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很多人惊呼: 连考编第一大省都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看来国家是要动真格的打破铁饭碗了。财政压力,竟恐怖如斯! 然而,这种解读完完全全是一场误会。 第一,山东收回事业编制的范围非常有限 首先要搞清楚,省属事业单位不等于省直事业单位,更不等于全省所有事业单位。这次涉及到收回编制的省属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政府各个厅下面的边缘、边角机构,例如某些实质上是内部招待所的“干部培训中心”,原本作为事业单位就很离谱,这一轮集中进行了改制,彻底转为企业化运作。 然后要知道,这些事业单位里的人并不是都有事业编制。实际上,这轮改制涉及到的事业单位里,绝大部分人员都是“编外合同工”,通常只有少数领导岗位享有事业编制,改制改的就是少数单位里的少数领导。 简单来说,这轮收回的事业编制占山东全省事业编的比例不到二十分之一。(栋梁注:在物理学研究中,不到5%的波动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山东收回事业编是从2019年开始的 很多人看到最近印发的《处理意见》通知,以为山东收回事业编是突然出现的新动作,其实完全不是。上述事业单位收回编制转为企业,是在2019年就已经下发过通知确定了的。 近日所发的《处理意见》只是明确了相关事业编制人员转制的细节,例如社保如何转换衔接,退休人员如何安排,企业登记如何转换等。实际上,从决定到落地的这5年时间里,真正“有门路”的事业编领导们早就在体制内安全转移了,剩下容易捏的柿子们如今也安排好了出路,总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小。 总而言之,山东收回一部分事业编制并不是最近的新动作,也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动作。 第三,山东收回事业编和财政压力关系不大 如前面所说,山东这一轮收回事业编是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就决定好的,那时候账面上的财政压力还没现在这么大,更不存在什么“壮士断腕”的危机感。 而且,这一轮涉及到转制的事业单位,原本就是自收自支类型的事业单位。这些事业单位本来就可以通过经营行为从社会上挣钱,财政拨款只是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确保这些事业单位收不抵支的时候不至于发不出工资,资不抵债的时候不至于破产。它们原本就不是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主要来源。 相对应的,那些由财政全额拨款供养的省直事业单位,这轮改制根本就没有动。 花小钱的事业编收回了,花大钱的事业编没有动,这样的改制对缓解财政压力是没有实质性作用的。 四个字:聊胜于无。 第四,不止山东,各省缩编都应迈出更大步伐 在带队儿童夏令营期间写作这篇文章,不只是为了澄清大家的误解,更是为了呼吁各省政府拿出更果断的决心,更大幅度的改制动作,把大家的误解变成现实。 有话直说就是,希望各省政府真正大范围、大比例地收回臃肿的事业编制,大力度缓解财政压力。这世上当然有很多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但从来就不该有那么多“动不得”的铁饭碗。 当然,作为没有事业编制或者公务员编制的普通市民,我真正关心的不是铁饭碗有多少个的问题,我在意的是要为此缴纳多少税款,我在意的是会不会因为财政压力被莫名其妙罚款。 一点建设性意见: 反正当前舆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如干脆顺水推舟,把能取消的编制都取消了,把能合并的单位都合并了,把能裁撤的机构都裁撤了。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很多人惊呼:
连考编第一大省都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看来国家是要动真格的打破铁饭碗了。财政压力,竟恐怖如斯!
然而,这种解读完完全全是一场误会。
第一,山东收回事业编制的范围非常有限
首先要搞清楚,省属事业单位不等于省直事业单位,更不等于全省所有事业单位。这次涉及到收回编制的省属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政府各个厅下面的边缘、边角机构,例如某些实质上是内部招待所的“干部培训中心”,原本作为事业单位就很离谱,这一轮集中进行了改制,彻底转为企业化运作。
然后要知道,这些事业单位里的人并不是都有事业编制。实际上,这轮改制涉及到的事业单位里,绝大部分人员都是“编外合同工”,通常只有少数领导岗位享有事业编制,改制改的就是少数单位里的少数领导。
简单来说,这轮收回的事业编制占山东全省事业编的比例不到二十分之一。(栋梁注:在物理学研究中,不到5%的波动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山东收回事业编是从2019年开始的
很多人看到最近印发的《处理意见》通知,以为山东收回事业编是突然出现的新动作,其实完全不是。上述事业单位收回编制转为企业,是在2019年就已经下发过通知确定了的。
近日所发的《处理意见》只是明确了相关事业编制人员转制的细节,例如社保如何转换衔接,退休人员如何安排,企业登记如何转换等。实际上,从决定到落地的这5年时间里,真正“有门路”的事业编领导们早就在体制内安全转移了,剩下容易捏的柿子们如今也安排好了出路,总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小。
总而言之,山东收回一部分事业编制并不是最近的新动作,也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动作。
第三,山东收回事业编和财政压力关系不大
如前面所说,山东这一轮收回事业编是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就决定好的,那时候账面上的财政压力还没现在这么大,更不存在什么“壮士断腕”的危机感。
而且,这一轮涉及到转制的事业单位,原本就是自收自支类型的事业单位。这些事业单位本来就可以通过经营行为从社会上挣钱,财政拨款只是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确保这些事业单位收不抵支的时候不至于发不出工资,资不抵债的时候不至于破产。它们原本就不是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主要来源。
相对应的,那些由财政全额拨款供养的省直事业单位,这轮改制根本就没有动。
花小钱的事业编收回了,花大钱的事业编没有动,这样的改制对缓解财政压力是没有实质性作用的。
四个字:聊胜于无。
第四,不止山东,各省缩编都应迈出更大步伐
在带队儿童夏令营期间写作这篇文章,不只是为了澄清大家的误解,更是为了呼吁各省政府拿出更果断的决心,更大幅度的改制动作,把大家的误解变成现实。
有话直说就是,希望各省政府真正大范围、大比例地收回臃肿的事业编制,大力度缓解财政压力。这世上当然有很多必须要去做的事情,但从来就不该有那么多“动不得”的铁饭碗。
当然,作为没有事业编制或者公务员编制的普通市民,我真正关心的不是铁饭碗有多少个的问题,我在意的是要为此缴纳多少税款,我在意的是会不会因为财政压力被莫名其妙罚款。
一点建设性意见:
反正当前舆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如干脆顺水推舟,把能取消的编制都取消了,把能合并的单位都合并了,把能裁撤的机构都裁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