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人“新冠经历”上热搜 我们还要怕新冠吗?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1月16日 19点40分 PT
  返回列表
63441 阅读
33 评论
医学界

这些活生生的个人经历,与医学上的各种研究结果相对照,为我们勾勒出各种情况下、不同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种种表现。

从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进入新冠大流行算起,疫情已经发生了近三年,感染者数量迄今仍在增加。世卫组织11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累计超过6.3亿。

三年来,从阿尔法、贝塔,再到德尔塔、奥密克戎,新冠病毒持续变异,病毒的传染性、致病力、感染症状与感染后的死亡率与重症率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还需要活在新冠的恐惧之中吗?

近日,微博认证“知名法律博主”的@皇城根下刀笔吏 发布了一条收集“新冠经历”的微博,吸引了超1.7万人参与,评论者多为感染过新冠的康复者或其家属。这条微博迄今获得了4.8万次转发、41万多条点赞,并登上热搜。

在参与者的自述中,很多人至少打过2针及以上疫苗,感染症状多为乏力、鼻塞、咳嗽等,一周左右转阴。转阴后,有人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持续了1-2个月才慢慢减轻,也有人说无任何后遗症。

这些活生生的个人经历,与医学上的各种研究结果相对照,为我们勾勒出各种情况下、不同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种种表现。

今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披露了上海疫情期间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所有轻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其次是疲劳,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7天,所有感染者核酸转阴天数平均为6天。

这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大幅下降,引起的症状更轻,和原始毒株相比,“感染”与“肺炎”的关系也不再密切。《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汇集了120万新冠感染者的健康数据后发现,即便感染新冠康复后,乏力、咳嗽、呼吸功能下降等“后遗症”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缓解。

10月31日,郑州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大家不用过于惊慌”。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后遗症,病毒学家金冬雁曾表示,有关“长新冠”的定义、成因及发生率,学界并无任何定论。目前没有任何实体的测试方法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长新冠,完全凭患者自述症状。

“医学界”梳理上述“新冠经历”微博话题参与者的回复,并根据他们的某些共性进行了分类,我们从中可以窥见新冠感染者的真实经历。

(以下内容根据微博评论整理而成。)

图源:锐景

“没有明显后遗症”

@默默无声的冲浪冠军(内蒙古):我家人上个月阳的,具体的症状就是咳嗽、嗓子紧、轻微低烧、想睡觉,也打了疫苗,去方舱隔离吃连花清瘟,没什么后遗症,可能跟每个人的体质有关系,我甚至觉得都没我去年流感严重。

@持猫行凶-(上海):(感染后)四天转阴,基本都是发烧一晚上,第二天活蹦乱跳,无症状,所以没吃药就喝了泡腾片,我的体验是,就这?感冒少说得鼻塞咳嗽头晕难受一周吧,就这?比起阳,更恐惧焦虑的是封控转运隔离和与家人分开。

@啵赞神尼(上海):家里人得过,在上海最严重那会儿,不记得是几月份了,症状就是发烧、嗓子疼、全身无力,像重感冒似的,此前打过疫苗,吃的退烧药,不到两周身体恢复,至今没有二次感染,也没有明显后遗症。

@阿莱111(陕西):我女儿8月底去美国上学,打了国内两针疫苗,9月底阳,发烧2天,第一天39.5度,头痛嗓子痛吃几次布洛芬和连花;第二天38度,吃布洛芬和维C,大量喝水吃橙子。第三天不烧了,头痛嗓子痛减轻,逐渐没有症状,没有后遗症。

@江湖中的Seaman(广东):我5月17号感染的,咳嗽,没有咽炎厉害,现冷(低烧),如果没事做会犯困,打过三针疫苗,没有任何治疗,也没有二次感染,四天后基本没有症状,后面每天咳几声,完全不咳要两个月左右。没有后遗症。

“与感染前比,身体明显差了很多”

@拿根针尖对麦芒(上海): 4月份得的;发烧咳嗽,有症状的前几天夜晚很痛苦,烧的睡不着;打过两针国药;拉去隔离几天后自愈,没吃药;恢复后没有二次感染;阴性以后一个半月时间偶尔会不自觉咳嗽,现在经常会疲惫、犯困,相对(感染新冠)之前,身体明显差了很多。

@我在德国赚生活(德国):德国6月底展会同事中标传给我和对面的朋友。我回家传给爱人和两个孩子,基本都是一周左右好,我症状严重时咳血,别人都是感冒症状。我打过三针疫苗,爱人两针,孩子没有打。7月老感觉喉咙里有痰,最近出差多老觉得累困,不知道是不是后遗症或者是自己瞎想的。

@Chninnm(北京):没有人说肺部问题吗?我好朋友(男27)在国外,感染一次,室友均感染两次以上,他本人以前抽烟,感染后到现在抽不了烟闻不了烟味儿,会呼吸困难,以及呕吐。师姐(女33)坐标上海,上半年全家一起感染,近期常规体检发现肺部有纤维灶。

@安静的看看就好(新加坡) :2个小孩1个大人7月底得的。5岁小朋友幼儿园感染,回家传给8岁的,然后传给本人。小朋友都没有打疫苗,大人3针科兴+1针moderna.;2个小朋友都发了2-3天烧,最高到41度,吃退烧药降到38度+。另5岁的咳嗽连续咳吐3晚。本人除了疲惫完全无症状。3人都是4-5天症状缓解,7天转阴。

不能算后遗症。但5岁的孩子过去3个月每2-3个星期病一次,以前基本1年1-2次。本人长期健身,心肺功能明显有一些影响,希望再过几个月能完全恢复。

@蓝色小枕(马来西亚):三针疫苗,第三针后仅一个月就阳了。阳的第一天发烧39.5度左右,全身肌肉酸痛,咳嗽,鼻塞,头晕头痛,下床都没力气,而后两天持续反复发烧,然后发烧就慢慢缓解,其他症状持续但逐步减轻。阳后第八天转阴,但其他症状多少还存在,阴后十几天又开始发烧腹泻,甚至深呼吸肺部都会刺痛。

早期毒株的毒力更强

@柒yue拾贰(湖北):2020年1月底,坐标武汉,全家都没能幸免,过程过于艰难痛苦并不想回忆,只说结果,算是保住了性命,本人有后遗症,身体变得容易疲劳,肺部留下了愈合不了的病症,一年之间头发白了很多,有些心理障碍,用了几年自己调节有好转但还是存在。现在病毒不那么厉害了,和20年没有可比性,还是希望大家能健康。

@青涩12273(马拉维):去年8月中旬得过德尔塔毒株;味觉嗅觉全无,发烧一晚;打过两针国药疫苗,感染的时候已经过了9个月了;非洲医疗差,隔离休息了一个月后好的,期间只吃补锌片;没有二次感染;(康复后)大概就是经常感冒吧,每周要运动4天,容易打哈欠犯困。

@泡芙君_蕾雅(法国):我也是21年8月得的德尔塔株,之前没打过疫苗,症状是发烧,白天退下来晚上会再烧,浑身肌肉酸痛,嗅觉丧失,但是第三天开始,吃从国内带来的退烧药就好转了,每天狂喝橙汁、吃橙子,五天过后核酸就阴性了。之后感觉嗅觉没有以前灵敏了,特别是对臭味,也容易疲倦,但是分不清是因为新冠还是因为带娃……

未接种疫苗者的感染

@哎哟喂是的(乌鲁木齐):未接种疫苗。十月中旬得的,发烧+肌肉酸疼头疼4天,之后腹泻三天,痊愈后味觉嗅觉减退,伴随头晕无食欲10天左右,我可能是因为未接种疫苗,恢复的很慢,身边接种过疫苗的感染恢复的比较快……

@扁豆焖面biandoumenmian(西班牙):8月初得的,未接种任何疫苗。(感染后)头30个小时发烧头痛,全身无力,最高体温39.8度,大约持续了4小时,其它时间37-38.5度徘徊。退烧后除了无力没有什么症状。比较奇怪的是到了第四天突然失去了嗅觉味觉,除了能尝到咸味其他味道一点都尝不出来,大概第八天完全恢复。所以整个病程大约八天,无后遗症。

@嘉嘉_Carol(上海) :我跟我老公5月底在上海阳的,我老公没打过疫苗(重度健身爱好者) ,5天转阴的,症状就是发烧嗓子疼轻微咳嗽,治疗就是吃退烧药感冒药维生素C。目前全部康复哪有后遗症。我因为基础疾病有过敏性哮喘,去医院多做了4天雾化(普通哮喘药,药店有售),9天才好,目前胸透完全没有问题,心肺功能未受损。

@大能猫豚豚(上海):爷爷96岁,无打疫苗,今年5月感染,喉咙疼、乏力,方舱隔离,自愈,无二次感染,无后遗症。

死亡案例: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

@月亮宫小超人(北京):我奶奶87岁感染后恢复是有点慢但是目前无后遗症,感染时症状很轻。但身边也有朋友的爷爷有因为感染离世的。

@我要取个别人搜不到我的名字 (江苏):今年6月份我家属得了,症状是:失眠严重,轻微发烧一至两天退烧,喉咙轻微疼痛,自己关客房隔离十天转阴,没吃药,无后遗症。身边同事七七八八一大半阳过,有两个家里有三四个月小朋友的,也基本上7天左右转阴。但是有个同事的奶奶一直需要肾透析,去医院做透析被传染,后重症,后死亡,年龄约95。

@酡颜Juno(上海):我父母在今年4月先后感染了新冠,他们都接种了2针疫苗,我妈先感染的,自测抗原阳,症状发烧。爸爸在妈妈后的第二天感染,父亲去年11月确诊肺癌晚期……他被感染后的当天夜里就神智不清,腹泻不止,直至坚持第二天,距离父亲持续重症13个小时,才被送入医院,考虑到父亲的情况,母亲坚持不去方舱,只求陪伴照顾父亲,因此一起入院。

当时我爸无发烧,看似神智稍有所恢复,自行走出救护车与我进入医院,入院后也无医生急救,待我父亲进入病房去洗手间之际,我妈妈自行找到医生,再回到病房厕所,才发现,我爸爸去世了,医生来看了一下,宣布死亡……我因为隔离在小区,都无法见他最后一面,这是我最痛苦最难忘的经历。

人生没有智慧
1 楼
说自己得了没事的,都是境外敌对势力。看看美帝天天死人尸横遍野的惨状,一定要吸取教训坚定不移的执行清零政策,保一方百姓平安,功在千秋
m
mamamiya100
2 楼
北京一男子,一句顶一万句
媚眼瞟瞟
3 楼
死得太少了。 这三年世界人口还在猛烈净增长。 [1评]
g
gong629
4 楼
所以死100万的美国人是为消弱病毒毒性做贡献了,是这意思吗? 问题是,美国病毒实验室里面还有不少病毒在找新一茬的贡献者,有人愿意贡献自己吗? 即便是新冠病毒,现在有哪位专家说病毒只能往毒性小的方向变异,永远不会往病毒大的发现变异了? [1评]
媚眼瞟瞟
5 楼
要是不死掉这一百万, 现在养老金都发不出来。 [1评]
唐山肖三
6 楼
防疫为什么突然放松,是有特效药了,还是疫苗技术突破了,不是奥密克戎了? 命重要还是钱重要?一定要坚持清零封城一百年不动摇,嘿嘿。
X
XXyourOO
7 楼
没八年以上脑血栓加鼻饲,都说不出这种级别的话!
X
XXyourOO
8 楼
没九年以上脑血栓加鼻饲,都说不出这种级别的话!
X
XXyourOO
9 楼
为什么现在忽然说不样封城了?什么病毒弱不弱啦,严不严重啦,都是借口,唯一实打实的原因。就是再继续封下去,中国就要出闯王了!就是这么简单!
w
woshiO爷
10 楼
听粪蛆头头的,别换肩,继续清零封城一万年,毕竟粪蛆头头狗逼歪脖儿要万岁万岁万万岁呢
传播爱与光
11 楼
新冠非常棒,人类社会通过三年时间,检验出了真假李逵。满大街那些戴2个口罩的亚洲病夫,不管住多大的房子,吃多重的龙虾,依旧是注定满世界挨揍挨肏的烂命一条!哈哈哈
l
laolilili
12 楼
没鸟在找鸟吧
c
cobracharmer
13 楼
这种话题在微博上被允许公开讨论本来就说明党首肯了,说明这个不再是什么敏感话题,毕竟圣上已经坐稳了江山。
8
88108081
14 楼
我在中国我也怕。 这尼玛空间站技术排名第一,卫生医疗水平及其落灰,老百姓有点问题都得去医院。传染极其简单,而且领导都喜欢拍脑袋做决定,一下子就嗝屁了。
l
lying
15 楼
看来开放边境有戏了, 慢慢的开始造势了. 宣传的风向已经是没有那么严重, 不要惊慌.
b
bluej
16 楼
脑子是个好东西,你应该拥有一个。书本也是好东西,你应该看看。比如从selective advantage 这个最浅显的生物学概念看起,你就不会问出真么弱智的问题了。
寻找戈多
17 楼
医学上做试验不过几十几百人。这都几百万人的经验和数据就是不信,要保证没有一个因新冠死亡。打炮还能心肌梗塞脑溢血死亡呢。真尼玛愚蠢,比慈禧禁止铁路还愚蠢
超限战复仇
18 楼
怕不怕新冠,是皇上决定的 屁民还是闭嘴吧,和皇上唱反调,那不是找死么 再说了 如今能小声逼逼不怕新冠,那也是皇上点头允许的
走马读人
19 楼
之前這兩三年, 苦不堪言 2023以後,事情好轉 -----簽字售書 [1评]
走马读人
20 楼
-- 今王只是連任 本王篤定翻身 ---略勝一頭
r
rally
21 楼
封城了工资一分不少的干部当然怕。
l
leoel
22 楼
只要中国一放开,美国会立刻投更厉害的毒
R
RM
23 楼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Abraham Wald)应军方要求,利用其在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提供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的相关建议。沃德教授针对联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返回营地的轰炸机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位置。沃德教授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而军方指挥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坚持认为: (1)统计的样本,只涵盖平安返回的轰炸机; (2)被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 (3)并非是机尾不易被击中,而是因为机尾被击中的飞机早已无法返航,寥寥几架返航的飞机都依赖相同的救命稻草— 机尾尚好。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并且后来证实该决策是正确的,看不见的弹痕却最致命。 这个故事被后人用一个词语概括——幸存者偏差。
浪浪
24 楼
什么时候中国人的就医习惯改了新冠就不算什么事了,国外的人都是靠买点扑热息痛当神药来用,国内有一点点不适就要看医生还要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教授,真的放开了大家一起得新冠的话医院会被拆掉医生全都会被打死。 [2评]
h
heyuanzhi3
25 楼
21世纪的奇耻大辱:一个怕死鬼祸害全中国。 [1评]
b
bc007
26 楼
川普不怕死。 三天出院了。
b
bc007
27 楼
其实也是用脚投票。 国外去看医生,多半是: 回家喝水。 几次以后,你就不去了。
C
CBBU
28 楼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政策不变的话,杨过是有可能被辞退或干脆找不到工作的,这也是富士康离职人员连工作都不要了的其中一个原因。
想拿钱的愤青
29 楼
他的鸡尾酒疗法花了30多万刀,做为美国总统,他想死比想不死还难🤣
s
snake1101
30 楼
清零帝登基萬萬歲 堅持封城清零百百年
牛皮方糖
31 楼
这些都是有症状的那5%的人的痛苦经历,还有95%的无症状感染者依然懵逼
那就好好生活
32 楼
别扯犊子了。打了mRNA疫苗,也是反复感染,这就是国外当前的事实。感染,反复感染,有没有损害到健康,什么是long covid。还有, 感冒化以后,对一个从未躺平的超大规模族群,会失去多少人口,失去哪些人口,会毁坏多少亲情感情和信心,短期长期的冲击力多大,全都是心和脑袋互搏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