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东北?东北 给了全国惊喜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4月15日 23点22分 PT
  返回列表
73913 阅读
46 评论
酷玩实验室/央视

东北有粮!东北有人!辽宁挺沪 齐心战疫!辽宁省援沪医疗队200人今日驰援上海

辽宁2300吨物资驰援上海

2022年4月14日上午,一列满载着黑龙江人民深情厚谊的3000吨大米货运列车从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启程,奔赴2600公里外的上海,全力以赴帮助上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4月15日,辽宁省选派200名医护人员组成辽宁省援沪医疗队,赴上海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据了解,辽宁省在接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组织中医医疗队赴上海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后,连夜统筹优质资源,成立由3家省属中医医院2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辽宁省援沪医疗队,并随队携带近3吨药品和防疫物资驰援上海。

据了解,这支主要由中青年骨干组成的辽宁省援沪医疗队中,涵盖青年岐黄学者、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和辽宁省名中医。医护人员专业包括了中医肺病、心病、糖尿病、急症、针灸、康复以及院感等专业。此次医疗队员中平均年龄33岁、最小年龄只有23岁、其中“90后”有92人。辽宁省援沪医疗队设置了专家会诊组、院感组、中医救治组等,在派出支援上海力量的同时,3家辽宁省属中医医院还在院内设置远程会诊专家组,对前方援助上海医疗队遇到的难题进行远程会诊和指导。

上海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东北?

这两天,全国的注意力都放在上海。

无论是防疫,物流,还是疫苗,统统争论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过此时此刻,远在两千多公里外的东北,却悄然干了三件事。而且,是三件大事。

这第一件,是控制住了疫情。

4月8日下午,吉林省政府召开的本轮疫情防控工作第29场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37天的连续作战,经过对检测结果的综合研判,吉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判定,吉林市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正如新华时评所言,吉林用40余天的战“疫”历程证明:动态清零是科学的、正确的,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第二件,是保住了“粮仓”。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而东北三省又是我国粮食核心产区,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堪称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但由于赶上疫情,东北被迫腾出一只手来,两线作战。

4月4日,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滞留长吉两市农民返乡春耕工作方案》指出,按照“应放尽放、应返尽返、应管尽管”的原则,开展返乡农民集中转送工作,确保“一天不耽误、一户不落下、一亩不撂荒”,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

4月5日,长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滞留长春市区农民返乡春耕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和备春耕生产需要,决定为备春耕返乡人员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备春耕人员顺利返乡。

在一系列的调控之下,东北的育苗、耕种和催芽已经在稳步推行之中,各方面的损失已经降到了最低程度。这场“春耕保卫战“,稳住了。

 

第三件呢,是打“老虎”。

上周,东北又有一位官员落马,他是已退休4年之久的辽宁省政协原副主席,孙远良。

孙远良今年67岁,有过援藏工作经历,曾在朝阳市、辽阳市工作多年,当过辽阳市长、辽阳市委书记等职。

这似乎没什么可值得注意的,但特别的是,这是短短一个多月来,辽宁省被查的第三名副省级官员。

3月1日,辽宁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王大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3月29日,辽宁省副省长郝春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频繁的人事变动,是这些年来东北整风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东北目前正在发生的改变的一个缩影。

这到底是什么改变?说到这,我们要从这次东北的抗疫行动开始说起。

01

不同于上海的剑拔弩张,疫情中的东北,依然能找寻到独具特色的幽默感。

奔走在东北抗疫一线的物业工作人员和“大白”们,为了让当地居民更加安心、踏实地配合防疫工作,使出了浑身解数,想出了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金句。

比如在3月15日,长春开启第四轮核酸检测。在长春市宽城区新星宇和顺小区园区内,物业人员一段大喇叭开始硬核“喊话”:

“你不做,我不做,咱俩谁也不好过。”

“你不抠,我不抠,病毒传播何时休。”

“10栋已开抠,下来就抠,抠完就走……”

后来才知道,这是新星宇和顺小区赢时物业经理肖子龙想出的“段子”。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积极配合政府核酸检测工作,我们小区共有1808户居民,人数较多,为积极响应政府不落一人,应检尽检原则,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幽默接地气的喊话形式,让核酸检测效率更高。”他说。

 

同样的也发生在辽宁沈阳的“大白”身上。

“你到这就捅,捅完就走。”

“捅你不吐,捅你不yue。”

“捅你不反胃 现在做还免费。”

这段让人听后对核酸检测“心动”的“单口相声”,出自辽宁沈阳的“大白”周启明。

他介绍道,因为自己负责的片区内老人居多,就想到通过幽默“段子”的方式,打消大爷大妈们的顾虑,提醒他们尽早完成核酸检测,“台词并不是精心设计的,就是想说点和生活贴切的,随口想到哪儿就说出来了,希望大家都能配合防疫工作。保护自己,保卫城市。”

 

还有这段来自大连市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人民武装部部长李云龙的顺口溜。

“中山核酸,仅此一天!干到零点,赶快来检!明天想检,花钱路远!今天不检,绿码变脸!”

他表示,为加快第三次核酸检测速度,包括他所在海军广场街道在内的中山区各街道、社区立刻行动,通过楼院微信群、楼道公告栏、扫楼等形式迅速展开宣传,还用起了扩音喇叭沿街宣传。

“宣传内容比较正式,也比较长,我就突发奇想,编了个顺口溜。”李云龙说,原本只想通过这种方式,在朋友圈动员一下朋友和熟悉的居民们,没想到成了“爆款”。

为了让居民做核酸检测,还有“大白”使出了苦肉计。

“刚才我已经夸下海口,说你们是庄河最优秀的业主,如果有一户不下来,我就倒立跳绳……”

就冲这会说话的劲头,也得赶快下来测核酸。

辽宁阜新某核酸检测点的一位“大白”更是细致贴心。 “推销个跑腿业务,要是排队排累了,排渴了,排饿了,我可以帮你跑腿买点好吃的好喝的,你给我钱,我帮你办事,免费跑腿。” 这位“大白”只有13岁,因疫情期间学校停课,所以做起了志愿者。因为担心大家排队测核酸太久饿肚子,还开启“跑腿副业”。 

 当然,在繁忙枯燥的抗疫工作中,东北人也不忘用幽默的方式自我调侃。 比如一位长春市95后青年志愿者李凤伟,在结束了一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后随手拍了一个小视频,她说:你可以叫我“志愿者”,也可以叫我“那个扫码的”,也可以叫我“哎”,但是不能叫我“胖闺女”…… 在“胖闺女”的问题上,东北老妹儿绝不妥协。

 

 

 跟她一起加入长春市共青团志愿者队伍的还有自己的男友董瑞,他们是一对普普通通的95后情侣。目前,他们是24小时轮岗,她值白班,男友值夜班。日常的工作需要挨家挨户地敲门,送核酸自测试纸。 有时候,李凤伟面罩里的水蒸气会在冷风中被冻成一颗颗小冰块。但是听到大爷大妈们说“太辛苦了孩子,保护好自己”的时候,她又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我还记得我爸妈跟我说,总要有人站在一线。我说,是啊,总要有人站出来,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呢,对吧?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澄清一下我本人并不胖这件事情。” 说完李凤伟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热情、幽默和乐观,是东北人抵抗繁重工作的利器。

 

李凤伟(右)与男友董瑞(左) 无论多么艰难的境况,东北式幽默都不会缺席。哪怕剧本是“灾难片”,也能拍成“喜剧片”。 当然熟悉东北人的都知道,这种幽默不止出现在这一次抗疫行动中。

还记得几个月,辽宁大连一社区内分发居民购买的蔬菜水果,居民们下楼领取自费购买的生活物资时,工作人员们灵机一动,喊号时直接“洗浴中心接待员”上身,把领取物资的现场演绎成了“澡堂”的接待现场气氛,十分欢乐。

 “35号楼男士一位!”“55号楼一大一小!”“搓澡还是奶浴?”“酸奶浴一个!”“下一位!” 前来领取物资的居民们也默契配合,还有的问有没有手牌,实力展现了刻在东北人骨子里的“搓澡文化”。 小区业主姜女士称当时小区已被封了近20天大家挺疲惫也没什么娱乐就想到以这样的方式和大家互动一下。

 

 

看到大连防疫人员和市民群众苦中作乐的心态,不少网友被感染,感叹“心情一下不那么压抑了”,“东北人均喜剧人实锤”。

 

 

02

 

 

风趣归风趣,但真遇见事儿的时候,“老铁”们每次都冲在最前面。

 

长春疫情爆发后,来自不同岗位的242名沈阳人挺身而出,出现在162个核酸检测点位,与病毒展开争分夺秒的比赛。

 

在凌晨4点半的寒风中,他们心中仿佛有一团火,耐心标准地为每一位居民、学生进行采样,毫无怨言,井然有序。

 

哪怕累得腰酸背痛,双手被手套勒得发胀,大家也没有怨言。

 

名人也出现在抗疫大军之中,乒乓球奥运冠军李晓霞就是其中一位。她穿梭在小区中,为居民分发抗疫物资。

 

忙碌了一天后,她说,正是因为很多人的帮助,自己才能取得成绩,现在是回馈社会、回馈国家的时候。面对疫情,自己应该第一时间冲在前面。

 

 

不仅帮自己,其他地区出现疫情,东北人同样挺身而出。

 

这次上海疫情突发,食物紧缺,亟需援持,东北大米火速赶到。

 

泛亚航运依托公司北粮南运沿海运输大通道,在原有东北粮食运输服务基础上,4月1日紧急安排两条船舶配载大米等民生物资火速驶向上海。

 

2022年3月19日,永州开展核酸检测,在当地生活的“东北老铁”王战了解到这个消息后,坐不住了,当即决定为奋战,为一线工作者免费提供100份铁锅炖大鹅盒饭。

 

王战朋友圈截图

原先以为东北人像个“钢铁直男”,但经过这回奥密克戎病毒,“暴露”出了隐藏在心底的铁汉柔情。

 

不仅如此,东北一手保证防疫的同时,一手还托举起中国的“菜篮子”。

 

此前,由于疫情突袭,东北一时间陷入混乱,静态管理、交通管制、村屯设置卡点……一时间全省上下忙于应对,但农时不等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稳住东北大粮仓?

 

这时,东北稳住了阵脚。

 

首先,他们开始解决农民务工者的返乡问题。

 

有了政策的通行,身在外省的农民能够尽快返乡,才有足够多的人力来加入春播的队伍之中。

 

其次,是加快港口的工作效率。

 

营口港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化肥转运港口,进港化肥吞吐量占辽宁全省总量的90%。在这里,6000余名干部职工仍然一直坚守在港区,保障港口生产的正常进行。

 

他们还首先尝试了整列钾肥吨袋装火车作业,有效提升装运效率。3月30日至4月12日,营口港内库及港外库累计发运化肥16.29万吨,占已确定发运计划的57.7%,其中铁路发运9.04万吨、公路发运7.25万吨。

最后,是调集各部门的力量。

比如吉林各级气象部门每隔5天,通过实地测量或观测站获取不同深度土壤相对湿度和干土层厚度数据,为涉农部门和农民大田播种提供参考;省气象学会和农业气象服务专家面向广大农民开展多轮气象科普讲座,讲解天气变化的应对措施和水稻育苗关键期的注意事项。

在所有东北人的努力之下,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战役传来了好消息——截至4月10日,全省各市(州)返乡人次达9.4万,水稻种子到位率达99.3%,化肥、农药到位率与往年基本相当。东北人不仅保护全国不被病毒侵扰,也守护住了人民的菜篮子。

03

说起付出和援助,一直是东北的标签。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东三省就承担起了“托举”全国的重任。1950年到1980年,共支援全国各地钢材5亿多吨、焦炭368.8万吨、动力机械98.1万台,调迁各类人才近173万人。

一列列火车满载煤炭、钢铁、石油、装备、木材、粮食等紧缺物资从东北开往全国各地,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桶金”,同时也难以避免地给东北留下了一段伤痕的历史。

不过好在东北人足够顽强和有韧性,又从低谷中爬了出来。

说到这我们要来普及一个冷知识——辽宁的人均存款已经升至全国第四。

根据去年统计,其人均存款数超过了10万元,仅排在北京市、上海市和浙江省之后。

论及增速,其要远快于浙江,跻身前三也指日可待。再把视角往外推,整个东北三省全部都进了前十名。

都说东北经济落后,怎么人均存款还名列前茅呢?

这背后最关键的,是东北进入工业时代比较早。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有大量的工业制造业。

“东北地区最辉煌的时期,物质产品生产量与供应量最高年份可以占全国生产总量的70%—80%,最低年份也能达到全国生产总量的50%。可以说,那时全国经济运行都要依靠东北的资源与产品维持。”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赵儒煜如是说。

正是拥有工业,给了东北经济一个重要的基础,同时,也让制造业升级在东北显得顺畅得多。

前不久,华晨宝马在沈阳铁西区的新工厂完成了升级扩建,其总投资高达30亿元,是宝马在华投资的最大项目之一。

2010年至今,华晨宝马在沈阳屡屡下注,宝马集团负责财务的董事彼得说,累计投资超过了730亿元人民币。

在东北投资的外资不止宝马一家。

2月1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长春启动,计划投资额超300亿元人民币,将打造奥迪在我国首个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

4月份,德日合资企业贺利氏将在沈阳铁西区启动新厂建设,其在贵金属、齿科、传感器、石英玻璃及特种光源领域是世界的隐形巨头。

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外资也在加大投资力度。奥迪、丰树集团、益海嘉里、雀巢等一批外资企业投资扩产。

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93.6亿元,同比增长14.9%,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东北,辽宁、吉林两省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7.1%、16.7%,均高于全国水平。

 

东北完整、成熟的工业体系,屡屡得到外全世界制造业的青眯和夸奖。

比如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瑞士布克哈德压缩机公司的独资企业——的常务副总经理李晓刚就表示,除市场外,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外资看中我国的重要原因。这方面,东北更具优势。“我们的产品大多非标定制,对东北高水平技术工人有很强的依赖。”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也说,他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工厂,沈阳生产基地是开创性的,集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5G等新技术。

这些内在原因,让东北从过去的商业“绝缘体”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变成全国、甚至全世界高端制造业的香饽饽。

尾声

从前几年开始,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巨头也先后在东北进行大手笔投资。

2019年5月15日,沈阳市政府和万达集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集团将在已完成投资250亿元的基础上,在沈阳再投资800亿元。同年6月,恒大集团也宣布在沈阳投资12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项目。2019年8月,又传来恒大、万达将分别在吉林省投资1000亿元的消息。

投资的背后,是东北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拿雀巢集团全球首个谷物能力中心项目来举例,目前,这个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区的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这里冬季不能施工,补齐这个短板,就要在营商环境上想办法,为项目建设‘加速’。” 公司一位负责人回忆说,项目涉及处理一处复杂地块,全部办好可能半年之久,但相关部门联合办公,一个月就解决了问题。

而就在上个月,一件更值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发生了——东北唯一独角兽完成了IPO。

这家公司被称为“中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名叫长光卫星,它已于3月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辅导备案。假如一切顺利,长光卫星将有望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第一股”。

这不仅是中国航天的一个里程碑,也象征着东北科技走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高精尖技术也在慢慢走入东北一直以来赖以为生的农业。

根据《新华社》所述,这几天,在叠盘暗室育苗车间内,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对智能控制系统和数据平台进行测试。智能化暗室育苗工厂投入使用后,在少人或无人情况下,依靠智能系统完成浸种催芽直到秧苗进入大棚管理。

种植户李雪鹏说,安装了智能终端后,就可以实时了解作业和油耗情况,播行直、接茬准,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高了播种质量。

在吉林省洮南市圣一金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监控室里,田间各项气象数据和农机作业情况实时显示在控制室大屏幕上。

“有了大数据和先进农机设备,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掌控生产的全过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员聚集,防疫、春耕两不误。”这家公司负责人龚树魁说。

过去我们总调侃“东北的重工业是烧烤,轻工业为直播”,网上也在营造东北人是投资黑洞的消息。但从最近一件又一件细节看来,东北正在默默做着努力和改变,正朝着一条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

这些变化,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假如不是参与者,还感受不太到,但这次疫情,却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地方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貌,这是一个更有活力的东北,一个更有组织力、协调力的东北。

从今往后,我们不该再用旧眼光,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东北,而是要重新认识这个地方,还有这里的人对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他们每一位都是英雄,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h
hey6park
1 楼
这次不黑东北人啦 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乐观的东北人 不需要的时候 转脸就骂人家山炮黑社会
洪达
2 楼
刚刚,就在刚刚,我一口茶,没吞下去,喷了一桌….操,差点没把我呛死。
砍瓜切菜侠
3 楼
那些想让这个政府换个方式抗疫的还是死心了吧。只要中国还有一个地方封城能成功的,党都会说成是绝对科学绝对可行。换句话说,就算黑龙江失败了,还可以吹漠河村封锁成功了。然后一贯到底
u
uncommonmango
4 楼
封控清零对于国情没有错,中国医疗水平低下,那么多农村人哪来的那么多医院?人口那么多怎么可能到处搞隔离? 封控是逼不得已的下下策,可是无奈啊? 但问题是,国外有效疫苗为什么不用?国产疫苗不过关为什么花冤枉钱?背后的勾兑腐败内幕是不是触目惊心? 这么大的事还能有腐败? 腐败能不能给整个民族带来灾难?看看晚清。体制的落后的遮羞布没人敢揭?没有毛泽东会有李泽东 张泽东,王包子 姜包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Y
YouWire
5 楼
国外 有效 疫苗??? 请研究一下美国的疫情: 死亡人数还是世界第一。
f
folkuniv
6 楼
神经病!
u
uncommonmango
7 楼
活鸡巴该! 平时歌颂党歌颂包子,文革时全国人民被老毛整得死去活来,上至中央高干下致平民百姓,人人胆小如鼠 怯懦,接下来还不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活该!等到自己差点被整死时才想起反抗? 活该! 不管我的事,我早在十几年前就看透了中共的腐败,早就来美国了
Y
YouWire
8 楼
上海需要加油了。 大多城市都是3个星期搞定。
爷来也
9 楼
胡温时代的不折腾政策,全国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社会和谐。这样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樱桃儿熟了
10 楼
狗粮汉奸又来放屁了。这些人咋这么坏呢?难道好人一旦收到盎撒西方的蛊惑,不仅自己成了奴才,咬起同胞来也格外的凶残了?砸了?南大盎撒就是毁坏人们心智的毒药?
群X乱舞
11 楼
疫苗保护率如何数据很多,拿死亡人数说事也太无知了,你不看感染人数?你不看死亡人群是否有接种过疫苗?不看他们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你不看社会其他的相关防疫政策? 文盲就不要讨论这种自己理解不了的科学问题。
越狱
12 楼
滚你妈逼的,恶心人! 需要救助时就是乐观东北人 不需要时就是网上水军带头黑,胡编乱造视频,恶意造谣生事辱骂东北人 阿里系自媒体,上海媒体的报道已经不要个b脸了 没粮食了,想起你东北爸爸来了 操你妈的,每次都是粮食喂狗,东北支援全国从建国以来每次都没拉下,到最后人家不承认还骂你
广
广角镜
13 楼
全城不事生产光靠外面资助是不现实的,光大米消耗量就是惊人的,黑龙江慷慨资助的3000吨大米勉强够全上海人吃一顿(还不能吃饱),还没提及其它食材和日用品消耗。如果封堵三周,得需要多少物资供应,如果供应不上就是组织不力,很容易酿成人祸,再说上海不事生产的三周,以后还得靠人民大众加班加点的弥补回来,不然家家都会出现经济危机。
y
yuba
14 楼
呵呵
二赖他哥
15 楼
数字、青0啥的,那都牛氓集团一个人说了算,想咋说就咋说 😂
雪中奔牛
16 楼
又开始吹了,看看吉林老百姓都怎么骂的吧
p
puluoning
17 楼
中国医疗水平低下 我不同意 感染好几万 一个死亡都没有 你告诉我水平低下?
u
uncommonmango
18 楼
挑200斤可以不换肩,你指望他换政策?
u
uncommonmango
19 楼
中国死了多少人你能知道? 党媒说的话你能信? 当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湖北麻城亩产3万6千斤,现在为什么就不能亩产1万斤? 你木头脑袋能开窍吗
海德
20 楼
东北就是动物农场里的马、 为共产主义鞠躬尽瘁, 最后死的时候尸体被猪卖给螯胶水的工厂。 上海人天天念着 古代东北蒙古侵略他们,反鞑子, 反北方人,其实就是为了占便宜。
l
liebsh
21 楼
为什么从最远的东北调粮,而不是就近的农业大省山东??? 3000吨大米,平均到2500万上海人手里,每人就分得120克,这够几个小时垫肚子的!还要新闻也没说这些物资是否免费,估计最后还是会高价售出!土共从来不给会送百姓任何东西! 最后吉林市的动态清零对上海没多大借鉴意义,两个城市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最后还扯动态清零是科学的,不好意思,小学生文化层次根本到不了谈论可续的地步!
越狱
22 楼
还不是东北产全国最好的大米,南方人喜欢吃大米,不喜欢吃山东馒头,人家不要白面
w
wangyuehong
23 楼
长春能清零,说明可行!
m
monkeyking
24 楼
通篇吹牛B,你试试上海那么多病例,哪个省一样崩溃,别不科学客观沾沾自喜了…
菊花安倍
25 楼
大白这个词 谁起的 有才了
b
boey
26 楼
2012年11月15日,62岁的孙春兰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8],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11月21日起,接替张高丽兼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2014年12月,令计划因涉嫌违纪被查,中共中央宣布由孙春兰接任其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职务[9],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以政治局委员兼任的中央统战部部长。2015年8月当选中华海外联谊会会长[10]。2016年12月前开始担任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11]。 2017年10月25日,67岁的孙春兰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连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2018年3月19日,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名[12],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七次全体会议投票表决决定,任命孙春兰为国务院副总理(排名第二)[13]。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孙春兰作为分管医疗卫生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赴武汉全程督战,指导相关救治防疫工作。3月7日,孫春蘭視察武漢社區,社區內部便臨時指揮志願者送菜送肉,此時社區內有武漢市民高呼「假的」,意為指明志願者送菜是社區臨時為應付檢查之行為,實際工作不到位,并抗議地方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此舉在中國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并引起了中國紀檢網站重視,孫春蘭強調要立即整改,實事求是,絕不掩飾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切實解決民生實際問題[14][15]。在相关情况缓和后,孙春兰率中央指导组于4月底返回北京。
b
boey
27 楼
细看,这个货去哪里哪里就整段垮掉。台海她去了夸了,香港她去了垮了,上海她也去了,垮了。。。。国妖
S
SunGolden
28 楼
尽义务的时候,一定落不下东北。有好事的时候,从来不会想起来东北
W
Wuyueshanren
29 楼
呵呵🤭
尽人事
30 楼
: 江的时候你说江是江大婶、胡的时候你说温是影帝、现在是习你又捧江胡骂习、这就是什么?是狗粮特性!
青蛙
31 楼
瞎說 納粹牆國哪有人死 哈哈哈哈哈
l
leejackson
32 楼
别乱吹了,东北的技术工人至少是20年前的事了。东北的机械加工行业早就都破产了。现在后继乏人。还在撒谎。
常青树叶青
33 楼
中国的事需要狗粮操心吗?狗粮干嘛要在这里上蹿下跳?打了疯狗针了?
t
tony0515
34 楼
老实讲,长春的疫情比上海早也比上海严重,但是长春能控制住,上海控制不住,主要还是重视程度不够。上海固然人口比长春多,但这不是理由,广州北京深圳人口不多吗?这些城市发生疫情怎么能控制得住的,无非是早发现早隔离,不要认为自己重要就不能封城,越是重要越是要谨慎,挟身自重只会堕入深渊难以自拔
顽童在线
35 楼
送物资也没有用,到不了老百姓手里,如果能到也是被盗卖高价。
l
lyg1029
36 楼
胡温时代,言论自由相对宽松
紫衣无痕
37 楼
当惯了大哥,哪怕自己饿肚子,也得省下一口饭,喂着娇生惯养,从小被宠的胖弟弟。
z
zihao78300
38 楼
在东北,每家200斤猪肉,五百斤大白菜放家里,我能过完整个冬天不出门,上海人。。。。阿拉要吃青菜啊,阿拉要吃小笼包啦,阿拉要吃海鲜拉。。。。。。
A
AEX
39 楼
如果报道的东北运送大批粮食蔬菜去上海的消息属实的话,那就是一帮蠢驴在行动。在上海周边地区有足够的粮食和蔬菜资源,关键问题是人员车辆不允许活动,因此无法解决采收和运输问题。就近的物品都无法及时运进上海,远在北方的物品就可顺利运进去了?
雪落雨痕
40 楼
暖不暖真不好说 东北人不会忘记被骂穷逼时候的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