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马斯克又多了一重身份 成了“北美鲁迅”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4年3月4日 6点8分 PT
  返回列表
66571 阅读
3 评论
雷叔说事

马斯克又多了一重身份。

现在他当上了中文互联网思想家,主打劝人向善,教人励志。

实际上,那些警世恒言里掺杂了大量假语录、伪名言,不是埃隆·马斯克说的。

就像上面那段话,来自前NBA球星韦德的毕业致辞。

仔细推敲也看得出,符合读书不多,但成功后爱沾点墨水的运动员风格,跟马斯克这种理工科成绩出色的人来说,很不对味。

网友不在乎其中真真假假,重要的是,他得成为新一任“北美鲁迅”。

最好还能含情脉脉告诉自己,疯狂到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乔布斯主导的苹果广告让这句台词火了27年,但张冠李戴的事不绝于耳。

虽说这类人生格言跟企业管理科学差别不大,老板爱听,员工愿做,企业文化就这么稀里糊涂产生了。

但马斯克从来不喜欢输出哲思。

我们渴望下班远离工作群,去读纸质书;马斯克想的是加班把活干好。

(原文来自英国作家汤姆·摩尔的书《唯有书籍》,但与上图金句稍有差异)

我们期盼10点睡5点起,避免精神内耗;马斯克可能要暗讽那么早你能睡得着吗。

马斯克自始至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和所有知名企业家一样,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而不是坐等下属老老实实上下班。

他们看重的是结果,并不愿意对做题家谆谆教诲。

同样,真干企业的人也不大会去打开这样的文章,尽管它们拥有10万+的阅读量。

欧美网站也没有马斯克这么说过的痕迹,然而就是这些凭空捏造的段子,动不动就能拿到上万点赞。

点赞的人获得了鼓励,也就没注意看这些话不像英语,更像是扔进翻译软件后的变装中文。

你可能觉得太过矫情,但对特定读者来说,这些情绪价值恰到好处,还有条有理。

“(第二条验证自己是否爱自己的标准在于)你是否给自己的身体补充足够水分?你是不是和某人躺在沙发上吃薯片,整晚整晚地狂追Netflix剧。”

只不过今年主角是马斯克,十年前是马云罢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汤要喝呀。

这么一想,少喝碳水饮料,是不是突然不违和了呢。

许许多多人体蜈蚣样子的截图原型是商业访谈。

比如2023年11月全球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结束后,埃隆·马斯克和英国首相苏纳克进行了50分钟对话。

完整中文翻译1万5千字,没有成功学内容,都是AI最前沿和最紧要的问题。

还有这个背景图是今年1月的,马斯克近日接受了美国评论员采访,讨论了DEI、外星人、SpaceX和企业监管等话题。

说的谈的都是欧美热点,跟励志、青春、内耗毫无关系。

小红书上,有人搬运《认知觉醒》书里的观点写了伪名言,一下子就拿到6万多点赞和收藏量。

实在看不下去的网友质疑,马斯克除了泡妞和改变世界,哪有时间当心灵导师。

关键或许在于开心就好。

再往深处想,在于我们习惯短视频刷屏,看不进长一点的视频;喜欢揣摩金句,看不进思想深刻的文章。

所以马斯克,为了大家好,你应该学学大冰怎么写书。

因为很多人想一步登天成功。

让你成为合作伙伴,在他们也当上世界首富时。

当然这不能全怪国内网友附庸风雅,要怪就怪国外二道贩子多。

明明是一个粉丝账号,但在引用句子时,连单词都没复制对。

(completely实为fully,并不是原文一字不改的引用了)

这就是一个热知识:美国人正在对马斯克语录进行改编。

就像这一条,明明是期待来上班,却传成了期待早上就来上班,活活给马斯克增加资本家的尿性。

或许是我咬文嚼字地挑刺,但也说明美国人同样需要心灵鸡汤。只不过他们会在体育明星、已故政治人物身上制造伪名言。

就像之前德州州长对丘吉尔的错误引用,引发过不小的舆论风波。

事实上美国网友也很闲,一边喝鸡汤,一边去找茬。

之前善待动物组织在跟网友吵架时,引用了林肯名言:“我对人权和动物权利一样重视,这也应是全体人类该有的共识。”

网友发现在林肯全集12卷、4637页里,基本找不到林肯支持或反对动物权利的任何陈述。再简单点说,“动物权利”这个词就没有出现在他的文字里。

为此,reddit上吵出了800多个评论。

除了林肯有没有说过外,很大原因是善待动物组织本身带有话题度。

在许多网友看来,这是一个表里不如一的动物保护组织,宁愿拯救数字鲸鱼而不是活鲸鱼,宁愿把钱花在抗议《神奇宝贝》虐待动物、抹黑为救袋鼠而打袋鼠的人等等事情上。

所以无论观点有没有问题,网友还是会开喷断定这不是林肯说的。

但这个过程也不是纯粹情绪输出,而是翻阅资料、对比文献得出自己的观点,接着罗列善待动物组织的种种罪状。

吵完架了,如释重负,一位网友感叹,花了两个小时来研究有人错了,就像疯狂手淫后的短暂内疚。

好像做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怅惘若失。

一语双关,信奉假语录和拆穿它的人都很无聊。

可无聊不正是互联网的一大生产力吗?

不得不说假语录作者很有才华。

2017年,莫言进行了4次以上辟谣,指出大多数“莫言说”写得特别棒,但不是自己写的。

实在不是因为莫言老师闲得慌,而是有出版社把伪名言的400多块稿费错寄给了他。

错付的不只是稿费,还有做人的道理。

现在很多人已经觉得金句只能起负面作用,看了不如不看。

看金句的人往往没懂金句,把一生过好的人又不看金句。而且,大家还发现成功不一定是努力所致。

也可能是平台的作用,也可能是个人选择,又或者靠的是家族几代人的积累。

这直接说明假努力越来越没必要了。

对此知乎上有很多讨论,引用的是最美笔记大赛的素材,原来一些小红书用户正在比谁的笔记最工整。

像勾股定理这类笔记,能最高效率讲清楚经典几大问题就行,却有网友一笔一划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

不断重复浏览简单知识,刻意营造“看我很认真”的虚假安全感。更何况,中学生时间精力有限,又要找角度摆拍,只会拒绝进一步思考。

所以表面看很努力,实际上懒到家了。

谁曾想,这样的笔记还常常抄错,5的平方加12的平方等于169,不是196。

你说这位用户会不会把有错字的一页撕掉重写呢?

假语录和假努力有时候很像,主打的就是自我感动,不经意间又赔了夫人又折兵。

传闻就有一个最美笔记的主人最后上了中专。

至于真正的努力,用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话来说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
CBBU
1 楼
“天才来自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和百分之一的天赋”,这句名言是不是后面还有一句什么来着
今日雨果
2 楼
. . 目前的AI研发模型、研发模式、研发方式,有待商榷。 . 《"急吼吼"思维方式、研发方式、生活方式的后果 & 加缪🔥"第3条道路"》 . 阿拉正在探索地中海文明,欢迎一道探索、探讨。😆 . 鹅来讲两句,由浅入深: ☀《地中海阳光’出处 & 加缪’"第3条道路"》 . 鹅相信, 每1个上海宁, 本来就同大海有缘。 . 真正感受大海’浩瀚, 深切体会大海’美丽, 是在出走墙国之后。 . 神不知来鬼不觉, 见识越来越广袤, 体会越来越深遂。 。。。,。。。 . 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人里厢,出了不少人才,加缪是其中之1。还有球星Zinedine Zidane,影星Isabelle Adjani, 等等 . /**   "在加缪的成长记忆中,童年贫困的生活与简单的快乐是他的启蒙老师。在贝尔库(Belcourt)贫困的生活环境里,加缪不仅得不到适宜的教育,甚至连孩子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然而,"穷困的物质生活并没有使加缪陷入绝望,相反,大自然的美、阳光和大海给加缪的童年生活增添了光彩,阳光的温暖给予他生活的激情,浩瀚的大海驱散了他在贫困中的烦恼与忧愁"[1](P13)。 . 在日后的创作中,阳光与大海成了加缪最爱用的词汇。贫困使他懂得自由的重要,简单的快乐使他热爱生活。这样的经历使加缪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质朴、积极的气质。加缪从来不避讳谈论自己这段贫困的生活,他一直将此作为一种真正的荣耀。他说:"对于我来说,贫困从来不是一种不幸:光明在那里散播着瑰宝……我置身于贫困与阳光之间。由于贫困,我才不会相信,阳光下,和历史中一切都是美好的;阳光让我明白,历史并不等于一切。"[2](P4) **/ 🌴🌳🌲 https://HugoAujourdhui.org/blogs/hugoaujourdhui/hugo-creaders-archive-index ☞ 🌿 ★【Silicon Valley Paris】 (Revue complète ∩ Philosophie ∩ Notes & photos de voyage) ☞ 〇 6.08 Culture:: Albert Camus ☞ 🍃 〇 6.08.02 加缪:: "地中海的阳光" by 李东辉, 张倩 🍃 🍃 . . 加缪最突出’体现地中海文明’良知&贡献,就是🔥"第3条道路": . 在 《反叛的人》中,加缪就认为,在苏联式&中国式的集体主义,与美国式的"存在主义"之间,可以有1种"地中海-欧洲文化态 度":回向希腊文明倡 导的平衡,人不一定非要跨过生命的局限。反叛是需要的,但是浮士德式的无限追求,会让人失去节制。 . 注1: 加缪那个时代,中国还处于100%闭关锁国状态,因此,他在这里的观察&论断,尚未涉及中国。这个缺失,并不影响他的论断可以涵盖中国, 中国迄今还在同俄罗斯眉来眼去的,暗送秋波,大同小异而已。所以,在此,陈述改成了"苏联式(&中国式)的集体主义"。 . (请 细读在这棵树上〇 6.08有关加缪的所有枝&叶) . 《卢梭 罗素 加缪 索尔仁尼琴 广义浪漫主义 "今日文艺复兴"》 🌴🌳🌲https://HugoAujourdhui.org/ ☞ livre-blanc/ ☞ 🌲philosophie/ ☞ 🌿rousseau-russell-camus-romantisme-rinascimento-oggi ⇒ 🍃第3条道路 🍃 《"急吼吼"思维方式、研发方式、生活方式的后果》 🍃🍃🍃 . . Victor Universel Labo - VUL - 飞鸥实验室 V1.000.2024-03-04, 1989-06-04. Nice, Côte d'Azur, France . 第3条道路,地中海的硅谷 . Image: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雅典學院_(畫作)
今日雨果
3 楼
. . 😂哈哈,世界多元化,请听1点不同的声音🔊 Bonjour, . https://hugoaujourdhui.org/ . https://hugoaujourdhui.org/victor-universel-labo/invitation/invitation-2.html . In the spirit of Marie Curie、Linus Torvalds、Steve Jobs、…, grow family-oriented VUL as 1 outstanding、multilingual Labo in France、Italy & Swiss. . Would U love to join VUL as Co-founder & 1 Chief Officer best suits your personal enrichment? . Cheers [email protected] Victor Universel Labo - VUL - 飞鸥实验室 Nice, Côte d’Azur, France 2024-03-04 . Image: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雅典學院_(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