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军事报道》播出了一段引发热议的画面:我国空军歼-10C战斗机,在空警-500预警机的协同指挥下,在一次模拟对抗中成功“击落”了一架隐身战斗机。虽然央视并未明言“被击落者”是谁,但外界普遍猜测,目标很可能是我军自家的歼-20。这场对抗没有硝烟,却释放出极其强烈的信号:现代空战,拼的不仅是单机性能,更是体系能力。而中国空军,正在这条路上加速领跑。
▲央视的相关报道
歼-10C是我军主力的第四代半战斗机,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能挂载新一代空空导弹如霹雳-15。在这次对抗演练中,它虽然在最初并未能锁定目标,却依靠体系作战的优势,通过“编队协同+导弹中继+预警指挥”,最终成功击落隐身战机。整个过程类似于一种“空战接力”:空警-500预警机发现目标隐身战机并精确提供方位与距离;歼-10C发射霹雳-15导弹,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由另一架僚机提供中继制导;最终导弹自主“睁眼”锁定并“命中”目标。这就是现代空战中“体系协同”的完美演绎。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五代机虽然拥有隐身优势,但并非“看不见打不着”。所谓“隐身”,更多是“低可探测性”,而不是绝对隐形。现代预警机和雷达技术的进步,正在逐步压缩隐身战机的生存空间。以中国空警-500为例,其探测距离对隐身战机也可达180公里,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提供目标坐标给作战飞机,完成远距离打击。换句话说,单架隐身战斗机未必能击败由预警机、电子战机、战斗机组成的空战体系。这正是体系对抗的价值: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歼-10C仍处于当打之年
央视此时高调公布这段演练视频,显然具有多重战略意图。其一是说明歼-10C“还在巅峰”。很多人认为歼-10C在歼-20服役后已成“二线”,但事实并非如此。此次演练证明,歼-10C在体系支撑下,仍然是可与五代机一较高下的重要平台。它仍是中国空军的中坚力量,在未来的战场上仍有大用。其二是告诉外部潜在客户——歼-10CE,物美价优。尤其是面向出口的歼-10CE。此前,巴基斯坦空军使用该型机,在今年5月的印巴冲突中击落了多架印度战机,其中不乏“阵风”这种欧洲顶级第四代半战斗机。
但买家仍有疑虑:面对F-35这类五代机,歼-10CE还有胜算吗?央视这次等于直接“回信”:不仅能打,还能打隐身战机。性价比高、体系可扩展、战绩真实,这无疑是给潜在客户打了一剂强心针。日韩已大批量部署F-35,美军的兵棋推演也多将F-35视作制空主力。过去,他们认为只有歼-20能与之抗衡。但现在,中国展示出即使是歼-10C,只要在“体系内”,也能对抗F-35。这等于把对抗天平的另一端,加上了更多筹码。
▲巴基斯坦歼-10CE
毕竟,2025年5月印巴空战就是一堂真实且惨烈的“体系空战”课。印度空军虽然装备有“阵风”战机、“苏-30MKI”等先进机型,但空战指挥仍多靠地面雷达调度,空中预警机稀缺,电子战手段薄弱,战机间缺乏数据链协同,导弹发射更像“盲打”。而巴基斯坦则依靠中国歼-10CE、ZDK-03预警机(空警-200导弹外贸版)形成的“迷你作战体系”:ZDK-03预警机探测目标、歼-10CE编队协同、霹雳-15远距离锁定击杀,最终以“零伤亡”的战绩完成任务。印度战机装备不差,战法却仍停留在冷战后期,最终以惨败告终,这就是体系压制下的“非对称胜利”。
本次央视报道的最核心意义,在于对外界清晰传达:中国空军已经从“平台主导”转向“体系主导”阶段。未来的空战不再是1V1,而是平台、传感器、指挥链、武器、电子战、数据链之间的融合比拼。就像网络时代的作战,不是看你电脑快不快,而是看你有没有接入“军用互联网”。歼-10C + 空警-500 + 霹雳-15,仅仅是“体系战术演化”的冰山一角。未来,如果再加上:歼-16D电子战机干扰敌方通信雷达,反隐身地面雷达提供多角度数据,地空一体数据链联动,那么对抗隐身战机,将不仅仅是“可能”,而是“可持续、可复制、可扩展”的作战模式。
▲由歼-16D领衔的空军“新三剑客”
当我们讨论空战,不再只是看战机的“推重比”与“隐身性”,而是看谁掌握了信息、谁打得更协同、谁能做到先发现、先发射、先击中。歼-10C在演习中“击落”五代机,并不意味着它超过五代机,而是它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打赢未来战争,不靠哪一架飞机,而靠整个体系是否运转顺畅。
中国空军,正在这条道路上,越来越强。
近日,央视《军事报道》播出了一段引发热议的画面:我国空军歼-10C战斗机,在空警-500预警机的协同指挥下,在一次模拟对抗中成功“击落”了一架隐身战斗机。虽然央视并未明言“被击落者”是谁,但外界普遍猜测,目标很可能是我军自家的歼-20。这场对抗没有硝烟,却释放出极其强烈的信号:现代空战,拼的不仅是单机性能,更是体系能力。而中国空军,正在这条路上加速领跑。
▲央视的相关报道
歼-10C是我军主力的第四代半战斗机,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能挂载新一代空空导弹如霹雳-15。在这次对抗演练中,它虽然在最初并未能锁定目标,却依靠体系作战的优势,通过“编队协同+导弹中继+预警指挥”,最终成功击落隐身战机。整个过程类似于一种“空战接力”:空警-500预警机发现目标隐身战机并精确提供方位与距离;歼-10C发射霹雳-15导弹,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由另一架僚机提供中继制导;最终导弹自主“睁眼”锁定并“命中”目标。这就是现代空战中“体系协同”的完美演绎。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五代机虽然拥有隐身优势,但并非“看不见打不着”。所谓“隐身”,更多是“低可探测性”,而不是绝对隐形。现代预警机和雷达技术的进步,正在逐步压缩隐身战机的生存空间。以中国空警-500为例,其探测距离对隐身战机也可达180公里,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提供目标坐标给作战飞机,完成远距离打击。换句话说,单架隐身战斗机未必能击败由预警机、电子战机、战斗机组成的空战体系。这正是体系对抗的价值: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歼-10C仍处于当打之年
央视此时高调公布这段演练视频,显然具有多重战略意图。其一是说明歼-10C“还在巅峰”。很多人认为歼-10C在歼-20服役后已成“二线”,但事实并非如此。此次演练证明,歼-10C在体系支撑下,仍然是可与五代机一较高下的重要平台。它仍是中国空军的中坚力量,在未来的战场上仍有大用。其二是告诉外部潜在客户——歼-10CE,物美价优。尤其是面向出口的歼-10CE。此前,巴基斯坦空军使用该型机,在今年5月的印巴冲突中击落了多架印度战机,其中不乏“阵风”这种欧洲顶级第四代半战斗机。
但买家仍有疑虑:面对F-35这类五代机,歼-10CE还有胜算吗?央视这次等于直接“回信”:不仅能打,还能打隐身战机。性价比高、体系可扩展、战绩真实,这无疑是给潜在客户打了一剂强心针。日韩已大批量部署F-35,美军的兵棋推演也多将F-35视作制空主力。过去,他们认为只有歼-20能与之抗衡。但现在,中国展示出即使是歼-10C,只要在“体系内”,也能对抗F-35。这等于把对抗天平的另一端,加上了更多筹码。
▲巴基斯坦歼-10CE
毕竟,2025年5月印巴空战就是一堂真实且惨烈的“体系空战”课。印度空军虽然装备有“阵风”战机、“苏-30MKI”等先进机型,但空战指挥仍多靠地面雷达调度,空中预警机稀缺,电子战手段薄弱,战机间缺乏数据链协同,导弹发射更像“盲打”。而巴基斯坦则依靠中国歼-10CE、ZDK-03预警机(空警-200导弹外贸版)形成的“迷你作战体系”:ZDK-03预警机探测目标、歼-10CE编队协同、霹雳-15远距离锁定击杀,最终以“零伤亡”的战绩完成任务。印度战机装备不差,战法却仍停留在冷战后期,最终以惨败告终,这就是体系压制下的“非对称胜利”。
本次央视报道的最核心意义,在于对外界清晰传达:中国空军已经从“平台主导”转向“体系主导”阶段。未来的空战不再是1V1,而是平台、传感器、指挥链、武器、电子战、数据链之间的融合比拼。就像网络时代的作战,不是看你电脑快不快,而是看你有没有接入“军用互联网”。歼-10C + 空警-500 + 霹雳-15,仅仅是“体系战术演化”的冰山一角。未来,如果再加上:歼-16D电子战机干扰敌方通信雷达,反隐身地面雷达提供多角度数据,地空一体数据链联动,那么对抗隐身战机,将不仅仅是“可能”,而是“可持续、可复制、可扩展”的作战模式。
▲由歼-16D领衔的空军“新三剑客”
当我们讨论空战,不再只是看战机的“推重比”与“隐身性”,而是看谁掌握了信息、谁打得更协同、谁能做到先发现、先发射、先击中。歼-10C在演习中“击落”五代机,并不意味着它超过五代机,而是它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打赢未来战争,不靠哪一架飞机,而靠整个体系是否运转顺畅。
中国空军,正在这条道路上,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