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了300多年才发现 牛顿第一定律被理解错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9月18日 19点10分 PT
  返回列表
69819 阅读
16 评论
科研圈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来源:UCL Mathematical & Physical Sciences from London, UK CC BY 2.0

一项阐释牛顿著作的新研究,澄清了经典力学之父在他写下的第一运动定律中想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撰文 | Stephanie Pappas (科学记者,自由撰稿人)

翻译 | 阿金

编辑 | 魏潇

三百多年来,牛顿第一定律的英文翻译始终存在一处“细微错误”,而这一错译让人们对理解伊萨克·牛顿(Issac Newton)这位自然哲学家先驱奠定力学基础之时的想法,有了新的认识。

牛顿第一定律:

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being at rest or of moving uniformly straight forward, except insofar a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its state by the forces impressed.(Cohen,Whitman 译)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人们通常会这样解释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物体倾向于保持运动状态,静止物体倾向于保持静止状态。”但这一看似显而易见的惯性定律却拥有复杂的历史。17 世纪,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一书中用拉丁文写道:“每一物体都维持自身原本的状态,或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外力作用而被迫改变状态。”

“Corpus omne perseverare in statu suo quiescendi vel movendi uniformiter in directum, nisi quatenus illud a viribus impressis cogitur statum suum mutare.”

“每个物体都必须坚持其静止状态或沿直线方向匀速运动的状态,除非它被外加力迫使其改变其状态。”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的哲学家丹尼尔·霍克(Daniel Hoek)表示,数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哲学家解释说这一定律描述了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例如,1965 年,牛顿学者布莱恩·艾利斯(Brian Ellis)转述了牛顿的话:“每一个不受作用力影响的物体会维持自身原本的状态,或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Every body not subject to the action of forces continu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uniform motion in a straight line.)。”但这点令人颇为费解,霍克指出,因为宇宙中不存在完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为什么要给不存在的事物总结一个定律呢?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插图 来源:UCL Mathematical & Physical Sciences from London, UK CC BY 2.0

2022 年,霍克在《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辩称牛顿无意用第一定律来解释想象中的无外力作用物体。牛顿使用“nisi quatenus”这个拉丁文单词(“除非在这种情况下”的意思)并非表示定律仅限于这类物体,而是想指出,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才会改变运动状态。换言之,下列解释更适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物体:物体运动状态的所有变化由施加的外力产生。

这种差异看上去可能有点不切实际,毕竟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早已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广义相对论所取代。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却是建立在牛顿理论的基础上,加拿大安大略西部大学(Western University)的物理哲学历史学家罗伯特·迪萨尔(Robert DiSalle)说道,人们在使用错译的牛顿第一定律来证明爱因斯坦理论与牛顿理论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哲学分岐。尤其是,有人辩称牛顿第一定律是循环论证,定律说无外力作用的物体或做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但你怎么知道这些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呢?嗯,因为它们做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呀。

“这篇论文让我们更容易看懂为什么这类观点是错的。”迪萨尔说。牛顿不仅无意为想象中的无外力作用物体制定一条定律,与他同一时代的人也没有那样解释这条定律。“我认为是后世的人们回顾历史时做出的演绎。”迪萨尔说。

美国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牛顿著作专家的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表示,牛顿后来的著作很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第一定律是用来描述所有物体,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无外力作用物体。“第一定律的中心思想是推测力的存在,”史密斯说。在牛顿写作的那个时代,人们根本不会想到物体需要在外力作用下运动,因为各种古老理论都在说物体本身拥有自主运动的能力。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天体由称为以太(aether)的理论形式物质构成,做自然绕圈运动。牛顿在自己的作品中否定了所有这些古老观点,同时指出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

1729 年,在牛顿去世之后,安德鲁·莫特(Andrew Motte)将牛顿理论从拉丁文翻译成了英文,他使用了“除非”(unless)而不是“除了在……下”(except insofar)来翻译,自此之后关于其理论的困惑留存至今。这一细微差异让我们认为牛顿好像在探讨一种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而不是解释为什么所有物体都会对外力做出反应,霍克解释道。之后,人们“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回去查看原初翻译”。

安德鲁·莫特(Andrew Motte)翻译的牛顿第一定律:

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right line,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d thereon.

美国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的物理教育研究员拉蒙·巴泰勒米(Ramon Barthelemy)认为,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新解释更加完备。科学家传递自己思想时所采用的词汇会对理解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学生来说。“我认为人们仍然在讨论这个问题,这真的很有趣。”巴泰勒米说,“这表明(牛顿第一定律)仍有讨论余地……我们能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其中,并看到不同阐释,这是让人们了解物理学的绝佳方法。”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istranslation-of-newtons-first-law-discovered-after-nearly-300-years/

X
XXyourOO
1 楼
牛顿第一定律是不是被理解错了 我不确定, 我确定的是 哲学家不懂得思想实验的概念! [1评]
戒律暗牧
2 楼
能这么说,说明你不懂什么是哲学 [2评]
a
abc94536
3 楼
民主是圣物不能给狗,数理逻辑是珍珠不要丢在猪前 马太福音 - 第 7 章 第 6 节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圣经告诉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否则就是浪费资源,并且适得其反。民主是圣物不能给狗,数理逻辑,理性,真理与契约精神是珍珠不要丢在猪前。民主一旦成为马甲后果不堪设想 民主是好东西,但是基础条件必须是文明人!如果被野蛮人绑架利用,后果不堪设想!被假恶丑,脏乱差,非道德手段,欺骗利用,那么就完全丧失道德与法律的正面意义。一旦民主成为美丽外表的马甲,那么选票政治结出的恶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在民主这个马甲下,野蛮与邪恶能够把人的劣性和邪恶包装起来了、并使之得到最大的合法化。和平年代给贡献零圆购,战争给贡献打土豪分田地,这样的民主本质上就是暴民运动的民粹而已!而根本不是文明社会在宪法与法律保障下的民主。并且必然野蛮人绑架利用成为劣币驱逐良币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并且催生出渐进式种族灭绝与文化荒漠。美国的民主是如何成为一个马甲的呢?人口结构的变化与人口素质的断崖式堕落。 歧视与压迫是如何形成的呢?每一个人,族群,肤色存在不同的遗传基因,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差异和基础而长期被压抑。一部分人喜欢,擅长于,或者爱好狩猎,作为猎食者行为,完全没有约束和道德规范,无法无天的自由自在:爱偷,爱零元购,爱开车撞向警察,爱放荡不羁,爱毒品,爱变态(病态,爱不健康),爱乱性,爱撒谎,爱讹,爱争权夺利,爱结党营私,爱狼狈为奸合伙分赃,爱敲诈勒索。然而他们的天性被压抑在农耕文明,现代文明的道德与法律框架之中,而且强迫他们每天上学,逼迫他们最不喜欢,最不擅长的逻辑学,数学,道德伦理学,推理与思考的训练。这样的压抑与逼迫,长此以往就导致他们对于这样的社会人文环境产生“厌恶,敌视与仇恨”,被他们理解成为系统性被歧视。 这种日积月累的压力,形成他们的被系统性的歧视,被压迫的意识与潜意识认知,并且根深蒂固,一旦他们获得权力与地位,必然导致他们的反抗,报复与他们彻底改变现有社会的欲望与动力。例如:芝加哥有55所学校的学生在阅读或数学方面都达不到最基本水平。在巴尔的摩的23所公立学校中,数学能力达标的学生人数为零。尽管花在K-12教育上的钱越来越多。 这些逆向他们天性与秉性的 教育,与社会行动, 一般来说不但不能够达预期的社会效果,而且往往是适得其反,吃力不讨好! 积累更大的社会问题与未来隐患,事与愿违,害人害己·后患无穷!例如:布朗2020 年 3 月,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提名其为空军参谋长,为非裔的布朗曾身着军装录制了一段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视频,他在视频中以非常严肃的口吻概述了自己作为一个非裔美国人,从学校到军队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压力。 " 弗洛伊德事件 " 后布朗录制视频发声" 我不仅仅是与弗洛伊德共情,更是与许多与弗洛伊德有着同样遭遇的非裔美国人共情",这就是黑人集体基因,细胞记忆的共同潜意识。正如奥巴马称黑人暴徒,罪犯是他的儿子,天使一样。400名青年洗劫商店那个事儿,芝加哥市长反驳说这不是mob action同理 他们只有肤色意识,没有罪犯与法律的意识。他们只认肤色,而与道德法律无关(这就是部落文化的野蛮人,与新石器时代以后的文明人的根本差别,尽管他读了哈佛大学法学院,成为律师,法官,总统)。奥巴马,弗洛伊德,布朗,劳埃德·奥斯汀,霍尔德,无论是今天他们的地位,身份与权力是谁,是什么?他们都与" 弗洛伊德事件中的弗洛伊德,2014年黑人青年迈克·布朗,是共情的,共识与认知情感,是具有相同的人生的童年,青少年成长痛苦“Peer Pressure”记忆,这种“Peer”压力从他们睁开眼睛开始,从幼稚园,学校到军队,总统,罪犯到囚犯,无论什么时候,什么身份伴随着他们一生,一生中所经历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注定他们对待美国社会的认知和态度。他们绝对不会因为成为了总统,国防部长,空军总参谋长,美国军队最高指挥官,司法部长而改变!野蛮是他们的天性,秉性!在自由自在中的野蛮才是他们最满足,最解放,最自由的时刻。而不是在学校受教育,学习与思考。奥巴马,弗洛伊德,布朗,劳埃德·奥斯汀,霍尔德。。。。他们为什么共情?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爱,相同的恨。那就是狩猎者思维的相同的爱与恨情仇,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与生俱来。
d
danial
4 楼
这些"科学家"听到无穷大这个词,会不会吓到尿裤子 - 宇宙没有"无穷大"的事物. 无病呻吟,神经兮兮. 这心里素质和可怜的科学精神,侮辱了科学家这个词.
媚眼瞟瞟
5 楼
这条定律中国早有了, 就是狗改不了吃屎。
g
guichaoniao
6 楼
MIT不出声,一群二三流学校在唧唧歪歪!
x
xxlm
7 楼
x
xxlm
8 楼
无论牛顿定理,还是爱因斯坦定理,其推导过程都充满了哲学思辨。
意见没
9 楼
牛顿第一定律是指所受到的净外力为零的物体
所迷风
10 楼
这孩子应该是憋坏了。
t
tschus
11 楼
现代力学最基本的是,找参照物。任何运动和受力都是在参照的情况下被定义,由人类定义的三维空间世界也是有一个基准点,以及时间,现代也是以耶稣日为基准参照点。如果用火星为参照物来定义地球上的大树,那它跑的飞快,受若干个力。如果以地球为基准点,它是静止的,受万有引力和地面支撑力影响。如何解释并不重要,本身相对于浩瀚宇宙的生态,语言的表述能力根本无法达到。因为语言只是人们理解的规范合集,是一部字典,对于人们不理解的,是不会出现在里面的。这也是道家的不可名状的根由
天罡
12 楼
看看改写牛顿第一定律的原创文章: https://www.ijsr.net/getabstract.php?paperid=SR23720111516 ,到这地方用你的email下载原创文章,这文章才发,没什么300年,更于什么佛吉尼亚理工学院或者什么这样家那样家没有毛关系。想plagiarize 也不至于这么吃相难看吧?
r
rally
13 楼
外行人哲学家就不要瞎逼逼了,“为什么要给不存在的事物总结一个定律”?整套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理论哪一样不是“给不存在的事物总结一个定律”? 科学的每一个定律都是建立在抽象化的、用理想状态去简化的理论模型。
五十而立
14 楼
简单说一下。这个世界上最野蛮的人种是盎撒维京,几百年来到处侵略殖民他国,残杀、奴役当地原住民。 [1评]
r
rally
15 楼
你个白痴,秦始皇灭六国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 [1评]
五十而立
16 楼
你个脑残蠢猪傻逼,秦始皇灭了六国,还留下了你祖宗没杀,还生下了你妈,你妈还生下了你,你个蠢狗还在用秦始皇统一了的文字来跟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