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10年后回国!扛不住海外高消费,卷不过大陆996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3月4日 7点29分 PT
  返回列表
81286 阅读
36 评论
香港01

在国外定居的人重新回到国内生活,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回流」。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回流」标签下的帖子,有着超过1800万的浏览量。「出国十年该不该回流」的提问,收到了231个回答,被浏览86万次。

一条找到了几位在海外定居后回到国内的朋友,他们在国外留学工作数十年,甚至组建家庭,或是已经拿到永居身份。

决定回国,有人想要离开的是1200加币的房租、高昂的生活成本,有人无法习惯「太安逸」的生活,也有人在家人去世后,想抓住时间陪伴亲人。

中外之间,总被冠上许多二元的差异,大家在卷或不卷、亲密或疏离中选择。但他们的故事讲述着「回流」决定下每一环复杂细微的考虑。对错与否可能难下定论,但「再来一次,还是会这么做」。

01「工资的一半用来租房,数著钱过日子」

西西里 29岁 苏州

在加拿大8年 回国2年

我18岁的时候去加拿大温哥华上大学,在那边一共学习、工作了8年时间。两年多前,我回到国内工作。在那之前,我在加拿大读的是商科,毕业后在海外四大做会计工作,这看起来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但精致白领的生活其实成本很高,我很难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当时应届生的年薪是4万加币(约人民币20万),税后每个月到手大约2400加币,当时我们租房要花费1200,所有的衣食住行就只能靠剩下的1200。

你可能会觉得人民币20万一年已经挺多了,但是在加拿大这个收入基本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我听说现在应届生薪资已经提高到近6万加币,但是与此同时房租也在上涨。在温哥华,买咖啡5加币,坐地铁月卡120加币,电话费也要80-100加币,甚至都没把买衣服计算在内,吃吃喝喝就已经花了很多钱,真是得数着卡里有多少钱过日子。

还有一点是加拿大的医疗太慢了。国内医院是一个24小时都会在的东西,但是国外小病只能去社区或者家庭医生,而且如果家庭医生接满了病人,他就不会再接新的病员了。如果今天不舒服,我要等到下个礼拜才能看,做检查要去专门的实验室,又要约到下个礼拜,然后再等一个礼拜才能拿到检验报告,听起来还挺不可思议的。

如果是大学刚毕业,我可能也不会很在意生活质量,觉得月光也没什么关系,但是现在年纪又上去一点了,肯定会想改善自己的居住空间,也想有一辆自己的车,这都需要有一定的积蓄。所以我没法再接受一半的工资都要拿来付房租的生活。我当时觉得一定要回家乡苏州生活,不考虑去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 2021年大概五六月份的时候,我开始找国内的工作,整个周期大概花了两三个月。

海外背景其实对找国内工作帮助不是很大,因为大家还是偏向于找国内有经验的人。我联系hr一个月左右才有第一个人理我,但开始面试之后进行得还蛮快的。拿到offer以后差不多两周的时间我就回国了。头几个月算是「蜜月期」,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国内消费比较便宜,生活也很便利,随时可以点外卖。但我也很快有了一些不适应,主要是在工作上,虽然同样是在四大,但是在国内外工作的感受差别还挺大的。

首先工作强度比之前大了很多。从早上10点一直坐到半夜,回家洗澡睡觉,然后第二天又重复这样的生活,大家好像都没有怨言,觉得就是要吃苦、要奋斗。在国外的话假如你今天多工作了4个小时,那你就可以用这4个小时来兑换之后的假期,一定是这样的。到了6点之后,办公室里是真的一个人都没有了,人家还会问你,马上要下班了,你怎么还在这里?但在国内大家好像都不太敢走,下班时间是一种不明说的规则。小伙伴经常会跟我说,谁谁还没走呢,还不敢走。

就好像上晚自习一样。国外同事之间的边界感也比较强,所以不太会在下班时间占用你的私人时间,但是国内可能在办公软件上找不到,就会直接微信,或者打电话。如果表达个人想法和诉求的话,也可能会被反向教育要接受现实。我有思考过这个差异,可能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理念,比如说小的时候,大家都想考100分,没有人会想考90分。但是在国外的话,你考90分也是A,100分也是A,所以只要考90就可以了。国内还甚至会有一些附加题,所有人都会去想争取考到120分,要做得比普通人还要好。

但是另一方面,我在国外的时候也会觉得西方人的生活有点太随意,我也不是那么认可。在国内的话我又觉得有一点太过,所以想要追求一种比较平衡的让人满意的状态还是挺难的。我发了帖子以后,也有很多考虑回国的人过来抱团,我发现很多上了年纪、有家庭的人,他们要考虑的就比我多得多,我只待了8年,有的人待了几十年了,就会有很多身不由己的困扰。当时做这个决定我还是蛮冲动的,没有考虑那么多,但再来一遍的话,我还是会这么做。也许我会再在加拿大试个一两年,但我主要还是想离家人近一点,所以最终也还是会选择回来。

02「欧洲太安逸,太稳定了,我不想停止成长」

Yano 41岁 深圳

在法国10年 回国1年半

我是80年代生人,今年刚41岁。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祖国最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对全球化感受最深的时候。我有很多同学,都早早去了全球各地。我大学毕业后在国内一家五百强公司工作了六七年,做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经营分析,我很喜欢我的第一份工作,但是在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我就有了一种「一眼看到头」的感觉,也很羡慕那些出国的同学,所以就选择了出国。

那一年我29岁,想要出国的话,读书是最方便的方式。我很喜欢法语,在成本和费用上,法国的商科都比较符合我当时的需求。于是我申请了法国的学校,先读了半年语言预科,再上硕士二年级。后来的路径跟每一个留学生都非常相似,上课、做实习、兼职……但是到哪儿开始有分叉点的呢?就是我毕业准备工作的时候。我咨询过很多前辈和律师,如果真的想拿到欧盟身份,相比成为公司员工,更稳妥的是自己创业。所以去法国三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我开始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2019年下半年,我的公司进入一个稳定的时期,当时我的收入已经能够稳定在社会平均工资的两到三倍,我的渠道、合作关系也基本都稳定下来了,很多事邮件、信息就能解决。平时也有很多假期可以出去晒太阳、和朋友去喝酒,冬天去滑雪。所以说我的收入、生活、工作环境都很稳定。但就是因为它太稳定了,在欧洲大家都很安逸,一切都四平八稳,让我感觉自己的脑子好像都转得更慢了。那时候我30多岁,当我感觉到自己进步非常缓慢,甚至一直在退步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回来了。

因为我一直是单身,所以决定了之后,我要考虑的只有我的两只猫,于是就开始搬猫、搬人、搬家,邮寄了100多公斤的东西回来。2022年8月,我正式回国,休息了半年的时间,当时觉得哪里都新鲜。我记得我刚离开家乡的时候,建筑好像基本都是十层以内,我回来的时候发现现在满眼都是二十层以上的建筑,还挺震撼的。一开始我还是习惯用欧罗去换算一下物价,我记得便利店一个饭团只要大概7毛欧罗,就很便宜。而且用上外卖平台之后,什么东西都不用出门就可以马上配齐。

我在广东和全国都玩了一圈,然后才开始找工作。我明显感觉到国内的人更勤劳,也有人会说是「卷」。一开始我面试了一两家,有的进到公司里就会明显感受到严肃沉闷的氛围,就是那种在写字楼,里面都是格子间,大家都在埋头工作,只能听见电脑的嗡嗡声,没人开玩笑,工位都体现不出主人的兴趣性格,当时我脑子里直接浮现了「996」之类的词汇。我出国以后性格比较自由、活泼嘛,喜欢在丰富的场景里工作,就会发现这种不太适合我。我现在这家公司是做环球的资产配置,同事的背景都跟我差不多,70%以上是海归,大家都很有活力。

开始工作以后,因为常常会去咖啡厅,我发现一个还挺有意思的差别。在法国的时候大家在咖啡厅都是在快乐八卦,但是深圳咖啡馆大多是早C晚A(早Coffee晚Alcohol),挤满了谈事情、谈业务的人。在法国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中国年轻人是「我要变富、变富、变富」。法国年轻人即使账户只剩二十欧,也会正常喝杯酒,晒晒太阳,约着小伙伴们傻乐~之前自己创业,最多团队里平级就三个人,上下游也不超过六个人,我们相互提供的思路也是比较有限的,这也是我想要回来闯一闯的初衷。

相比之下在中国很容易找到这种大平台,我一个业务就有一整个团队来支撑,下一个业务又有一个团队,更多人一起头脑风暴,我自己成长也比较快。所以不管是团队氛围还是工作内容我都挺喜欢的。当然我也是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来适应切换到新工作的生活,建立工作上的自信。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出去吃饭,法国人吃饭主要是讲究餐桌礼仪,尊卑的概念是很少的,但在国内吃饭,就是会有主位次序之分,有时候去点茶,别人问我想喝什么茶,我可能就会直接脱口而出了,但是正确的操作方式可能是问问大家都想喝什么,包括在广东,吃什么菜配什么茶也是有讲究的。这对我一个刚回来的人来说,是完全不懂的,这种文化的差异我也花了很长时间去跨越。现在我入职9个月了,从今年开始,我明显感觉到以前在欧洲没有办法填补的那种「停止成长」的失落感,完全填补上了。

过去在国外的时候,基本上每个季度甚至每双月都会有假期,我就经常去出海、徒步、滑雪什么的,这些我也很希望可以保留下来,虽然国内假没有那么多,因为现在的工作也是项目制的,我就想可以平时工作抓紧一点,可以留一些时间去城市以外的地方放空一下。我的作息更规律,人更饱满了,每一天要完成的事情也更加具象化了,我变得更加积极、更有内核了。如果让我现在评价当时回国的决定,我觉得还有点早,可能在等三五年我可以给出一个更真实的评价,但目前我看还不错。

03「外公去世后,我不想再错过陪伴家人的时间」

游瑟瑟 34岁 武汉

在澳大利亚13年 回国6个月

从2010年去澳洲留学,我在国外已经13年了,去年8月份,我拖家带口,带着老公和女儿回到国内生活。我在澳洲当过咖啡厅的店长,薪资大概是5万5澳币一年。后来因为学的是商科嘛,做过财务、银行柜员,然后做到大堂经理、分行经理,最后一份工是贷款经理,年薪12万澳币。当时我就一直想要往前冲,找更好的工作。

我也观察过一些在国内工作的表妹表姐,她们在北京、上海上班,我记得有一年回家过年,年三十晚上,她们俩还在疯狂发邮件,其中还有个人因为工作没有交接好,在那边急哭了。因为在澳洲,如果我在度假,是不看邮件、不看信息的,每年固定至少是4周的年假,所以当时我感觉在国内工作会比较不安逸,就一直待在澳洲上了八九年的班。

回国这个念头我一直有,我真正下定决心要回国是2022年的时候。2019年,我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国了,当时我外公突然去世了,因为我小时候每周都会去外公外婆家,本身因为疫情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结果突然外公进了重症监护室,本以为会好转,结果到第二天,他就去世了。我还没生孩子的时候,就和老公提过想回国的事,很意外的是他立刻就答应了。因为他有八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他的太爷爷曾经是从中国去萨摩亚修路的劳工。所以在他看来,来中国也是了解他其中一支血缘的机会。离开中国已经13年了,带着老公和6个月的女儿回来,重新建立生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首先就是工作问题。我老公原来在澳大利亚做矿业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经理,但是想要在国内拿到工作签,因为语言的原因,比较难找到和原来对口的工作。他之前有过学英式橄榄球的经历,当时找到了在武汉一个国际学校当英式橄榄球教练的工作。他最开始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地以为自己是来教一些比较中高阶的运动员的,但后来发现在国内的大环境下,学校好像不重视这事儿,所以他的个人意义感比较丧失。

生活上,一开始就连非常基本的「扫码」这件事,我都不习惯,更别说我老公了。吃饭要扫码、付钱要扫码,扫码的话,微信支付宝都要去银行实名认证之后才能用,办银行卡还有一级、二级之分。在澳洲,我每天都离不开车,在国内因为交通状况比较复杂,我也不太敢开车,就会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一些自由。还有一点是,我不仅要顾自己,顾小孩,还要顾另外一个成年人。我老公作为一个外国人,很多时候路上的招牌、路标、电视电影的字幕都是中文,所以帮助他适应也是一个让我很痛苦的过程。我还不能不顾他的感受,要付出好几倍的精力。

现在我们家的收入和在国外相比肯定是有差距。我老公的收入大概是在澳洲时的三分之二。我回来之后还没有开始找工作,因为又要照顾家里,又要去上班,国内节奏快,假期也不多,我觉得性价比不是很高。另一方面,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想过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所以我想慢慢地找到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业,现在我也有在学太极、学易经、学意大利语,趁有家人和老公的支持,各方面都想去尝试一下。

我很开心我在国内,这件事是肯定的。偶尔对自己的个人成长不满意,感到有些迷茫的时候,我就会想想自己回来的初心,我是为了多陪陪家人回来的。现在我父母也经常会来武汉陪我,每隔几个星期我也会去我外婆家看她。特别是我女儿的存在,真的给我们全家人都带来了很多快乐,我外婆的思维已经不是特别利索,但是可以四世同堂,看到外孙女叫她「老太」,对着她笑,她总是很开心。这种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做错的决定。

g
g2sank
1 楼
我总结一下,在海外没钱、物价又高扛不住。回国后物价水平低,可是又不愿意辛苦工作,所以还是没钱。 结论:loser走到哪里都是loser
蓟门烟树
2 楼
四万加元是在四大会计公司里做清洁工吗? [3评]
崩世光景
3 楼
这帮loser都是没有永居身份的垃圾,留不下来而已 [1评]
a
abcxyz
4 楼
确实LOSER走到哪里都是loser。 海外工资高,但是花钱多,不会存钱,肯定没钱。
a
abcxyz
5 楼
清洁工也不会4万。
y
yeshou
6 楼
有时候真的不是有钱没钱的事,作为独生子女,想想自己不愿出国生活的父母,和自己后半生的人生价值。回国是为数不多的选择项。 待我的子女成年自立了,我想我会义无反顾的回国,希望那时父母还在。
m
mrp
7 楼
是卷不过阿三吧,哈哈
长枪赵子龙
8 楼
她们这些算是好的了,现在美国大城市里满街都是无家可归者和吸毒的人。每年美国吸毒死的人比车祸,癌症还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50-60年后美国就会和清朝帝国一样分裂灭亡了。肯定的!!
邪恶的克星
9 楼
: 人积点口德吧,人各有志,何必说得那么难听。你难道就是高大上吗?
B
BOBOLI
10 楼
扛不住海外高消费?那说明你还没脱离底层,底层就别嫌累,要不可以去美国要饭
今日雨果
11 楼
. 海外亲共网站汇总 | List of overseas pro-communist websites . 9▲《香港01》 習派背景的疑團 更多信息:習近平派系、習近平核心體制、太子黨和統一戰線《香港01》的報導和該公司老闆的背景,令外界存在習近平派系在香港的疑團。老闆于品海指「只可以鬧梁振英,不可鬧習近平」,原因是他在開會時發現,員工對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大多負評;而于品海舉出習近平自2012年上任中共總書記後推行反貪、建保障房、戶口改革、二胎政策等行為,因此他認為習總書記是值得讚賞的[16]。 近年多家媒體發現,于品海的集團發展與中國太子黨的中資集團關係密切[17]。程翔的文章提及于品海旗下的報章,與其他的親中共中央、解放軍背景的媒體和港區全國人大人士如:范徐麗泰,批評香港中聯辦和梁振英使港獨冒起的言論,是將習近平與統治問題分清關系[18]。另有國外中文媒體報導,前中共中央外宣辦主任、現任新華社長蔡名照與于品海淵源較深,是其後台支撐;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發表講話時表示,要鞏固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其中包括「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19] . 11▲《欧洲时报》相当于海外《人民日报》 《欧洲时报》是CCP | 中国共产党出资办的报纸,由杨永直的女儿出任领导职位。 . 杨永直是谁?他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也是一贯很左的家伙。他1936年在苏俄的影响下,参加反对民国政府的暴力革命。中共执政后,他历任上海《解放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 . 他家住在上海徐汇区武康路44弄(1950年后为高级干部住宅区)3号2楼,儿子文革期间学马列日夜吵闹不止,被关进上海市精神病院,确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女儿八十年代初期始,在巴黎为中国从事文化特别任务。⚠️ . 89年六四期间,这张中宣出版物以法国报纸的名义,以"坚决支持中国政府平息暴乱"为题,由《人民日报》转载,唬倒了一大批中国人:天安门广场的学生是不好,连人家法国报纸也在骂他们闹事呢。 . 凡是有《欧洲时报》出面参加或举办的有关中国的活动,都自称能"三个代表",却代表不了欧洲,代表不了法国,也代表不了法籍华裔中国人。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281424/article-244877.html 注:您得把"-"去掉,改成 backchina 才是正确的网址。 . 12▲《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報社經營權於2008年移轉至旺旺蔡衍明後,報導立場上親「中」色彩更加濃烈。另有專門報導中國大陸的新聞的姊妹報《旺報》,報導立場亦為親「中」。 《中國時報》現隸屬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有《工商時報》、《時報周刊》、《中時電子報》、中天電視、中國電視公司等媒體;中國電視公司則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的電視公司。 . 「拒絕紅色媒體」運-動 . 2019年6月23日,立法委員黃國昌與「館長」陳之漢等人發起「拒絕紅色媒體、守護臺灣民主」遊行,矛頭直指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及旗下的《中國時報》、中天電視等,表達「台灣社會對中國滲透到台灣媒體的憂慮」,因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對香港反《逃犯條例》示威鮮少報道,且支持修例的立場鮮明。[58]姚立明和郭台銘明確拒絕中字號媒體(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採訪[59][60]。 . 台湾2019年6月25号曾爆发了"反红媒"抗议,参加的25000人在暴雨中集会,他们在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上喊出了"红色媒体,滚出台湾"的口号。有报道称,这次抗议对象应该是《中国时报》、《旺报》两家报纸,以及中国电视公司和中天电视台等两大电视频道。这些报纸与电视都属于台湾旺旺集团所有。 . 13▲《中时电子报》 《中时电子报》的社长是深受中宣部宠爱的赖岳谦。他是中国央视知名度极高的《海峡两岸》的常客。最擅长揣摩北京意图然后用"台湾风格"表达出来以迎合中共需要。赖岳谦中国大陆几乎是家喻户晓,比马英九还受欢迎。 . 英国金融时报和路透社最近发表的两篇重磅报道披露了该报所属的中时集团接受北京指令发表迎合北京所需要的宣传文章的内幕。台湾绿营对该报深恶痛绝,曾经发起数万人的街头抗议包括该报在内的"红媒"。 . 不但是绿营痛恨《中时电子报》。连国民党的郭台铭也痛恨。他多次发表谈话痛骂中时集团的红媒,也直接批评该集团的董事长蔡衍明。 . ============================================= 详见: 🌴🌳🌲 https://HugoAujourdhui.org/ ☞ 海外亲共网站汇总 | List of overseas pro-communist website
j
jppsshit
12 楼
差不多,疫情以前,现在也就是5万多。 像那些大银行(TD, BMO,,,)坐办公室的,financial planner, advisor, 现在新入职的,也不到5万块。
今日雨果
13 楼
. 目前的AI研发模型、研发模式、研发方式,有待商榷。 . 《"急吼吼"思维方式、研发方式、生活方式的后果 & 加缪🔥"第3条道路"》 . 阿拉正在探索地中海文明,欢迎一道探索、探讨。😆 . 鹅来讲两句,由浅入深: ☀《地中海阳光’出处 & 加缪’"第3条道路"》 . 鹅相信, 每1个上海宁, 本来就同大海有缘。 . 真正感受大海’浩瀚, 深切体会大海’美丽, 是在出走墙国之后。 . 神不知来鬼不觉, 见识越来越广袤, 体会越来越深遂。 。。。,。。。 . 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人里厢,出了不少人才,加缪是其中之1。还有球星Zinedine Zidane,影星Isabelle Adjani, 等等 . /**   "在加缪的成长记忆中,童年贫困的生活与简单的快乐是他的启蒙老师。在贝尔库(Belcourt)贫困的生活环境里,加缪不仅得不到适宜的教育,甚至连孩子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然而,"穷困的物质生活并没有使加缪陷入绝望,相反,大自然的美、阳光和大海给加缪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光彩,阳光的温暖给予他生活的激情,浩瀚的大海驱散了他在贫困中的烦恼与忧愁"[1](P13)。 . 在日后的创作中,阳光与大海成了加缪最爱用的词汇。贫困使他懂得自由的重要,简单的快乐使他热爱生活。这样的经历使加缪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质朴、积极的气质。加缪从来不避讳谈论自己这段贫困的生活,他一直将此作为一种真正的荣耀。他说:"对于我来说,贫困从来不是一种不幸:光明在那里散播着瑰宝……我置身于贫困与阳光之间。由于贫困,我才不会相信,阳光下,和历史中一切都是美好的;阳光让我明白,历史并不等于一切。"[2](P4) **/ 🌴🌳🌲 https://HugoAujourdhui.org/blogs/hugoaujourdhui/hugo-creaders-archive-index ☞ 🌿 ★【Silicon Valley Paris】 (Revue complète ∩ Philosophie ∩ Notes & photos de voyage) ☞ 〇 6.08 Culture:: Albert Camus ☞ 🍃 〇 6.08.02 加缪:: "地中海的阳光" by 李东辉, 张倩 🍃 🍃 . . 加缪最突出’体现地中海文明’良知&贡献,就是🔥"第3条道路": . 在 《反叛的人》中,加缪就认为,在苏联式&中国式的集体主义,与美国式的"存在主义"之间,可以有1种"地中海-欧洲文化态 度":回向希腊文明倡 导的平衡,人不一定非要跨过生命的局限。反叛是需要的,但是浮士德式的无限追求,会让人失去节制。 . 注1: 加缪那个时代,中国还处于100%闭关锁国状态,因此,他在这里的观察&论断,尚未涉及中国。这个缺失,并不影响他的论断可以涵盖中国, 中国迄今还在同俄罗斯眉来眼去的,暗送秋波,大同小异而已。所以,在此,陈述改成了"苏联式(&中国式)的集体主义"。 . (请 细读在这棵树上〇 6.08有关加缪的所有枝&叶) . 《卢梭 罗素 加缪 索尔仁尼琴 广义浪漫主义 "今日文艺复兴"》 🌴🌳🌲https://HugoAujourdhui.org/ ☞ livre-blanc/ ☞ 🌲philosophie/ ☞ 🌿rousseau-russell-camus-romantisme-rinascimento-oggi ⇒ 🍃第3条道路 🍃 《"急吼吼"思维方式、研发方式、生活方式的后果》 🍃🍃🍃 . . Victor Universel Labo - VUL - 飞鸥实验室 V1.000.2024-02-12, 1989-06-04. Nice, Côte d'Azur, France . 第3条道路,地中海的硅谷 . Image: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雅典學院_(畫作)
老粉黑
14 楼
说的真好听,还回流。就是国外混不下去的底层没办法了要回去。 这种事情不分国内国外,墙国大城市混不下去的不也一样回村?
w
wilburwang
15 楼
标题是移民10年,里面的例子没一个是移民的,而且工作经验就2-3年能混出个啥 [1评]
今日雨果
16 楼
。 评论人:wilburwang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4年03月03日 22:32:10 【回复】 标题是移民10年,里面的例子没一个是移民的,而且工作经验就2-3年能混出个啥 。 ⚠️Sharp 现在不少人私心太重,属于是脚踏两条船,对民主世界的恩惠,只想take it as granted, 下不了决心在海外沉下心来好好过日子 。
太阳锅巴
17 楼
在四大只拿4万年薪? 你逗我玩呢?有可能只是coop当个小前台 既然有四大这个平台 为啥不好好努力一下 考个CFA或者CPA 工资至少10万刀了 [2评]
王师南下
18 楼
多伦多清洁工15.5,最低工资
王师南下
19 楼
Cpa除非资深,拿不到10万
王师南下
20 楼
多伦多10万并不普遍。平均也就5万。5万以下的大把
王师南下
21 楼
安省工资10万想买房门都没有
s
samluony
22 楼
这篇文章应该让现在还在路上所有走线的去好好看一下。
c
changjiangren
23 楼
My coworker's younger brother works for KPMG making good amount of money there. His brother was sent to work overseas in Brazil for a couple of years before coming back to Toronto. KPMG total package is very lucrative. It is hard to believe KGPG or other major accounting firms offering 40K/year to any employee.
f
frastar
24 楼
狼行天下食肉,狗走四方吃屎!别过两年又哭喊着想回外国!
小能手
25 楼
我出国20年,真心觉得国外为什么好,甚至可以说一无是处 [1评]
赵子龙
26 楼
舔不到党的屁眼你水土不服
k
kk1977
27 楼
你真可怜,把宝贵人生的20年浪费在对国外环境的抱怨上。心理不扭曲才怪。
s
searay
28 楼
1200 块钱,真为难小妹妹了。
无畏
29 楼
加拿大房市崩盘
C
Chaosgao
30 楼
欧美发达国家,除非自己真的是顶尖人才,不然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节省一点还是挺安逸的,只要肯干就不会饿死,但是想赚大钱就不用做梦了。回国的话,普通人没啥特长会过得比较憋屈,一方面自己国外回来的优越感没有了,国内的薪资又不如国外,落差会挺大的。
g
greentee
31 楼
本人能力特别强的,或者爹妈能力特别强的,那就回去。否则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发达国家吧。
t
today8
32 楼
同意一楼
g
goodboy22
33 楼
看评论区这些狗日的狗腿子们没有一个人是老板,都是一些打工仔。还在那儿逼逼这个那个的。
王师南下
34 楼
我侄子在国内4大,过的就挺好的,有车有房。肯定比在加拿大同龄4大好
C
Cadia
35 楼
下面逼逼的那么多,就这么跟你们说吧,如果在国内能干跟他们在国外一样的工作,花一样的时间和精力,赚一样的钱,99.9%的人立马回国 什么狗屁民主自由,欧美是他妈靠民主自由富起来的么,别傻逼了 出国就是为了赚钱而已 [1评]
王师南下
36 楼
说的对。大家出来就是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