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了!癌细胞最偏爱这4个字,沾一个离癌近一步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0年4月20日 6点38分 PT
  返回列表
60119 阅读
11 评论
家庭医生

这是一个谈癌色变的年代。一旦拿到癌症诊断书,仿佛就是被宣判了“死刑”,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

而近几年的癌症数据,更是让人胆战心惊——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发表《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世界第一!

2019年1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幸运的是,即便是如此可怕的癌症,也有一定的发病规律。

比如,摸清癌细胞的“喜好”,在平时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能够降低患癌的风险。

癌细胞最偏爱这4个字,你中招了吗?

烫,也就是爱吃烫食,或者说总趁热吃。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吧:热气腾腾的食物刚出炉,就忍不住拿起筷子大快朵颐,嘴巴往往会被烫麻,甚至是被烫破皮。

然而,吃过烫的食物,最坏的结果并不是烫破嘴巴这么简单,还可能——会!致!癌!

当你吃下很烫的食物,口腔和食管上娇嫩的黏膜会被烫伤。偶尔的烫伤,黏膜可以自我修复,但反复的烫伤,黏膜就顶不住了。

在这个反复受伤和修复的过程,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会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得食管癌的几率会变高。

而这个临界点就是65℃。也就是说,总是吃温度大于65℃的食物,有致癌风险。

也别觉得65℃很高,一口热米饭可比这温度高多了。

此外,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爱喝大碗粥的太行山居民、常喝功夫茶的潮汕人,以及常饮烫奶茶的新疆人,都是食管癌的高发人群。

防癌建议:烫食先放一放,用嘴唇抿一抿,感觉不烫口再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咸”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食盐。

而说到致胃癌的高危因素,食盐“难辞其咎”。

简单来说,食盐的渗透压高,摄入过多就会直接损害胃黏膜,长此以往,容易诱发胃癌。

此外,还要小心食盐的另一个“亲戚”——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通常被添加在加工肉中,如培根、火腿、热狗、灌肠、腊肉、肉罐头等。

有了亚硝酸盐的存在,加工肉的颜值大大提高了,能保持诱人的粉色,而且还有防腐抑菌的作用。

然而,正是这个亚硝酸盐,让加工肉变成了“罪人”。

在胃酸的作用下,亚硝酸盐会转化合成一种致癌的化学物质——亚硝酸胺,可能会增加食道癌、胃癌的风险。

当然,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让大家完全不吃加工肉,但是尽量还是少吃为妙。

防癌建议:

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要超过6克(大概一个啤酒盖的量);儿童就更少了,不要超过3克。

亚硝胺确实不是好东西,但偶尔吃一两次加工肉问题不大,别天天顿顿吃就行。

酒,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节庆喜事,喝酒助兴;失落忧伤,借酒消愁;阵前举事,饮酒壮胆。

而酒的危害,大家也心知肚明。

但是,很多人仍然会头很铁地说:“我知道喝酒伤身,但从没见过有人是因为喝酒喝没命的!”

然而,酒就是如此善于伪装,看起来似乎没那么“坏”,却不时给人致命一击。

简单来说,喝酒是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进入人体的酒精,需在肝脏进行“解毒”,其间会生成一种叫乙醛的毒物,对肝脏造成损伤。

乙醛可以被代谢掉,但个别人代谢能力不强,或长期、过量饮酒,酒本身含有的乙醇和代谢产生的乙醛,就会引起肝脏的损伤和炎症,或演变为酒精性脂肪肝。

如果不加以控制,酒精性肝硬化就要登场了,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发展为肝癌。

防癌建议:能不喝酒就别喝;如果需要喝酒的话,男士每天饮酒量<2个酒精单位,女士每天饮酒量≤1个酒精单位。

注:

1个酒精单位=10毫升纯酒精

10毫升纯酒精≈360毫升啤酒、150毫升干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

说到“烟”,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抽烟。

烟草的危害自然不用多说,经常抽烟的人能有几个有一个健康的肺?

除了烟草,还有一种需要特别注意,却最容易被忽视的烟——厨房油烟。

先来看两项研究——

有数据表明,除去家用抽油烟机能吸掉的油烟,其余油烟散发的有毒油烟量是一根香烟的1000倍。

2016年的循证医学数据表明,油烟增加了中国不吸烟妇女患肺癌的风险,且厨房通风不良者的患癌概率明显增高。

厨房油烟对健康威胁大不大?你品,你细品。

此外,厨房油烟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为苯并芘的致癌物,长期吸入可诱发肺组织癌变。

那咋办?总不能不做饭吧!

虽说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确实有风险,但也不是绝对的,而且还可以采取防护措施,减轻油烟带来的危害。

防癌建议:

炒菜前先把抽油烟机打开;

炒菜时戴个口罩,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油烟直接进入体内;

在还没有油烟的时候,就把菜放进去;

少用爆炒、煎炸的烹饪方式;

别忘定期体检,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者,长期吸烟、吸二手烟者,长时间接触油烟者,长期从事装修工作接触有关化学物品者,年龄在55岁以上,最好每年做一次胸部CT检查。

事实上,癌症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便存在一两个不良习惯,也不必过于恐慌。

但毋庸置疑的是,保持良好的习惯仍然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m
mik600
1 楼
没有甜么
w
winnertoronto
2 楼
糖尿病
一起同过窗
3 楼
本来想夸你幽默。没想到被2楼将军了。
随遇而安8
4 楼
全占了。。。。。。
a
abc868
5 楼
贫穷离癌细胞最近。
m
marshalchen
6 楼
癌症第一相关因素是----------------年龄。 其次是环境。包括生活习惯。 最根本的是基因。 不用因噎废食。
二公子
7 楼
伪科普文
灯塔路
8 楼
一句话 口欲让你生病 老话就是 病从口入 道理就在那里 领悟没有几人
c
cnmxk
9 楼
关键是空气污染, 土地污染。 绕来绕去 赖老百姓自己。
土共
10 楼
一生不沾那四个字的人癌症晚期!实例
金蛋
11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