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说出了那个害苦中国人的致命偏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2月12日 1点43分 PT
  返回列表
81178 阅读
38 评论
海边的西塞罗

为什么中国人普遍瞧不起文科生。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要事先声明,我其实挺喜欢张雪峰这个人的,这个靠给人辅导考研起家的东北老师,总能用一些特通俗、简练的语言,直白的说出一些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得常识。

比如最近在一场他的直播中,有家长表示孩子数学能考140分,却不想学理科。张雪峰回复力劝家长千万别放孩子学文。他直接给了一个三段论:“所有文科专业都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说白了就是伺候人的服务业”,“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儿,就是‘舔’。”

当然张雪峰做了上述发言之后,马上就道歉了。

但在我看来,这个道歉比不道歉伤害还大。这有点类似你在美国骂黑人兄弟“尼哥”(Negro),然后你学着张雪峰老师一样道歉,说“你们黑人最尊贵了。”你试试人家黑兄弟听了以后揍不揍你?

歧视之能伤人的原因,就在于它点破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偏见。很多美国白人甚至亚裔打心底里是瞧不起黑人的,所以说“尼哥”这种词汇才能伤人。

同样的道理,张雪峰短短几句话之所以对文科生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原因不在他自己,而在于大多数中国人对文科生的歧视是真实存在的。

是的,甭管有没有张雪峰说出来,在中国学文科受到的歧视,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比肩于在美国当黑人,很多中国人骨子里就是觉得文科生就是没有理科生硬气、牛逼、有用,甚至未必能算知识分子——如张雪峰老师所言,你读了文出来能干什么?不就是“伺候人”么?而在不怎么讲究尊严平等的咱这儿,“伺候人”在很多人眼里无非就是给人当奴才、“舔”。那当然就没啥尊严可言。

甚至说的更严重一点,在中国当文科生可能还不如在美国当黑人,毕竟肤色这玩意是先天的,没办法。可学文可是你自己选的——我就是大学的时候凭着兴趣爱好理转文的。我至今记得转专业后那年过年回家时,某位亲戚看我的眼神——好不容易考上名牌大学,学个什么“有用”的理工不好,偏偏要自己转去学文、学历史?将来肯定还不如我家孩子二本的“有用专业”能挣钱!

毕业以后多年的社会经验,让我无法否认张雪峰老师所代表的这种社会偏见。在中国,文科大学生确实是受歧视的,很多人就是觉得文科生“没用”。文科生也确实普遍“不挣钱”,而不能挣钱又是当下社会的一大原罪。这是我们社会当下的一种实然。张雪峰老师,就像他一直做的一样,这次又说了一句大实话。

可是这个实然,是否又是应然呢?其实并不尽然。

我有个想法,中国人这种普遍存在、持续多年的瞧不起文科生的偏见,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也许是非常致命的。

为什么?本文仔细说说。

先说一个挺有趣的店——张雪峰在直播中提到了“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其实相对应的,农业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产业”,工业则可以被称为“第二产业”。

可你观察一下中文媒体,会发现很少有人会用“第二产业”去称呼工业。

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人潜意识当中觉得。用“第二产业”称呼工业,似乎有点辱没了这个伟大行业的意思。

是的,工业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所以怎么能称呼其为“第二”呢?太不尊敬了。

中国人对工业的这种顶礼膜拜,其根源可能在我们的近代时。1840年以前的大清,曾经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农业强国,但是却被列强用坚船利炮教训了个底掉。挨了揍之后的中国人从此慢慢形成了什么强都不如工业强,种地绣花都不如多产几吨钢的审美倾向。所以历史上我们有过“实业救国”“大炼钢铁”。

时至今日,中文互联网圈子里,依然有一批人热衷于称自己为“工业党”。他们主张中国应该其他什么都不顾,一心一意把全球的主要工业产能都攥到自己手中,然后一切问题就都好解决了。

中国人对文科生的普遍鄙视,其实也是在这种对工业的狂热崇拜中产生的,毕竟你文章再写的花团锦簇,能炼出一吨钢来么?不能就没用!鄙视你是应该的!

但是,如果你但凡了解一下全球的现代史,你会发现这种不顾一切的崇拜工业的情绪,其实是非常愚蠢的。

一个发达国家当然需要有强大的工业,但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却未必一定是发达国家,甚至未必是强国——这方面的突出表现,请看当年的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

冷战时期的苏联,一直在用一种过时的指标代替GDP来计算它与美国实力差距,这个指标就叫“工农业总产值”,从这个指标看,苏联直到解体前,都一直是紧追美国的全球老二。力压日欧等一众发达国家,解体简直是天方夜谭般的事情。

但事实上我们知道,如果计算GDP,当时的苏联已经远远被美国等一众发达国家远远甩在身后了,因为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时至今日,美日欧等标准发达国家的产业GDP占比一般是农业(第一产业)占2%、工业(第二产业)占23%、服务业(第三产业)占75%。被很多中国人视为太“软”、乃至“没用”的第三产业,不仅是发达国家吸纳就业人口的主要行业,也是这些国家用以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相比之下,俄罗斯至今仍保留着重工农(尤其是工业)轻三产的畸形产业结构,截至2021年,俄罗斯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20%左右,工业占比则惊人的超过了70%,第三产业则不足10%。

这看上去,俄罗斯拥有一个能把所有原教旨工业党馋哭的产业比例结构。

可是,你说而俄罗斯这个国家强大么?你看看一场俄乌战争,它打成了个什么样子?

为什么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都占比如此之大?俄罗斯和旧时代苏联极为推崇工业的产业结构却被证明失败了呢?

简单的说,就像曾经的农业时代一样,人类的工业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

人类爆发农业革命大约是距今10000年-5000年的事情,之后几千年中人类经历了颇为漫长的农业时代,那个时代,一个国家会种田可不是一件很土的事情,恰恰相反,会搞农业意味着你比其他文明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产生更多的力量。古代的中华帝国和西方的罗马、工业革命爆发前的法兰西,一度占的都是这个便宜。那个时代的农业强国,就如同工业时代的列强一样,是可以横着走的。

可是当农业革命最终普惠全球,农业时代的晚期,一心“劝课农桑”的大清,却遇上了麻烦——为了一心搞好农业,把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一切正在发生的事务都视为奇技淫巧、舍本逐末。同时,运行了两千年的帝国体系也高度特化为只能适应农业生产,没有留出允许工业化的“制度余量”。于是当时的中国就被锁死在了这个“农业陷阱”当中,怎样挣脱也无法自拔。

而以这种眼光去观察苏联,你会发现苏联遭遇的问题也是一样的——与19世纪别国都在奔向工业化,晚清却深陷在“农业陷阱”当中一样。20世纪后半叶的苏联,其实遭遇的是一个典型而过时的“工业陷阱”。

苏联所执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个高度适应和适合发展工业的体系。国家统一规划并拨款支持工业发展,工农业所得利润只保留尽可能小的一部分在民众手中流通,大头都被拿来继续投资扩大工业再生产。这种体系,再加上全社会推崇工业的氛围,固然可以用最快速度将工业产能推向极致。

但问题是,“大人,时代变了”。

与延续数千年的农业时代相比,工业时代只在人类历史上持续了两百年,这个时代固然通过机器大生产,解决了人类工业品匮乏的问题,但当全球主要国家都相继走入并完成工业化,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不再是工业品的匮乏,而是过剩。人类所需要回答的下一个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我们怎么得到足够的工业品,而是需要制造什么样的工业品才能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

这个特点你看看所有中等收入以上国家的现状就知道了,从过去的冰箱彩电到现如今的智能手机、汽车。工业品本身不是稀缺、而是过剩的。生产者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应该怎样足量去制造完成某种功用的工业品,而是生产什么样的工业品才能够被消费者所喜爱。让他们乐于在过剩的选择当中,去选你生产的那一种。

所以稀缺的已经不再是产能(产能早已过剩了)而是信息——告知使用者需求、指导商品怎样生产的信息。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才会被称为信息时代。

其实参照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叫法,信息时代更准确的叫法就是“服务业时代”或“第三产业时代”。因为使用工农业商品的人,到底会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这种关键信息,是无法被工农业生产的供给侧直接得到,而只能从消费端去获得。

而这个消费端也就是张雪峰老师和很多中国人所鄙视的“第三产业”,因为第一产业农业是“伺候庄稼”的,第二产业工业是“伺候机器”的,唯有第三产业服务业,才是“伺候人”的。

只有伺候人的人,才能知道并告诉你被伺候的人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而那个产业拥有了这种信息、能引导这种信息,就意味着它掌握了主导权。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今天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占比中的大头都是第三产业了吧。这与当年的工业革命大家都在搞工业一样,第三产业的发展,正是当下世界的大势所趋。

这一次,我们不该再赶不上时代。

以上是国家层面,从从业者角度说,正因为有且只有第三产业是“伺候人”的,这决定了它在未来,是三个产业中唯一还需要大量从业者来做的。

劳动是从同律性中获得效率的。在过去,农民之所以要“锄禾日当午”,工人之所以要“三班倒”,都是为了配合他们所“伺候”的产业的节律。作物要生长,农民就不能误农时,机器要运转,工人就停不下来。

而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这一切。在未来农业的最终、最高效的生产方式一定是“用生物去伺候生物”——也就是用转基因、生态农业等方式去完成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少人力参与的农业生产。

而工业的最终方式一定是“用机器去伺候机器”——眼下正在勃兴的人工智能,一定会优先完成工业流水线生产的全面自动化、以及流水线工人所不可比拟的廉价化。

所以未来无论农业还是工业,更进一步的完成“生物伺候生物”“机器伺候机器”都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这两个产业未来除了极少数研发人员和管理者,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将是极为有限的。

中国人印象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很快就会(更可能是已经)结束了——未来,过剩的广大“工科生”,可能会跟工业时代早期大清过剩的庄稼汉一样,很难赶上时代的节拍。

那么,溢出人力将流向哪里呢?只有服务业——还是因为就如张雪峰老师所言,只有服务业是“伺候人”的,而劳动的同律性和人的天性,决定了只有当“人伺候人”的时候,被伺候者才会最舒服。所以唯有这个产业的工作很难被AI完全取代。

在未来,想改良作物基因,实现农业高产,很容易。想进化AI算法,实现工业流水线全自动化高效生产,肯定也不难。但想让AI写出一篇观点独特、富于人情味的文章,或者像张雪峰老师那样做一期你不看就不知道他会说啥的直播,这太难太难了。

唯有人伺候人的服务业方可长久——所以,如果我们认同张雪峰老师的论断,文科生就是去做第三产业“伺候人”的(其实我觉得这个论断是存疑的,中国的文科教育存在很大问题,无法提供这正优质的文科生)。那么论断其实对“文科生”反而是一个最重大利好。未来有且只有第三产业,才有从业者最大的发展和收入上涨的空间。

当然,以上所说的,都只是未来的应然,如果张雪峰所耿直说出的、全中国人都普遍存在的鄙视“伺候人”的第三产业和文科生的偏见一直持续下去。我不怀疑“只能干第三产业”的文科生的命运在中国依然会非常苦逼——这个道理就好比,如果改良蒸汽机的瓦特不幸生在了大清乾隆年间,他的命运一定是很悲催的。因为当时的朝廷和社会,都不喜欢和不需要这样的他这样“理科生”,那是一个由少量循规蹈矩的官僚和一大群只会种田的“好把式”农民组成的帝国,不需要瓦特这样人的存在。

结尾,想起了另一个段子——

晚清的时候,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派出留学生出洋留学。可中国留学生到了欧洲只学造船、造枪炮、造锅炉、炼钢铁,顶多再有人学点物理、化学。

可是日本留学生却同时也有人在学习欧洲的法律、政治、历史、哲学、文学乃至艺术……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观察到这种情况,做了的预言:“日本渐强,中国减弱”。

不久之后甲午战争爆发,俾斯曼的预言就应验了。

对学生个人而言,我的确很赞同张雪峰老师“别学文”的劝告,因为他讲的都很务实、很求用,确实是在为学生前途着想。

但就整个民族而言,正是这种“过分务实、过分求用”的思维方式,在近代害得我们太苦了。

什么时候,我们能改改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思,给那些务虚、研究“奇技淫巧”的人更多生存的空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的卡准时代的节拍。

全文完

s
sixporka
1 楼
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整个民族,底层在统治阶层目前就只是数字而已
a
aikaida
2 楼
作者本人就证明了文科教育的失败,整篇文章逻辑混乱,历史论证也引用错误。 学文科没什么,兴趣爱好都各有不同,但文科生的生活待遇是建立在理工科的发展基础上的。 美国哪个参议员(我忘了是谁)建议禁止中国人学习科学技术,只允许到美国学习文学,就知道文科和理科的真实地位。
d
danial
3 楼
熬上去了,就被舔了. 相当于媳妇受气可以变成恶婆婆. 这就是为啥中国人愿意当官.
p
pipitoo
4 楼
说的太对了美国也是,文科只有两种人读:1.特别笨读不了理科,2.家里有钱不靠自己那点工资
一人分饰两角
5 楼
文科生也开始用各种理工技能卷死那种纯文的。
g
givetome
6 楼
白痴文。文科生写的
g
givetome
7 楼
江核心、胡总都是理工科出身。包子,名义上的文科,把中国搞成啥样?开倒车!
j
jjjohnson
8 楼
真话伤人,文科生容易出反贼
雪中悍刀行
9 楼
金融业算不算文科?另外写手用俄乌战争来推论文科的有用太荒唐,俄罗斯的工业结构只有在战争状态才能发挥优势,否则早完蛋了。水平真的好低啊。。 [1评]
p
pickyone
10 楼
不光是中国,外国西方等也是一样。学文科就是找死,等死。 哈佛有个统计。他们的文科生的平均年薪3-4万。甚至连起码的生存都存在问题。更别说养家糊口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这导致现在大家进入大学后普遍学Stem, 尤其是CS。但是stem 专业需要很强的数学基础。美国长期轻视数学教学,导致80%以上的中学毕业生完全不具备学习Stem的条件。强制学的,最后绝大多数也只能中途转文科专业。 文科真的没啥用。一点用的没有。
樱桃儿熟了
11 楼
理科是大脑,工科是鸡巴,文科是脸:哪一个是多余的呢?
N
NBC111
12 楼
不要说歧视文科生了 现在中国的文化素质堪比野蛮人 听听平常的流行歌曲,真正的是前言不对后语 尤其大陆来的人,完全不懂中国的文雅词句 满口的生殖器堪比野兽
X
XXyourOO
13 楼
看了此文,知道这个作者当年为啥会从理科转文科了 -- 满脑子浆糊!
A
AMONIA
14 楼
其实影视舞蹈播音传媒专业也是服务业,只不过服务的对象不同罢了。
p
pickyone
15 楼
学Stem其实很容易。来钱快,关键是轻松,又高新,完全是坐着吃火锅,和白嫖没啥区别。真的搞不懂,为什么现在还有人去学文科。 而且,中国大陆出来的,只要有初中毕业文凭,无论学那种Stem,去什么大学,从T2 到社区学院,不才现身说法,表示毫无压力,从芯片制造到大型软件,从网络神经深度学习到微积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真的毫无压力。当然,关键是你真的想学,准备下一点点的苦功夫。
g
givetome
16 楼
【15楼】 NBC111:, 下贱的狗粮没文化,就以为别人都不识字
p
pickle
17 楼
大实话而已,尼哥也确实被鄙视,因为才出台反种族歧视法加以保护, 如果人人平等何必需要这个法律? 现在中国的经济体系里文科生出路原本就窄,经济下行首先被裁的也是文科岗位,毕竟还需要理科生干活。
莱德土著
18 楼
可别瞎说,之前国民党政府得罪了一个湖南来的文科生,结果就没有了 [1评]
p
pipitoo
19 楼
金融和医生都是理科
H
HenryWen
20 楼
要有本事不舔才行
糖桔喝得
21 楼
胡说八道,欧美国家是经过工业化的洗礼了,然后才去工业化的。而中国经过工业化了?现在的中国才勉强达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还远远说不上去工业化。当然歧视文科生和服务业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对的,但是至少现阶段的中国还是应该向理工科类稍微倾斜才是正确地。
y
yuba
22 楼
舔狗没毛病就是舔
一分为二好
23 楼
说到底,在第三产业里面比较核心的领域里,比较主体的仍然是理工人才,包括码农们。
君均臣诚
24 楼
文科只能在家里搬砖,理科可以出来当个人!!!
一人分饰两角
25 楼
文科生也开始用各种理工技能卷死那种纯文的。
说ji句
26 楼
网红就是搏出位,语言越离谱越红。大实话?呵呵,经不起反问的粗话而已。
锦阳
27 楼
文科教育失败, 不是文科生
.
.小花猫520
28 楼
这两个学科都是文理兼收的。
l
llllllllllllIII
29 楼
麻痹文科理科由市场决定不就行了,鹅朝鲜西朝鲜不是靠诺贝尔奖的高级思维治理市场,而是靠主子烙饼,被脱钩后早晚再次大饥荒,全体上山下乡,去北大荒用爪子给主子种特供米。
l
llllllllllllIII
30 楼
你个sb螂五,是要螂五国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一脸的螂五国螂五相,麻痹还冒充洛杉矶空军?螂五国粪坑里的翻墙坑军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靠文科的日本军国主义,结果是被操死。今天的日本出了不少诺贝尔文学奖进入人类文明。螂五国的莫言,被螂五国当个屁放了。麻痹文科理科由市场决定不就行了,鹅朝鲜西朝鲜不是靠诺贝尔奖的高级思维治理市场,而是靠主子烙饼,被脱钩后早晚再次大饥荒,全体上山下乡,去北大荒用爪子给主子种特供米。
银河之心
31 楼
说个鸡毛,俄罗斯是没有轻工业 ,重工业局限。产业链不全。整篇文章瞎几把说。
文强
32 楼
lol
为国捐精
33 楼
说白了就是学理科的人转学文并不难,并且半路出家也没问题,但是学文的人去学理科,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按照学理科的人的说法,学文科让条狗去也不见得比人学的差!
发棵游
34 楼
倭国摩擦兲朝还真是,制度的胜利,所谓的降维打击吧! 君主立宪,脱亚入欧,全盘西化,法律制度上的近现代化,才是硬实力的基础! 兲朝在一尊大腚大傻逼登基之前的改开,是制度的改革,思想文化的开放! 到了兲朝一尊大腚大傻逼一朝, 伟大倒车复兴了! 猪逼吹起来! 道路最超车! 理论最牛逼! 制度最先进! 文化最高级! 傻逼最聪明! 必须必五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傻逼自信! 指引方向这个活儿必须必全权交给天朝一尊大腚大傻逼! 庆丰大包子敞开了造,不许放屁! 什么马列文史哲法,把天朝一尊大腚大傻逼舔舒服了才是重心和方向! 必须必五个自信 制度最先进! 猪逼吹文化最自信!
小肥圆嫌二
35 楼
没有一二产业哪来的第三产业。举俄罗斯的例子,前苏联的二产是畸形发展的,都无法满足国民需求,你让它怎么去发展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