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以上的简历直接被HR扔 大厂程序员:拜拜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1年12月13日 16点52分 PT
  返回列表
70398 阅读
25 评论
时代周报

12月的第一天,脉脉上一条关于爱奇艺裁员20%-40%的消息,拉开了互联网大厂这个冬天的序幕。

随后,一张总结了百度、腾讯、快手、滴滴等19家互联网大厂精简人员的截图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流传。

时代周报记者从多位大厂员工处了解到,互联网公司在年底一般都会进行一定的人员调整,该截图中,具体裁员数字的真实性存疑,但今年确实“情况不太好”。

无论是被裁员还是有幸留下的人,无不在这个寒冬打个寒战,为自己的将来思虑一二。

这就像是身在围城,无论是国内大厂还是外企大厂,并没有什么一劳永逸,或者是完美无缺。

在离开者中,外企或许是他们的优先选择,尽管工资赶不上国内大厂,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但身在外企的人,正在眼红大厂的扁平化和高工资,积极寻找进入大厂的机会。

2016年,移动互联网一篇蓝海,大厂工资的“倒挂”现象还不严重,那时的程序员们都在打听哪里工资高,想通过跳槽来提高薪水。2022年前夕,很多程序员想知道,哪里未来可以养老。

分水岭

都说35岁是程序员的分水岭和枯荣线,李明不这么想。

”35岁?28岁以上的社招简历都直接扔掉了。“身处某大厂内容部门的李明亲眼见证了部门的招人潜规则,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深深担忧。

28岁的李明,去年从工作了几年的国家一头扎回国内大厂。“当时觉得,国内大厂的业务场景更多元化,能积累更多经验。”

蜜月期转瞬即逝,李明坦言,这一年间,他对大厂的工作攒够了失望。即便如此,今年7月前,李明还抱有希望,觉得自己能在这条业务线上做下去。

但今年7月,随着相关政策调整,地产和教育行业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收缩,而这两者恰巧是李明所在部门最重要的客户。

一名TMT行业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教育、地产都是互联网大厂的重要广告客户,但今年在政策强监管下,两者都开始在广告投放上变得低调起来。”

广告数量锐减,首当其冲的就是以烧钱闻名的内容生态部门。自10月起,李明不断听到身边员工讨论,自己所在的内容生态部门或将开始大规模人员优化,比例接近30%。

“当时觉得不可能,这条业务线将近3万人,30%的裁员比例,就是9000人。这太夸张了。”李明回忆道。

不再考虑大厂

但从那时开始,每次李明的业务出现问题要找对接人时,都发现原本的负责人不见了。李明留了一个心眼,开始私下打听这些人去了哪里。

后来,身边的程序员们也在一个个离开,有的流向了其他更有前景的部门,还有的干脆在厂内消失了。

最后,甚至李明自己的大领导,也转身投奔了央企的怀抱。

随着人员的减少和更替,李明组内的氛围越来越紧张。新来的组长由于业务不熟悉,频频带着组员们一起出错;周边的同事大多在私下里忙着谋求更有前景的工作,无心本职业务。一旦业务出现问题,成员之间只会互相甩锅;而且这样的环境下,频繁出错在所难免。

裁员的流言蜚语还在头顶盘旋,表面的粉饰太平还得继续:该加班还是要加班,各部门会议还是要一个不落的开。

李明觉得,裁员也许到不了自己头上,但压抑的氛围快要把他逼疯了,“满脑子只有摆脱这一切”。

考虑下家时,李明排除了跳到另一家大厂的可能。“各家to C的业务都不景气,换一家大厂继续卷,实在没意思”,他的目标是外企的技术岗位,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功课和准备面试。

更重要的是,李明发现,大厂们在招聘时,不仅优先录取28岁以下的员工,薪资倒挂的现象也频频出现。

李明向时代周边记者介绍,类似微软和亚马逊这样的外企,在中国区的业务量比较稳定。总体而言,工作时长比国内大厂要健康许多。最重要的是,“这些外企多半会更在乎员工的感受”。

近日,李明终于拿到了其中一家外企的offer,打算赶在年前去报道,“然后回家过个安稳的年”。

管理岗

王耀某种程度上站在李明心目中的终点,但他有自己的忧愁。

27岁的王耀本科毕业于国内排名前10的院校。大学实习时,他见识到了大厂“内卷”的可怕。

“十点半,谁都不敢走,非要赖在公司,让老板看到我很辛苦,大家就是形式化地在加班。”王耀回忆当时的经历称。

王耀选择逃离这样的生活。他辗转美国攻读硕士,毕业后进入亚马逊成为一名程序员。亚马逊的生活早上10点打卡,下午5点下班,再加上每天2小时的摸鱼事件,“有效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

在他看来,外企最吸引他的一点,是生活能和工作分开。

“身边的同事会在周末去滑雪、爬山、看球赛,下班后基本可以不回复工作消息。”王耀说,节假日前后,一些主管还会以带孩子为由,提前三四个小时结束办公,赶着员工回家。

35岁的裁员线在这基本不存在。亚马逊在一众外企中以人员更新频率快著称,但王耀的部门有多名从业十余年的软件工程师,仍然在做着技术岗的活。

“在国内,转管理岗是不成文的规矩。”王耀介绍称,在国内大厂,到了一定的年龄、一定的级别,不转成管理岗,职业生涯基本就到头了。以阿里为例,P7意味着至少需要带着一个小组,P8基本就得领着20、30人做项目,“就算你是技术岗,最终也是要求会做管理的工作,无法顺利转型则会被淘汰。”

王耀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因为美国劳动力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大家反而会思考效率的问题,这时经验的性价比就会大幅度提升,程序员也能“越老越吃香”。

围墙内外

税前月薪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万元)、一毕业即全款提车,再攒几年,郊区的联排别墅也不是什么难事,看似过上理想生活的王耀有自己的烦恼。

受疫情影响,王耀已经独自在西雅图的家办公超过一年时间了。“同事之间联系薄弱,平时以呆在家里为主“、4点多天黑后基本不再出门”、“独居青年将近0社交”......他开始怀念下班约着同事撸串的日子,也想念故乡的父母,缺乏归属感的王耀,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回到外企的国内部门养老或许是一个折中的选择。”王耀说。

机会并不是没有,亚马逊每年都有外调中国的名额。但想回归国内的外企养老,则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首先面临的是工资报酬骤降。“以亚马逊同个级别的岗位为例,国内与在美员工,工资差别还是蛮大的,大概乘以0.5~0.6左右,换算成人民币后,有着一倍多的薪资差距。”王耀说。

此外,外企的升职、加薪机会,更讲究资历。在大厂卷上5、6年,也许能凭借个人实力超前提拔,但外企的步调和幅度均有限制,”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萝卜不挪,你就没地方放“。

到底是去国内大厂、还是到国内外企驻点减薪养老,王耀至今拿不准主意,因为都没有那么尽善尽美。

王耀的遭遇也是李明犹豫的原因。

李明的程序员朋友王刚今年已经推荐了6位程序员“出海”前往新加坡。

这6个程序员中,2个进了银行技术岗,2个进了SEA Group(冬海集团,被外界誉为东南亚小腾讯),剩下的去了投行和电信行业做技术支持。

现在的李明,还接受不了如此养老的生活。

“感觉还没到那个年龄,一时半会儿切换不来。”李明说,最重要的是,他舍不下家人和朋友。新加坡的业余生活也略显枯燥,李明业余最爱livehouse文化在新加坡难觅踪影,但在国内却蓬勃发展。

大厂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要进来,这就是目前互联网程序员的现状。李明、王耀、王刚,看似都站在对方的终点上,却又都在准备起跑,奔向对岸。

(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明、王耀、王刚均为化名)

真话难听
1 楼
太残酷现实
爷来也
2 楼
浪费人才
L
LLC
3 楼
厉害国各种歧视多如牛毛,还没法讲理
w
wakakacn
4 楼
只招28岁以下的?那这个公司基本上就是看准了你能熬夜搬砖,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真正积累了10年的程序员才能真正的实现一些很有创意的思维。当然这也不是这种公司想要的,这种公司基本上就是3个月开发出一套“能跑”的软件,然后开始募资骗钱上市割韭菜
l
lovepark1
5 楼
不需要2胎3胎 省的不充分就业。
t
tschus
6 楼
程序员除了能升到写框架层级,靠经验吃饭,底层的都是靠手速,靠仔细,并且软件编写这行业更新换代太快,老码农用自己擅长的编程,等10年已经有更方便的批处理编程,在过几年可能都一键编程,年轻人对于这个接受能力更强,自然用年轻人。其实编程并不复杂,和盖房子原理一样,框架定好就是一个码砖填充的机械工作,不需要高学历,只需要熟练度。印度算是码农输出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和搬砖一样,做不到包工头不是一个能做一辈子的安稳饭,
关注者
7 楼
都是韭菜,谁也别笑谁
g
givetome
8 楼
人还真是多。不生孩子了
l
laolilili
9 楼
: 兲朝和你讲理?你洗洗睡吧
a
archangel999
10 楼
国内职场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很普遍
b
battleships
11 楼
要求985,211硕士才能拿到面试,国内硕士至少2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24岁硕士毕业,工资4年28岁就被嫌弃。国内职场性价比太低,能留美的谁愿意回去送死?
b
bwolf
12 楼
国外缺,国内这种人才过剩
z
zhulitmac
13 楼
上流水线
G
Gerrard1982
14 楼
这一行除了金字塔顶尖的 本来就不需要你有太多的工作经验。5-8年工作经验对公司来说性价比最高。再多了就是累赘。 也挺好,分流一些有经验的去2,3线公司。只要肯干肯学都没啥问题。 东亚地区的没法跟欧美比。哪天亚元成了世界储备货币,再来说改变吧
b
bigsloth
15 楼
你是不是就是5-8年的工作经历,什么性价比,刚刚入门而已.学海无涯,几套3脚猫的功夫就想走江湖. 高手多的是,人家不说话而已. 国内这些大厂如果真是只招28岁以下的,那也只是找纯码农,在架构和项目上有真本事的,恐怕28岁以下的还没时间想太多吧.
f
fev
16 楼
: 老子把厉害国的牛毛塞你妈逼里操烂了生下你这头杂种。
l
lyy
17 楼
国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落后的
a
azkaban
18 楼
不是国内职场性价比太低,而是国内的人太精明,他们想在每一个年龄段找到收入最高的工作,但下一个年龄段适合的工作早已经被别人占上了,等他们到了这个年龄,有可能无法造成无缝衔接,所以抱怨。
m
matrixyard
19 楼
中国赤裸裸的年龄歧视
隔壁老王叔
20 楼
这都是开发大路货的公司。去看看开发CAD, matlab之类软件公司吧。
金三
21 楼
大批失业不怕,五毛粉红捂着流血的菊花,在一个歪脖子怂包子带领下奔小康。
R
Relief
22 楼
啊哈哈,像这么个用人法,别说三胎了,10胎也不够啊。
飞龙大祭司
23 楼
其实还是包工队性质,对于经验资历完全不看重。只需要能熬夜的体力型小工。
l
liebsh
24 楼
三胎,67岁退休!土共都嫌不够!拼命虚假宣传,掩盖社会残酷真相!
c
chtoto
25 楼
一大早就是以骂这屁眼比嘴大的金三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