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17日将迎来百岁冥诞,他的儿女撰文表示,赵紫阳在“众所皆知”的那件事上选择苦路,并认为以民主、改革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民族前进的指导思想。赵紫阳因“六四”下野,遭软禁时间长达15年.有业者以中国青年报知名记者卢跃刚著作、以“一位失败改革家的一生”为副题,推出三册《赵紫阳传》。书中透露赵紫阳曾向中共15大写信为六四平反。
据世界日报今天报道说,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17日将迎来百岁冥诞,他的儿女撰文表示,赵紫阳在“众所皆知”的那件事上选择苦路,并认为以民主、改革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民族前进的指导思想。
报道称“众所皆知的那件事”,指的无非是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因为反对戒严及用军队镇压,在六四后下台,之后一直被软禁,至2005年1月17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5岁。
该报道说,赵紫阳百岁冥诞,新传记揭露15大时赵紫阳曾写信为六四平反。
10月17日是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百岁冥诞,有业者以中国青年报知名记者卢跃刚著作、以“一位失败改革家的一生”为副题,推出三册《赵紫阳传》。赵紫阳因“六四”下野,遭软禁时间长达15年,书中提到,为“六四”平反,是赵紫阳的夙愿。
该报道引述中央社消息,赵紫阳自1980年进入北京中央,从主管财经到副总理、到总理,并在担任总理期间开始主导邓小平交下的政治体制改革任务。胡耀邦1987年下台之后,赵紫阳接替,在中共第13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提出邓小平拍板同意的政治体制改革内容。
1995年4月10日陈云去世,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中共15大将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召开。对赵来说,邓陈两位超级元老、也是“六四”镇压最重要的决策者去世无疑是个机会。
报道称,赵紫阳原请人代他起草给15大关于“六四”问题的意见书,意见书初稿拿出来后不满意,他就亲自动手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当时的武装镇压虽然迅速地平息了事态,但不能不说人民也好,军队也好,党和政府也好,我们的国家也好,都为当时的那种决策和行动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由于这一事件的影响,还使13大开始的政治改革中途夭折,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以至在经济上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出现种种社会弊端迅速滋长蔓延,社会矛盾加剧,党内外腐败惩而不止、愈演愈烈的严重情况。
据信中还说,当时学生中的多数是要求惩治腐败和促进政治改革的,并不是要推翻共产党,颠覆共和国。如果我们不把学生的行动视为“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采取耐心的协商、对话、疏导,事态是可以平息下去的。对于“六四”事件的重新评价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即使时间拖得再久,人们也不会淡忘掉的。
据报道说,事实上,海外媒体很快报导信件内容,引起很大反响。这是1989年底赵下台以来,第一次就“六四”问题公开发声,要求“重新评价”“六四”,为“六四”平反。
而有一种说法称,赵并不想海外媒体报导信件。
据报道指出,15大前,当局突然对赵采取了严厉的管制措施,取消一年一度外地“放风”和正常会客历时时间比以往更长,起因就是赵为“六四”平反的这封信。
1989年,赵紫阳因“六四”下野,遭软禁时间长达15年,直到2005年1月间因病过世。在这15年中间,赵紫阳利用各种管道留下纪录,目前已有《软禁中的谈话》、《祕密录音》等书籍出版,也有香港版的《赵紫阳文集》问世,但仍缺一本对赵紫阳的全景观察与描述,卢跃刚这本《赵紫阳传》填补了空缺。
报道说,《赵紫阳传》作者卢跃刚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报,曾是知名栏目“冰点”的副主编,推出多篇龙应台的文章,而后“冰点”因故被封;卢跃刚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寡民》轰动海内外,列入1998年文学类十大畅销书。
赵紫阳百岁诞辰 子女港媒发文
已故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百岁诞辰前夕,他的儿女在港媒上发表长文祭奠,文章指出,赵紫阳以他最后的行动,向中共发出呼吁:"我们希望改变中国,希望改变世界,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一下自己呢?"与此同时,一部新的赵紫阳传记也在本周面世。
本周四(10月17日)是中共前领导人赵紫阳百岁冥诞。他的子女在港媒发表文章祭奠。《明报》本周一(10月14日)发表了这篇署名为赵家兄妹的文章,回顾了赵紫阳的一生,文章写道:"他看不得不公不义,对苦难,人权有着天生敏感的他在1980年年代说过:'如果我们国家的人权不如人,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这位中共前总书记阳被视为中共领导集体中的开明派。70年代末他在四川主政时期进行了中国全国最早的人民公社改建乡政府的试点,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并取得很好效果。当时有顺口溜:"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1987年,赵紫阳接任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除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外,他还积极提出并设计政治体制改革方案,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化,曾一度被认为是邓小平的接班人。但在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赵紫阳因公开表示同情学生和反对武力镇压,而招致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和李鹏等人的不满,被免去党内外一切领导职务,最终在软禁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16年,于2005年逝世。
赵紫阳育有四子一女,这篇发表于《明报》的文章回顾了赵紫阳生前的一些点点滴滴和一些想法和观点。文章写道:"对于权力,先父与其他一些人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天下是大家的,我们是为大家办事的。他一生临渊履冰,言行谨慎。但在泰山压顶时,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他说,因为'我们欠老百姓太多,我们正在还债!'"。
文章写道:"我们的民族,百年来似乎运气不佳,在重大的历史关头,作出正确选择的机率不高。现在,新一次历史的选择正在降临,幸运之神,会再次与我们擦肩而过吗?"。
这篇文章也指出,赵紫阳曾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一动手,打死了就没有了。"文章写道:"后来,真的动手了,真的打死了人心收服的努力,道义资源的培育,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改革的设计......全都化为乌有"。
赵紫阳的子女最后在文章总结了他的一生,最终以疑问结尾:"学生时的热血,抗战时的艰难,建国时欢欣,饥荒时的迷茫,文革时的绝望,天府大地重生的喜悦,改革开放的豪迈,八九的痛楚以及晚年的沉思,这一切,早已是过眼云烟,将慢慢地消逝在历史长河的淌流中唯有他以最后的行为,向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呼吁,仍在回响:我们希望改变中国,希望改变世界,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一下自己呢?"
台湾中央社指出,在被软禁期间,赵紫阳利用各种管道留下纪录,目前已有《软禁中的谈话》,《秘密录音》等书籍出版,也有香港版《赵紫阳文集》问世。今年赵紫阳百年冥寿,台湾出版业者推出三册著作《赵紫阳传》,副标题为"一位失败改革家的一生"。书为"中国青年报" 旗下《冰点》周刊前副主编卢跃刚所著。中央社从本周一起将分4天刊出《赵紫阳传》部分章节。1994年创刊以来的《冰点》因敢于发表批评性言论而颇受知识分子欢迎。2006年一度被中宣部勒令停刊。在各方压力下,中青报党组于后又复刊,但正副主编被免职。当时的正主编是李大同。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17日将迎来百岁冥诞,他的儿女撰文表示,赵紫阳在“众所皆知”的那件事上选择苦路,并认为以民主、改革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民族前进的指导思想。赵紫阳因“六四”下野,遭软禁时间长达15年.有业者以中国青年报知名记者卢跃刚著作、以“一位失败改革家的一生”为副题,推出三册《赵紫阳传》。书中透露赵紫阳曾向中共15大写信为六四平反。
据世界日报今天报道说,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17日将迎来百岁冥诞,他的儿女撰文表示,赵紫阳在“众所皆知”的那件事上选择苦路,并认为以民主、改革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民族前进的指导思想。
报道称“众所皆知的那件事”,指的无非是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因为反对戒严及用军队镇压,在六四后下台,之后一直被软禁,至2005年1月17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5岁。
该报道说,赵紫阳百岁冥诞,新传记揭露15大时赵紫阳曾写信为六四平反。
10月17日是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的百岁冥诞,有业者以中国青年报知名记者卢跃刚著作、以“一位失败改革家的一生”为副题,推出三册《赵紫阳传》。赵紫阳因“六四”下野,遭软禁时间长达15年,书中提到,为“六四”平反,是赵紫阳的夙愿。
该报道引述中央社消息,赵紫阳自1980年进入北京中央,从主管财经到副总理、到总理,并在担任总理期间开始主导邓小平交下的政治体制改革任务。胡耀邦1987年下台之后,赵紫阳接替,在中共第13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提出邓小平拍板同意的政治体制改革内容。
1995年4月10日陈云去世,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去世,中共15大将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召开。对赵来说,邓陈两位超级元老、也是“六四”镇压最重要的决策者去世无疑是个机会。
报道称,赵紫阳原请人代他起草给15大关于“六四”问题的意见书,意见书初稿拿出来后不满意,他就亲自动手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当时的武装镇压虽然迅速地平息了事态,但不能不说人民也好,军队也好,党和政府也好,我们的国家也好,都为当时的那种决策和行动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由于这一事件的影响,还使13大开始的政治改革中途夭折,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以至在经济上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出现种种社会弊端迅速滋长蔓延,社会矛盾加剧,党内外腐败惩而不止、愈演愈烈的严重情况。
据信中还说,当时学生中的多数是要求惩治腐败和促进政治改革的,并不是要推翻共产党,颠覆共和国。如果我们不把学生的行动视为“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采取耐心的协商、对话、疏导,事态是可以平息下去的。对于“六四”事件的重新评价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即使时间拖得再久,人们也不会淡忘掉的。
据报道说,事实上,海外媒体很快报导信件内容,引起很大反响。这是1989年底赵下台以来,第一次就“六四”问题公开发声,要求“重新评价”“六四”,为“六四”平反。
而有一种说法称,赵并不想海外媒体报导信件。
据报道指出,15大前,当局突然对赵采取了严厉的管制措施,取消一年一度外地“放风”和正常会客历时时间比以往更长,起因就是赵为“六四”平反的这封信。
1989年,赵紫阳因“六四”下野,遭软禁时间长达15年,直到2005年1月间因病过世。在这15年中间,赵紫阳利用各种管道留下纪录,目前已有《软禁中的谈话》、《祕密录音》等书籍出版,也有香港版的《赵紫阳文集》问世,但仍缺一本对赵紫阳的全景观察与描述,卢跃刚这本《赵紫阳传》填补了空缺。
报道说,《赵紫阳传》作者卢跃刚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报,曾是知名栏目“冰点”的副主编,推出多篇龙应台的文章,而后“冰点”因故被封;卢跃刚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国寡民》轰动海内外,列入1998年文学类十大畅销书。
赵紫阳百岁诞辰 子女港媒发文
已故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百岁诞辰前夕,他的儿女在港媒上发表长文祭奠,文章指出,赵紫阳以他最后的行动,向中共发出呼吁:"我们希望改变中国,希望改变世界,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一下自己呢?"与此同时,一部新的赵紫阳传记也在本周面世。
本周四(10月17日)是中共前领导人赵紫阳百岁冥诞。他的子女在港媒发表文章祭奠。《明报》本周一(10月14日)发表了这篇署名为赵家兄妹的文章,回顾了赵紫阳的一生,文章写道:"他看不得不公不义,对苦难,人权有着天生敏感的他在1980年年代说过:'如果我们国家的人权不如人,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这位中共前总书记阳被视为中共领导集体中的开明派。70年代末他在四川主政时期进行了中国全国最早的人民公社改建乡政府的试点,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并取得很好效果。当时有顺口溜:"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1987年,赵紫阳接任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除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外,他还积极提出并设计政治体制改革方案,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化,曾一度被认为是邓小平的接班人。但在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赵紫阳因公开表示同情学生和反对武力镇压,而招致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和李鹏等人的不满,被免去党内外一切领导职务,最终在软禁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16年,于2005年逝世。
赵紫阳育有四子一女,这篇发表于《明报》的文章回顾了赵紫阳生前的一些点点滴滴和一些想法和观点。文章写道:"对于权力,先父与其他一些人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天下是大家的,我们是为大家办事的。他一生临渊履冰,言行谨慎。但在泰山压顶时,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他说,因为'我们欠老百姓太多,我们正在还债!'"。
文章写道:"我们的民族,百年来似乎运气不佳,在重大的历史关头,作出正确选择的机率不高。现在,新一次历史的选择正在降临,幸运之神,会再次与我们擦肩而过吗?"。
这篇文章也指出,赵紫阳曾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一动手,打死了就没有了。"文章写道:"后来,真的动手了,真的打死了人心收服的努力,道义资源的培育,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改革的设计......全都化为乌有"。
赵紫阳的子女最后在文章总结了他的一生,最终以疑问结尾:"学生时的热血,抗战时的艰难,建国时欢欣,饥荒时的迷茫,文革时的绝望,天府大地重生的喜悦,改革开放的豪迈,八九的痛楚以及晚年的沉思,这一切,早已是过眼云烟,将慢慢地消逝在历史长河的淌流中唯有他以最后的行为,向中国共产党人发出的呼吁,仍在回响:我们希望改变中国,希望改变世界,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一下自己呢?"
台湾中央社指出,在被软禁期间,赵紫阳利用各种管道留下纪录,目前已有《软禁中的谈话》,《秘密录音》等书籍出版,也有香港版《赵紫阳文集》问世。今年赵紫阳百年冥寿,台湾出版业者推出三册著作《赵紫阳传》,副标题为"一位失败改革家的一生"。书为"中国青年报" 旗下《冰点》周刊前副主编卢跃刚所著。中央社从本周一起将分4天刊出《赵紫阳传》部分章节。1994年创刊以来的《冰点》因敢于发表批评性言论而颇受知识分子欢迎。2006年一度被中宣部勒令停刊。在各方压力下,中青报党组于后又复刊,但正副主编被免职。当时的正主编是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