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还能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吗?德国经济有多依赖中国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4日 20点55分 PT
  返回列表
71670 阅读
32 评论
德国之声

《新苏黎世报》认为,经济政策和人权、安全政策不可分割,因此欧洲必须牺牲一些对华经济利益来重新调整对华立场。《曼海姆晨报》更是指出,西方国家不应该再相信北京的言辞。

和中国经济高度嵌合的欧洲,一旦调整对华政策必然面临经济损失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即便和中国也无法继续照常做生意"为题,刊发评论指出,面对北京在乌克兰危机中明显站在莫斯科一边的事实,欧洲必须做出恰当的反应,必要时应该牺牲一些自身经济利益。

"中国做出了强硬维护地缘政治利益、牺牲经济利益的决定。对于北京而言,和俄罗斯结盟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收获。中国和俄罗斯肩并肩,并非因为看重后者的矿产资源,而是像曾任瑞银集团首席经济师的中国问题专家马格努斯所言:'目标是打造一个对专制者更为安全的世界。'为此,中国愿意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不过,西方也同样会面临巨大经济损失。"

文章接着指出,德国为首的欧洲以往和中国打交道,往往将经济政策与安全政策、人权政策相互分离;而事实上,经济、安全、人权不可分割。作者认为,不论是《欧中投资协议》,还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都应该被重新审视。

"更为重要的是,欧洲人必须承认,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始终由安全政策支撑的对华政策,很有可能伴随着高昂的(经济)代价。而且,这一代价产生于增长放缓、通胀走高的背景之中。"

"现在,在几个欧盟大国之中,已经出现了'不要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呼声。随着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战争的震惊情绪减退,这种呼声必然会得到更多的人应和。"

"当然,目前没有人再继续呼吁对中国'以贸易促转变'。但是,在欧洲,仅以经济视角来看待对华关系的议会外游说团体有着非常强大的势力。"

"不论怎样,(欧洲)对华政策都将会在相互对立的不同利益之间走钢丝。欧盟亟需一套妥善构思的安全政策方针。与此同时,尽管世界又在开始新一轮的拉帮结派,我们依然要牢记一点:在气候变化等全人类议题上,必须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欧洲商界有必要缩小对华依赖性

《曼海姆晨报》以"决不向独裁者妥协"为题,刊发评论指出,西方国家不应该再相信北京的言辞。

"我们正在承受过去几十年无知的后果。俄罗斯和中国就是独裁国家。普京也好,习近平也好,他们从来就没打算过让他们的国家真正民主化。他们想要的是权力、是控制。人权、新闻自由、司法独立根本不入他们的法眼。我们西方人却一直期盼他们总有一天会这么做。'以贸易促转变'主宰了西方和这两个流氓国家打交道的方式。西方希望,经济开放能够自动导致政治开放和社会开放。然而,中国人却利用机会拓展其地缘战略影响力。"

作者随后盘点了北京利用"一带一路"打造一套服务于中国利益的全球基础设施、中资企业大肆收购欧洲企业来实现其"中国制造2025"之科技强国目标、不费一枪一弹就消解掉了香港的自由。文章接着写道:

"俄罗斯的政治与欧洲价值观过去不兼容,现在也不兼容。中国政治同样如此。普京入侵乌克兰是一个警讯,我们必须在对华关系上转变思维。"

"西方和中国仍会继续对话,双方的经济关联实在太紧密,不可能快速脱钩。但是西方经济界必须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度,西方政界也必须学会开穿中国皮影戏背后的把戏。"

德国经济对中国有多依赖?

Ifo研究所的报告认为,作为上游产品的提供者和销售市场,中国对于德国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德国的依赖程度可以通过多样性化解。但德国无法突然间切断同中国的经济往来。

欧洲光伏产品的产能大大低于中国

大约一半企业(46%)表示需要来自中国的上游产品。但这些企业中又有近一半表示,正在设法今后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今年2月,Ifo研究所对4000家跟中国有进口生意的加工业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商进行了问卷调查。

Ifo调查报告的作者弗拉赫(Lisandra Flach)对德新社说,这些企业希望能让初级产品多样化,降低成本以及运输风险。此外,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企业也尤其加强了防范政治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

根据调查数据,Ifo报告的另一名作者鲍尔(Andreas Baur)认为,作为上游产品的供货方以及销售市场,中国对德企而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没有到主宰的地步,更不是不可替代。

从中国进口、在德国加工的上游产品占比7%,低于来自美国的10%,而最大的上游产品供货方是欧盟国家(44%)。

问卷显示,11%的企业依赖本公司设在中国子公司的产品。54%的大公司直接依赖中国本土产品,16%依赖在当地的子公司产品。

作为销售市场,中国进口的德国产品占德国出口总量的9%,美国占12%。

电动汽车发动机的原材料很稀有

尤其原材料有被卡脖子的风险

报告还显示,在某些工业产品和原材料上,德国有赖于中国。

对德国而言,能被"卡脖子"即所谓的"关键"产品只占全部进口量的5%,其中,四分之三从欧盟国家进口,对中国的依赖只有3%,美国占7%。最依赖中国的是化工工业领域:27%的关键产品从中国进口;接下来电子装备领域(21.4%)。

报告作者指出,德国进口的关键产品虽占比很小,但即便出现很小的供货不足,都会引发严重供应链后果。

在原材料方面,德国的依赖性较大。比如,65%生产电动发动机的原材料从中国进口,制造风轮和电动汽车必不可少的稀土如镝、钕和镨,需要百分之百进口,被卡脖子的风险也很大。中国在光伏板领域原材料和技术均占据优势,欧洲的自产能力只占5%至6%。

因此,Ifo报告作者之一鲍尔(Andreas Baur)指出,德国经济无法突然间切断同中国经济的往来。他说如果突然"断网"的话,一些特殊并且重要的供应链也随之断裂。"因此,欧盟面对中国必须尽最大可能团结一致,而这一点对今后同中国的贸易关系是决定性的"。

为降低依赖程度,提高原材料以及销售市场的多样性,Ifo研究者希望德国联邦政府向欧盟施压,推动欧盟同拉美国家自贸协定的审批,同时,欧盟也应该提高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签署贸易协定的政治意义,为欧洲企业进入对方市场降低门槛。

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1年德中贸易占德国对外贸易的9.5%,超过荷兰(8.%)和美国(7.5%),双边贸易总额达2454亿欧元。同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为382亿欧元。

哔哔哔
1 楼
欧盟就这傻逼样 跟着美国跑 政客吃饱 百姓饿死
g
goupeter
2 楼
嘴上喊着抵制,花钱买东西的时候就现实了
红尘道士
3 楼
这是要把欧盟玩死
j
jammyfirst
4 楼
如果美国肯让波音退出民机市场而让空客独大的话,则欧洲就能与中国脱钩。
沙漠之狐
5 楼
数据有错误? 有没有出处? 欧洲官网德国21年对华是贸易顺差。
d
davidzqq123
6 楼
这些只是贸易计算,还没有计算德国在中国的公司呢。
p
parrot
7 楼
可以取消与台巴子做生意
c
caojibacao
8 楼
文中提到要和中国脱钩,因为中国的立场偏俄国;而提到要与之签自贸协定的印度,这次却是更加明确的站队俄国。可见站不站队俄国,根本就不是脱钩的根本原因,只是扯个幌子继续其既定政策而已。
t
tschus
9 楼
没啥是不可替代的,只要付得起成本。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认为德国脱离中国靠向美国会能继续繁荣,德国近20年的发展红利就是靠中国增长的。说白了,要不是施罗德有先见之明,提前拉上中国,外交谈判奉行只谈经济不谈人权,德国还是跟在法国后面混的小弟。德国近十年的市场竞争力也是施罗德去俄罗斯拉来便宜原料天然气的贡献,让德国家庭冬天暖气敢把温度调高到30度也花不了多少钱。吃水莫忘掘井人,现在的德国政客包括默克尔,只能做说客,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没法给德国开拓新的增长点。另外说一句,施罗德为什么下台,因为他修改了养老制度,碰了政客不敢碰的东西,不然,德国养老金早就破产了,默克尔只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延续施罗德亲中友俄政策,坐等收获就行。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谁给的默克尔去核去煤的底气?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如果德国要拒绝使用世界最便宜的能源,然后放弃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也只能说,自求多福吧
a
add321
10 楼
现在的“忽悠”手段已经太低档次,属于智商有问题了。
a
abc868
11 楼
欧洲还能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吗?德国经济有多依赖中国习主席!
爷来也
12 楼
有本事就脱
随意岁月
13 楼
德国之声肯定没事,继续领美国人的钱可以活的更好
t
terrychen
14 楼
呵呵。失去中国的市场。德国将真正失落
罗马军团
15 楼
脱钩现在是必然的,只是不会突然脱钩,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B
BlackRubber归来
16 楼
印度和越南比中国亲俄10倍,怎么不制裁它们? 它们国内90%的军备全是俄制产品,怎么不骂它们?
罗马军团
17 楼
因为印度没有中国那么大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几个指标。
罗马军团
18 楼
全球化已经走到尽头,这就是目前的大势,还沉浸在10年前那种状态,以为人家舍不得一点点利益无法脱钩的,会对未来完全判断错误。这个反全球化趋势几年来一直在升温,只是既得利益、西方内部的各种矛盾等因素的阻力很大。然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改变了一切,它踹破了这一层脆弱的护栏。一开战我就说过,普京这个傻逼把一切都搞砸了,平衡不再存在,世界即将巨变。
8
88108081
19 楼
表面都是主义,背后都是生意。市场和老百姓的钱包是最诚实的。
不渴而饮
20 楼
傻逼之声台巴子
罗马军团
21 楼
为什么平衡不再存在?因为俄罗斯的所作所为,迫使西方特别是欧洲,把所有的东西都加上一个巨大的安全成本,这对全球化是一个摧毁性的因素。欧洲被迫将对和中国达成的一切协议进行重新审视,所有的协议都将加上这个安全成本因素,许多原来是正收益的东西会变成负收益而面临被抛弃的命运。比如德国在中国最大的利益汽车工业,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台海战争风险的问题,然而德国长期忽视这个因素,假装它不存在或者风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现在不可能了,德国必须考虑战争的实在风险。假如中国入侵台湾,德国无法置身事外,那么届时这些企业必然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困境,正如现在德国对俄罗斯的油气依赖。这个风险如今已经无法被忽视,这就是现在在欧洲正在发生的事:与中国的一切关系都将被重新评估,加上沉重的安全成本。
d
dodododo2046
22 楼
欧洲人要在贸易上占中国便宜又要在道德上趾高气扬整天训斥中国,军力上完全没有力量,整个妖艳贱货。 被俄罗斯扇两下不知道能不能醒。
s
szacy
23 楼
一个乱象丛生、百病缠身的落魄乞丐还要天天挑剔乞讨对象,对最慷慨包容的合作伙伴百般挑剔、污言碎语,其劣迹斑斑令人恶心,弱智无耻。
a
ak47a
24 楼
中国问题专家马格努斯说的没错,中、俄肩并肩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对专制者更为安全的世界。因为,二战之后欧美集团对这个的专制,已经严重地破坏了世界的和平。
C
Cup3
25 楼
谁不想赚钱? 看这些爱国者的意思要全世界与中国脱钩中国就有好处? 贸易相互得利,80年代前世界各国过得也不差,可中国与西方开放后人民才过上好日子。想想与苏修相爱的时候过得是什么穷日子,在看看与美国恋上后的日子,自己想想喜欢哪个?
t
tschus
26 楼
: 脱钩以后,那以后产品就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重新打造供应链,成本和客户始终是最主要的考量,真这么做,欧洲的竞争力在哪里?买美国的6倍价格天然气,用亚洲3倍人工的成本本土生产,返销给美国?还是放进市场,和用俄罗斯便宜天然气完整供应链的亚洲,产品竞争呢?当亚洲在整和,区域零关税,所有蛋糕大家一起吃,一起做,那亚洲是更倾向内部循环还是买高价欧洲产品?本来世界是一个供应环,脱钩成区域后,看的就是当地物流速度和物产资源以及最重要的,人口数量。所以真脱钩,是亚洲发展更好,还是欧洲?最后,真脱钩,受伤最大的必然是美国,美元国际货币被区域经济货币替代,那美国是安心看美元流通量变弱,最后养不起军队,解散后安居北美,还是搞事情呢?脱钩会让资本主义国家死的很惨,相信我。本来脏活累活找保姆,现在要自己干,凭什么自信比人家保姆收拾的家更干净利落。资本需要的是剥削,但如果自己开始剥削自己国民了,那民主制会教他做人的。
史前巨混
27 楼
西方不知道南橘北枳这句话,民主不是万能的,也有水土不服的地方
t
tschus
28 楼
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如果刚建国时和美国交好,可能马上来个富强国家么?我看大几率和菲利滨一样,给点援助。卖卖资源打打工而已。中苏建交最大的收获是,中国的工业基础,这些是实打实的从零到一,并且因为社会主义情谊,不是资本主义关系,教给你的就是你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我来开工厂,你给我打工的关系。你看看世界范围,苏联教给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基础知识,美国教给了谁?有哪个国家是美国真正扶植起来,有自己工业体系的?苏联的穷也是这个原因,把自己都送光了,而没得到什么利益。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是50年到60年的黄金10年,之后中苏关系恶化,发展才变慢。这十年的经验传授可以说对中国自己的各行业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然后用这个为根本结合西方工业技术就形成特有的中国国有企业体系。也是西方来中国做生意,无法垄断定价的制衡工具。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道理你应该懂,苏联交给中国的是怎么钓鱼,当然新手钓不上来饿肚子是常有的事,美国是来你家钓完鱼,大的拿走,给你点小鱼小虾,饿是饿不着,但等你家鱼钓光了,美国走了,你也只能看着空空的鱼塘,连螃蟹都没得抓了
罗马军团
29 楼
你把亚洲市场想象成中国市场,亚洲不等于中国,谁和你中国内循环,想象力太丰富了。
闻道
30 楼
闲逼管野卵,管得宽,管好自己的事,少逼逼,欧洲人伪善,你们tmd平时还要管你邻居家的事吗?欧洲没有未来。
b
billgatetan
31 楼
欧洲这些智障学者,他妈的是欧洲人的灾难,它们要将欧洲带去吃草的年代
无视生非
32 楼
枪国都越拖越钩了,德国之声意淫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