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放弃全电动车 中国新能源陷入日本氢能源败局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3月1日 0点30分 PT
  返回列表
80636 阅读
83 评论
日经中文网/王新喜

美国苹果公司将放弃纯电动汽车(EV)开发计划。原因是随着生成式AI(人工智能)的问世,竞争环境剧变,再加上与EV配合推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停滞不前,苹果开始调整经营资源的投入方向。不止苹果,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也受到销售放缓的影响,汽车的EV化计划进展迟缓。作为新一代汽车引领者的EV的调整态势正在向全世界扩散。

据美国彭博社等报道,苹果的首席运营官(COO)杰夫·威廉姆斯等向员工下大了通知。据称,EV团队的部分研发人员将调到AI部门,计划实施对于苹果来说实属罕见的临时裁员。

苹果之前曾力争开发搭载可在特定情况下使驾驶完全自动化这一技术的EV,在总部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推进测试。2023年,在该州的行驶测试的里程已达约72.9万公里,增至上一年的3.6倍。还大量取得了自动驾驶、AR(增强现实)和抑制汽车振动的技术等专利,一直在布局。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原计划于2025年前后完成EV开发,但研发工作进展迟缓,相关计划一度改为搭载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的半自动驾驶。市场对苹果放弃造车的报道持积极态度,2月27日的苹果股价上涨约1%。对于放弃EV研发的相关报道,该公司没有给予置评。

苹果决定停止开发的背景是经营环境的变化。2022年11月,美国新兴企业OpenAI公司公开了对话型AI“Chat GPT”,这瞬间在技术行业掀起了生成式AI的热潮。

苹果虽然长期致力于语音助手和机器学习等AI开发,但在生成式AI的应用方面落后。自2023年夏天以来,苹果的股价上涨乏力,将全球总市值排名第一的宝座拱手让给了微软。

苹果首席执行官(CEO)蒂姆·库克曾预告称,将在2024年内公布AI战略。预计今后将在iPhone等使用的OS(操作系统)上搭载大规模的AI功能。研发费用2023年达到约300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翻番,比2022年增加了14%。在生成式AI的研发费用增加的情况下,似乎没有余力维持EV业务。

对于苹果放弃造车,日产汽车的高管表示:“纯电动汽车的盈利化面临几个障碍。不仅是技术,包括行驶安全性能和故障时的应对在内,打破现有企业的优势并非易事”。

在新涉足EV领域的企业中,美国新兴企业Rivian Automotive因持续亏损而决定裁员。英国家电大企业戴森也退出了EV研发。

即使观察一直推进从汽油车向EV转型的传统汽车大型厂商,重新调整战略的趋势也在加强。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对2030年的“完全电动化”目标进行调整,还将此前的预期,即2025年前使新车销售的最多50%变为EV和PH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实现时间推迟至“2020年代后半期”。美国通用汽车(GM)也宣布推迟在密歇根州的工厂扩大电动皮卡生产的计划。

背后原因是各国的EV补贴效果告一段落以及全球EV销售的放缓。在欧洲,德国从2023年12月中旬开始提前停止了EV的补贴发放,中国也在2022年末结束了中央政府对购买EV的补贴等。

调查公司MarkLines的数据显示,14个主要国家的混合动力车(HV)的销量在2023年比上一年增加30%,超过EV等的增长率(28%)。虽然从中长期来看转向EV仍是趋势,但目前的增长正在迎来平台期。

发达国家放弃全电动车,或想让中国新能源陷入日本氢能源败局

德国奔驰近日宣布,将调整既定的2030年全电动化目标,决定未来十年里继续专注于燃油车的研发与生产。很多人似乎从这些举动中嗅到了一丝阴谋论的味道。

过去的几年,欧洲、日本都在大力推进电动化战略。

但如今,欧洲2035年淘汰燃油车的计划取消,丰田公司屡次表态反对电动车,在2024年新上市的三款新车都是燃油车。

随后宝马奔驰两家公司跟进,放弃了只销售纯电动汽车的计划,苹果也放弃了造车。

特朗普去年在竞选宣言中也提出要支持燃油车发展。

事实上,早在去年,欧洲车企就已在布局新型合成燃料,继续玩油车,还认真陪着中国车企继续玩电动车的,只剩特斯拉了。

为什么欧洲日本传统车企都不愿跟了呢?

苹果放弃造车,奔驰调整全电动化目标,是玩不起,还是其他原因呢?为什么都不愿跟了呢?

这背后的原因,首先是无论是奔驰、还是苹果,其实发展电动汽车项目都离不开中国产业链,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项风险之举,另一方面,如果他们想卷智能化技术,从中国车企内卷现状来看,是根本卷不过。

现在新能源汽车还面临着各种问题,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是集中在电池的充电续航、自燃等问题,因为技术的原因,如果在产品上出现各种问题,品控没做好,那对于这些传统车企来说,对其电车产品更信不过,很可能拉低油车的品牌。

汽车电动化叠加智能化,欧洲日韩,跟是打不过,而海外厂家也发现充电桩的建设远比他们想象的要难,海外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也不如国内,在产业链上也不如我们国内生产力强大,如果车企都要去帮着建充电桩,成本很大。

因此,他们理性一点的做法,是退回原有的路线,并且形成统一战线,增加贸易壁垒,大家都不跟,这样,油车格局在海外是相对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就无法形成全球化的潮流。尤其是欧美国家几乎都已退出“巴黎协议”,放弃碳排放协议,意味着继续做燃油车已经没有所谓的协议限制了。

当然,欧美更大的希望是,中国新能源陷入日本氢能源的困局。

欧美不跟,会让中国新能源陷入日本氢能源的困局吗?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布局和发展,日本很早就已经和氢能源技术绑定很深了,不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技术专利上也实现了封锁。包括丰田,本田,日产,松下,东芝在内的日本企业,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方面,都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头羊。仅仅一个丰田在氢燃料电池系统上就拥有6000多项专利,占了全球相关专利的一半。

日本氢能源是领先的,但过去的问题是,包括中国、美国、欧洲都不跟,选择了不跟你玩。

这一方面的原因是,氢能源技术不成熟,氢燃料的制取、存储和输送成本还是居高不下。一座加氢站的建设成本是加油站的4倍以上,运营费用的成本更是达到了7倍之多。

当然,更重要的是,丰田、日产把氢能源的专利都申请完了,全球70%以上的氢能源专利都在日本车企手里,把整条氢能源产业链从头吃到尾,汤都不给别人喝。

这种情况谁会跟呢?因此,欧美中国都不跟,日本自己跟自己玩,就没得玩了。

如果把这套不跟的统一战线放到电动汽车上,中国新能源会陷入日本氢能源的败局吗?这或许是发达国家传统车企在想的一个问题。

因为中国新能源的情况与日本氢能源有类似之处,中国在电动汽车也是全产业链布局,在专利布局与智能化方向已经发展到较高的层面了,要做好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中国产业链与相关技术,不管是苹果还是奔驰,你要做好新能源,就得来中国学艺。

日本的情况是,本身其国内市场小,资源缺乏,发展氢能源汽车,主要依靠全球市场的带动,如果没有全球市场销量的带动,缺少大部分汽车主要生产国和市场的支持,仅有日本一国之力,整个产业链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汽车产业,是好几个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世界就这么大,各行各业的需求都是有限的,支柱产业被人压制了,肯定会想办法突围,建立自己的统一战线。

在过去,大家都选择了不跟日本氢能源,如今的情况类似,发达国家形成默契,开始重回油车战略,或也希望像对待日本氢能源一样,把中国新能源汽车锁死在国内市场,他们不跟,电动汽车就更难形成全球化的潮流,中国只能自己玩。

但中国的情况与日本不同,日本市场太小,缺资源,没人跟它玩它自己玩不起来,中国市场庞大,人口众多,产业链成熟,即便只有国内自己玩,也能把整个产业带动起来,形成良性内循环。

目前的情况其实就是如此。目前电车主要还是以中国市场本身为主,海外在增长但占比小,依赖自己的庞大的国内市场,已经推动整个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也能养活几大主流车企,并在逐步抢占日系与德系的市场,在海外市场,如果在发达国家打不开口子,那么还可以在中东或者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市场。

从产品表现来看,日本氢能源的问题是技术不成熟,成本太高,市场一开始就没有带动起来。但中国电动汽车正在把成本打下来,三电技术与智能化技术逐步成熟,包括电池成本以及一体化压铸的整车成本等,锂矿、铅锌、芯片等原材料成本都在降下来,市场普及度正在起来。

整车成本下降以及用车成本更低,智能化程度更高,要用不跟的策略困住中国新能源车已经越来越难,更何况我们基础设施布局越来越成熟,产品体验上越来越好。

中国新能源不是日本氢能源 电车与油车的比拼,是一场持久战

不过需要承认,在过去很多车企急于求成,“淘汰燃油车”挂在嘴边,但现在发现没那么容易,因为这其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持久战。

汽车不是手机,对于全球多数国家的消费者而言,汽车是代步工具,产品本身的经济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品牌溢价是大多数消费者的核心追求。BBA们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其品牌文化、产品与技术在全球市场经过了上百年的熏陶与验证,要颠覆谈何容易。

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新能源车在增长,但BBA与日系油车也还在增长。新能源车的增长更多局限在国内,但油车在海外市场依然在增长。

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电池技术的瓶颈短时间难有突破,随着体量变大,新能源车起火自燃事故、暴雪低温天气续航打骨折等短板问题在暴露,燃油车的稳定性依然被不少人认可,这其实也给了油车一个相当长的缓冲期。

不过,如果趋势是对的,产品会逐步完善与进步,市场是用产品说话的,如果国内在产品与技术上形成绝对领先,市场会慢慢扩大,如果未来5年,主流新能源车企没死,未来10年、20年,新能源车依然在在畅销,那么西方车企恐怕不跟都不行,因为潮水的方向在这里,你错过时间窗口,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柯达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综上来看,由于国情不同,产品与成本表现不同,市场体量不同,产业链发展不同,欧美试图通过不跟让中国新能源陷入日本氢能源困局的算盘很可能落空。

开弓没有回头箭,目前虽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但前景是光明的。关键是把电池污染、电池技术短板以及汽车品质、安全性、智能化等各个维度的问题解决了,做到没有短板,做到更高的技术产品维度。好的产品,用墙是挡不住的,问题是,国产新能源能做到这样的高度吗?这可能是留给国产车企的要解决的终极命题。

简单人
1 楼
柴靜那個婊子出來走兩步
j
jeffinvade
2 楼
看看特斯拉股价,已经跌得不配做magnificant 7了 电动车补贴下降,需求不足
a
aikaida
3 楼
中国这种拥有大量巨型城市的国家,绿色能源+电动车是解决城市污染同时满足居民出行的有效方式。别人玩不玩不太重要。 [1评]
专打丧家犬
4 楼
那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岂不是玩完了么?一同毁灭!
l
lids
5 楼
只有米国驻军的国家才有资格获得市场,发展汽车产业(并禁止发展航空产业),没有米国驻军的独裁国家,汽车产业也不允许有国际市场。
E
Ewq123ewq
6 楼
共匪婊子国:电动垃圾车接盘侠
千奇百怪党
7 楼
迭代几次,燃油车就完全没有空间了。总是嘴炮。
m
mississauga265
8 楼
: 电力是最好选择。石油只能大量进口,马六甲,未来的白令海峡一掐就麻烦。电力可以用核电,水电,风力,太阳能,潮汐,地热,煤电,自己都能掌控。
c
cxy1223
9 楼
中国出口汽车中,电车只占四分之一。。。 - 说的好像拼油车能拼得过中国似的。
c
cxy1223
10 楼
当一个经济体只会打嘴炮不会干实事时,无论它赢得了多少次辩论都不会让它赢得竞赛
不忙
11 楼
环保女孩出来走两步,怎么不说how dare you?
牛皮方糖
12 楼
安步当车,欧洲人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留住你的泪
13 楼
第一个败的是不是特斯拉
大刘刘
14 楼
完全是无稽之谈。 电动车肯定是方向。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考虑到中国是个贫油国,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动力源,只可能是电池以及电动车。 而且,与氢能源不一样。电动车的电,既是能源,也是电子数字技术的载体。EV 里边可做的东西太多了,基本涵盖了整个现代数字技术工业的一切。而数字技术又是未来几十年工业国家的唯一标准。从这点看,EV 是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进,也就是中等技术陷进的最好的超车道之一。 最最重要的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一家市场=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体量等等。中国做任何产业,都不需要外部市场来支撑,仅仅依靠自己,就是可持续的。
d
dingding6
15 楼
日本的氢气车已经证明是完全的失败,中国的电动车正在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全世界,没有可比性。
s
soogood
16 楼
哪天石油每桶上了一百多美元,自然会有人用电车! [1评]
p
potatohead
17 楼
车厂不要那么贪婪, 老老实实把价格降下来, 现在一辆卡罗拉大小的电车, 要花一辆卡车的价格去买, 这不是扯淡嘛。 中国人也不是傻子, 要不是有补贴, 要不是油车上牌故意卡着, 你觉得电车油车真的公平竞争, 中国能有电车购买潮? - 老老实实降价, 特斯拉Model3, $5000一辆, 你看会不会全面铺开?
U
UKking1
18 楼
1 电车可以自己在家充电,不需要依赖加油站 2 电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是油车没法实现的 - 因为汽油发动机反应速度太慢,做不到电车马达反应灵敏 3 充电10分钟行驶1200公里的电池快要出来了,500公里内开车,500公里以上坐飞机的出行模式很快电车就能完全满足 所以电车会被越来越多人喜欢,假以时日(在美国)油车最终会被淘汰。
大刘刘
19 楼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点,现在的各种工具,已经开始“电池化和电机化了”。 我注意到,现在家庭购买lawn mow , trimmer 等等一些工具,基本都电池化了。而以前全部是小汽油机驱动的。不仅仅是各种需要“动力”的工具,开始电池和电机化。这种趋势开始急速向各个领域蔓延。现在包括工厂,各个单位,机场,等等的各种utility 车,也开始大规模地电池和电机化。而里边的电池,几乎100%made in china , 电机等至少80%以上,甚至电控也基本是中国制造。 这个一个巨大的市场。基本涵盖了整个传统工业方方面面。
m
markhammer
20 楼
中国人的执行力全球遥遥领先难怪联合国都打不过中国。
W
Washington001
21 楼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自己玩就能把产业玩大。毕竟中国的汽车年销量可以达到3000万,比美国加欧洲都大。规模不仅能推动技术进步,还能降低成本,到时不愁西方国家不跟。目前电动车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的安全、续航和充电时间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半固态和固态电池进入生产,几年内就能解决。
j
jc1234
22 楼
以美国为贼首的国家不是不要玩电动车,而是玩不动,因为他们做电池的原材料都是在中国人手中!!!!!
s
smile
23 楼
作者是傻逼吗?造车领域苹果连个屁都不算,还拿苹果说事
小kaikai
24 楼
哈哈 墙国人急了! 🤣
9
9od
25 楼
呵呵
p
potatohead
26 楼
不知道如果没有对电动车的补贴, 没有对油车上牌的限制, BYD哪来的本事爬到现在。 电动车对油车的竞争, 天生就不公平。
p
potatohead
27 楼
可能性不大。 氢能源专利在日本手里的量太大, 日本人喜欢吃独食, 所以, 很难形成规模。 倒是电池车如果解决了电池安全性、续航和充电时间问题, 很容易就能进入大规模爆发状态。
t
tschus
28 楼
文章里有一句说的很对,不是欧美不想卷,是卷不过。与其和中国企业卷被卷死,不如直接进口方便。欧洲问题是,电价太贵,我开特斯拉在家充电11千瓦八小时电价0.36欧元一度,百公里耗电18,也就是大概6欧百公里成本。如果去远门,加油站充电桩快充0.78欧一度,百公里成本要13欧。这还没算每十分钟跳一次的充电停车费。油车现在百公里耗油都低于6,就算7,按照油价1.7一升,百公里花费12块钱。跑远途电车甚至比油车还贵,这就是欧洲。至于美国110伏的电压比欧洲少一倍,也就是充电同等功率情况,电流要大一倍,然后电线功耗发热是电流的平方,美国人民在家充电都要担心别把房子点着了。中国电车充电费远远低于欧洲,还有特高压电技术,以后超级充电桩1000伏特也只可能在中国普及。即便是未来的固态电池快充,凭欧美的电路水平,怕十几台车一起充电整个小区电网都会瘫痪。所以,电网不行,根本别想搞未来的电动车,这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基建。回到了电网的专利技术。就这么说吧,整个电动车,从电网到电池到整车,全部专利都在中国手里,你就搞个自动驾驶AI,和安卓系统里装一个微信一样说我用微信控制了一切?别闹了。 [1评]
北帝洪七公
29 楼
欧美不玩EV车?说明落后竞争力低下。随着技术不断提高、改进,EV车肯定是家用车的未来。
p
potatohead
30 楼
中国的电车市场就是由政府决定的。 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席卷全球市场的地步。 - 这种东西,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 到最后, 就看谁挣到钱了, 谁的市场占有率高, 至于是政府决定, 还是市场和消费者决定, 谁会来管?
t
treebear
31 楼
傻逼狗粮媒体,中国去年出口的汽车80%以上是燃油汽车。欧美放弃电动汽车同样要在发展中国家失去燃油车市场份额。
B
BarryP
32 楼
那“发达”就成了“落后”了呗!
b
boom
33 楼
中国市场足够大。南美 非洲 亚洲都是市场 。在乎美国和欧洲吗?
p
potatohead
34 楼
前面说的都对, 但是最有一句不对。 安卓里装个微信, 真的是可以用微信控制一切的。 实际上, 微信就已经是一个操作系统了, 它里面什么都有, 根本不需要其他东西了。 [1评]
大刘刘
35 楼
不是。 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提供底层的各种通用服务,主要是硬件的通用服务,也就是使用”软件“来调取硬件资源,比如内存,CPU 的各种proces的运行,以及周边的外挂设备比如键盘鼠标打印机上网的各种路由器协议等等。微信不可能做到这点的。
土共
36 楼
纯电车安全性可靠性难保证。hybrid比较好。
雪中悍刀行
37 楼
氢能技术不成熟才是不能推广的主因。
T
Toshiba7
38 楼
美国加州,还有加拿大都官宣2035 要禁汽油车。发达国家是指哪一个?
地球另一边
39 楼
燃油车技术再进步难度太大,退回燃油车等于躺平
y
yx_jy
40 楼
"还认真陪着中国车企继续玩电动车的,只剩特斯拉了", 多弱智的能说出这话
后稷
41 楼
市场决定一切,一个中国市场就可撑起来。
后稷
42 楼
专利全放开,也没用,氢气储存,运输,加氢要求比汽油高多了。装氧气的钢瓶都没法装氢气。所以氢能源汽车只适合公共交通系统和工业运输系统。
吊起来抽
43 楼
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
五十而立
44 楼
摇头....唉,文章写得这么好,何苦偏要放个脑残标题呢? 标题的那句话在文内其实是这样的: “发达国家放弃全电动车,或想让中国新能源陷入日本氢能源败局” 原小编也好,留园小编也好,你把关键词“或想让”去掉了这个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拜托。“我想操你妈”跟“我操了你妈”并不一样啊!
专操猪脑
45 楼
政客耍流氓,不能代表消费者,只要有利可图,资本且会弃
c
chigou
46 楼
新闻来源: 日经中文网……呵呵,玩不起就这么龌龊,都光明正大的偷换概念,制造谣言了。
d
deni0443
47 楼
主要是碳中和没有了。大家尾气排放随便搞。
l
lanjian45
48 楼
这个必须是有大阴谋,否则怎么有流量呢
不好笑
49 楼
那好啊,你不用电池车,你怎么达到制定的减排目标?你不可能开着化石燃料的车说你达到0排放吧
到处流浪者
50 楼
竞争不过,就是这回事
a
anywho
51 楼
1450詐騙畜假裝XX網站故說八道、天天造謠編故事、無恥又無聊! 全是撤謊造假蚊!
j
jpeagle
52 楼
是的。这是这次革命的核心。 使用电池和电机作为基本动力,可以让机械设计容易很多,适应更广泛和想象力的场景。 这相当于是蒸汽动力对物理世界的一次改变。 变小,变灵活,变得更容易软控制。
媚眼瞟瞟
53 楼
吃相太差
是的契爷
54 楼
不装逼玩环保啦~
金川
55 楼
估计是标题有字数限制,印象中好像标题都没超过25个字过。
o
ouya2
56 楼
先放弃5G,再放弃电动车, 基本中国做什么成功, 就要放弃哪个
色香如故
57 楼
只要是老百姓喜歡的事物,而且直接牽涉到生活成本的降低和質量的提升,任何人都抵擋不住。
专打丧家犬
58 楼
打压中国的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现在又打压电动汽车,那各个国家的碳中和如何按时完成?“气候协定”岂不成废纸一张,看来大家一起玩完就可以了!
俺样
59 楼
所以还是那句话:电瓶车就是个笑话。星球大战计划的第二版本…… [1评]
混沌世界
60 楼
你忽略了他们碳减排的原本目的是限制中国工业发展,中国认真了,另辟蹊径,他们就不玩儿了,什么减排,到期了脸一抹退出了。
w
wangppp
61 楼
星球大战失败了,可是电瓶车成功了,结果笑话成功了。
a
asdj1998
62 楼
中国应该大力发展2万美金一下的小电车,续航不用太高,什么自动驾驶都不需要,100-200公里足够,主要上下班,接小孩,买东西, 日用。 跑长途靠油车。 汽车绝大多数家庭使用场景都是市区。这块市场竟然没人做??? 国内的这么多小电车,五菱mini等等, 把安全配置拉满,出口到国外,绝对卖爆。
发棵游
63 楼
带着目前水准的锂电池的电动, 就是一颗行走的燃烧弹! 南京元宵节大火参考一下! “逼丫地”的那些朝代火起来, 把整个城市的消防队都放边上都救不下来! 现在知道为什么兲朝一尊大腚大傻逼出街要特斯拉回避了! 二踢脚加“逼丫地”的那些朝代是屁民之友讨说法的王牌了! 适当改装放置,兲朝一尊大腚大傻逼嫁出去崩都可以安排了! [1评]
M
Mattin
64 楼
日經在造謠帶風向,日本很孤獨。
p
potatohead
65 楼
太对了!就是这个意思!
w
wilburwang
66 楼
所以比亚迪才会上有168万的超跑,下有8万不到的秦+,欧洲不买是欧洲的事,毕竟中国产的想卖欧美本来就各种刁难。全球南方市场大着呢,东南亚现在经济也起来了
w
wilburwang
67 楼
前几年咋不喷特斯拉?做狗就好好汪汪汪,用简体反华死全家
桑拿
68 楼
欧美要是不支持电动玩具,就不会投资建多少充电桩,china 的电动玩具就只能憋在国内自己卷了。毕竟欧美国家也不想电动玩具一年烧死三位数以上的顾客,在 china 烧死个人 媒体集体封口 装作岁月静好,欧美国家可不行
发棵游
69 楼
反华?反华?反华? 蓝星活着碳基生命, 最反华没有之一的, 非兲朝一尊大腚大傻逼莫属了! 兲朝一尊大腚大傻配享靖国神社! 兲朝一尊大腚大傻配享靖国神社! 兲朝一尊大腚大傻配享靖国神社! 万岁!万岁!万万岁!
C
Chaosgao
70 楼
呵呵,整篇文章重点就是一句,EV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和技术。这些所谓发达国家的强盗,不继续搞电动车的原因高度一致,都是因为没有了领先优势,无法单独生产,必须依靠中国供应链。
舞文弄墨
71 楼
欧洲现在水深火热 又受美国操控和传统能源利益集团裹挟 啥环保啊减排啊 都是口号 从国家战略上讲 中国发展电动车很明智 既减少了石油进口和依赖 又可以利用国内廉价的风能太阳能 减少污染排放 一举多得
l
ljf82729
72 楼
没报道吗?造谣 死-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