做梦呢吧 还脱钩?????做梦吧???? 欧洲美国都没有产业链了 啥都不能生产,当然完蛋了 有没有武器无所谓 保护大自然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算你能做核导弹 中国做一千个你才能做一个 有屁用 中国造一万架飞机欧洲造一架质量肯定差呀 因为基础工业不行效率低下呀 欧洲日本也是一个龜样儿 产业链已经在中国了 完全无所谓 欧美日想和中国玩? 哈哈哈哈哈笑话一样 现在中国就是用低价压死欧美日企业 压死其他相关企业 等欧美工厂都死了 中国就产品就可以涨价 想涨多少就涨多少 只要有个欧美工厂出来生产 立即用最低价打死这个欧美工厂 等欧美新工厂死了 再来新高价 和中国打仗生产坦克大炮飞机炸弹的速度根本比不了 哈哈哈哈 欧美想玩 哈哈哈哈啊哈哈 玩死欧美 欧美已经丢失了产业链了 还想找回去??? 有工人吗?那些失业工人怎么培训? 能学会新东西吗? 学会要多少年?熟练需要多少年? 质量差,价格高,谁会买 中国马上会用高质量低价格产品打死欧美工厂 再重新定高价 还想和中国玩???? 玩不了了,欧美大势已去 去死吧 中国工厂真的无所谓 傻逼欧美已经被自己玩死了 现在中国甚至可以主动涨价 欧美一样不能不买 欧美已经没有产业链了 欧美正在忙着分辨男女 让同性恋和智障在军队达到哪种比例的 这种高深的问题 正在保护罪犯和非法移民 让他们投票选政府 哈哈哈哈哈 欧美加税已经晚了 中国不在乎也无所谓 现在在欧洲美国不回中国的人是白痴 在欧洲美国还有什么工作????? 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