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成果以“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vitro”(《瑞得西韦和磷酸氯喹能在体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题发表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上。
这是用途专利,也受上一级专利限制。如果中科院在美方发布结果后注册的这个专利,那么正式专利很可能是不会通过的,因为information has been published.同样,美国公司也不傻,在发布消息之前,肯定会在美国专利局file provisional patent. 如果是这样,中国专利局还通过了PCT,那么丢大脸的就是中国专利局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2&v=9uigICopVjk&feature=emb_logo
Q: Recently there was some reporting that China's Wuhan Virology Institute together with the Chinese Military Academy, they applied for the patent of Remdesivir. So obviously this is a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fighting the epidemic, saving lives, vs IP protection question. So it's a little bit probably delicate. But I do want to know what is Gilead's reaction to the application and what's Gilead's stance if China's IP authority approves this application, and how we're going to continue to manage the control of Remdesivir development and also retaining the right to help fighting the epidemic.
A: Thank you so much. It's a very relevant question. And obviously it just came out overnight, and like everything with regard to Remdesivir, ah, you know we are moving as quickly as we can. I think my message to you and everybody is that has no impact on what we are going to do with global health. I just want to be tremendously clear here that our responsibility is the patients. And our responsibility is number one: pursue the right clinical programs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is medicine has impact with patients or not, and it'll be driven by the science, by the clinical evide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ramping our production up, in the event that it does, we can get this medicine to as many patients around the globe as needed. Patent is not at the forefront of our minds. I will say, ‘cause I checked with our patent colleagues, that as we would with any medicine at Gilead, we have patents on Remdesivir, not only for the compound, but also for all of its use including coronavirus in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But we will not get into a patent dispute, we will find a way to help patients, and of course, we will protect 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 a separate step of the process. But patients first.
瑞德西韦临床试验正式在武汉启动:入组患者761例
2月5日下午,中日友好医院王辰、曹彬团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宣布启动瑞德西韦(remdesivir)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研究。这意味着这个近日网络热议的抗病毒药物,正式开始进入临床试验。
瑞德西韦是一种在国外已经应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还没有完成全部的临床试验。而它在国内相关科研单位进行病毒筛选过程中展示出良好的体外活性。此前,国家药监局已经同意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可以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中开展临床试验。
按计划,该试验将入组轻、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3例。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介绍说,这项研究将执行严格的随机双盲试验,以评价瑞德西韦在新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武汉病毒所“抢注”瑞得西韦专利?
2月4日晚间,疫情焦灼之下,风口浪尖上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发布了一则研究进展,称其在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瑞得西韦和磷酸氯喹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其在人体上的作用还有待临床验证。
相关研究成果以“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vitro”(《瑞得西韦和磷酸氯喹能在体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题发表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上。
引发业界热议的是武汉病毒所关于专利申报的操作:对在我国尚未上市,且具有知识产权壁垒的药物瑞得西韦,我们依据国际惯例,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在1月21日申报了中国发明专利(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并将通过PCT(专利合作协定)途径进入全球主要国家。
根据武汉病毒所的说法:该研究表明,在Vero E6细胞上,瑞得西韦(Remdesivir, GS-5734)对2019-nCo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0.77 uM(微摩尔每升),选择指数SI大于129;磷酸氯喹(Chloroquine)的EC50=1.13 uM,SI大于88,说明上述两种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其在人体上的作用还有待临床验证。”
瑞得西韦(Remdesivir,GS-5734)是核苷类似物,目前在刚果(金)开展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Ⅱ和Ⅲ期临床研究。磷酸氯喹(Chloroquine)于上个世纪40年代起用于治疗疟疾,后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上述两种药物在细胞水平上有效抑制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初步结果此前已通过多种形式向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报告。
“为服务于疫情防控,合作双方单位联合声明:在上述具有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药物中,我们对于国内已经上市并能够完全实现自主供应的药物磷酸氯喹,不申请相关专利,以鼓励相关企业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对在我国尚未上市,且具有知识产权壁垒的药物瑞得西韦,我们依据国际惯例,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在1月21日申报了中国发明专利(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并将通过PCT(专利合作协定)途径进入全球主要国家。如果国外相关企业有意向为我国疫情防控做出贡献,我们双方一致同意在国家需要的情况下,暂不要求实施专利所主张的权利,希望和国外制药公司共同协作为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
武汉病毒所官网截图
美国制药公司吉利德回应:不知道,全力以赴抗击疫病
2月5日上午,吉利德方面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询问时称,“不知道。(我们)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抗击疫病。”
中科院相关知情人士: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
舆论汹涌质疑武汉病毒所申报专利的药物来自于吉利德公司,其中1月21日这个时间节点也是网友抨击的关键要素之一。
对此,中科院官方发布相关知情人士的回应称:
武汉病毒所申报专利的瑞德西韦即是吉利德公司的。“这是做科研的基本要求。我们是做药物研究的,做出新成果就会去申请专利。这个专利的权利范围是瑞德西韦在抗新型冠状病毒上的用途。目前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不管试验结果是否证明瑞德西韦有效,我们都要申请这个专利。
“这种做法也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如果我们不抢先注册药品用途,以后这个药物的供应、价格上都保证不了。国外公司想给你药就给你药,不想给你药就不给你药,想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这样中国必将受制于人。
“中国如果有了瑞德西韦药物用途专利,其他的专利我们可以和国外公司进行交叉许可,这也是一种谈判手法。”
对于这种操作,据《知识分子》,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认为:
“武汉病毒所现在被群殴中,任何与之有关联的信息,都可能被不分青红皂白再嘘一顿。抛开情绪冷静看,病毒所申请专利是可以的——因为新用途的专利不代替药物的专利,病毒所拿到专利才可以免费给国人使用,从而避免其他人或机构拿到专利后进行牟利的可能性。所以,病毒所申请专利不等于抢钱,如何授权使用才能知道是抢利益还是争着为病人服务。病毒所有的地方是有缺点,但在一些具体研究工作方面做的非常不错。”
也就是说,武汉病毒所可以申报专利,但能否批准,之后还需要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
业内人士佑斌认为,“瑞得西韦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用途专利不易获得授权。因为这件用途专利获得授权必须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公开充分等条件。吉利德已经将瑞得西韦的化合物结构与治疗冠状病毒的用途申请了专利。”
上述相关知情人士称:“我们1月21日申报了这个专利,目前还没有批下来。专利审批有个过程,一般来说,批下来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不管最后能不能批下来,我们要先占有专利申报的优先权。因为在申报之前不能有数据公开,所以论文的发表是在专利申请之后的。”
对于“通过PCT(专利合作协定)途径进入全球主要国家”,该知情人士称,“我国是在PCT国际专利组织里的,我们在中国申请了优先权,就意味着我们进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时,可以享受1月21日申请的权利。”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对于1月21日这个时间点,也是众多网友质疑的焦点:“发现了有效药物,却忙着申报专利。”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称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
1月21日,武汉病毒所申报瑞德西韦专利。
1月31日,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就医、诊断、治疗及其临床表现的论文。
2020年1月19日,一名由武汉返美的35岁男子在华盛顿州一家急诊就诊;20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其2019-nCoV阳性后将其送入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从第5、6天,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在入院的第7天,医生给患者注射了一种尚在研发阶段的抗病毒药物,即为Remdesivir。紧接着迎来了转折,第8天,患者的临床状况得到改善,停止了吸氧,氧饱和度值提高到94%至96%,先前的双侧下叶罗音不再存在。食欲得到改善,除了间歇性干咳和流鼻涕,已没有其他症状。
1月31日,Remdesivir的提供者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公司首席医学官医学博士Merdad Parsey表示,“吉利德正在与全球卫生当局密切合作,通过适当地、实验性使用我们的研究化合物Remdesivir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爆发。”
他提到的机构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DHH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以及个人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等。
吉利德在声明中强调Remdesivir尚未获批,还未证明其安全和有效性,只是在主治医师和当地监管机构要求下,权衡了风险和效益比,提供了少数Remdesivir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紧急治疗方案。
2月4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批准瑞德西韦的申请方中日友好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同日下午,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近日的焦点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国内相关的科研单位在体外的病毒筛选过程中展示出来了很好的体外活性。日前,国家药监局已经通知申请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可以开展临床试验。”并预计这批药物会在4日下午抵达国内。
相关报道:
2月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透露,美国本土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治愈过程中使用到了一种叫做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药物。瑞德西韦是由美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制,2月3日开始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上述消息无疑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带来曙光,吉利德公司的股价也在近两个交易日(2月3日、2月4日)大涨6.65%,市值增长53亿美元。
目前,A股多家上市公司与吉利德有合作关系,2月5日,九洲药业(603456.SH)、博腾股份(300363.SZ)等股票涨停。
图片来源:Wind
但在4日,美国公司在研药物“瑞德西韦”被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抢注”专利的消息引发质疑:瑞德西韦药物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进入到临床,而是被机构选择首先发论文、申请专利呢?
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表示,药物从基础研究到进入临床,有它既定的路径,所有的过程都要完全符合国家关于药物审批的过程。对于申请专利的问题,卫健委正在关注相关情况。
据环球时报5日消息,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表示,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申报的是“用途”,而不是药物结构,意思是“发现了该药的一种新的用途”,所以申报专利是没有问题的。
另据媒体报道,5日上午,吉利德方面回应武汉病毒所“抢注”瑞得西韦专利时称,“不知道。(我们)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抗击疫病。”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武汉病毒所将“瑞德西韦”申报专利
2月4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官网发表文章《我国学者在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武汉病毒所官网截图
文中提到,该所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联合研究,发现Remdesivir(瑞德西韦)和磷酸氯喹两种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其在人体上的作用还有待临床验证。
上述合作双方单位联合声明:对在我国尚未上市,且具有知识产权壁垒的药物瑞得西韦,我们依据国际惯例,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在1月21日申报了中国发明专利(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
瑞得西韦由吉利德研发,作为编码GS-441524的单磷酰胺酸盐前药,其靶向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它原本打算作为埃博拉病毒的静脉注射治疗,但也显示出抗冠状病毒和尼帕病毒感染的潜力。
瑞得西韦尚未在全球任何地方获得批准,并且尚未证明对于任何用途都是安全或有效的。不过1月31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表明,有可能使用该候选药物来遏制致命的2019-nCoV病毒。
1月26日,美国一名35岁2019-nCoV患者在入院一周后使用了瑞得西韦。第二天,他的发烧从39.4摄氏度降低到37.3摄氏度,氧饱和度值提高到94%至96%。
患者接受治疗后五天,除咳嗽外,所有症状均得到缓解。
该患者的症状全记录,启用瑞德西韦治疗的日期也做了注明(制图:药明康德)
2月5日,吉利德公司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在研药物,尚未在全球任何国家获得批准。为了应对近年来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吉利德扩大了瑞德西韦的生产,建立了产品库存应对未来的疾病大流行,同时也增加了制造瑞德西韦的原材料库存。我们正在利用这部分库存满足“同情用药”的需求,以及目前计划在中国进行的两项临床试验的需求。”
吉利德公司还表示:“吉利德正在与中国政府和医疗机构积极展开合作,支持对2019-nCoV感染者开展临床试验。我们也与政府机构保持着定期沟通,更新我们在扩大生产规模的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关知情人士:这个专利的权利范围是“用途”
2月5日,国内药物研发的相关知情人士、专利专家和海外华人学者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详解研究机构为何申请瑞德西韦中国专利一事。
《中国科学报》:申报专利的“瑞德西韦”是吉利德公司研发的瑞德西韦吗?
相关知情人士:对!
《中国科学报》:申报这个专利,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相关知情人士:
这是做科研的基本要求。我们是做药物研究的,做出新成果就会去申请专利。
我们研究出瑞德西韦的新用途,有证据证明它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有效,这肯定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所以我们可以申请拥有知识产权。这个专利的权利范围是瑞德西韦在抗新型冠状病毒上的用途。
专利申请本来就是“跑马圈地”,是在保护自己的利益。目前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不管试验结果是否证明瑞德西韦有效,我们都要申请这个专利。
这种做法也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如果我们不抢先注册药品用途,以后这个药物的供应、价格上都保证不了。国外公司想给你药就给你药,不想给你药就不给你药,想要多少钱就要多少钱,这样中国必将受制于人。
中国如果有了瑞德西韦药物用途专利,其他的专利我们可以和国外公司进行交叉许可,这也是一种谈判手法。
《中国科学报》:现在专利申请的进展如何?
相关知情人士:
我们1月21日申报了这个专利,目前还没有批下来。专利审批有个过程,一般来说,批下来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不管最后能不能批下来,我们要先占有专利申报的优先权。因为在申报之前不能有数据公开,所以论文的发表是在专利申请之后的。
《中国科学报》:专利批准下来的可能性大吗?
相关知情人士:
希望肯定是有的,专利审批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只能保证我们申请了。
《中国科学报》:中国的发明专利,美国会认吗?吉利德公司对这种做法反对了吗?
相关知情人士:
首先,专利都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中国的发明专利能保证在中国的权利。第二,将来我们一定是要去美国走发明专利的,去申请PCT(专利合作协定)。
这种知识产权是我们创造发明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吉利德反对什么呢?
药企高管: “抢注”不应被批评
《环球时报》记者5日采访了一家药企高管,该企业长期受制于国外药企的专利保护,并曾因专利许可与国外企业对簿公堂。该高管认为,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作法并不违规,他同时表示,中国广大患者曾饱受天价药之苦,因此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做法没什么可批评的。
该高管认为,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作法并不违规,美国吉利德在没有发现瑞得西韦可以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时,国内机构可以申请其在国内新的适应症专利。他指出,法律上还有一种做法叫“强制许可”,即使是国外公司拥有专利,特殊时期国家会强制其开放专利,何况去申请一种适应症专利。“有人说,人家辛辛苦苦研制出来的药物,你却把人家的专利给注册了。但,假设中国不发生疫情的话,吉利德公司也不知道药物可以用于新冠的治疗,既然中国有机构发现了,按法律就可以申请。”他表示,理解网友们的意见,但是在疫情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做法最终是有利于老百姓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该高管表示,因为原研药的专利问题,中国广大患者曾饱受天价药之苦。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格列卫。格列卫被用于血液病治疗,专利掌握在瑞士制药企业诺华手中。但是格列卫也适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效果明显。而瑞士诺华却没有在中国国内开放这一适应症的专利,导致国内广大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只能服用天价药。“一直到瑞士诺华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专利到期了,国内企业才被允许仿制,这非常的麻烦。原来服用瑞士诺华的药,一个患者一年的费用将近30多万,而后来国内药企进行仿制后并被允许用于该病的治疗后,患者一年只需要两万多。”
该高管还表示:“考虑到这些过去的情况,网友此时不要去批评武汉病毒研究所了,毕竟他们是有利于中国的。当然你非要说武汉病毒研究所‘不劳而获’,这是另一个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环球时报、中国科学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每经APP(记者:谢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