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但有些人仍跪在2014年。
“先有特斯拉公开专利,才有中国新能源车。”
在这些人眼里,中国新能源车的所有成绩,都要被归功于特斯拉。如果没有它大公无私地公开专利,“国产电车50年也发展不起来。”
他们笃信所有中国新能源车企,只是跟在特斯拉屁股后面的可怜应声虫,字里行间甚至透着一股“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莫名骄傲。
不可否认,作为先行者,现在的特斯拉,不仅仅是在造车,更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智能出行生态。
但有趣的是,当进一步追问,特斯拉开放了哪些专利?核心是哪几件?被引用了多少次?这些人往往立刻哑火,只能像孔乙己一样重复“之乎者也”的陈词滥调。
于是你便可以发现,他们实际上并不懂新能源车,也不懂创新。
而这种“一切归功于特斯拉”的观念,本质上仍是“一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客机”时代残留下的自卑在作祟,与真相相去甚远。
1
2014年6月12日,特斯拉官网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所有的专利都属于你》。
如文所示,马斯克表示“为了环保,为了可持续发展,决定公开所有专利。”
它为什么突然这么大方?
答案要回到2014年寻找,当时特斯拉正处于发展的低谷时期。
全年营收虽然创新高地达到了32亿美元,同比增长58.8%,但亏损更是让华尔街感到心痛——同比下滑297.2%,达到2.94亿美元。
当时的新品Model S的销量也令人失望。2014年第四季度仅卖出去了9834辆,比原定目标少了1345辆。
代入马斯克,他当时或许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如何向投资人解释特斯拉业绩的低迷,二是找到一个新故事说服消费者为它的高价买单。
最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被马斯克“演变”成了一个“通过公开专利促进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故事,并被拥趸们传唱至今。
但实际上,这个故事更像是一场文字游戏。
大多数专利本来就是公开的。特斯拉事实上也没有放弃专利权,只是选择性不起诉使用了它的专利的企业。
别以为这是免费的,实际上代价非常高昂,这一点我们放在后面再展开。
难怪有人感叹,特斯拉仅仅通过一篇文章,就收获了“技术先驱”的形象以及投资人的宽容。
当然,对c斯克来说,这可能只是“基操”。
2
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贡献大不大?实际上从它不多的专利数就能看出来。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14年6月特斯拉公开的专利有271项,外观专利8项,发明专利263项。
如果只看中国,特斯拉的专利就更少了。
263项专利中,183项在美国提交,中国只有8项,且只有3项授权。
这也难怪,马斯克表示:“我们没有真正的专利,专利是为弱者准备的。”——因为确实也没有那么多,尤其在中国。
有没有这么一种情况——那就是特斯拉在中国专利少,很有可能并非出于特斯拉的主观意愿,而是迫不得已?
专利保护制度是地域限制的制度。
举个例子,假如比亚迪和特斯拉,分别在中国和美国,为同样的技术申请了专利,双方的知识产权在各自的申请国都是受到保护的。
也就是说,特斯拉在中国专利少,很有可能不是因为它不想,而是中国车企已经研发出了类似的技术并且申请过专利了?
实际上,从很多份国际研究机构的报告中都能得出结论,特斯拉的技术实力远没有许多人想象中那么强。
比如韩国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和法律信息提供商LexisNexis在2022联合发布的报告中,按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竞争力排名,特斯拉跌出了前200,有效专利仅13件,而第一名的百度有3477件。
换而言之,特斯拉强调专利公开,或许是在向市场丢烟雾弹?
毕竟在大众的惯性思维里,“员外”才有家底开铺施粥,而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其实是通过开铺施粥的行为,建立起家底厚实的假象——哪怕碗里甚至找不到几粒米。
3
在特斯拉的公告里,有一句非常微妙的话——
“只要该方(使用特斯拉专利的一方)善意行事,特斯拉将不会对任何通过电动汽车或相关设备有关的活动侵犯特斯拉专利的一方提起诉讼。”
什么叫善意行事?
简单来说,你用了特斯拉的专利,那么特斯拉也可以随便用你的,而且你不能起诉他,因为这样不“善意”。
所以,特斯拉的公开、奉献,像不像是一场利益交换——我对你“善意”,你们也必须要“善意”。
对中国车企来,这种交换显然严重不对等。正如前文所说,特斯拉在中国本来就没多少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斯拉试图用“善意”拉拢竞争对手的同时,自己可能没少从专利中获益——从某些角度来说,甚至在公开之前,早早就将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变现了。
2010年-2012年期间,特斯拉转让了135项专利,PNC银行协会79项,米德兰贷款服务公司56项,从而得到“美国能源部先进技术汽车制造贷款项目”的4.65亿美元低息贷款。
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免费用这135项专利,不好意思,特斯拉说了不算。
这像不像是空手套白狼?
4
特斯拉到底对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起到了多大的贡献?其实深入到具体的电池、电机技术路线以后,答案一目了然。
当年它公布的那些专利技术,大多都已被证明不是正确的技术路线,甚至特斯拉自己都已经抛弃了这些技术。
但即便事实如此清晰,仍有许多人纠缠不休,最典型的问题就是:
“那你怎么解释为什么蔚小理等一批新能源车企,都成立在特斯拉公开专利之后呢?”
而这正是许多人将特斯拉“神化”的地方之一。
置身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史,2014年是一个很特殊的节点。
在2014年之前,国内用接近20年的时间验证了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并培育出了一批领先企业。
2014年5月开始,上海、武汉、苏州等超过40个城市相继公布了新能源车推广政策,产业正式进入万物勃发的阶段。
换而言之,假如外部没有特斯拉公开专利,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也萌发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而马斯克选择在6月“公开专利”,也有人评价是借行业发展的大势,塑造了自己领头羊的形象。
所以,你觉得是“公鸡叫出了太阳”吗?
或许,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的批驳,最能戳中这些人骨子里的自卑——
“还有一些崇洋媚外的,不相信中国能够创新,比如说这个电动汽车是因为特斯拉开放专利才搞成的,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但是流传很广,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国人能创新。”
不可否认,特斯拉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马斯克也值得被我们所尊重。
谭建荣院士从汽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分析,列举过四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其中第四个划时代的事件,就是特斯拉的崛起。
但数百年商业史里,领先者与追赶者的异位,往往在不经意间。中国的车企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就认为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汽车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二是汽车电动化跻身于国际前列,三是汽车智能化技术加速赋能。
类似的故事,在智能手机、光伏等多个领域,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了。
我们要向特斯拉以及马斯克致敬,但不是下跪。
今天,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但有些人仍跪在2014年。
“先有特斯拉公开专利,才有中国新能源车。”
在这些人眼里,中国新能源车的所有成绩,都要被归功于特斯拉。如果没有它大公无私地公开专利,“国产电车50年也发展不起来。”
他们笃信所有中国新能源车企,只是跟在特斯拉屁股后面的可怜应声虫,字里行间甚至透着一股“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莫名骄傲。
不可否认,作为先行者,现在的特斯拉,不仅仅是在造车,更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智能出行生态。
但有趣的是,当进一步追问,特斯拉开放了哪些专利?核心是哪几件?被引用了多少次?这些人往往立刻哑火,只能像孔乙己一样重复“之乎者也”的陈词滥调。
于是你便可以发现,他们实际上并不懂新能源车,也不懂创新。
而这种“一切归功于特斯拉”的观念,本质上仍是“一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客机”时代残留下的自卑在作祟,与真相相去甚远。
1
2014年6月12日,特斯拉官网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所有的专利都属于你》。
如文所示,马斯克表示“为了环保,为了可持续发展,决定公开所有专利。”
它为什么突然这么大方?
答案要回到2014年寻找,当时特斯拉正处于发展的低谷时期。
全年营收虽然创新高地达到了32亿美元,同比增长58.8%,但亏损更是让华尔街感到心痛——同比下滑297.2%,达到2.94亿美元。
当时的新品Model S的销量也令人失望。2014年第四季度仅卖出去了9834辆,比原定目标少了1345辆。
代入马斯克,他当时或许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如何向投资人解释特斯拉业绩的低迷,二是找到一个新故事说服消费者为它的高价买单。
最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被马斯克“演变”成了一个“通过公开专利促进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故事,并被拥趸们传唱至今。
但实际上,这个故事更像是一场文字游戏。
大多数专利本来就是公开的。特斯拉事实上也没有放弃专利权,只是选择性不起诉使用了它的专利的企业。
别以为这是免费的,实际上代价非常高昂,这一点我们放在后面再展开。
难怪有人感叹,特斯拉仅仅通过一篇文章,就收获了“技术先驱”的形象以及投资人的宽容。
当然,对c斯克来说,这可能只是“基操”。
2
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贡献大不大?实际上从它不多的专利数就能看出来。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14年6月特斯拉公开的专利有271项,外观专利8项,发明专利263项。
如果只看中国,特斯拉的专利就更少了。
263项专利中,183项在美国提交,中国只有8项,且只有3项授权。
这也难怪,马斯克表示:“我们没有真正的专利,专利是为弱者准备的。”——因为确实也没有那么多,尤其在中国。
有没有这么一种情况——那就是特斯拉在中国专利少,很有可能并非出于特斯拉的主观意愿,而是迫不得已?
专利保护制度是地域限制的制度。
举个例子,假如比亚迪和特斯拉,分别在中国和美国,为同样的技术申请了专利,双方的知识产权在各自的申请国都是受到保护的。
也就是说,特斯拉在中国专利少,很有可能不是因为它不想,而是中国车企已经研发出了类似的技术并且申请过专利了?
实际上,从很多份国际研究机构的报告中都能得出结论,特斯拉的技术实力远没有许多人想象中那么强。
比如韩国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和法律信息提供商LexisNexis在2022联合发布的报告中,按自动驾驶领域的专利竞争力排名,特斯拉跌出了前200,有效专利仅13件,而第一名的百度有3477件。
换而言之,特斯拉强调专利公开,或许是在向市场丢烟雾弹?
毕竟在大众的惯性思维里,“员外”才有家底开铺施粥,而特斯拉反其道而行之,其实是通过开铺施粥的行为,建立起家底厚实的假象——哪怕碗里甚至找不到几粒米。
3
在特斯拉的公告里,有一句非常微妙的话——
“只要该方(使用特斯拉专利的一方)善意行事,特斯拉将不会对任何通过电动汽车或相关设备有关的活动侵犯特斯拉专利的一方提起诉讼。”
什么叫善意行事?
简单来说,你用了特斯拉的专利,那么特斯拉也可以随便用你的,而且你不能起诉他,因为这样不“善意”。
所以,特斯拉的公开、奉献,像不像是一场利益交换——我对你“善意”,你们也必须要“善意”。
对中国车企来,这种交换显然严重不对等。正如前文所说,特斯拉在中国本来就没多少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斯拉试图用“善意”拉拢竞争对手的同时,自己可能没少从专利中获益——从某些角度来说,甚至在公开之前,早早就将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变现了。
2010年-2012年期间,特斯拉转让了135项专利,PNC银行协会79项,米德兰贷款服务公司56项,从而得到“美国能源部先进技术汽车制造贷款项目”的4.65亿美元低息贷款。
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免费用这135项专利,不好意思,特斯拉说了不算。
这像不像是空手套白狼?
4
特斯拉到底对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起到了多大的贡献?其实深入到具体的电池、电机技术路线以后,答案一目了然。
当年它公布的那些专利技术,大多都已被证明不是正确的技术路线,甚至特斯拉自己都已经抛弃了这些技术。
但即便事实如此清晰,仍有许多人纠缠不休,最典型的问题就是:
“那你怎么解释为什么蔚小理等一批新能源车企,都成立在特斯拉公开专利之后呢?”
而这正是许多人将特斯拉“神化”的地方之一。
置身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史,2014年是一个很特殊的节点。
在2014年之前,国内用接近20年的时间验证了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并培育出了一批领先企业。
2014年5月开始,上海、武汉、苏州等超过40个城市相继公布了新能源车推广政策,产业正式进入万物勃发的阶段。
换而言之,假如外部没有特斯拉公开专利,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也萌发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而马斯克选择在6月“公开专利”,也有人评价是借行业发展的大势,塑造了自己领头羊的形象。
所以,你觉得是“公鸡叫出了太阳”吗?
或许,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的批驳,最能戳中这些人骨子里的自卑——
“还有一些崇洋媚外的,不相信中国能够创新,比如说这个电动汽车是因为特斯拉开放专利才搞成的,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但是流传很广,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国人能创新。”
不可否认,特斯拉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马斯克也值得被我们所尊重。
谭建荣院士从汽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分析,列举过四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其中第四个划时代的事件,就是特斯拉的崛起。
但数百年商业史里,领先者与追赶者的异位,往往在不经意间。中国的车企更不应该妄自菲薄。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就认为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汽车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二是汽车电动化跻身于国际前列,三是汽车智能化技术加速赋能。
类似的故事,在智能手机、光伏等多个领域,其实已经悄然发生了。
我们要向特斯拉以及马斯克致敬,但不是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