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亿投资泡汤!富士康败走印度,究竟谁坑了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7月12日 1点44分 PT
  返回列表
72808 阅读
40 评论
虎嗅网/华商韬略

去年2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与印度矿业巨头韦丹塔签署共同建造芯片厂的协议,那个被莫迪政府寄予厚望的“印度造芯”计划也被推向高潮,但这份雄伟蓝图眼下似乎已经草率收场。

7月10日晚间,鸿海集团发布公告称,为探索更多元的发展机会,根据双方协议,鸿海后续将不再参与双方的合资公司运作。

这份公告的措辞给双方留足了“体面”,但落在实际行动上,鸿海的这次退出没有一丝犹豫。按照公告,双方的合资公司未来将完全由韦丹塔集团持有,并且已通知后者移除合资公司中鸿海的名称,以避免双方利益相关者混淆。

实际上,双方合作的裂隙早已经出现端倪。6月23日,韦丹塔方面称,公司重新修改了关于晶圆厂的补贴申请,其中关于工艺节点的描述,从最初制订的28nm制程退至40nm。

而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印度政府对于两家公司的这一举措非常不满,并有意延迟批准激励措施,这或许是富士康出走印度的核心原因。

一场双向奔赴的“互坑”

如果梳理此次双方合作的历程,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在立项时就“漏洞百出”的方案。

按照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项目双方将共同投资195亿美元(其中韦丹塔出资60%)建设28nm制程的12英寸晶圆厂及配套的封测工厂,并预计在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

图片来源:electronicweekly

此举意味着,印度将拥有首座由印资控股的12英寸晶圆厂,有望成为“印度制造”十年计划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案。

同时对于富士康而言,这更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一方面,印度本土的晶圆厂与封测厂能够帮助富士康的组装厂规避掉20%的电子元器件进口关税。另一方面,根据印度政府在2021年公布的半导体生产关联计划,外资在印度本土建设晶圆厂,最高可获得相当于50%的项目投资额补助,这能够大大降低富士康造芯计划的沉没成本。

但问题在于,合作的双方根本没有芯片代工的经验,在印度项目启动之前,富士康与芯片代工行业唯一的交集就是收购了夏普的8英寸晶圆厂,可以说连28nm制程的门槛都没有摸到。

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虽然28nm属于成熟制程,但绝不是落后技术,无论是开发难度,还是工艺转换成本,都要比40nm/45nm制程高得多。”同时他还指出,对于两家从未涉足芯片代工的厂商而言,直接开发28nm工艺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的解决方案也充满着“临时抱佛脚”的色彩:找到欧洲半导体巨头意法半导体寻求生产技术许可。后者对于此项合作持有积极态度,但印度政府方面又提出,希望意法半导体“参与到更多的游戏中”,比如入股富士康与韦丹塔的合资公司。

就这样,关于28nm工艺技术许可的谈判在今年5月陷入僵局。

尽管韦丹塔在前不久表示,已经从某国际一流大厂那里获得了40nm工艺的生产许可,但这与最初计划的28nm工艺制程相差甚远,因此印度政府延缓了激励资金的审批。而富士康在印度政府的补贴迟迟不能到账下,也决定及时止损。

从结果上看,这次合作破裂意味着富士康的“转芯”已经面临阶段性失败,而印度方面受到的影响要更加深远,因为基本已经没有半导体厂商愿意再在印度投资。

芯片制造,印度难以触及的梦?

要知道在印度政府“放血式”的补贴下,被吸引的不止是富士康一家,半导体大厂Tower的合资企业ISMC财团同样表达过合作意向。

不过,在去年2月英特尔曾明确表示将要收购Tower,尽管目前最终协议尚未达成,但按照协议在谈判阶段Tower必须暂停一切对外投资。而在收购完成后,Tower几乎没有赴印投资的可能,因为英特尔对印度抛出的橄榄枝始终保持着避之不及的态度。

去年9月7日,印度电子和半导体协会曾在推特上表示,英特尔即将在印度建设一家晶圆制造厂,但就在这个消息发布的几个小时后,英特尔迅速发布声明,该公司目前没有在印度投资建厂的计划。

一位业内人士向虎嗅表示,印度最大的优势在劳动力成本,但这在芯片行业中并不算优势,“况且印度本土严重缺乏产业工程师,这些人才前期一定要高薪从国外引进,综合成本并不低。”

而真正让各大半导体厂商望而生畏的是,印度本土薄弱的产业集群,以及随时可能崩溃的基础设施,这一点富士康应该深有体会,此前这家公司位于钦奈的组装工厂就曾多次因区域性停电而中断生产,手机组装产线在电力影响下可能只是延期交付,但晶圆厂一旦停电,则可能导致这批产品全部报废,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还有印度朝令夕改的政策对于外企的“震慑”。从这次合作来看,尽管富士康没能拿出28nm工艺的方案,但源头在于印度政府试图强行将意法半导体拉入伙,而站在后者的角度,根本没有道理去加入这个风险极高的项目中。

如果说外资对印度半导体没有信心,那么本土企业呢?

在去年9月,塔塔集团控股公司塔塔之子董事长纳塔拉詹·钱德拉塞卡兰在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表示,塔塔集团计划未来5年在半导体产业中投资900亿美元,实现芯片的本土化生产。

但与外企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在晶圆制造这个Know-How属性极强、且依赖完整产业集群的行业中,印度本土企业想要凭一己之力实现从无到有恐怕并不容易。

富士康也被宰了,价值1400亿元的半导体合资企业,不要了

2023年7月10日,富士康突发声明,已退出在印度的一个价值195亿美元(约1400亿人民币)的半导体合资企业。

195亿美元,什么概念?

2015年时,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亲自前往印度,也不过是签署了一份50亿美元的投资,这已经足以建设10到12家工厂及配套设施。

而在2017年,富士康只不过是宣布了一项在美国的100亿美元投资,彼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直接将郭台铭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人”,这一项目则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195亿美元,几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两倍,如此巨额的项目,为何印度和富士康突然谈崩?

最近几年,富士康一直致力于生产线迁入印度,而印度则在一直高呼“印度制造”,这些已经人尽皆知。

2022年初,正当富士康想要尝试多元化向芯片领域扩张时,恰好碰上印度将芯片制造作为经济战略的重中之重,同时印度还批准了一项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

随即,富士康便与印度达成美好的双向奔赴。

仅仅在2022年2月,富士康就与印度企业韦丹塔合作,宣布了那个价值195亿美元的半导体合资企业。

彼时,双方如同蜜月期的情侣,纷纷公开这场合作。

富士康在声明中这样写道“支持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愿景”,而莫迪则在推特上发文“很高兴与刘扬伟(富士康母公司高管)见面”。

可惜,正如印度对待小米、oppo等公司那般,短暂的蜜月期快速消失。

说白了,本身富士康能跑去印度投资那么大项目的半导体企业,就是冲着印度的补贴去的。

可根据财联社的报道显示:富士康已经对印度政府拖延审批激励措施产生担忧。言外之意,富士康到印度了,可印度答应的补贴不但迟迟不能到位,甚至都没能进行审批。

而印度倒是惯会“巧立名目”。

先是要求28nm半导体的补贴门槛,让富士康这个初入半导体行业的企业无法轻易达成,好不容易富士康才跨过门槛进行申请。

可印度又突然降低了门槛,将其变为40nm,然后就和富士康说,你们根据全新的规则要重新提交申请。

最后,印度还以富士康的合作企业韦丹塔“财务情况令人担忧”为由,必须让富士康换个合作对象,否则就不给补贴。

但富士康换合作对象,必然引起韦丹塔的不满。

估计,也是富士康看透了印度的本质,仅仅在一年后的今天,宣布了退出。

如今那个价值195亿美元的合资企业由印度企业韦丹塔全权接手,而富士康之前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在一次媒体的采访中,一位富士康的前高管直言,郭台铭“年纪大了”,“听惯了别人的奉承,变成‘昏君’了”,因此才跟着苹果公司“指哪打哪”。

a
abc868
1 楼
十四亿中国贱人渣又赢麻痹了! [2评]
E
Edmondon
2 楼
SB自媒体炒作个鸡吧,195亿是完工后的总投资,现在最多是盖了部分房子,富士康没投多少钱,一看形势不对全身而退,哪里有1400亿的工厂不要一说?更何况本来总额也只占40% [1评]
可以是可以不是
3 楼
懂英文的,请问翻译过来是特里狗吗?
s
ssbbss
4 楼
印度科技人都不愿意回归创业,说明啥?没有获利的可能 一不小心,利润就给民主法制没收了
s
ssbbss
5 楼
对您的好处,主要是你爹妈,你爷奶今年清明收的纸钱有多
v
van-vn
6 楼
估计地都没证好,郭台铭会吃亏?
映像伦理审查
7 楼
不如你出钱倒贴一下,帮郭董完成项目
大饼卷馒头
8 楼
敢去印度投资和旅游的都是勇士 [1评]
j
jpeagle
9 楼
郭台铭老狐狸还是嗅觉敏锐行动迅速绝不吃亏哈。
w
wangppp
10 楼
台巴子终于尝到了民主的滋味。
糖桔喝得
11 楼
双方都把对方当水鱼结果发现都是鳄鱼,富士康想拿份计划书就骗印度的地皮和贷款,就像他们当初在中国大陆做的一样。而印度人又想把富士康先骗进笼里再慢慢宰,就像对小米一样。可能是小米的遭遇警醒了富士康,三哥的承诺要是靠得住那母猪都会上树了。
那就好好生活
12 楼
“没良心”坑了“不知自己是谁”。 中国大陆造就了郭台铭的财富身家,但是他觉得都是自己厉害。看看他上一次参选时的讲话吧,紧贴民进党议题,意图用割据忽悠民意,我们这条村,当然是独立才好,我们自己说了算嘛。我们村自己人当头家。跟隔壁村一边一国。。 只不过,中国大陆也是懒得理。儿子大了,自己的路,要自己选,自己承担。乱乱来,还是好好来,你自己选的前途,你自己会面对。大陆才不会猜什么时候解放你,明年还是后年? 你为了捞取政治利益,拿台独作为借口,作为号召,说着说着,就假戏真做,你每天忧心忡忡,担忧明天武统后天武统。你的结局,在前头等着你。
k
kyogui
13 楼
富士康本来也没有能力生产芯片,想去印度骗点钱后来发现印度也不是好人就掰了
q
qnzyz03575
14 楼
傻逼台畜咋不赏饭给阿三吃?
k
kyogui
15 楼
只能说印度越南永远不可能靠廉价劳动力走中国的老路了。世界已经变了让中国发展起来的路只能走一次
u
unimogman
16 楼
去印度旅游不可怕。可怕的是夏天去印度旅游。蒸笼一样。新德里的雾霾极其严重。泰姬陵的天空都是灰色的。
元非
17 楼
  ①文中所述“2023年7月10日晚间,鸿海集团发布公告称,为探索更多元的发展机会,根据双方协议,鸿海后续将不再参与双方的合资公司运作。”是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如果是,那么这篇文章的基本逻辑是没有问题的,除非你想否认对自己不利的现实而硬拗。   ②在中国大陆经营的风生水起的鸿海系等等台企、在台湾岛内被称作“护国神山”台积电等等台系企业,在中美博弈掀起的浪潮谋求自己的利益──一如既往地“不疑美”,配合美国方面的对中打压与中国脱钩──迁越、迁印、迁墨西哥、新南向等等,但是,数年下来,再无在中国市场中的辉煌。   富士康美国工厂仅仅是一个空架子,台积电在美建厂矛盾重重……   ③其实,回看台湾这些年的经济成就可以发现,它的所有重大成就都是通过承担中美经济链的美国代理人而获取的,即,中国是台湾这个美国代理人进行经济活动的落地支撑,美国是台湾这个美国代理人产品集成与财富变现市场,离开了中国的产业基础与美国的市场,台湾什么也不是。   至于台企在越南、印度等等地区的经营,台湾已经失去了继续承担在这些地区的美国利益代理人的能力与功能。试想,印度人在美国的存在感比在美台湾人更加强,印度政府不需要,也不容许台企在印美经济中分肥。于是,由于追随美国而离开中国的台企并没有在新地区的企业经营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反而出现了很多付出了巨大前期成本,最后一地鸡毛地悻悻离去的案例。   ③台湾既往的政治地位来自于在地缘上,台湾处于中国的南部入海咽喉,在政治上由国共内战形成的两岸敌对,成为美国强盛顶峰时期对中国大陆岛链围堵的最重要前线节点。   这其中有一个关键前提:美国对中岛链处于美国对中战略的核心。   美国围中岛链战略的有效实施,又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具有压倒性实力优势。 问题是,只有当美国具有对中压倒性优势时,美国才有出于维持优势的需求,以及维持优势的能力。现在,衰落的美国国内国外四面楚歌,美国霸权式微,美国收缩在全球的霸权布局已经不可逆转之势,因此,美国围堵中国的三重岛链也必将被调整,作为第一岛链核心的台湾可能成为美国全球回缩的重要弃子,就如美国从阿富汗撤军。   ④台湾既往的经济财富主要来自于承担中国与美西方贸易的代理人红利。当美西方与中国大陆脱钩断链,自然也就在相当大程度上断了台湾的财路。但是,台湾仅仅是代理人,在美西方没有决定性影响力。这就如西方决定不再从非洲大陆购入黑奴后,那些从非洲内陆捕捉黑人同胞卖给白人黑奴贩子谋利的黑人反对终止奴隶买卖,但终究于事无补一样。     [1评]
另一面
18 楼
小台蛙忘情大舔美爹,他日爹家的狗忙着操你妈,鸡巴都磨断了
g
goupizaozao
19 楼
比原文更有价值的精彩评论。
韭菜梗
20 楼
印度经典套路
星星星
21 楼
“当美西方与中国大陆脱钩断链,自然也就在相当大程度上断了台湾的财路。但是,台湾仅仅是代理人,在美西方没有决定性影响力。这就如西方决定不再从非洲大陆购入黑奴后,那些从非洲内陆捕捉黑人同胞卖给白人黑奴贩子谋利的黑人反对终止奴隶买卖,但终究于事无补一样。” 真是一针见血!!
b
boom
22 楼
艹,怎能不继续赏印度饭吃?台蛙
B
BTY2684
23 楼
阿三想要的是英特尔,之前莫迪来美国跟团的人就已经谈了。三哥既然毁约的心思,鸿海现在走总比最后被吃干净再走好
S
ShenLiang2020
24 楼
: 国之大事 也是一个瘪三能评论的 小竖子 不值一提
M
Meller
25 楼
阿三这个臭气熏人的骗子民族,谁信谁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