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上海媒体说人话了:《上海日报》够良心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5月25日 12点25分 PT
  返回列表
66317 阅读
43 评论
像一块顽石

终于有上海媒体说人话了!

昨晚刷到一部良心视频。

来自《上海日报》‍‍‍‍‍‍‍‍‍‍‍‍‍‍‍‍‍‍‍‍‍‍‍‍‍‍‍‍‍‍‍‍‍‍‍‍‍‍‍‍‍‍‍‍‍‍‍‍‍‍‍‍‍‍‍‍‍‍‍‍‍‍‍‍‍‍‍‍‍‍‍‍‍‍‍‍‍‍‍‍‍‍‍‍‍‍‍‍‍‍‍‍‍‍‍。

片名为:《漫长的出发》。

视频聚焦虹桥火车站那些仓皇出逃的人们。

光看镜头前这些沉默的群像,我便泪流不止!

有拎着大包小包匆忙赶路的:

有站在火车站周围徘徊的:

有雨中领盒饭的:

有排长队进站的:

也有在地下车库打地铺过夜的:

这些影像,贵在真实!

没有歌功,没有粉饰,有的只是平实地记录当下发生的一切。

格外打动人!

完整视频如下↓↓

视频并不长,只有5分31秒。

受访者也不多。

主题一个字:难!

行路难、核酸难。

归根结底还是疫情难!

1、行路难

镜头里,一位姑娘从徐家汇过来。

因为坐车的费用太高,只能选择骑行。

带着一个大箱子,一个大包。

骑了13.5公里,边骑边看导航。

花了2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火车站。

另一位小伙是从松江走到火车站。

24公里,用了7个小时。

走不动了就在马路旁休息。

还有一位普陀区的男孩,绝望地差点给一位外卖员跪下了。

只求对方能骑车捎他一段。

到站后,无以为谢,眼里泛着泪光,硬给外卖员塞了两瓶可乐。

这些还算运气好的。

有一位小伙替住在浦东的人喊冤。

因为相隔一条黄浦江以及距离远,浦东的人现在根本没法来虹桥。

“他们还说要游泳过来。”

2、核酸难

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是进站必备。

大家到火车站,花在路上的时间本身就很长,而且又必须按采样时间算。

这么一搞,很容易超时。

视频除了采访那些为核酸证明担惊受怕的行人,让我感动的是还采访了一位防疫人员。

一位年轻姑娘。

在人前,她只能按规定告之所有人,“你差一分钟都进不去”。

单独采访时,她对这些人的难处,感同身受。

一方面,他们离开小区本身就不容易。

另一方面,现在这个情况,他们只能缓慢地走到虹桥火车站。

最后,进站时的核酸阴性证明必须48小时内。

“差几秒钟都进不去。”

“又得从头走回来。”

当她说到最后这句话时,视频镜头一黑。

太绝望了。

3、疫情难

不管是行路难、核酸难,归根结底还是疫情难。

为什么要走?

因为上海实在待不下去了。

一位小伙对着镜头说“这个疫情把人都搞废了。”

一位姑娘说,本来不想走。

但被房东赶出来了,不得不走。

一位在工地上的中年人说,已经50多天没干活了。

现在只能回老家。

另一位中年人,钱都花完了,没办法,只能用老家寄来的200元买了些饮料。

骑共享单车到虹桥火车站,加价卖给路人。

矿泉水4块。

可乐6块。

雪碧4块。

每瓶赚1块钱。

就这样也要被嫌弃卖贵了。

还有一位中年人表示自己是来上海打零工的。

关在这里差不多将近2个月了,吃都没得吃。

政府也没什么补贴。

只能回老家。

但回到老家还要自费隔离。

太难了。

真佩服《上海日报》,啥话都敢说!

视频主题毕竟是逃离上海。

作为冠以“上海日报”头衔的标志性报纸,报道这些,不怕给地方抹黑?

而且作为一份地方性英文日报,这不是明目张胆给外国人递刀子?

呵呵!

有没有给外国人递刀子我不知道,毕竟我不是外国人。

但作为外地人,看完这部视频,我并不觉得上海会因此丢脸。

我反而觉得,这样的报道能发布,上海依然是那个上海!

守住文明底线与城市尊严,必将重获生机!

就像视频最后一位外卖员说的:

“当你看到路上的人在变多,你心里会有一种高兴的感觉,这个城市,她,起死回生了。”

一个“她”字,无限爱意。

浪漫且朴实。

视频最后的最后,伴随着舒缓的钢琴声,逐句显示出了一段英文。

我翻译为:

“对于他们以及这座城市,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而这场告别,不仅仅是人告别城市。

也包括人告别人。

城市告别城市。

肉体上的、精神上的……

而漫长二字,是绝望,更是希望。

漫长终有尽头。

告别之后,便是重逢。

这才是上海本地媒体该有的疫情报道啊!

‍‍‍‍写文章、拍视频的‍‍‍‍专业技能,不该成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工具。

它应该成为推动社会文明的公共力量!

直面现实、温暖人心、传递善良、超越当下。

最后,还有一个拍摄细节,很能说明问题。

这部视频中,有很多受访者都是坐在地上被拍的。

《上海日报》并没要求他们站起来,故作姿态。

而是保留最原始的新闻现场感。

其中有一个画面最打动我。

镜头平视。

此时,摄影机、行李箱、人,都紧紧贴着地面。

三点一线。

一切的真实,都来自于平视。

一切的感同身受,也都来自于平视。

《上海日报》,做到了!

忠实记录离去者现在脚下的路,也势必将迎来他日必然的返程。

一切只是暂时。

漫长的告别,或许并不漫长。

楚涅
1 楼
先替那些精神保皇派占个位置 ---------------------------------- 一个造谣的反华自媒体就代表上海了? 1450 和 50万最近很活跃啊。一帮没底线的华人败类。 --------------- 你们继续。
闷夏
2 楼
为真实点赞
扫地拖地
3 楼
领袖请负责
m
matrixyard
4 楼
最近 五毛狗很活跃啊。 它们表示不信,这很正常。它们非常正常中共的封锁政策。它们就喜欢被铁链锁着,还摇摇尾巴,很乖很听话。 奴性十足。
爬墙党007
5 楼
妥妥的的人祸!
a
abc868
6 楼
贵在真实! 没有歌功,没有粉饰,有的只是平实地记录当下发生的一切。 讲真话就能格外打动人?这是什么缺德的中国。
f
firepoint
7 楼
请回看死去的108万条美国人命
m
matrixyard
8 楼
请回看几千万人被封锁嗷嗷叫,连吃都要抢,像狗一样。真贱。
w
wlliam
9 楼
倒是看见不少狗粮在下面聚众吃屎狂欢
水货
10 楼
现在国内新闻报道讲真话,讲事实都成为了难能可贵的了-真可悲。
爷来也
11 楼
此生不悔入华夏,偷着乐呗。
m
matrixyard
12 楼
你吃屎都能狂欢,佩服。
子清
13 楼
牛逼!
怪叔叔的大发现
14 楼
台湾人祸全球遭殃
15 楼
这才是上海的价值观 无法忍受北方肉喇叭的声音
真话难听
16 楼
上海外来务工人员不容易
先有09後有天
17 楼
八百里不换肩
t
t1400000000
18 楼
明摆着是没有预案,哪有开了1周离沪高铁,再开地铁的,政府是什么腔调又啥好说的
k
kingofjp
19 楼
漂亮国死了100万,那个自由媒体出来发生了? 这100万人在漂亮国看来就是该死的。 别说100万人了,100万只狗死了也得有点儿动静吧。
顶啊
20 楼
上海日报,拍英文的?给谁看?给那100万分之一吗?
k
kiros2
21 楼
: 白等会为那18个儿童惨死而负责吗?
l
leonardojin
22 楼
上海日报是个几把媒体,代表你妈逼
北极点
23 楼
上海人有脸说送别? 疫情期间怎么对待外地人的? 狗粮们也是什么屎都敢捡起来往嘴里塞
t
today8
24 楼
看到最后 终究是暖心的故事 加油
海峰360
25 楼
上海人的殖骚味不去除干净,迟早还会出大事
真是太烦人
26 楼
1450。
l
laolilili
27 楼
叫一尊来体验一下人民的生活 不要高高在上只说说人民至上
回一个
28 楼
客观事实是当政府专政权利没有监督很容易出问题。
文强
29 楼
怪谁呢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文强
30 楼
习不死灾难不断
随意岁月
31 楼
习大大怕福利太高,养出懒人,封城2个月,一分钱都不发
s
saltfish007
32 楼
你在讲笑话?计划生育强制堕胎害死了多少人命?
b
boey
33 楼
上海就是和其它地方唯一的区别就是人文关怀。文明。
b
boey
34 楼
借用这句话,那么权位太高,养畜贪官。请问权位最高的是不是罪=贪
g
getofit
35 楼
好好在监狱里捡肥皂,别出来丢人了
吕洞宾怕狗
36 楼
为什么不偷着乐却偷着跑
树枝孤鸟
37 楼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恐怖组织。
青蛙
38 楼
它們都在偷著樂
特效维生素
39 楼
太惨了
z
zuobiao
40 楼
上海官员的无能曝露无疑,解封后不杀几个不足以平民愤
c
colbycolby
41 楼
再封三年,屁民咋那么矫情。
一路边疆
42 楼
生不入上海,死不到北京,这2个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都带有浓烈的有色眼光,好多人说没有,其实10个本地人里有一个就是给外地人一种强烈被排斥的感觉。
移动硬盘
43 楼
为什么一定要跑来跑去呢?呆着隔离一周本来就是清零了。为什么要游过黄浦江?
f
fiery
44 楼
歧视外地人的典范 还谈人文关怀
搞啥都好
45 楼
应该采访一下那100多万死人,哦,对了,死人是不会讲话的
绵羊云
46 楼
你一边写着中文,一边做着只关心美国人不关心中国人的事情,崇洋媚外的死狗粮,滚回你的灯塔去。
g
greatfool
47 楼
习惯了 毕竟狗汉奸死了也白死,他们自然不在乎死多少。只要不死到自己身上就不在乎
小聪明,大智慧
48 楼
五毛總是喜歡拿西瓜比冬瓜, 要不就是出口成脏, 你們已經沒了自由,沒了良知,難道連最後的一點靈魂也要丟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