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制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19年12月31日 17点40分 PT
  返回列表
81175 阅读
37 评论
英伦虎妈

吴老师参与初二年级的监考时猝死江苏某学校吴老师监考时突发疾病猝死考场,学生们直到考试结束后,才发现老师出事了。等学校将吴老师送往医院抢救时,医生表示吴老师已经去世,原因是心脏骤停。

这起事件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认为,学生们成了“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老师在身边猝死竟然无动于衷。整教室已经是八年级的几十名学生,却没有人抢救,令人痛心。

某家长在朋友圈撰文呼吁关注生活常识教育。

监考教师猝死 是学生冷漠还是无知?

学校方回应,监考老师的座位设在教室最后一排,学生背对老师,并不知道当时老师身上发生了什么。

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在网上发布这则消息的学生家长,对方表示,自己的本意并不是指责孩子冷漠,而是认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

“以为老师在打呼噜”。已经读初中的学生,在吴老师最后的挣扎呻吟中,竟然平静地做题,是考试太投入,还是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太无知?

面对网上对学生“冷血无知”的指责,校方回应,学生背对老师,并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靠近后面座位的学生反映听到了“呻吟声”,但以为是“老师在打呼噜,睡着了”。

但在朋友圈发文的学生家长则认为,发生这样的悲剧是“教育的失败”。孩子们学会了考试、交卷,却连最基本的活命救助常识都没有。

哪怕有一个孩子意识到“老师有危险”,这起悲剧也不会发生。这件事情过去3年了,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最近英国7岁女孩CPR救妈妈刷屏,让我再次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

一、7岁小女孩独自救醒昏厥妈妈

小姑娘杰西卡(太阳报)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近日,英国普雷斯顿镇,32岁的Becky因癫痫发作在家失去意识,被7岁的女儿Jessica心肺复苏术救回性命。

当时Jessica正在看电视,发现妈妈昏倒后,先是往妈妈脸上泼水试图唤醒她,紧接着拨打999向医护人员求救,然后为妈妈实行心肺复苏术(CPR),最终成功救回贝琪的命。

Becky苏醒后被送往医院治疗,诊断结果她是癫痫突发,Jessica的及时求救非常关键。全家人都不知道她患上这个病,他们也没对有对Jessica进行过急救知识教育。

Becky受访时说:“我女儿觉得我要死了,便开始为我做CPR,我为她感到骄傲,她是我的英雄。”

据了解,Jessica竟是从Youtube上学会急救相关知识。Jessica打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不断呼喊她的抢救行为,全部都是自发的。

Becky听完事情的经过后,非常激动,没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救了自己一命。她问Jessica哪里学来的这些知识,Jessica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欢医生护士的游戏,之前还在Youtube上跟着学过少儿急救知识,知道遇到危险的情况时,她必须全力以赴救人。

其实Jessica当时非常惊慌,只是强忍住惊慌,等到妈妈没事了后才敢哭出来。

日前Jessica已重回学校,学校授予她英勇奖状。Becky说,Jessica现在的目标是将来做一名医生或护士帮助别人。

二、4岁小男孩救窒息妹妹

无独有偶。不久前,一个英国小男孩Shiloh,4岁,还在上学前班,也利用自己的急救知识,救了妹妹一命。当时,他在家里和2岁的妹妹Bella一起玩耍,玩耍过程中,Bella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硬币,玩着玩着就吞了下去。Shiloh看妹妹不正常,猜测她被硬币卡住了。他想起了自己在学前班学的“迷你急救知识”,知道小朋友们吃了东西卡住后会有生命危险。于是,他迅速、大声呼唤爸爸:这是老师教的,遇到这种危险情况,就算只是怀疑,第一反应也应该是找身边的大人: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年龄更大的朋友。

爸爸过来后,Shiloh还在继续拍妹妹的背部:

这也是迷你急救课上学到的,如果被东西卡住了,有窒息的风险时,应该拍打背部促进异物排出。

爸爸也懂急救知识,很快帮助Bella把卡住的硬币吐了出来,危险终于解除。

从这两个示例可以看出,英国非常重视对急救知识的培训,正因为如此7岁的Jessica和4岁的Shiloh,才能在身边的人出现危险情况时,忍住惊慌,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求救并救人。

或许就是一两个看起来普通的急救知识,就能在关键时刻,救到他们身边的人,也能救到他们自己……

调查发现:我国未成年人的急救知识非常匮乏,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过“安全护理”方面的教育,不少四五年级的孩子甚至连小伤口都不会处理。

在中国,儿童发生意外时,绝大多数正处于孩子身边的人不知该如何应对,失去了0—8分钟的“黄金”抢救时机。

来自“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儿童的意外伤害死亡率是英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造成这种“生命差距”的关键在于:儿童发生意外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护措施。

想起今年暑期刷屏的豆瓣高分电影《他乡的童年》,记者妈妈周轶君,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走访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以及英国5个国家,解答多年来对教育的困惑,其中日本和英国对儿童的素质教育,值得借鉴。

三、日本的素质教育

18年拿18个诺贝尔奖,日本教育体系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日本出了名的国民素质高,基础教育水平亚洲顶尖。日本幼儿园的设计,是很用心的。剧中有一个特写镜头,周轶君走进课堂参观时,发现课室的门总是关不紧,以为是门坏了。

故意的。

把门设计成不会自动关紧,就是在提醒孩子,“如果我不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满分,就会给他人添麻烦”,让坐在门边的孩子觉得冷。

户外的水龙头特意拿掉了水槽,这样水很容易溅到身上,孩子们就会关紧水龙头,从而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分享与保护,需要在集体中完成,又需要用特定的方法,寻找一种平衡。集体与自我之间的平衡,引导与教育之间的平衡,规则与天性间的平衡。

如果说这些规定还算合理,那接下来的这项,就太严苛了。零下的冬天,老师会要求孩子赤裸上身,锻炼自己,形成坚毅的体魄。可以窥见日本教育的极致。

正是因为他们注重集体、严于律己、追求极致,才有了索尼、松下这些享誉世界的品牌;才有了18年拿下18个诺贝尔奖的奇迹。

四、英国素质教育

安全教育

《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有针对性的儿童安全教育手册基本上是英国家长和孩子人手一本的。

在英国,人们都会告诉子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比起受到伤害以后的补救措施,英国也更加注重教育孩子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防止受到身体的伤害。

侯颖介绍,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儿童安全教育,他们告诉孩子,安全重于一切。英国校园有儿童安全教育十大守则:

1、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2、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3、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坏人可以骗。遇到坏人,可以不讲真话。机智应对,才是好孩子。

这些都是英国儿童安全基金会向所有家长给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非常具体,便于操作。

安全教育只是英国儿童素质教育中的一小方面。英国的教育哲学,在于专业课之外,广泛的兴趣爱好;在于让学生成为一个体魄强健的人,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

尤其重视的是,强健的体魄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

德威公学

强健的体魄

说到精英教育,给人印象更多的可能是体现在穿着打扮、礼仪等等,但是据英国教育研究者李爽说,第一重要的是体育!

英国的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体育是他们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课。因为所有的礼仪指的是一种外在,体育带来的精神面貌,却是一种内在的礼仪。

体育强调规则和团队精神。是人与人链接的一种方式。高尔夫、板球、马术......每一种体育活动,都代表一个圈子。

华天马房的纳茨福德,2008年起,他曾经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他说,身体强壮,能给你带来很大的自信。

自信就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自信来自很多不同的方面,包括社交和艺术。

已有400年历史的德威公学。校长斯宾塞博士说,希望他们的学生觉得,自己是运作这间学校的人,希望他们有想法,能参加学校的一切事务。希望德威的学生不屈从于任何人,也不自觉高于任何人。

名牌私校似乎满足了外界对英国教育的想象。成绩优异,前途锦绣。但是,在著名的伦敦德威公学,校方首先自豪展示的,是戏剧课。

戏剧课老师维多利亚说,如果你不自信,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舒服,或者不相信你的同伴们,就始终有种紧张感、约束感。

沟通能力

不管将来做什么都需要学会这些技巧。都需要沟通、需要培养自信。如果小时候,就学会如何做到这一点,对未来会非常有帮助。

对于7年级的学生,相互建立信任,一起做肢体上的合作非常重要。

推离舒适区

艺术课老师玛丽-乔:我们希望将所有的孩子推出他们自己的舒适区,让他们去冒险。因为一旦他们只做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再学到新东西。他们一旦学会了怎么做,我们就引进新的东西,并且确保是他们从未涉猎的。

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般情况下老师自己也不了解这些新题目。这种学习方法的动力,其实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

在学校,每天早晨从7点开始,在健身房锻炼,或者练习乐器。中国家长也许会担心,过多的课外活动,会占据课堂学习的时间。斯宾塞博士说,他们从不牺牲课堂学习的时间。课堂学业与课外活动之间有交融的地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能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延伸、拓展。

写在最后:

英国儿童急救能力,激发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思考。其实早在八十年代,英国政府多次直接干预基础教育,发表了5-16岁儿童少年的教育政策白皮书,随之进行全少年的科学教育政策改革。

在英国,不管我们到哪里,从未有人谈起过“素质教育”这个词。然而,英国的教育却无时无刻不让人深深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

政府要求学校必须从小学到中学不间断开设“公民教育”和“个人、社会、健康教育(PSHE)”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公民。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将来生活、工作有利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就业做准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强调和注重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自信心、社会责任意识、商业技能、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没有对比 没有伤害

我们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陷疯稻谷
1 楼
日本的快乐教育已经废了一代人了,日本人自己都后悔,二逼作者还在这舔
敞开裤裆任风吹
2 楼
让喜欢快乐教育的继续快乐吧。
瞒天过嗨
3 楼
然而,只要你说应试教育不好,一群应试完的丧尸就会啃死你
三鹤教主
4 楼
2018年全球专利,天朝占比46.6%,甩了美国几十条街,谁失败了?!哈哈哈
还得说几句
5 楼
傻逼写,给傻逼看。
6 楼
那么,你是想要中国的孩子像日本呢?英国呢?澳洲呢?还是美国呢? 是有不足?但谁在失败,我们不是看得清清楚楚吗?
C
CDLH
7 楼
中国的问题是社会风气,各行各业各种人群殊途同归全都汇集在一点上:向钱看,这是根本问题
糖桔喝得
8 楼
以个例来代表共性说不过去吧!作者怎么不比较一下欧美的青少年诸如吸毒,滥交,暴力,偷盗抢劫等犯罪率和中国的青少年的犯罪率孰高孰低呢?这个更能说明问题吧!至于知识量的比较就没必要了,中国一个初中生绝对可以吊打欧美国家的高中生,如果你说这也是缺点之一那就无话可说了。
r
romanistamerda
9 楼
欧洲青少年吸烟吸毒比例有多高小编知道吗?年轻人毕业后就算啃老也不去找工作的比例有多高知道吗?
b
blackface
10 楼
快乐教育不等于放羊。二战以来,日本的教育还是比较成功的。
德国丹
11 楼
中国教育要是真的失败,国家过去三十年发展又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国内教育固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比起绝大部分国家,我个人感觉还是好的多的。主观感觉终究是不准确的,世界科教文组织本身就有很多对各国教育水平的评定标准,大家可以自己去网站上看看。
b
blackface
12 楼
我觉得过去的发展更多的归功于人口红利和文化传统。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和博士阶段的教育机制是不太成功的。
买车有啥用呀
13 楼
以前羡慕澳洲的教育,现在我觉得澳洲的教育就是害死孩子
i
ioplkj
14 楼
写这文章的人肯定没在国外生活过 西方的teenage已经被认为是社会一害 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吸大麻打老师 去过西方高中的都会被里面随时见到的大肚子孕妇学生比例吓到 这是西方教育的成功?当然也不能否认西方的确有顶级优秀的教育机构 但是要么是收费极高(一般是私立小初高)要么是门槛极高 所以作者要是搁普通人 还是清醒自己在中国吧 起码中国还有高考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算是这个星球最公平的竞争之一 而不是靠西方社会家长的毕业院校,是否是校友,对学校的捐赠,和面试官的主管面试成绩打分。
陷疯稻谷
15 楼
成不成功当事人比你清楚,平成废柴了解一下
怪叔叔的大发现
16 楼
别吹了,现在不比几十年前大陆网信息闭塞
月下偷心人
17 楼
在外工作,发觉新入职的来自中国大多缺乏沟通能力,行为古怪,本地毕业生则大多谈吐得体。这是非常明显的。顾左右而言其他,没什么意思。
m
melbguy
18 楼
落后,没别的解释
走马读人
19 楼
世界教育都有種種不足,否則可以收攤 我來解密被拒即為證據,這樣哪能進步
清除五毛
20 楼
这个星球英语在普及,日本影响独步亚洲 大陆的教育造就的是不变的唐朝时代农耕科举残障 所以 1000 年的观念差 所以粉红五毛遍地
G
Gerrard1982
21 楼
别忽悠了。大陆不可能搞快乐教育。 好大学就是要留给 智商好,又肯努力吃苦的人!演讲帝们去欧美吧
清除五毛
22 楼
这个星球英语在普及,日不落帝国的探索精神和雄心 日本影响独步亚洲,日本皇军曾经横扫亚洲-只有成吉思汗 better off, 大陆的教育造就的是不变的唐朝时代农耕科举细弱残障 1000 年的观念差 所以粉红五毛遍地,命运就是打工吃饭+强奸
清除五毛
23 楼
这个星球英语在普及,日不落帝国的探索精神和雄心 日本影响独步亚洲,日本皇军曾经横扫亚洲-只有成吉思汗 better off, 大陆的教育造就的是不变的唐朝时代农耕科举细弱残障 1000 年的观念差 所以粉红五毛遍地,命运就是打工吃饭+被强奸
清除五毛
24 楼
没有机会探索过世界,中国的教育注定是井里的夜郎
走马读人
25 楼
-- 大陸教育免費,我的同學欠的多些 我在美國大學,美國大學欠我一些
走马读人
26 楼
-- 遇到一個好老師不易,我基本沒遇到 而我這樣好的卻遭排斥,教育有弊病
走马读人
27 楼
-- 我被招生時遇到好老師,謀生時有好人,但基本教育有所缺乏,藏不住的。
走马读人
28 楼
-- 我的成績歸功於精神上受影響於(及實際上得益於)某幾位先烈,彌補了其他不足,以及目前尚可的環境,如此而已.
走马读人
29 楼
-- 外殼可以剝去,如蛋白皮黃心 環境難以迴避,霧霾均皆有份 漢字藏有秘碼,先人組字奧妙 而我獨解其秘,因有心源在中
走马读人
30 楼
-- envelop vs. environment secret of "letters may hint meaning"
@
@又是我@
31 楼
中国消灭了10亿文盲,培养了全世界最多的工程师,青少年吸烟比率大幅下降更甚少机会接触到毒品,你跟我说这是教育失败?!
爱逛动物园
32 楼
教育的目的就是扫盲?技工?禁毒?
走马读人
33 楼
-- 薄殼皮薄減份量 衣裝何必耗銀兩 攀比打扮無實效 寄人籬下心發慌 環境居住厚實沉 不比服裝可拋扔 價位相較無倉促 金屋藏驕財豐盈
m
mitbbssb
34 楼
技工和工程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和谐右下角
35 楼
就说扫盲一项所带来的收益大到你无法想象
A
ABC78
36 楼
美国的急诊室因没及时救治有重症的病人而死人这更是美国教育制度出问题?不用什么都怪教育制度!香港的废青问题才是教育出问题!
移动硬盘
37 楼
国内最无聊就是老跟国外比,比什么比。根本没有可比性,人家才多少人口中国多少人口,人家几年历史什么文化,中国要发展的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