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津南开医院收住的染疫病人。(2022年12月28日)
台北 —
中国疫情快速扩散且资讯不透明,引发一些国家担忧并陆续对来自中国的入境者强化检疫措施。台湾也于12月28日跟进美、日等国,要求明年1月份抵台的所有中国旅客皆须在机场或港口进行唾液核酸检测。部分专家认为,此举有助于防堵可能变异的病毒株,但也有学者批评,不是只有中国传出来的变异株才会造成伤亡,不该把防疫做反共或仇中的发挥。
中国的新冠疫情居高不下之际,中共却决定不再封关并全面放开防疫限制,引起各国哗然。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12月26日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规模也从“乙类甲管”降级为“乙类乙管”,并自2023年1月8日起,对确诊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入境中国者也取消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只需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即可,且打算“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度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正式告终。
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确诊数每日约5千人,但分析人士直指,此数字严重低报,每日确诊黑数恐逼近100万人。
中国国门大开后,包括美国、日本等国深怕中国带原者恐倾巢而出,将病毒扩散至全世界,无不收紧中港旅客的入境检疫限制。
台湾行政院也于12月28日召开防疫会议并决定,为避免冲击台湾防疫及医疗量能,仍不开放中国观光客来台,并自2023年1月1日至31日间,搭乘中国4个直航航线(不含港澳)及台湾外岛金马地区民众春节交通项目来台之旅客,须于机场或港口进行唾液核酸检测,阴性者只须进行7天自主防疫,筛检阳性者则依规进行5+N的隔离,亦即,前5天居家照护,之后则可出门并采自主健康管理。
中国全面解封 台湾民众忧喜参半
面对中国突如其来的全面解封,不少台湾人忧喜参半。
位于中台湾台中的药局协理胡华知 (美国之音特约记者金谷拍摄)
现年41岁、位于中台湾台中的药局协理胡华知说,中国有全球最多的人口,骤然解封后的出国潮台湾人戒慎恐惧,也恐给全球带来负担。
胡华知告诉美国之音:“他们(中国)现在大爆发都是重症,不知道这重症的病毒是原始性的病毒、没有演化的?还是说它又发展出另一种比较毒的病毒?我们也看不到资料,因为他们(中国)资料是完全不透明,就算有数据也不一定能够相信,所以在没有进一步的资料跟它病毒株的型态披露之前,我们就会比较担心,他们的病毒在台湾又造成另一波的流行。”
现年38岁的台中市餐饮业者邱晓芬也有同感。
任职服务业的台中市民邱晓芬(美国之音特约记者金谷拍摄)
邱晓芬告诉美国之音:“最担心的就是健康,我觉得(疫情)还是会越来越扩散,因为毕竟,它还没有到非常的和缓。”
而现年35岁在台中从事会计工作的纪小姐则批评,中国防疫的主旋律就是封控、隐匿疫情,药物治疗方面也不积极。短短一个月以来,毫无任何准备却门户大开,让人闻之色变。
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全名的纪小姐告诉美国之音:“我们也很想相信,中国是没有问题才大举开放,但从过往例子看来并非如此。台湾跟中国距离很近,应该要更加严密的管控,不只机场采检唾液PCR,应该要有更严格的检疫隔离措施。”
位于中台湾台中的药局工作人员叶静蓓(美国之音特约记者金谷拍摄)
不过,同样也是位于台中、现年29岁的药局工作人员叶静蓓则说,与病毒共处是迟早的事,她不会太担心。
叶静蓓告诉美国之音:“大部分的台湾人会担心,包含我的身边亲友、家人,可是我觉得,迟早会开放的,因为我很多住在国外的朋友,他们都已经解封了,甚至口罩也都不戴了,所以我觉得这次疫情,大陆解封,我个人是没有意见。”
现年23岁的台中市学生骆逸谦也对中国疫情持开放态度,他说,中国解封之后,两岸商业往来增加应是好事一桩,台湾人做好自身防疫即可。
来自中台湾台中的学生骆逸谦(美国之音特约记者金谷拍摄)
骆逸谦告诉美国之音:“各地解封都是有好有坏,一方面促进经济成长,另一方面就是大家要注意防疫规范。面对疫情就是抱持开放态度,不要太拘谨让自己的生活太压抑。”
台湾的疫情指挥中心于12月28日表示,中国的疫情热区以大城市为主,预估未来数周将达到第一波的高峰。农历春节前后,中国返乡人流增加,可能使疫情往农村地区扩散,疫情蔓延恐持续3个月以上。
陈秀熙:明年三月底止 中国染疫死亡恐达255万人
位于台北的台大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选在冬天解封,特别容易出现“免疫负债”的情况,也就是免疫力变差的人恐因此出现致死率较高的中重症。
他说,农历春节后应是中国防疫降级较佳的时间,可惜木已成舟。他的研究团队推估,截至明年三月底,中国若无法有效防疫,全国确诊数恐达5.5亿人,其中480万人可能是中重症病患,住院人数约达300万人,包括需要重症医学照护的180万人。该团队进一步推估,最后恐总计有高达255万人不幸身亡,包括直接死于新冠肺炎或合并感染死亡的170万人,以及85万因医疗照护能量不足而致死者。
台湾严防变异株 对中国入境者核酸采检
陈秀熙说,台湾决定对从中国入境者核酸采检而非用快筛,是因为可以透过病毒基因定序,来掌握新变异株的出现。他说,不只台湾,许多国家都采取这种预防性措施,以防范中国产生新型变种病毒的可能,并防堵另一波潜在的大流行。
位于台北的台大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照片提供:陈秀熙)
陈秀熙说:“这主要是属于防御性的防疫措施,因为它是阻挡病毒在外,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做基因序列监测,来看看除了中国目前流行的BA.5跟BF.7之外,以及全世界现在流行的BQ.1、XBB跟所谓的BA.2.75,还有没有在中国产生新的变种病毒的一个监测。”
他说,在中国盛行的BF.7病毒株传染力强,最多可1人传染给18人。
台湾中央疫情指挥中心也指出,BF.7仍属Omicron奥密克戎BA.5病毒株的分支。目前看来,中国疫情仍处于第一波,而台湾则已进入第三波,且最近两波疫情盛行的病毒株以BA.5为主,因此即便中国的BF.7病毒株入侵,要在台湾造成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低。
对此,陈秀熙说,台湾才刚经历过BA.5病毒株,愈后民众的免疫力较高,但若BF.7病毒株传入台湾,还是建议长者及患有慢性疾病这类脆弱族群要施打双价次世代疫苗,保护力较足够。
陈秀熙说:“台湾刚刚经历过BA.5以及6月份的BA.2(病毒株)。我们民众所施打的有效的疫苗追加剂(覆盖率)是在70%以上,所以台湾即使是受到他们(中国)进来的新型亚种病毒。对于医疗能量以及中重症上面的伤亡,我不认为会有很大的伤亡,所以台湾,我认为现在是抵挡得住。”
部分学者批评:防疫不该具歧视性
位于台北的阳明交通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兼任教授邱淑媞(照片提供:邱淑媞)
台湾前国健署署长、位于台北的阳明交通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兼任教授邱淑媞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根据数据分析,一旦防疫走入“躺平”阶段,死亡人数就会攀升,中国也不例外。因此,她认为渐进式解封,适度抑制疫情,才是较好的作法。
邱淑媞说:“为什么要用渐进式?第一个你的伤亡不会冲那么快,医疗体系比较不会瞬间瓦解,第二个就是容许民众有时间去打(疫苗),(让中国)老人的第三剂的接种率冲高,第三个就是,这个社会需要一个调适的过程。”
根据官方统计,台湾上周共新增120,775例,较前一周的107,315例增加12.6%,近期疫情周增幅约在20%左右,但有直冲30%的加快趋势。台湾疫情指挥中心预估,台湾第三波疫情的高峰期恐落在2023年2月初,届时单日确诊人数将达3万上下。
邱淑媞认为,台湾疫情本就在升高,部分社区早有来自各国的超级变异株与新型变种病毒在迅速扩散,但台湾政府毫无作为,如今却只单挑中国入境检验,根本无助于防疫或降低伤亡。
她说,不是只有中国传出来的变异株才会造成伤亡,不该把防疫当作反共或仇中的发挥。
邱淑媞说:“把防疫拿来做外交,对内政它(台湾政府)却不管,这个对于减少死伤,帮助是非常有限的。在防疫上面,其实是很重视不要去歧视和污名化,你去做这种事情只有让防疫更难,制造民众错误的安心。我很赞成提高入境的防疫措施,但是入境防疫措施不能专门针对哪一个地区,因为这样是不够的。”
针对入境旅客的检疫,邱淑媞建议参考印度作法,先对“所有”入境者做有无发烧、呼吸道症状等“症状”筛检,并抽2%旅客做核酸检测。根据抽验结果,再针对阳性率较高的国家或区域,改为全面检验,她说,这种建立在科学上的系统性作法,才不会有歧视或污名化的弊端。
欧盟称没必要筛检中国旅客 谭德赛则理解强硬措施
意大利近日宣布对中国旅客实施强制筛检,开出“欧盟第一枪”,并呼吁“欧盟都应该这样做”。欧盟卫生总署29日称此举“不合理”,但此后仍有其它国家效仿意大利的做法,比如西班牙。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CDC)周四(12月29日)表示,盡管中国新冠病例激增,但对来自中国旅客实行强制性核酸检查和旅行措施是“不合理的”,对整个欧盟来说没有必要。
为防范可能大量出巢的中国旅客导致疫情扩散,目前欧盟成员国之一的意大利,以及美国、印度、日本和台湾都已宣布将对中国旅客实行类似的强制落地检。
ECDC认为,相较持续传播中的每日确诊数,入境感染的潜在数量“相当低”,欧盟各国医疗系统目前尚“有能力管理”。
ECDC还表示,目前不认为中国病例激增会影响欧盟的传染病学情况,“因为欧盟及欧洲经济区的人口免疫力较高,加上目前在中国流通的变种病毒,先前已(在本区)出现过,且随后已遭替代。”
ECDC的最新声明源于欧盟委员会29日召开的欧盟卫生安全委员会会议。会中,27个成员国讨论了该以何种新措施应对中国取消新冠疫情旅行禁令的决定。
欧盟委员会一位发言人告诉法新社:“鉴于中国的情况,欧盟在公共卫生措施方面采取团结和协调的行动是至关重要的”,委员会将“继续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讨论”。
不过周五西班牙卫生部长达莉娅(Carolina Darias)对记者表示,从中国抵达的游客入境必须检测成阴性或者完成了全程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呼吁北京提供有关中国新冠疫情最新发展的详细信息,他在推特发帖写道,由于来自中国的相关信息不完整,一些国家采取保护自己国民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呼吁:科学适度
针对部分国家陆续对中国公民实施的入境管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9日在例行新闻会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各国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对各国公民一视同仁,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
有记者追问,“防疫措施应‘科学适度’,‘不应影响正常人员交往’,是否是指某些国家采取的措施不‘科学适度’?”汪文斌答復,中方已连日对此议题重申立场,“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国家表示,目前不会调整对来自中国旅客的入境措施”,并表示希望各方“秉持科学原则,携手保障各国人员安全往来,为国际团结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中国将从2023年1月8日起放宽边境防疫管制,入境中国的旅客不用再测量体温。
欧盟各国怎么说?
中国将于1月8日结束入境检疫,并“有序恢复”批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及探亲所需的签证。
意大利是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受到最严重打击的欧洲国家之一。该国近日率先宣布对中国旅客实施强制筛检,开出“欧盟第一枪”。在ECDC发布声明之前,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表示,她“期待并希望”意大利政府的措施能够在欧盟层面得到实施。
意大利副总理兼交通部长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表示:“意大利不能成为唯一一个在机场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新冠疫情检查的国家,我已经要求在整个欧洲进行检查和可能的限制。”
盡管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他已要求有关部门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公民,但法国卫生官员表示他们认为“没有理由”对旅客重新采取限制措施。
法国健康风险评估委员会(COVARS)负责人奥特兰(Brigitte Autran)29日在法国一家广播媒体表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没有理由恢复对边境的控制。”
德国宣布暂不打算对中国旅客实施限制。奥地利也表示,中国游客重返欧洲将会带来经济利益。
(法新社、路透社、中国外交部)
中国天津南开医院收住的染疫病人。(2022年12月28日)
台北 —
中国疫情快速扩散且资讯不透明,引发一些国家担忧并陆续对来自中国的入境者强化检疫措施。台湾也于12月28日跟进美、日等国,要求明年1月份抵台的所有中国旅客皆须在机场或港口进行唾液核酸检测。部分专家认为,此举有助于防堵可能变异的病毒株,但也有学者批评,不是只有中国传出来的变异株才会造成伤亡,不该把防疫做反共或仇中的发挥。
中国的新冠疫情居高不下之际,中共却决定不再封关并全面放开防疫限制,引起各国哗然。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12月26日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规模也从“乙类甲管”降级为“乙类乙管”,并自2023年1月8日起,对确诊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入境中国者也取消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只需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即可,且打算“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度坚持的“动态清零”政策,正式告终。
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确诊数每日约5千人,但分析人士直指,此数字严重低报,每日确诊黑数恐逼近100万人。
中国国门大开后,包括美国、日本等国深怕中国带原者恐倾巢而出,将病毒扩散至全世界,无不收紧中港旅客的入境检疫限制。
台湾行政院也于12月28日召开防疫会议并决定,为避免冲击台湾防疫及医疗量能,仍不开放中国观光客来台,并自2023年1月1日至31日间,搭乘中国4个直航航线(不含港澳)及台湾外岛金马地区民众春节交通项目来台之旅客,须于机场或港口进行唾液核酸检测,阴性者只须进行7天自主防疫,筛检阳性者则依规进行5+N的隔离,亦即,前5天居家照护,之后则可出门并采自主健康管理。
中国全面解封 台湾民众忧喜参半
面对中国突如其来的全面解封,不少台湾人忧喜参半。
位于中台湾台中的药局协理胡华知 (美国之音特约记者金谷拍摄)
现年41岁、位于中台湾台中的药局协理胡华知说,中国有全球最多的人口,骤然解封后的出国潮台湾人戒慎恐惧,也恐给全球带来负担。
胡华知告诉美国之音:“他们(中国)现在大爆发都是重症,不知道这重症的病毒是原始性的病毒、没有演化的?还是说它又发展出另一种比较毒的病毒?我们也看不到资料,因为他们(中国)资料是完全不透明,就算有数据也不一定能够相信,所以在没有进一步的资料跟它病毒株的型态披露之前,我们就会比较担心,他们的病毒在台湾又造成另一波的流行。”
现年38岁的台中市餐饮业者邱晓芬也有同感。
任职服务业的台中市民邱晓芬(美国之音特约记者金谷拍摄)
邱晓芬告诉美国之音:“最担心的就是健康,我觉得(疫情)还是会越来越扩散,因为毕竟,它还没有到非常的和缓。”
而现年35岁在台中从事会计工作的纪小姐则批评,中国防疫的主旋律就是封控、隐匿疫情,药物治疗方面也不积极。短短一个月以来,毫无任何准备却门户大开,让人闻之色变。
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全名的纪小姐告诉美国之音:“我们也很想相信,中国是没有问题才大举开放,但从过往例子看来并非如此。台湾跟中国距离很近,应该要更加严密的管控,不只机场采检唾液PCR,应该要有更严格的检疫隔离措施。”
位于中台湾台中的药局工作人员叶静蓓(美国之音特约记者金谷拍摄)
不过,同样也是位于台中、现年29岁的药局工作人员叶静蓓则说,与病毒共处是迟早的事,她不会太担心。
叶静蓓告诉美国之音:“大部分的台湾人会担心,包含我的身边亲友、家人,可是我觉得,迟早会开放的,因为我很多住在国外的朋友,他们都已经解封了,甚至口罩也都不戴了,所以我觉得这次疫情,大陆解封,我个人是没有意见。”
现年23岁的台中市学生骆逸谦也对中国疫情持开放态度,他说,中国解封之后,两岸商业往来增加应是好事一桩,台湾人做好自身防疫即可。
来自中台湾台中的学生骆逸谦(美国之音特约记者金谷拍摄)
骆逸谦告诉美国之音:“各地解封都是有好有坏,一方面促进经济成长,另一方面就是大家要注意防疫规范。面对疫情就是抱持开放态度,不要太拘谨让自己的生活太压抑。”
台湾的疫情指挥中心于12月28日表示,中国的疫情热区以大城市为主,预估未来数周将达到第一波的高峰。农历春节前后,中国返乡人流增加,可能使疫情往农村地区扩散,疫情蔓延恐持续3个月以上。
陈秀熙:明年三月底止 中国染疫死亡恐达255万人
位于台北的台大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选在冬天解封,特别容易出现“免疫负债”的情况,也就是免疫力变差的人恐因此出现致死率较高的中重症。
他说,农历春节后应是中国防疫降级较佳的时间,可惜木已成舟。他的研究团队推估,截至明年三月底,中国若无法有效防疫,全国确诊数恐达5.5亿人,其中480万人可能是中重症病患,住院人数约达300万人,包括需要重症医学照护的180万人。该团队进一步推估,最后恐总计有高达255万人不幸身亡,包括直接死于新冠肺炎或合并感染死亡的170万人,以及85万因医疗照护能量不足而致死者。
台湾严防变异株 对中国入境者核酸采检
陈秀熙说,台湾决定对从中国入境者核酸采检而非用快筛,是因为可以透过病毒基因定序,来掌握新变异株的出现。他说,不只台湾,许多国家都采取这种预防性措施,以防范中国产生新型变种病毒的可能,并防堵另一波潜在的大流行。
位于台北的台大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照片提供:陈秀熙)
陈秀熙说:“这主要是属于防御性的防疫措施,因为它是阻挡病毒在外,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做基因序列监测,来看看除了中国目前流行的BA.5跟BF.7之外,以及全世界现在流行的BQ.1、XBB跟所谓的BA.2.75,还有没有在中国产生新的变种病毒的一个监测。”
他说,在中国盛行的BF.7病毒株传染力强,最多可1人传染给18人。
台湾中央疫情指挥中心也指出,BF.7仍属Omicron奥密克戎BA.5病毒株的分支。目前看来,中国疫情仍处于第一波,而台湾则已进入第三波,且最近两波疫情盛行的病毒株以BA.5为主,因此即便中国的BF.7病毒株入侵,要在台湾造成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低。
对此,陈秀熙说,台湾才刚经历过BA.5病毒株,愈后民众的免疫力较高,但若BF.7病毒株传入台湾,还是建议长者及患有慢性疾病这类脆弱族群要施打双价次世代疫苗,保护力较足够。
陈秀熙说:“台湾刚刚经历过BA.5以及6月份的BA.2(病毒株)。我们民众所施打的有效的疫苗追加剂(覆盖率)是在70%以上,所以台湾即使是受到他们(中国)进来的新型亚种病毒。对于医疗能量以及中重症上面的伤亡,我不认为会有很大的伤亡,所以台湾,我认为现在是抵挡得住。”
部分学者批评:防疫不该具歧视性
位于台北的阳明交通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兼任教授邱淑媞(照片提供:邱淑媞)
台湾前国健署署长、位于台北的阳明交通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兼任教授邱淑媞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根据数据分析,一旦防疫走入“躺平”阶段,死亡人数就会攀升,中国也不例外。因此,她认为渐进式解封,适度抑制疫情,才是较好的作法。
邱淑媞说:“为什么要用渐进式?第一个你的伤亡不会冲那么快,医疗体系比较不会瞬间瓦解,第二个就是容许民众有时间去打(疫苗),(让中国)老人的第三剂的接种率冲高,第三个就是,这个社会需要一个调适的过程。”
根据官方统计,台湾上周共新增120,775例,较前一周的107,315例增加12.6%,近期疫情周增幅约在20%左右,但有直冲30%的加快趋势。台湾疫情指挥中心预估,台湾第三波疫情的高峰期恐落在2023年2月初,届时单日确诊人数将达3万上下。
邱淑媞认为,台湾疫情本就在升高,部分社区早有来自各国的超级变异株与新型变种病毒在迅速扩散,但台湾政府毫无作为,如今却只单挑中国入境检验,根本无助于防疫或降低伤亡。
她说,不是只有中国传出来的变异株才会造成伤亡,不该把防疫当作反共或仇中的发挥。
邱淑媞说:“把防疫拿来做外交,对内政它(台湾政府)却不管,这个对于减少死伤,帮助是非常有限的。在防疫上面,其实是很重视不要去歧视和污名化,你去做这种事情只有让防疫更难,制造民众错误的安心。我很赞成提高入境的防疫措施,但是入境防疫措施不能专门针对哪一个地区,因为这样是不够的。”
针对入境旅客的检疫,邱淑媞建议参考印度作法,先对“所有”入境者做有无发烧、呼吸道症状等“症状”筛检,并抽2%旅客做核酸检测。根据抽验结果,再针对阳性率较高的国家或区域,改为全面检验,她说,这种建立在科学上的系统性作法,才不会有歧视或污名化的弊端。
欧盟称没必要筛检中国旅客 谭德赛则理解强硬措施
意大利近日宣布对中国旅客实施强制筛检,开出“欧盟第一枪”,并呼吁“欧盟都应该这样做”。欧盟卫生总署29日称此举“不合理”,但此后仍有其它国家效仿意大利的做法,比如西班牙。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CDC)周四(12月29日)表示,盡管中国新冠病例激增,但对来自中国旅客实行强制性核酸检查和旅行措施是“不合理的”,对整个欧盟来说没有必要。
为防范可能大量出巢的中国旅客导致疫情扩散,目前欧盟成员国之一的意大利,以及美国、印度、日本和台湾都已宣布将对中国旅客实行类似的强制落地检。
ECDC认为,相较持续传播中的每日确诊数,入境感染的潜在数量“相当低”,欧盟各国医疗系统目前尚“有能力管理”。
ECDC还表示,目前不认为中国病例激增会影响欧盟的传染病学情况,“因为欧盟及欧洲经济区的人口免疫力较高,加上目前在中国流通的变种病毒,先前已(在本区)出现过,且随后已遭替代。”
ECDC的最新声明源于欧盟委员会29日召开的欧盟卫生安全委员会会议。会中,27个成员国讨论了该以何种新措施应对中国取消新冠疫情旅行禁令的决定。
欧盟委员会一位发言人告诉法新社:“鉴于中国的情况,欧盟在公共卫生措施方面采取团结和协调的行动是至关重要的”,委员会将“继续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讨论”。
不过周五西班牙卫生部长达莉娅(Carolina Darias)对记者表示,从中国抵达的游客入境必须检测成阴性或者完成了全程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呼吁北京提供有关中国新冠疫情最新发展的详细信息,他在推特发帖写道,由于来自中国的相关信息不完整,一些国家采取保护自己国民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呼吁:科学适度
针对部分国家陆续对中国公民实施的入境管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9日在例行新闻会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各国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对各国公民一视同仁,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
有记者追问,“防疫措施应‘科学适度’,‘不应影响正常人员交往’,是否是指某些国家采取的措施不‘科学适度’?”汪文斌答復,中方已连日对此议题重申立场,“我们也注意到,很多国家表示,目前不会调整对来自中国旅客的入境措施”,并表示希望各方“秉持科学原则,携手保障各国人员安全往来,为国际团结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中国将从2023年1月8日起放宽边境防疫管制,入境中国的旅客不用再测量体温。
欧盟各国怎么说?
中国将于1月8日结束入境检疫,并“有序恢复”批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及探亲所需的签证。
意大利是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受到最严重打击的欧洲国家之一。该国近日率先宣布对中国旅客实施强制筛检,开出“欧盟第一枪”。在ECDC发布声明之前,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表示,她“期待并希望”意大利政府的措施能够在欧盟层面得到实施。
意大利副总理兼交通部长萨尔维尼(Matteo Salvini)表示:“意大利不能成为唯一一个在机场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进行新冠疫情检查的国家,我已经要求在整个欧洲进行检查和可能的限制。”
盡管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他已要求有关部门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公民,但法国卫生官员表示他们认为“没有理由”对旅客重新采取限制措施。
法国健康风险评估委员会(COVARS)负责人奥特兰(Brigitte Autran)29日在法国一家广播媒体表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没有理由恢复对边境的控制。”
德国宣布暂不打算对中国旅客实施限制。奥地利也表示,中国游客重返欧洲将会带来经济利益。
(法新社、路透社、中国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