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尽管全球范围内高端消费复苏受阻,中国市场却是一派繁荣,奢侈品销售额逆势增长48%。
也是这一年,“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以“云敲钟”的形式,正式登录上海证券交易所。至此,三大零食巨头: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也终于在A股齐聚,拉开分庭抗礼的局面。
四年后,良品铺子在降价中阵痛,百草味相忘于江湖,唯独三只松鼠,还雄赳赳气昂昂地支楞在市场。
相比于良品铺子净利润下滑87.38%的惨淡,2024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却实现了:
营业收入为50.75亿元,同比增长75.39%;
净利润为2.90亿元,同比增长88.57%;
扣非净利润为2.28亿元,同比增长了211.79%。
然而,就在令“松鼠人”激动人心的时刻,南昌广播电视台旗下专注民生的“小政视频”却泼了瓢冷水:
“9月1日,在超市购买的三只松鼠食品,孩子在吃的时候发现有活虫。导致孩子突发肠胃炎。”
食品安全,又成了三只松鼠头上的紧箍咒?
重现辉煌的三只松鼠,究竟是跨越周期存活的商界教科书,还是最后的疯狂?
一切,要从三只松鼠背后的男人,章燎原说起。
1
“松鼠老爹”
三只松鼠的创始人、CEO章燎原,花名“松鼠老爹”,人送外号——“章三疯”。
章燎原自身的故事,比三只松鼠的成长更富戏剧性。
21岁,是王小波笔下一生的黄金时代。而章燎原的二十多岁,却是一生最迷茫的时候。
作为一个小镇青年,中专毕业的他,渴望像表哥那样一顿饭花三千、用矿泉水洗手,实现财富上的成功。
此后,他卖过冷饮,摆过地摊,开摩的被人抓,去国企当电工没做成,看别人开饭店赚钱,自学厨艺,也没成功。
就这样前前后后折腾了27次,均以失败告终。
他说,“如果人18岁以后开始有了梦想,并想要去更广阔的世界闯荡,那后面的磕磕绊绊可以当成一种磨练。但如果这样持续了8年,且从未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过,谁都会像我一样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倒霉蛋。”
26岁这年,章燎原决定回到原点,他进入家乡安徽的詹氏公司,从销售员开始,从头再来。
此后九年,他在詹氏只做一件事:卖核桃、卖坚果。
凭借在外打拼的创业经历,章燎原在詹氏的销售工作如鱼得水,一路做到总经理,又凭借在詹氏对“卖核桃”的专注学习,在一个领域积累了自己的专业见解。
如此,章燎原已经具备了一个创业者需要的能力、态度、素养:屡败屡试的韧劲、敢于重头再来的勇气,以及领域内的专业度。
在章燎原的带领下,三只松鼠得以诞生,曾经混迹市井的“痞”,也让三只松鼠,一路“喊打喊杀”。
2
增长高于一切
我将章燎原前期的打法归纳于三个“一”:第一家纯互联网食品品牌、效率第一、增长高于一切。
先说第一家纯互联网食品品牌。
2012年,章燎原选择直接放弃线下布局,专攻线上,成为中国第一家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 。
2012年6月19日,在天猫商城才试运营上线7天的三只松鼠,就完成了千单销售。同年的双十一大促,日销售达766万,刷新了天猫食品行业单店日销售额最高纪录,是零食特产类销售第一名。
而当时全国销售规模第一的华润万家,测算下来平均一个店铺的日销只有55万元左右,二者相差十余倍。
如今回头看,会觉得章燎原完美踩准风口。但其实,当初这一押注,最直接的原因是,“线下单挑传统巨头难度太大”,不可能赢。
彼时,传统商超统治天下。市场上既有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也有天虹商场、百盛百货、重庆百货等本土强势品牌,同样做休闲零食的“来伊份”,都已经到了忙着上市的这一步。
所以章燎原的第一个“一”,更多是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并带有一丝侥幸——
章燎原感曾感叹,恰恰、来伊份等线下对手对这个初出茅庐的线上品牌,并没有引起警觉,对方的“保守”,保住了三只松鼠的生存空间。
只是坐上老大位置后的三只松鼠,并没有恰恰、来伊份们般“仁慈”。
章燎原后来提出效率第一、增长高于一切,在他看来,必须做到第一,“不管是谁,就算我杀不掉它,也能做到让它长不了多大”。
于是赚钱的时候“高举高打”,不赚钱的时候便是一顿“瞎打”——先把命保住,命保住了,再去找到底是什么原因,问题出在哪。
拿2017年来说,三只松鼠营收接近70亿元,占据全国坚果市场23%的份额,“赚钱赚得可乐呵了”。
章燎原和企业高层们一算,按照这个速度,到 2018 年可以做到七八十个亿,高兴坏了。结果数钞票数到年底,发现不对,增长竟然停滞了。
三只松鼠2016-2022年归母净利润
“企业最怕增长停滞,增长一停,问题全来了”,于是此后的三只松鼠,成天盯着对手,看别人有什么爆款,就迅速跟上。当时内部还提出了一个“T9 战略”,就是以最快的速度上了 9 个爆款,最后才打出了感觉。
看到这你或许也发现,前期三只松鼠的增长,对于商业规则的具体玩法实际是模糊的,尽管“盲打”挺过了短暂的停滞,但过程多是瞎子摸象,眉毛胡子一把抓。
于是表面看,三只松鼠风光无限,营收从不到10亿,增长到2019年的101.94亿,成为零食行业内首个年收入破百亿的公司。
但实际上营收是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的流量“买”来的。
2014年到2019年,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34亿元、4.97亿元、9.19亿元、10.75亿元、14.61亿元、22.97亿元,其中平台服务及推广费用从2014年的0.76亿元上涨到2019年的6.6亿元。
所以,三只松鼠的利润却并没有随着营收水涨船高,2016年到2019年,三只松鼠净利润始终在2-3亿元之间波动,营收巅峰的2019年,净利润率降低到那几年最低的2%左右。
只是,靠传统电商买流量支撑成长的故事,也快讲不下去了。
2020年、2021年,三只松鼠增长再次陷入停滞,2022年,营收更是暴跌25%,只有72.93亿元。
这一下,直接把三只松鼠打蒙了。三年时间,不但没有“再造一个三只松鼠”,原来的松鼠,也只剩3/4了。
3
高端性价比?
但此刻我们已经看到,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营收50.75亿元,全年“重回百亿”的营收目标,已经完成一半了。
这两年,三只松鼠拿什么翻的身?
三只松鼠财报给出的答案是五个字:高端性价比。
不得不说,从过去内部的“增长高于一切”,到如今应对新消费环境提出的“高端性价比”,章燎原讲故事的能力提升了不少。
但事实真如三只松鼠说的这般性感吗?
恐怕“高端”和“性价比”都难站住脚。先说“性价比”,拿爆款产品夏威夷果来说:
三只松鼠淘宝旗舰店为19.9元/斤;
三只松鼠抖音直播间,19.9元可以买30g/包的夏威夷果12包,相当于夏威夷果27.64元/斤;
而同等重量下,百草味淘宝旗舰店补贴后的价格为19.9元/斤;
盐津铺子淘宝旗舰店为23.9元/斤;
良品铺子淘宝旗舰店为24.8元/斤;
可以看到,论大包装,三只松鼠的淘宝旗舰店价格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其抖音直播间的价格则有点“玩套路”了。
再说“高端”。就在前几日,南昌广播电视台旗下专注民生的“小政视频”发布一则新闻提到:
根据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2日,涉事门店工作人员回应:可能是包装破了飞进去的,赔偿了顾客商品十倍的钱,并表示这个几率很难碰到。
然而,这样的新闻在三只松鼠并非个例。2021年,三只松鼠就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如手撕面包发霉、牛肉粒发霉、板栗发霉,还有“巴旦木产品吃出虫卵”等。
过去,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多被归因为“代工厂”模式的顽疾。
但是自2022年4月开始,三只松鼠便开始自建厂房,像每日坚果,夏威夷果、碧根果和巴旦木等都基本实现了自主生产,如今推进“一品一链”的供应链布局,更是被写进了财报,成为三只松鼠控制成本,讲好“高端性价比”故事的基础。
章燎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实现高端性价比,“我们没有牺牲品质,而是通过优化整个供应链来实现的。”
但是结果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9月7日,对于三只松鼠的投诉信息已经达到3686条,而良品铺子为2611条,洽洽食品为1040条,盐津铺子为542条。
仅刚过去的8月,三只松鼠涉及的投诉信息及就有16条,包含罐头有异物、坚果有毛发、面包发霉等情况。
如此来看,撕掉“代工厂”标签的三只松鼠,在食品安全的道路上仍有段路要走。
既然“高端性价比”的故事有点经不起推敲,那么三只松鼠此轮增长的引擎,是什么呢?
没有新套路,还是买流量。
不过,过去三只松鼠依赖的是京东、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自从2023年4月,抖音商城一次夏威夷果意外爆单后,让章燎原觉得:
必须从态度和行为上开始正视抖音和拼多多渠道,认真分析生长于两个平台的“过往看不起”但销售表现突出的品牌。
于是,2022年营收贡献中还没有“上榜”的抖音渠道,到2023年,抖音带来的营收就已经超过了京东系,2024年上半年,抖音又超越天猫系,成为线上最强渠道。
而整体线上渠道,占到了三只松鼠8成以上。
三只松鼠2024年上半年财报
增长背后,正是三只松鼠又一波砸钱搞营销。
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8.94亿元,同比上涨79.37%,销售费用率也有微增。主要是期内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增加,上年同期为3.07亿元,今年上半年为6.07亿元,同比增长98%。
成本的堆高,也让虽有自建工厂的三只松鼠,赚钱能力相比起同样自建工厂的洽洽食品、盐津铺子,相差甚远。
上半年,三只松鼠净利率只有5.71%,洽洽食品为11.62%、盐津铺子达13.03%。
资本市场同样传来噩耗,9月4日晚,三只松鼠发布预披露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NICE GROWTH LIMITED计划减持三只松鼠股份合计不超过32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8%。
根据国际金融报消息,该公司自2020年股票解禁后,一路减持三只松鼠,持股比例从原本的20.61%下滑至当前的约5%,若此次减持动作如期完成,NICE GROWTH LIMITED持股比例将降至5%以下,堪称“清仓式”减持。
虽然公告中解释为“自身资金需求”,但是主要股东减持,也多少传递出不寻常的意味,尤其在当前三只松鼠营收、利润大幅回升的情况下。
4
结语
“在泡沫的巅峰,人们总是愿意相信最疯狂的梦想。”
2019年,三只松鼠成为零食行业内首个年收入破百亿的公司,并且完成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民零食第一股”。
彼时,三只松鼠也豪气地提出了“万店计划”,预计将在2022年开出一万家门店,并首先在一年内开出一千家门店。
但是现状却是,2021年关闭自营和加盟店铺330家,2022年自营的门店关闭118家,仅剩下23家,加盟店关闭431家,剩余538家。
营收至今,也未再回到过百亿元。
如今,三只松鼠凭借着新的流量打法,掌握抖音和线下量贩零食店两大渠道,再次提出“重回百亿”。
但如果一切依旧是建立在换汤不换药的高营销、高推广之上,而食品安全等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的前提下,重拾正增长的三只松鼠,又能辉煌多久呢?
2020年,尽管全球范围内高端消费复苏受阻,中国市场却是一派繁荣,奢侈品销售额逆势增长48%。
也是这一年,“高端零食第一股”良品铺子,以“云敲钟”的形式,正式登录上海证券交易所。至此,三大零食巨头: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也终于在A股齐聚,拉开分庭抗礼的局面。
四年后,良品铺子在降价中阵痛,百草味相忘于江湖,唯独三只松鼠,还雄赳赳气昂昂地支楞在市场。
相比于良品铺子净利润下滑87.38%的惨淡,2024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却实现了:
营业收入为50.75亿元,同比增长75.39%;
净利润为2.90亿元,同比增长88.57%;
扣非净利润为2.28亿元,同比增长了211.79%。
然而,就在令“松鼠人”激动人心的时刻,南昌广播电视台旗下专注民生的“小政视频”却泼了瓢冷水:
“9月1日,在超市购买的三只松鼠食品,孩子在吃的时候发现有活虫。导致孩子突发肠胃炎。”
食品安全,又成了三只松鼠头上的紧箍咒?
重现辉煌的三只松鼠,究竟是跨越周期存活的商界教科书,还是最后的疯狂?
一切,要从三只松鼠背后的男人,章燎原说起。
1
“松鼠老爹”
三只松鼠的创始人、CEO章燎原,花名“松鼠老爹”,人送外号——“章三疯”。
章燎原自身的故事,比三只松鼠的成长更富戏剧性。
21岁,是王小波笔下一生的黄金时代。而章燎原的二十多岁,却是一生最迷茫的时候。
作为一个小镇青年,中专毕业的他,渴望像表哥那样一顿饭花三千、用矿泉水洗手,实现财富上的成功。
此后,他卖过冷饮,摆过地摊,开摩的被人抓,去国企当电工没做成,看别人开饭店赚钱,自学厨艺,也没成功。
就这样前前后后折腾了27次,均以失败告终。
他说,“如果人18岁以后开始有了梦想,并想要去更广阔的世界闯荡,那后面的磕磕绊绊可以当成一种磨练。但如果这样持续了8年,且从未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过,谁都会像我一样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倒霉蛋。”
26岁这年,章燎原决定回到原点,他进入家乡安徽的詹氏公司,从销售员开始,从头再来。
此后九年,他在詹氏只做一件事:卖核桃、卖坚果。
凭借在外打拼的创业经历,章燎原在詹氏的销售工作如鱼得水,一路做到总经理,又凭借在詹氏对“卖核桃”的专注学习,在一个领域积累了自己的专业见解。
如此,章燎原已经具备了一个创业者需要的能力、态度、素养:屡败屡试的韧劲、敢于重头再来的勇气,以及领域内的专业度。
在章燎原的带领下,三只松鼠得以诞生,曾经混迹市井的“痞”,也让三只松鼠,一路“喊打喊杀”。
2
增长高于一切
我将章燎原前期的打法归纳于三个“一”:第一家纯互联网食品品牌、效率第一、增长高于一切。
先说第一家纯互联网食品品牌。
2012年,章燎原选择直接放弃线下布局,专攻线上,成为中国第一家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 。
2012年6月19日,在天猫商城才试运营上线7天的三只松鼠,就完成了千单销售。同年的双十一大促,日销售达766万,刷新了天猫食品行业单店日销售额最高纪录,是零食特产类销售第一名。
而当时全国销售规模第一的华润万家,测算下来平均一个店铺的日销只有55万元左右,二者相差十余倍。
如今回头看,会觉得章燎原完美踩准风口。但其实,当初这一押注,最直接的原因是,“线下单挑传统巨头难度太大”,不可能赢。
彼时,传统商超统治天下。市场上既有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也有天虹商场、百盛百货、重庆百货等本土强势品牌,同样做休闲零食的“来伊份”,都已经到了忙着上市的这一步。
所以章燎原的第一个“一”,更多是搭上时代的顺风车,并带有一丝侥幸——
章燎原感曾感叹,恰恰、来伊份等线下对手对这个初出茅庐的线上品牌,并没有引起警觉,对方的“保守”,保住了三只松鼠的生存空间。
只是坐上老大位置后的三只松鼠,并没有恰恰、来伊份们般“仁慈”。
章燎原后来提出效率第一、增长高于一切,在他看来,必须做到第一,“不管是谁,就算我杀不掉它,也能做到让它长不了多大”。
于是赚钱的时候“高举高打”,不赚钱的时候便是一顿“瞎打”——先把命保住,命保住了,再去找到底是什么原因,问题出在哪。
拿2017年来说,三只松鼠营收接近70亿元,占据全国坚果市场23%的份额,“赚钱赚得可乐呵了”。
章燎原和企业高层们一算,按照这个速度,到 2018 年可以做到七八十个亿,高兴坏了。结果数钞票数到年底,发现不对,增长竟然停滞了。
三只松鼠2016-2022年归母净利润
“企业最怕增长停滞,增长一停,问题全来了”,于是此后的三只松鼠,成天盯着对手,看别人有什么爆款,就迅速跟上。当时内部还提出了一个“T9 战略”,就是以最快的速度上了 9 个爆款,最后才打出了感觉。
看到这你或许也发现,前期三只松鼠的增长,对于商业规则的具体玩法实际是模糊的,尽管“盲打”挺过了短暂的停滞,但过程多是瞎子摸象,眉毛胡子一把抓。
于是表面看,三只松鼠风光无限,营收从不到10亿,增长到2019年的101.94亿,成为零食行业内首个年收入破百亿的公司。
但实际上营收是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的流量“买”来的。
2014年到2019年,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34亿元、4.97亿元、9.19亿元、10.75亿元、14.61亿元、22.97亿元,其中平台服务及推广费用从2014年的0.76亿元上涨到2019年的6.6亿元。
所以,三只松鼠的利润却并没有随着营收水涨船高,2016年到2019年,三只松鼠净利润始终在2-3亿元之间波动,营收巅峰的2019年,净利润率降低到那几年最低的2%左右。
只是,靠传统电商买流量支撑成长的故事,也快讲不下去了。
2020年、2021年,三只松鼠增长再次陷入停滞,2022年,营收更是暴跌25%,只有72.93亿元。
这一下,直接把三只松鼠打蒙了。三年时间,不但没有“再造一个三只松鼠”,原来的松鼠,也只剩3/4了。
3
高端性价比?
但此刻我们已经看到,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的营收50.75亿元,全年“重回百亿”的营收目标,已经完成一半了。
这两年,三只松鼠拿什么翻的身?
三只松鼠财报给出的答案是五个字:高端性价比。
不得不说,从过去内部的“增长高于一切”,到如今应对新消费环境提出的“高端性价比”,章燎原讲故事的能力提升了不少。
但事实真如三只松鼠说的这般性感吗?
恐怕“高端”和“性价比”都难站住脚。先说“性价比”,拿爆款产品夏威夷果来说:
三只松鼠淘宝旗舰店为19.9元/斤;
三只松鼠抖音直播间,19.9元可以买30g/包的夏威夷果12包,相当于夏威夷果27.64元/斤;
而同等重量下,百草味淘宝旗舰店补贴后的价格为19.9元/斤;
盐津铺子淘宝旗舰店为23.9元/斤;
良品铺子淘宝旗舰店为24.8元/斤;
可以看到,论大包装,三只松鼠的淘宝旗舰店价格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其抖音直播间的价格则有点“玩套路”了。
再说“高端”。就在前几日,南昌广播电视台旗下专注民生的“小政视频”发布一则新闻提到:
“9月1日,在超市购买的三只松鼠食品,孩子在吃的时候发现有活虫。导致孩子突发肠胃炎。”
根据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2日,涉事门店工作人员回应:可能是包装破了飞进去的,赔偿了顾客商品十倍的钱,并表示这个几率很难碰到。
然而,这样的新闻在三只松鼠并非个例。2021年,三只松鼠就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如手撕面包发霉、牛肉粒发霉、板栗发霉,还有“巴旦木产品吃出虫卵”等。
过去,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多被归因为“代工厂”模式的顽疾。
但是自2022年4月开始,三只松鼠便开始自建厂房,像每日坚果,夏威夷果、碧根果和巴旦木等都基本实现了自主生产,如今推进“一品一链”的供应链布局,更是被写进了财报,成为三只松鼠控制成本,讲好“高端性价比”故事的基础。
章燎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实现高端性价比,“我们没有牺牲品质,而是通过优化整个供应链来实现的。”
但是结果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9月7日,对于三只松鼠的投诉信息已经达到3686条,而良品铺子为2611条,洽洽食品为1040条,盐津铺子为542条。
仅刚过去的8月,三只松鼠涉及的投诉信息及就有16条,包含罐头有异物、坚果有毛发、面包发霉等情况。
如此来看,撕掉“代工厂”标签的三只松鼠,在食品安全的道路上仍有段路要走。
既然“高端性价比”的故事有点经不起推敲,那么三只松鼠此轮增长的引擎,是什么呢?
没有新套路,还是买流量。
不过,过去三只松鼠依赖的是京东、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自从2023年4月,抖音商城一次夏威夷果意外爆单后,让章燎原觉得:
必须从态度和行为上开始正视抖音和拼多多渠道,认真分析生长于两个平台的“过往看不起”但销售表现突出的品牌。
于是,2022年营收贡献中还没有“上榜”的抖音渠道,到2023年,抖音带来的营收就已经超过了京东系,2024年上半年,抖音又超越天猫系,成为线上最强渠道。
而整体线上渠道,占到了三只松鼠8成以上。
三只松鼠2024年上半年财报
增长背后,正是三只松鼠又一波砸钱搞营销。
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8.94亿元,同比上涨79.37%,销售费用率也有微增。主要是期内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增加,上年同期为3.07亿元,今年上半年为6.07亿元,同比增长98%。
成本的堆高,也让虽有自建工厂的三只松鼠,赚钱能力相比起同样自建工厂的洽洽食品、盐津铺子,相差甚远。
上半年,三只松鼠净利率只有5.71%,洽洽食品为11.62%、盐津铺子达13.03%。
资本市场同样传来噩耗,9月4日晚,三只松鼠发布预披露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NICE GROWTH LIMITED计划减持三只松鼠股份合计不超过32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8%。
根据国际金融报消息,该公司自2020年股票解禁后,一路减持三只松鼠,持股比例从原本的20.61%下滑至当前的约5%,若此次减持动作如期完成,NICE GROWTH LIMITED持股比例将降至5%以下,堪称“清仓式”减持。
虽然公告中解释为“自身资金需求”,但是主要股东减持,也多少传递出不寻常的意味,尤其在当前三只松鼠营收、利润大幅回升的情况下。
4
结语
“在泡沫的巅峰,人们总是愿意相信最疯狂的梦想。”
2019年,三只松鼠成为零食行业内首个年收入破百亿的公司,并且完成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民零食第一股”。
彼时,三只松鼠也豪气地提出了“万店计划”,预计将在2022年开出一万家门店,并首先在一年内开出一千家门店。
但是现状却是,2021年关闭自营和加盟店铺330家,2022年自营的门店关闭118家,仅剩下23家,加盟店关闭431家,剩余538家。
营收至今,也未再回到过百亿元。
如今,三只松鼠凭借着新的流量打法,掌握抖音和线下量贩零食店两大渠道,再次提出“重回百亿”。
但如果一切依旧是建立在换汤不换药的高营销、高推广之上,而食品安全等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的前提下,重拾正增长的三只松鼠,又能辉煌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