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里能刨出金子,你会不会冲上去狠捞一笔?
19世纪的时候,美国人就是这么干的,当时全民淘金热,一旦确定了金矿的位置,无数人就会蜂拥而至,一边喝酒干架、一边埋头挖金,造就了不少暴富的神话。
类似的故事,正在江西宜春上演。
今年过年的时候,正月初一的好日子,不少人年也不拜了、亲戚也不走了,纷纷扛起锄头上山挖锂矿石。
这是从去年十月份开始的一股热潮,虽然村民们不炒股、也不刷微博,但架不住挖掘机天天半夜在山上猛凿——如果不是有利可图,这群外地人何必铤而走险?
没过多久,锂矿很值钱的消息就传开了。
按照当时的收购价来算,勤勤恳恳在山上刨一天石头,运气好能赚上五六百甚至上千块,这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万的村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
从那个时候开始,甭管是多狭窄的山头,总能聚集起数以百计的“矿工”。没设备就拿锄头砸、用手掰,攒够一堆用饲料袋子装了扛在肩上,就这么一点点运出大山。
明面上的矿石不够分了咋办呢?那就刨地呗。
为了能挖到地底的锂矿石,村民们在后山上也挖了不少两三米深的深坑。承包了土地的人不愿意,结果换来劈头盖脸的反驳:“上面的树是你的、里面的资源是国家的,村里的大伙都有份。”
这种无证施工涉嫌“非法采矿”,而且全村人都去这么搞,对植被和山体结构有不小的破坏,逼得没办法了,当地不得不让村支书们组织起了针对性的整治活动。
首先是发通知和传单,上面印了至少20多个举报电话;紧接着还在村口搭棚、村外设卡,一边安排人手巡逻劝返,一边检查路过的可疑车辆,终于算是把这股势头给按下去了。
不过对当地影响最大的,是企业规模的开采。
宜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按照21年的勘探数据,宜春市及其下属管辖地拥有探明锂云母矿约占全国储量40%左右,全开采出来的话,可以装备6亿辆电动汽车。
有矿就有钱,有钱就有企业——这里面不光有资本雄厚的专业玩家,更多的是只有一腔热血的冒险者,其中有点见识和门路的,会想办法找到靠谱的矿坑。
既没有矿山、又没有渠道,那就只能找当地的矿石中介了。
不过你也不能完全信任他们,因为这里面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骗子。有人会假装中央领导家属骗渠道费,有人会装作货主骗货款,当然更多的则是靠信息差赚差价的二道贩子。
就算你能买到货,也不一定就能派上用场。最夸张的一次,有加工厂高价抢到了一批矿石,结果发现这批货已经被转手倒卖了六七次,矿石的品味更是低到令人发指。
按照目前粗采的工艺来看,生产一吨碳酸锂会产生数十、上百吨的锂渣,再加上锂矿中伴生的钽、铊等重金属元素、以及冶炼的伴随产物,很容易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
比如在去年11月底,江西高安就发现其附近的锦江水质出现异常、涉重金属含量超标,惊动了应急管理部。最后上下游查来查去,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宜春。
闹得这么狠,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钱。
自从咱们将新能源汽车明确为“弯道超车”的发展路线后,整个行业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虽然中间少不了骗补和暴雷,但从现在的国际市场份额来看,这步棋走得不错。
不过由于市场太火爆了,新能源的动力心脏——锂也被炒到了天上。
2012年锂价不过才4万元一吨,2015年底直接被拉到14万每吨;这还不算完,等到了2022年10月,碳酸锂的报价高达54万一吨,就连最粗糙的锂矿石也飙到了3000块钱一吨的阶段性高点。
锂价涨太狠,做电车和做电池的都不爽,唯一开心的就是卖矿的国际大矿山。虽然宜春的锂矿储量比较不错,但从目前的产量看,澳大利亚是绝对的老大,份额超过52%,智利第二,份额25%,中国的份额是13%排第三,看起来还不错吧?
如果看矿产储量的话,那咱们的地位还得再降降。截至2021年的探明储量,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42%、26%、10%,而中国只占7%。
一边是产量和储量的限制,一边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国内不得不进口大量的锂矿资源,国内锂矿资源对进口的依赖度高达75%,主要的卖家就是很让大家不爽的澳大利亚再加上南美锂三角。
更尴尬的是,排名前几的这几个国家还在计划搞小团体。
去年10月份,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就开始草拟文件,打算建立一个类似欧佩克一样的锂矿定价组织,靠增减产“操纵价格”。更让人担心的是,目前产量第一的澳大利亚对此也很感兴趣。
一旦全球主要的锂矿产区抱团成功,下一步一定会对下游的新能源大国施加影响。到时就算宁德、比亚迪这样的大企业能靠市场地位扛住“讹诈”,剩下的中小公司恐怕都免不了要被老外拿捏。
这对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国产新能源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
解决办法有没有呢?很简单,那就是出海买矿。
你不是想抱团谈判操纵价格么?那我就收几家大矿山,一来能保证供应、二来也能避免坐地起价,这从底层的商业逻辑上来说,就是把水搅浑,而且很多国内的企业都是这么做的。
可随着国际上保守主义抬头,这条路也不太好走了。
21年智利曾经宣布向本国和海外公司提供5个8万吨的配额,共计40万吨的勘探和生产合约,中标者将获得7年的勘探和开发项目以及20年的生产时间。
结果等到中国公司中标以后,智利议员立马就向众议院申请了禁令,要阻止政府接受锂矿开采合同的投标,然后官方也立刻把项目叫停、把矿山给国有化了。
做的更狠的是加拿大。2022年底的时候,他们就突然出手、要求三家中企剥离在加拿大的矿产投资——理由当然给的冠冕堂皇,但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政治经济考量。
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你只能先把国内的锂矿资源给利用好。
最起码,要避免各种低效、无序的乱采乱炼。就拿宜春来说吧,小矿小厂太多就意味着集中度不高,这不仅会推高成本、也会影响价格,对目前有限的锂矿产量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种浪费。
有鉴于此,有关部门也正在采取措施。
停产肯定是躲不掉了,但这也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对于被上上下下寄予了厚望的新能源和锂电产业来说,不管咋搞,只要不重走铁矿石和钢铁产业的老路就好。
假如地里能刨出金子,你会不会冲上去狠捞一笔?
19世纪的时候,美国人就是这么干的,当时全民淘金热,一旦确定了金矿的位置,无数人就会蜂拥而至,一边喝酒干架、一边埋头挖金,造就了不少暴富的神话。
类似的故事,正在江西宜春上演。
今年过年的时候,正月初一的好日子,不少人年也不拜了、亲戚也不走了,纷纷扛起锄头上山挖锂矿石。
这是从去年十月份开始的一股热潮,虽然村民们不炒股、也不刷微博,但架不住挖掘机天天半夜在山上猛凿——如果不是有利可图,这群外地人何必铤而走险?
没过多久,锂矿很值钱的消息就传开了。
按照当时的收购价来算,勤勤恳恳在山上刨一天石头,运气好能赚上五六百甚至上千块,这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万的村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
从那个时候开始,甭管是多狭窄的山头,总能聚集起数以百计的“矿工”。没设备就拿锄头砸、用手掰,攒够一堆用饲料袋子装了扛在肩上,就这么一点点运出大山。
明面上的矿石不够分了咋办呢?那就刨地呗。
为了能挖到地底的锂矿石,村民们在后山上也挖了不少两三米深的深坑。承包了土地的人不愿意,结果换来劈头盖脸的反驳:“上面的树是你的、里面的资源是国家的,村里的大伙都有份。”
这种无证施工涉嫌“非法采矿”,而且全村人都去这么搞,对植被和山体结构有不小的破坏,逼得没办法了,当地不得不让村支书们组织起了针对性的整治活动。
首先是发通知和传单,上面印了至少20多个举报电话;紧接着还在村口搭棚、村外设卡,一边安排人手巡逻劝返,一边检查路过的可疑车辆,终于算是把这股势头给按下去了。
不过对当地影响最大的,是企业规模的开采。
宜春有全球储量最大的多金属伴生锂云母矿,按照21年的勘探数据,宜春市及其下属管辖地拥有探明锂云母矿约占全国储量40%左右,全开采出来的话,可以装备6亿辆电动汽车。
有矿就有钱,有钱就有企业——这里面不光有资本雄厚的专业玩家,更多的是只有一腔热血的冒险者,其中有点见识和门路的,会想办法找到靠谱的矿坑。
既没有矿山、又没有渠道,那就只能找当地的矿石中介了。
不过你也不能完全信任他们,因为这里面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骗子。有人会假装中央领导家属骗渠道费,有人会装作货主骗货款,当然更多的则是靠信息差赚差价的二道贩子。
就算你能买到货,也不一定就能派上用场。最夸张的一次,有加工厂高价抢到了一批矿石,结果发现这批货已经被转手倒卖了六七次,矿石的品味更是低到令人发指。
按照目前粗采的工艺来看,生产一吨碳酸锂会产生数十、上百吨的锂渣,再加上锂矿中伴生的钽、铊等重金属元素、以及冶炼的伴随产物,很容易造成十分严重的污染。
比如在去年11月底,江西高安就发现其附近的锦江水质出现异常、涉重金属含量超标,惊动了应急管理部。最后上下游查来查去,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宜春。
闹得这么狠,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钱。
自从咱们将新能源汽车明确为“弯道超车”的发展路线后,整个行业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虽然中间少不了骗补和暴雷,但从现在的国际市场份额来看,这步棋走得不错。
不过由于市场太火爆了,新能源的动力心脏——锂也被炒到了天上。
2012年锂价不过才4万元一吨,2015年底直接被拉到14万每吨;这还不算完,等到了2022年10月,碳酸锂的报价高达54万一吨,就连最粗糙的锂矿石也飙到了3000块钱一吨的阶段性高点。
锂价涨太狠,做电车和做电池的都不爽,唯一开心的就是卖矿的国际大矿山。虽然宜春的锂矿储量比较不错,但从目前的产量看,澳大利亚是绝对的老大,份额超过52%,智利第二,份额25%,中国的份额是13%排第三,看起来还不错吧?
如果看矿产储量的话,那咱们的地位还得再降降。截至2021年的探明储量,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42%、26%、10%,而中国只占7%。
一边是产量和储量的限制,一边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国内不得不进口大量的锂矿资源,国内锂矿资源对进口的依赖度高达75%,主要的卖家就是很让大家不爽的澳大利亚再加上南美锂三角。
更尴尬的是,排名前几的这几个国家还在计划搞小团体。
去年10月份,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就开始草拟文件,打算建立一个类似欧佩克一样的锂矿定价组织,靠增减产“操纵价格”。更让人担心的是,目前产量第一的澳大利亚对此也很感兴趣。
一旦全球主要的锂矿产区抱团成功,下一步一定会对下游的新能源大国施加影响。到时就算宁德、比亚迪这样的大企业能靠市场地位扛住“讹诈”,剩下的中小公司恐怕都免不了要被老外拿捏。
这对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国产新能源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
解决办法有没有呢?很简单,那就是出海买矿。
你不是想抱团谈判操纵价格么?那我就收几家大矿山,一来能保证供应、二来也能避免坐地起价,这从底层的商业逻辑上来说,就是把水搅浑,而且很多国内的企业都是这么做的。
可随着国际上保守主义抬头,这条路也不太好走了。
21年智利曾经宣布向本国和海外公司提供5个8万吨的配额,共计40万吨的勘探和生产合约,中标者将获得7年的勘探和开发项目以及20年的生产时间。
结果等到中国公司中标以后,智利议员立马就向众议院申请了禁令,要阻止政府接受锂矿开采合同的投标,然后官方也立刻把项目叫停、把矿山给国有化了。
做的更狠的是加拿大。2022年底的时候,他们就突然出手、要求三家中企剥离在加拿大的矿产投资——理由当然给的冠冕堂皇,但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政治经济考量。
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你只能先把国内的锂矿资源给利用好。
最起码,要避免各种低效、无序的乱采乱炼。就拿宜春来说吧,小矿小厂太多就意味着集中度不高,这不仅会推高成本、也会影响价格,对目前有限的锂矿产量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种浪费。
有鉴于此,有关部门也正在采取措施。
停产肯定是躲不掉了,但这也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对于被上上下下寄予了厚望的新能源和锂电产业来说,不管咋搞,只要不重走铁矿石和钢铁产业的老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