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元吃撑 年轻人“挤爆”社区食堂自助餐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5年7月27日 9点56分 PT
  返回列表
26657 阅读
11 评论
餐饮老板内参

 

1“爆改”自助餐模式

又一批社区食堂火了

最低19元,就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快餐自助。

自助的风,终于还是吹向了社区食堂。最近,广州天河棠下街道的社区食堂推出了“暑期特惠套餐”,火爆全网。临近中午,整个食堂就已经热闹起来了,许多长者、亲子家庭,以及上班族前来就餐。

这个暑期套餐的优惠力度着实不小。就拿18元的 “单人炫饭套餐” 来说,可以获得“2主荤+1副荤+1青菜+1饮品”的搭配。对附近上班族来说,花18元能吃到三荤一素一饮品的热乎饭,性价比“吊打”各大连锁快餐店。

除了这些优惠套餐,这个社区食堂还推出了不限年龄堂食自助。自助餐根据不同人群设置了不同的价格,1.4米以下儿童14元、长者25元、其他居民28元。如果叠加政府补贴来看,老年人只需要19元就可以吃到无限量的自助餐。

类似的热闹场景也出现在多地的社区食堂。

比如,苏州沧浪街道的一家社区食堂也推出了自助模式,十余种菜品琳琅满目。该社区食堂菜单不断升级更新,最近还新增了汤圆、馄饨、苏式面条等传统苏式美食。

除了常来的街坊邻居,在附近上班的不少年轻人也前来体验,逐渐成了这里的常客。

再比如,上海的一些社区食堂也“爆改”了自助模式。位于上海江苏路街道的社区食堂,推出了28元/位自助畅吃,菜品种类丰富,高达80多种,涵盖了素菜、小荤、大荤、汤品等,早上有早餐,晚间有烧烤。

江苏路的这个社区大食堂,被网友调侃为“打工人的救赎”,火遍B站,引来了不少年轻消费者打卡消费。

2 社区食堂仍在 “井喷式” 扩张

全国各地,社区食堂仍在遍地开花。

2023年可以说是社区食堂爆发之年。当年全国新注册各类社区食堂超过1700家,同比增幅近 50%。

进入2024 年,各地继续加码:

广东——“长者饭堂”2024年8月已达3551家,较2023年底确有显著增长,累计服务老年人超4558万人次。

北京——2024年全市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500家,覆盖全市四分之三的城乡社区。

上海——已经建设了2406家社区长者食堂或助餐点,其中2024年新建41家社区长者食堂,全部接入“随申办”线上点餐;

重庆——因地制宜建设老年食堂1695个,覆盖全市88.6%的街道、35.1%的乡镇,收支平衡和盈利的老年食堂超过85%;

福州、郑州、武汉、成都、银川等二三线城市同样“跑步进场”:福州的社区食堂约有600余家,郑州市已经建成不同类型的老年助餐服务场所645家,武汉已建成 448个助餐机构。

社区食堂的快速增长背后,主要是政策端的力推。

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首次明确“2025 年底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较大幅度提升”的量化目标;商务部把社区食堂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考核;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推动社区食堂建设,例如安徽省要求每个街道至少建有1所社区老年食堂,乡镇覆盖率达到60%。

此外,资金补贴也进一步推动了各地社区食堂的爆发。中央福彩公益金、各级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资金、地方财政“以奖代补”,单点建设补贴10-50万元不等,运营补贴3-10元/餐。

3亏损面达到61.77%

社区食堂抢夺“二旬老人”

但,社区食堂的经营难题一直都在。

目前,社区食堂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社区主导,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完全依靠市场模式运营;二是由街道或社区提供场所,对第三方餐饮企业减免租金,后者负责运营;三是由辖区内的一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由社区志愿者帮忙。

社区食堂的前身,可以说是长者食堂,起初多是为了助老服务而诞生。这类食堂很多都缺乏自身造血能力,仅凭着补贴支撑。

新华社半月谈记者在中部某省一街道走访看到,当地建成的9家食堂,有6家因亏损停业。进一步了解得知,该省老年食堂亏损面达到61.77%。

另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曾对40家老年餐桌机构开展典型调研,结果显示,有55%的食堂经营机构表示,餐费价格很难与成本同步,亏损缺口有加大趋势。

广州市荔湾区民政局老龄办负责人李剑锋坦言:“在专做老人助餐服务时,的确有很多机构会承受运营的压力,因为毕竟长者餐的定价比较低,服务的人群特定,只是针对老人家,营收就不多,对于后面怎么把服务提升,菜品做优这方面,会受到成本影响。因为光靠输血,靠企业让利这个事很难坚持下去。”

传统的老年食堂,大多面临客群单一、利润薄的困境,只能勉强维持,有的甚至不得不停业退出。

当下,不少老年食堂开始向社区食堂转型,向全年龄段开放。从长者饭堂到社区饭堂,从老龄到全龄。

《全国老年助餐服务发展简报》中提到:“2023年以来,全国社区食堂日均服务人次持续增长,其中18–35岁人群占比由2022年的8%快速提升至2023年的 37%。”

厦门一家老年食堂转型为面向全龄的社区食堂后,日供餐从150份增至200份,4个月实现收支平衡,印证了“全龄化”的潜力。

4年轻人与社区食堂

的“双向奔赴”

此前,就有许多年轻人涌入社区食堂的现象。社区食堂与年轻群体,本质上是一种“双向奔赴”。社区食堂为年轻人提供物美价廉又健康的产品,年轻人给社区食堂带来更多盈利空间。

那么,各地的社区食堂如何拥抱年轻人?

>>物美价廉,吸引“预制菜焦虑”的年轻人。

社区食堂的最大优势就是性价比高。虽然年轻人在社区食堂并不享受优惠补贴,但比起许多动辄四十元的连锁快餐来说,还是更有性价比。

以上海为例,多个核心城区的社区食堂人均20多元,可以从几十个菜品中选3个。许多社区食堂逐渐就变成了年轻人的工作餐食堂。

为了吸引年轻人就餐,有些社区还面向在辖区工作和生活的18-35周岁年轻人,推出了9.9元“青年专属”套餐。

此外,大部分社区食堂没有“预制菜焦虑”,而且菜品比较清淡,也契合现在年轻人健康化的就餐趋势。

>>网红化运营,吸引全龄打卡。

以前的长者食堂,大多装修陈旧,“老气横秋”。而现在越来越多社区食堂从装修到运营,更加网红化,以此“取悦”更多年轻人。

厦门联发嘉悦里食堂通过“夜酒+露营外摆”,让社区食堂不仅仅是纯粹吃饭的空间;杭州大运河社区食堂到了下午会“变身”为茶馆,更有杭州评话老师胡达的精彩演出,用纯正的杭州方言讲述历史故事;重庆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大兴社区食堂有意打造出了复古风,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圆桌和折叠椅、复古的暖水瓶和印花玻璃杯,成了网红“打卡地”……

上海也出现了一批“网红社区食堂”。比如,豫园社区食堂12元一笼的非遗小笼,皮薄肉鲜;比如,徐汇滨江市民食堂,人均20就能享受无敌江景;再比如,66梧桐院社区食堂,藏在梧桐区的乌达克建筑,被誉为最美的社区食堂。

>>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保证性价比。

社区食堂的连锁化运营,让食堂拥有了议价空间,控制供应链成本。比如,上海杨浦的“熊猫食堂”、徐汇的“缘源餐饮”在全市和若干街道社区合作,在上海的业务规模均达十几家甚至二十几家。

熊猫食堂运营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需求量越大,和供货商的议价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越强,同时,也掌握更多供应链信息,议价空间大。

无论是年轻人涌入社区食堂,还是社区食堂的年轻化运营,或许都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迹象。

5小结

“社区食堂是城市最温暖的毛细血管。”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社区食堂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调查显示,22.1%的老年人存在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尤其是失能、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助餐服务需求更加迫切。

社区食堂的走红,不只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又契合年轻人对高性价比餐饮的需求。社区食堂能否从“助老设施”,进一步成为“年龄人的食堂”,或许是其良性经营的关键。

这是神马情况
1 楼
“资金补贴也进一步推动了各地社区食堂的爆发”!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哈哈,党妈补贴干死私营,以后就是党妈独大!!
文学少年
2 楼
社区食堂由来已久,现在恢复让各阶层人士都有能享受挺好的。
我爱猪猪
3 楼
没有持久性,一阵风过去就黄了。
霸气的猪
4 楼
恢复人民公社?
低层群众
5 楼
这是好现象!美国的高薪水低消费在中国就要实现了
文强
6 楼
挺好的 有的承包商是奸商
耳大叶
7 楼
自己买自己做是可以盈利的
G
Grove676
8 楼
58年就是这么吃穷的😆
学好学坏
9 楼
无论叫什么其实就是饮食界的内卷。
关注者
10 楼
卷起来,让餐馆都倒闭
品春风
11 楼
噗,噗噗,人民公社由来已久,现在恢复让各阶层人士都有能享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