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皮真厚!为了英国不归还文物,BBC也是蛮拼的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8日 6点43分 PT
  返回列表
80422 阅读
37 评论
新潮沉思录

最近大英博物馆又曝出文物失窃和损毁丑闻,据说还涉及分馆馆长监守自盗,事情再次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要求英国无条件归还殖民时期掠夺文物的声浪,我们国内媒体也参与其中,比如《环球时报》发了社论《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我们说,这种呼吁现实中作用有限,大家也都知道,主要因为它几乎完全取决于掠夺者的良心。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不还文物,也为了自我催眠,掠夺者其实早就发明了一整套为不还文物提供“正当性”的学说理论。

对这些牵强附会的理由总结得比较好的是《BBC世界历史》杂志2020年7、8月号上的专题《博物馆应该归还那些文物吗》,西方国家并不缺乏反思历史的良心历史学家,但整体而言从学界到传媒,都依旧对帝国主义那套强盗逻辑抱残守缺。

今天的文章算是旧文重发,结合时事重新整理当初的《绅士话术、流氓学术和虚伪艺术》一文。2020年《BBC世界历史》搞上面那个专题,是为了应付当时的热点新闻尼日利亚政府再次要求归还贝宁雕像,BBC要为英国不还找理由。我们之前写《绅士话术》一文,是针对当时希腊政府再次要求英国归还帕特农神殿的雕塑,时任首相鲍中堂以“当时取得渠道合法”搪塞。可以看到从贝宁雕像到帕特农雕塑,再到今天的各国文物,英国抵赖的姿势其实始终就那么几套。

首先讨论英国等前殖民地国家应不应该归还文物,要厘清一点事实:现在西方国家有能力保护和研究好抢来的文物吗?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学者Marie Rodet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她讲了一个故事,法国勒阿弗尔的地方博物馆从塞内加尔借来了几件展品,加上自己馆藏藏品,凑成了一个展现法塞文化交流的展览。但搞笑的是,勒阿弗尔提供的主要展品,其实是Louis Archinard将军一个世纪前从法属苏丹(今天的马里)带回法国的战利品,跟塞内加尔毫无关系。

仅就欧洲而言,有一大批文物其实是流散在小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里,这些文物既得不到充分研究,也得不到理想保护。

那大博物馆就做得更好吗?同在亚非学院的非裔学者Olivette Otele以及专栏作家Simon Jenkins爵士都提到,“英国的博物馆藏着数量多到难以置信的文物,从未展览,也不可能被参观者看到。这些文物现在是英国储藏室里的英国财产。”“它们不见天日”,被弃置在英国大小博物馆的储藏室里慢慢腐烂。

其实每隔两年都会爆出一些欧美博物馆修缮他国文物、结果越修越坏的报道,结合现在的监守自盗新闻,很难让人信服英国等国在拒绝归还掠夺文物时用得最多的一个理由:其他国家没有保护好文物的能力,英国不是在占有,而是在抢救,不是在保赃物,而是在做善事。

当然殖民掠夺的血腥历史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洗白的,所以在强调自己“做善事”的同时,英国政府、也包括编写过《Savoy-Sarr报告》的法国政府往往会同时强调,自己对取得他国文物的历史具有反思精神,会向参观者详细介绍文物来历。这一点被Marie Rodet和Olivette Otele直戳为自吹自擂的撒谎,她们指出在欧美的大部分博物馆和展览中,殖民掠夺历史是会被故意隐去不提的。以我个人在欧洲的探馆经验,Marie Rodet和Olivette Otele的指责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

可以说Marie Rodet、Olivette Otele和Simon Jenkins指出的问题都是符合我们常人常识的大白话,他们从根子上破除了英国等前殖民地国家继续抱有掠夺文物的正当性。但现实的问题在于,他们说了不算,下面我们可以来看看反方立场,也是《BBC世界历史》主推的“绅士话术”。

英国学媒精英为了给不还文物找理由,可以说穷尽了脸皮和语言的极致。

被《BBC世界历史》放在整个专题头一位介绍观点的是一位叫Tiffany Jenkins的畅销书作家,她的原话是:“确实我们现在发现我们取得一些艺术品的方式是令人不快的,但是……”

学过语文的都知道,“但是”后面才是重点,Tiffany Jenkins开始了她的第一层混淆视听:“……但是,历史漫长而复杂,情况每每纠缠不清,不只是好人与坏人的问题。”

Tiffany Jenkins为什么要混淆殖民掠夺这善恶分明的历史呢?因为“尽管英国人得到贝宁雕像的方式是丑陋的,但是它们诞生的故事,在今天并未受到玷污。”

她为什么要把视线扯到“诞生的故事”呢?因为她要说:“尊重古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现状……我们应该解密过去,而不是推翻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英国应该继续保有这些文物的原因。”

事实证明,Tiffany Jenkins能成为畅销书作家,是有原因的。

看完Tiffany Jenkins打头阵的观点,我们再来看《BBC世界历史》安排在最后、收束整个专题的布鲁内尔大学学者Astrid Swenson的观点。Astrid Swenson和Tiffany Jenkins的意思大同小异,但语言表述上温和许多,BBC将她俩安排成一头一尾,先放后收,正体现编辑和排版的妙处。

Astrid Swenson说的是:“问题很复杂,归还文物关系到未来,所以保持现状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Astrid Swenson字里行间提到了一个问题,要是欧洲博物馆把抢来的文物都还掉了,有一批博物馆将关门,那该怎么办?

她还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证不还的合理性,说很多文物来源是有争议的,比如瓦莱塔之剑原本属于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团长、马耳他瓦拉塔城的缔造者瓦拉塔,但然后成为拿破仑的战利品,瓦莱塔之剑应该还给卢浮宫呢?还是还给罗马的圣约翰骑士团呢?还是还给马耳他?

Astrid Swenson的意思是索性就先不还了吧。她把这种逻辑推演到了大量纳粹掠夺尔后又成为英国战利品的文物,Astrid Swenson说这些“孤儿文物”英国就是想还也不知道还给谁,就突出一个大英无辜。

Astrid Swenson和Tiffany Jenkins代表了不少英国精英对掠夺文物的态度,但这种代表性观点并不能涵盖所有不还的理由。举个例子,我们上面提到的Simon Jenkins爵士虽然承认文物在英国得不到良好保存,看似公允,但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把拍卖室的大门打开”。

是的,你没听错,他说的是“拍卖室(saleroom)”。这句“拍卖室”还是在他先承认“如果这些东西是偷走的,或者非法取得的,没有问题,它们应该归你”这一点之后蹦出来的。

到底是靠笔杆子授勋的人,爵士到底是爵士。

Astrid Swenson、Tiffany Jenkins、Simon Jenkins等人的观点固然有意思,但整个专题最有意思的是《BBC世界历史》的编辑和排版。上面已经介绍过了Tiffany Jenkins和Astrid Swenson一头一尾的设计,其实BBC的匠心远不止于此。

比如说我们一开始截图的专题封面上的介绍,光看BBC的介绍,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贝宁雕像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抢走的,可实际上贝宁雕像最早是1897年英国海军少将哈利·罗森带兵烧毁贝宁城的战利品。BBC整个专题的第一句话就不老实。

集中体现BBC阴暗心理的是对旗帜鲜明批评英国不还文物的非裔学者Olivette Otele的编排,我们上文已经介绍过Olivette Otele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但诡异的是,BBC给她的一句话总结是:“许多西非国家没有能力保存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根本不是Olivette Otele的主要观点。

位置在Olivette Otele前一位的是伯明翰大学的非裔教授Kehinde Andrews,Kehinde Andrews的话说的非常直白:“大英帝国可能已经坍塌了,但英国对前殖民地的殖民主义傲慢肯定还没有。当殖民四分之一个世界时,英国人偷来宝物和工艺品,放在博物馆里供英国人民赞叹。保有这些赃物,没有任何正当性。”

“事实上问题根本不复杂。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从全世界偷来文物,放在他们的博物馆里。保有这些文物唯一的‘正确性’来源于帝国的统治。今天还有很多人渴望‘帝国2.0’,但那些日子已经永远地过去了。”

《BBC世界历史》把Olivette Otele放在Kehinde Andrews后面,然后用一句话总结扭曲Olivette Otele的原意,算得上是故意营造了一种非裔学者反对非裔学者、非裔自己都不信任非洲国家、希望英国继续保有赃物的假象。

其实对任何一个受过基本教育、拥有正常思维的人来说,《BBC世界历史》苦心孤诣找来的那些“不还理由”,都属于一眼假的强词夺理。比如他说西非国家无法保护好归还文物,那中国呢?希腊呢?韩国呢?这些国家的文物为什么不还?比如他说有些文物物主有争议,那《女史箴图》呢?西周“虎鎣”呢?康熙玉如意呢?能不能先把这些所属没有争议的东西先还了?

真反思还是假反思,真客观还是假客观,是真做学术还是打着学术的名义为坑蒙拐骗保驾护航,一目了然。

国宝被抢夺,流失在外,正常人都痛心。迎回国宝,不能指望盗贼发善心,而要靠自己的实力与努力。

我有一位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进了外交部,我清楚地记得当初他为了参与制定《关于打击文化财产非法贩运及其他相关犯罪的犯罪预防和刑事司法对策国际准则》的谈判,两个多月没有休息日,周末去办公室看资料、去国家文物局学习的日子。

他已经是他们单位几十年里为了这个国际准则下死功夫的第三还是第四代人了。经几代人的努力,亚非拉文物流失国集团才最终让欧美文物流入国集团答应在准则上签字。这件事和世界上许许多多困难的事情一样,它们的完成不是靠所谓批评家的嘴,而是靠无数一线无名英雄日复一日在枯燥而琐屑的事项上的投入与牺牲。

灯塔路
1 楼
你父亲家暴你母亲 不能成为隔壁老王强奸霸占你母亲的理由和开脱
武川镇流
2 楼
其他国家的文物可以归还,唯独中国文物不能归还,谁知道什么时候又来个破四旧
一将功成万骨枯
3 楼
操翻英国吧,搞个联军操翻英国皇室
品春风
4 楼
"破四旧"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陈伯达炮制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年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1966年8月1日至8月12日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进一步肯定了破“四旧“的提法。但如何破‘四旧”,中央没有说明。1966年8月18日,召开“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这一天,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了红卫兵。   从这天起,受毛泽东接见的30万北京红卫兵“小将们”走向街头,张贴传单和大字报,集会演说,开始了所谓的“破四旧”运动,他们的目光从店铺转向包括历史文物在内的更加广泛的目标。   红色的风暴席卷了北京的千家万户,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就有十万多户少了家。一切外来的和古代的文化,都是扫荡的目标。中学红卫兵(加上少数大学生)杀向街头,以打烂一切“四旧”物品为宗旨,把北京城内外砸了个遍。新闻舆论对于红卫兵的行动给予了大力支持。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会《好得很》,社论指出:“红卫兵小将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正在横扫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灰尘……”在红卫兵抄家高潮中,人民日报又发表社论《不准抹杀红卫兵析功勋》,号召红卫兵对“那些吸血鬼、寄生虫”动手,“把他们的金银财宝、杀人武器、变天账拿出来展览……”   北京破“四旧”运动开始后,很快蔓延到上海、天津和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广阔农村。在破“四旧”过程中,北京市有11。4万多户抄家。按周恩来总理的说法,上海“抄了十万户资本家。”本国上下总共约有1000多万人家被抄,散存在各地民间的珍字画、书刊、器皿、饰物、古籍不知多少在火堆中消失。   文物古迹,图书字画,成为破“四旧”的重点打击对象   破“四旧”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了,文物古迹,图书字画等文化遗产,均成为“革命”对象的重中之重。北京1958年第一次文物中保存下来的6843处文物,竟有4922处被毁,其中大部分毁于1966年的八九月间。   就连偏远的新疆,文物古迹也受到冲击。新疆吐鲁番附近火焰山,有个千佛洞,洞内壁画是珍贵的艺术品。二十世纪初,俄、英、德国等贪婪的商人曾盗割洞内壁画,卖到西方。但它们毕竟还珍藏在博物馆里,并未毁掉。而红卫兵却将剩下的壁画中人物的眼睛挖空,或者干脆将壁画用黄泥水涂抹得一塌糊涂,使这些珍贵的壁画成为废物。   在红卫兵抄家的过程中,居民家中珍藏的古旧图书和字画,也遭到清洗。被誉为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的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就遭到红卫兵抄厄运。他后来回忆道:“他们撕字画,砸古玩,还一面撕一面唾骂是‘封建主义的玩意儿’。最后是一声号令,把我曾祖、祖父和我父亲在清朝三代为官购置的书籍和字画,还有我自己保存的……统统堆到院里付之一炬。
阳光俊男
5 楼
归还给谁? 给中共?那些东西是共产党的吗? [1评]
B
Belphegor
6 楼
如果我偷偷去你家把你的东西搬空,那我只是怕你保管不好,即使你发现是被我偷了,我也能以此为理由不还你。何况你的东西未必就是你自己造的,我要还也不知道如何还给造它的人,我的本意是要尊重造它的人,而不是曾经拥有它的你。
斯文的地主
7 楼
没有共产党你还想要台湾?你连条狗都不如 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要感恩共产党! 要感恩中国共产党! . 我们这代华人都是看着解放台湾全过程! 台湾狗罪孽深重 ,解放台湾 铲平邪教! 台湾一解放! 邪教法轮狗、邪教自焚轮子狗、64反华余孽、外逃在外靠反华活命的野狗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 . 海外华人都是亲眼见证中国一步步强大 统一台湾省! . 海外华人支持习近平! 海外华人支持中国政府所有的决策决定! . .
p
park6007
8 楼
中国人脸皮更厚!自己人破坏的文物百倍千倍于西方列强的掠夺,却从来不认错,总是怨别人。 [2评]
p
push
9 楼
很好奇,请问这位兄弟的老祖宗是谁??😂😂😂 [1评]
南方来风
10 楼
几百年前的事情,还在那里叽叽歪歪喋喋不休,你妈逼有病。 最好笑的是阿三,三天两头想讨要女王王冠上的大钻石,真不要脸。因为那颗钻石几百年前是属于莫卧儿帝国的,不是印度的,辗转来到英国,并不是英国人抢来的,英国人就算要归还钻石,也应该是还给莫卧儿帝国而不是印度。印度阿三最好是把抢来的莫卧儿帝国还给别人,让别人和英国谈归还钻石的事去吧。
尧舜禹
11 楼
全世界人渣里说中文的狗粮最无耻,最泯灭人性和良知,为虎作伥,为施暴者开脱罪行。 [1评]
真正热血中国人
12 楼
整体西方思想的底层逻辑就是残暴的丛林法则,现如今的美好外表都是他们虚伪的双标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为了完美修饰外在美好的形象,任何龌龊的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任何的经济代价都是可以作为交换的筹码,用来遮蔽最丑陋的一面。
斯文的地主
13 楼
这都无所谓的 这都是民间索赔 无所谓的! . 国家战略来看 台湾一解放 台湾海峡一封锁,英国畜生的船随便检查 随便停止 英国畜生船的保险都随便定! 你看看英国畜生回来是不? 主动友好来归还 来讨饶! . 知识点: 当年香港回归 英国畜生一开始很硬的,那邓公是要把马六甲都要砸掉了,英国人立马求饶 无条件奉还! . 这都是知识点,学知识 要牢记! . 台湾一解放!啥都解决了! 邪教法轮狗、邪教自焚轮子狗、64反华余孽、外逃在外靠反华活命的野狗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 . 海外华人都是亲眼见证中国一步步强大 统一台湾省! . 海外华人支持习近平! 海外华人支持中国政府所有的决策决定! . .
w
wheatflour
14 楼
完全同意
开心小黄人
15 楼
包浆话术。这会不讲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了?不讲市场规则了?
开心小黄人
16 楼
哈哈。听说过什么叫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大力子
17 楼
下个月令人厌恶的夏令时又要到了。我是一介草民,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在每天浏览的【留园网】发表一下自己的建议,请“网编”和广大读者共同努力,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敦促新州政府顺从民意,取消夏令时。 夏令时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潜在威胁,影响人们的睡眠,与交通事故,心脏病以及抑郁症等的增加都有一定的关系。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取消了夏令时,澳洲的昆州,北领地和西澳也都淘汰了夏令时。希望新州政府顺应民意,取消夏令时! 本网民人微言轻,诚恳拜托【留园网】和所有反对夏令时的网友利用你们的一切资源和影响力敦促政府取消夏令时!拜托。
开心小黄人
18 楼
: 西方就是能偷会强就是文明呗。怪得不得美国到处零元购那。原来是正常的,怪不得人人持枪那。没抢怎么抢
E
Excaliblog
19 楼
你祖宗是共产党?
随便踹两脚就走
20 楼
归还也是还给中华民国 [1评]
斯文的地主
21 楼
不要去管归还谁,这都无所谓的! 这都是民间索赔 都是民间!无所谓的! . 国家战略来看 台湾一解放 台湾海峡一封锁,英国畜生的船随便检查 随便停止 英国畜生船的保险都随便定! 你看看英国畜生回来是不? 主动友好来归还 来讨饶! . 知识点: 当年香港回归 英国畜生一开始很硬的,那邓公是要把马六甲都要砸掉了,英国人立马求饶 无条件奉还! . 这都是知识点,学知识 要牢记! . 台湾一解放!啥都解决了! 邪教法轮狗、邪教自焚轮子狗、64反华余孽、外逃在外靠反华活命的野狗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 . 海外华人都是亲眼见证中国一步步强大 统一台湾省! . 海外华人支持习近平! 海外华人支持中国政府所有的决策决定! . .
b
banzhuan
22 楼
英国人邪恶,具体说昂撒邪恶,说不定他们监守自盗,反正是被偷了,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就算其他国家来要,我这也没办法。但还是有一说一,昂撒在搞阴险手段上还是有一手的,只不过国运败了,翻不起什么大浪了现在,这种政治手段邪恶,但是也值得我们学习。但是阳谋比阴谋要走的长远的。
y
yuanfangzhi
23 楼
中国人脸皮后?那你是什么东西?英国杂种吗?
雨鱼
24 楼
狗粮把狗爹的抢夺说成合理保存。
d
doublekill
25 楼
傻逼,是还给合法政府
爱玩的水
26 楼
个人感觉可以归还 把这么多年的保存费用结一下账 即使前面百年不算 30年浩劫的保护费用也是一大笔…至于以后会不会砸英国也没义务去管了,反正按照现在的基调肯定是要再砸一次的
b
bignoseyan
27 楼
哈哈哈,中国保留未来某一天向八国联军索赔:火烧圆明园的损失!
山药
28 楼
感谢英国妥善保存。
正气哥
29 楼
历史上各朝各代、古今中外,文物被毁的不计其数,你以为英法就没有毁灭自己文物的时候? 现在的问题是,老子的东西,毁了也是老子自己的事情,老子也心疼,但你从老子手上抢走,变成你的东西,就是不行,就是强盗行径! 你这种东西,替强盗说话,猪狗不如!!!
批评
30 楼
归还中国,哪天再来一次破四旧,就再也见不到啦
经度为零
31 楼
要历史重走?有本事去打丫的,把东西拿回来,别TM这么光腻腻歪歪喊,江东64屯不比几件文物价值大太多了,怎么不敢喊啊? [1评]
E
Edmondon
32 楼
SB昂撒只服打,等到中国有10艏航母的时候,开4艏过去他们就老老实实送利物浦码头了
E
Edmondon
33 楼
SB狗粮你急啥?
a
anywho
34 楼
物歸原主!天經地義! 臭名昭著的鴉片畜大陰蒂蟈流氓強盜! 還臭不要臉天天自吹蚊冥、民煮、🤮!
山药
35 楼
据说有很多文物是义和团打砸抢偷来后卖给英国和法国的,英国人给的价钱比法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