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失去这项世界第一 象征人口红利落幕!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3月7日 20点59分 PT
  返回列表
87732 阅读
81 评论
智谷趋势

最令人在意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根据2022年3月7日世界人口时钟的动态监测数据,印度人口达到14.111亿,而2021年末中国人口为14.126亿。

只剩下不到两百万人的差距了。印度今年完全有机会赶上。

很快,中国就会要失去人口第一大国了。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发生。

一场牵扯无数人命运的大转变开始了!

最快今年4月底,印度人口就将超过中国。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在瞎说。

根据3月7日世界人口时钟的印度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上面显示印度动态人口达到了14.111亿,而2021年末中国人口为14.126亿。

过去几年,印度人口年均增长1200万人,也就是每个月能够增长一百万人。

一百多万人的差距,其实就相当于印度两个月增长的人口。

可怕的是,这还是个估计的平均值!!!

印度人口,或许还被低估了。

2021年,印度也在做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甚至出动了无人机和卫星定位系统。

听起来是不是很牛叉?但恰恰相反,这其实说明了印度人没有办法拿到更多的人口数据。

因为印度很多大城市都有贫民窟,有的大,有的小,整体流动性又很强,用一家一户来界定人数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实际印度人口是要更多的。

为了相对更客观一点,我还找了别的统计源来看印度人口。

众所周知,因为统计口径的差异,肯定是做不到每一个统计源的数据都一模一样的。但是无论是世界银行的预计、还是根据印度官方数据所做的推演、或者是别的第三方统计机构,比如tradingeconomics和world population review,都有同一个结论:

过完2021年,印度人口已经突破了14亿人。

所以,哪怕我们采用最保守的估计即14亿整来推演,中印两国人口的差距就是1260万人。

显然,这是一个印度在一年内或许就能够达到的目标值。

放弃幻想吧,印度,新的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最快上半年,最慢过完年,中国的人口规模就要被赶超了。

形势是从未有过的紧迫啊!

如今在中国,很多人都在关心生育问题。

看看这周末的微博热搜,前所未有的壮观局面:

7条!!!

都与生育有关!

大家几乎集中火力放大招,似乎要立即、马上催出一波“三孩潮”。

从各级工会设置婚恋委员解决单身问题,到鼓励在校硕士和博士结婚生育,再到给生三孩家庭补贴1000元、给予购房优惠、给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甚至直接给第三孩高考直接加10至20分……

还有厦大的教授跳出来宣称,要“惩罚”不生孩子的人。

中国计生协会,把“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摆上了2022年的工作要点上。

从婚恋,到干预流产,到花式补贴奖励,简直就是催生“一条龙”。

关心女性子宫,都到了精准地步!

北京率先出手,将试管婴儿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打响了“第一枪”。

股民们也想在关心女性子宫这事上赚一把。

今天,中国股市“黑色星期一”让很多人破防,但如果你买了辅助生殖板块,恭喜你,它都涨疯了。

中国女性承受不起这灼热的目光,反手关注起男性的“子宫”。

一网友建议:大力支持男妈妈生子科研项目,尽快让男人也能生孩子,迅速提高生育率。顺便让男性体验一把为人母的快乐。

 

脑洞的背后,源于一个尴尬的事实,中国人口的滑坡速度比想象中更快:

2016年,净增906万人;2017年,净增779万人。2018年,净增530万人;2019年,净增467万人;2020年,净增204万人;2021年,净增48万人。

2021年的净增人口,比5年前下降了94.7%!!!

近日多省公布2021年统计公报,令人跌破下巴。

四大经济大省,只剩下广东最后一块生育“堡垒”:

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迈入“负增长时代”。山东,1亿人口的大省,自然增长人口仅有2100人左右;浙江,自然增长人口仅有6.5万人;广东,自然增长人口 57.19 万人。

如果说,经济大省的生育“大溃败”,还能靠外来人口流入补充,那么欠发达地区呢?

似乎,只有被“虹吸”的份。

可不是嘛!2021年,浙江、江苏、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60万,山东2100人忽略不计,而全国增加48万,是不是意味着其他省份净减少了112万呢???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人口萎缩正静悄悄地在许多地方发生。

比如西北的甘肃,2021年常住人口减少了11万人;

华北的人口大省河北,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43‰,自然增长人口-3.2万。而常住人口方面,则直接减少了16万人,至少是一个县的规模。

中国的生育问题,前所未有的紧迫。

能生的群体在快速萎缩。2010-2020年,中国20-34岁的青年人减少了3463万人。比整个澳大利亚国家的人口还要多。

2022年,一个不像悬念的悬念是,人口增长率会跌破零吗?

或许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没啥了不起的。

因为印度虽然人多,但人口素质远不及中国。

就像知乎优秀答主鱼昆说的:能参与工业化生产的人口才是人口红利,反之只能平白消耗社会中的资源。

2020年印度城镇化率为34.9%,而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意味着印度还有大量人口在农村,连农民工都不是,更不要说技能型人才了。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但印度的教育水平不敢恭维,印度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三分之一(约35.1%)的文盲居住在印度。

因此,比拼人口质量,比拼人均GDP,印度还远远不是中国的对手。中国GDP是印度的2.5倍,人均GDP是2.1倍。

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对并不富裕的印度而言,是财富?还是负担?还真说不准。

毕竟印度粮食产量远远低于中国,社会福利水平也远远低于中国。

当中国人已经开始关心“共同富裕”时,很多印度人还挣扎在温饱线。

但是,我想提醒各位的是,关键的点不仅仅是印度人比我们的多,他们还比中国更年轻!

我们来看看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

中国是这样的:0-14岁的人口17.95%,15-64岁的人口 68.55%,而65岁及以上人口13.50%。

印度是这样的:0-14岁的人口占比29.7%,15-64岁人口64.9%,65岁及以上人口5.5%。

看出差别了吗?

中国老龄人口比印度多很多。世界老龄化标准是65岁及以上人口数达到7%以上,印度仅有5.5%,尚未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是13.5%,早就是老龄化社会了。

中国甚至离深度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只有一步之遥。

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90年的24.9岁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6.7岁,2030年将升至42.7岁。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到2050年达约30%。

此外,印度好歹还有近30%的0-14岁的“接班人”,但中国仅有17.95%。这直接关乎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10年、20年后,社会劳动力、科技创新者、生育主力从哪来,从现在的0-14岁群体中来。

当印度的城镇化率、人口素质开始大步提升的时候,世界的产业链条或许又会发生新一轮的重组了。

就跟当年中国以庞大的廉价劳动力、相对成熟的技工队伍承接全球产业转移一样。

未来,印度可能会重演中国的一幕,虹吸中低端密集型产业,从而影响其他地区产业工人的活。

如果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制造业还没有完全升级到德国日本那种制高点,会怎么样?

中国即将失去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将象征着人口红利正式落幕。

那之后呢?

常言道,房价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中国人口减少,房地产会走向末路吗?

一般认为,人口红利消失会减少住房需求。因为买房的主力是青壮年,老年人则倾向于抛售房产。

但事实是,只有当老龄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需求才会下降。

具体是多少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丁洋指出是18%。而现在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是14%。

我算了一下,距离18%的临界线还需要5650万人。

很显然,目前中国房地产还不会衰败。

尤其是今年中国首次迎来破千万名高校毕业生,预计高达1076万人,一年增长了167万人,可谓是学历人口井喷式大爆发。

每年上千万的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还是留在了一二三线热点城市,源源不断地,给城市地区带来新的人口。

事实上,中国房地产的繁荣,在一二线热点城市至少还能持续十年。

人口红利式微,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制造业的离心力以及创新能力不足。

我们之前提过,成本上升是台资对大陆投资热情减少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陆的人口红利落幕,“招工难”“招工贵”频繁地出现在报端。而东盟十个国家,有着6亿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平均薪资甚至只有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

于是,一批台商争先恐后登陆新“洼地”,仁宝重启越南厂产能,纬创、和硕分别扩充在菲律宾及印尼的产能,鸿海、纬创配合苹果到越南、印度投资……

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台湾省对新南向国家投资金额达到53.5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大幅增加197%,马来西亚、泰国、印度、越南等收割最多。

印度,将不只是抢去人口第一的宝座,未来还要跟中国的制造业形成竞争。

你可能会说,缝鞋子、裁衣服这种低端制造业,跑了就跑了呗,中国的高端制造业才是未来。

没错,的确如此。但正因为中国制造业需要升级,人才的创新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一个人的创造力最富有的年龄是30到40岁,当这个年龄段的人也减少,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也会受到影响。

这个,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下个阶段,我们无法再拼人口红利了。要拼,只能是人才红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尤其是提到支持各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中国的人才树还会进一步扩张。

此外,如果中国能够进一步改善各类环境,像美国一样虹吸全球人才,那么,中国的科创实力更加不可估量。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洪达
1 楼
愚昧,不能比这个再愚昧了,这个也想争第一。
柳生京
2 楼
之前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还说“打出来,流出来,堕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现在倒好,突然变成要多生。你当是养猪,说生就生啊。为什么政策总是这么极端?
傅佩荣
3 楼
杏仁
4 楼
: 生那么多,怪不得强奸不少,茅厕不够,印度骨子里就是被别人统治的。
沙尘迷图
5 楼
目标是成为发达国家,不是什么人口第一大国
陈子昂
6 楼
: 不要静止地看问题!一切都是变化的!世界上没有傻子!整体看在欧美国家的中国移民群体和印度移民群体,印度移民英语好,族裔更抱团,在政商界更成功,在学界不比华裔差!印度政治体制接近西方民主国家,印度政府对移民海外的同胞更包容(有印裔卡制度),移民对母国的向心力更强!印度是第一移民大国!所以,未来印裔移民对世界的影响不是我们中国移民能比的!结合目前我们自己都不认同的中西对抗,我不乐观!个人长期海外生活的一点体会!
林前雄
7 楼
人口太多不一定好事!
浪里白条小黄龙
8 楼
多生孩子这个艰巨的任务看来只能落在我党优秀的官员身上了,争取每个公仆承包50个生崽计划,多包二奶再以日理万鸡的精神埋头苦干操逼,以实际行动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l
lanjian45
9 楼
以前总是说 人口多底子薄。。。现在。。
江南游侠
10 楼
那不就说明人口多未必是好事,不就这意思吗。关键是人口素质,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那才是关键。
w
wmqjsgg
11 楼
计划生育不就是为了今天这种结果 还要说什么? 有病
不同声音
12 楼
美国人口不到4亿,和印度比要亡国了。
H
HenryWen
13 楼
人家跟自己比人口一直是增长的
吉闽023023
14 楼
有病、当年计划生育不就是要现在的样子吗?资源不够丰富,怎么去分派,有本事去国外抢吗?看看有的国家资源丰富多的可以分享出来⋯!
本田人
15 楼
芬兰500万人口,国家完全没希望了,要集体移民印度求生
金三
16 楼
随大小便的物种少了,好事呀,人类文明增加了。
英国流氓
17 楼
中国乌克兰撤侨行动迟缓,中国公民受伤,约二百学生困陷防空洞 https://youtu.be/5QIT-G_1P9E
本田人
18 楼
当欧美的政商都控制在印度人手里时,中国可以对他们出兵了
d
dtpl
19 楼
人口吗?明明是蝗虫,还好意思说人才红利,狗屎都没有发明过,抄袭也算人才?战狗们倒是唯一发明,但暴民和奴才不正是专制产物吗
w
wleying
20 楼
TMD也就是五毛还无耻地舔党妈的大臭逼了!一个不把人当资源而当累赘的政党还有人拥护也只有中国大陆了!日本四个小岛可以养活一亿多人,人不是问题,问题是体制!
我不是小兔兔
21 楼
其实不太懂,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 机械化或者自动化越来越高。人口数量和素质那个更重要?
J
Jonathancheung
22 楼
实际上中国人口早就低于14亿了。
j
jerrys94086
23 楼
魔鬼在细节: 2010年, 20-24岁, 男,64,008,573 女,63,403,945 到了2020年 30-34岁, 男,63,871,808减少约13万7千,比较合理 女,60,273,382减少3百13万人,女人从20多岁到30多岁这10年时间为什么减少了这么多,不合理啊!
t
twinsenchou
24 楼
什么蘭教新聞
不同声音
25 楼
美国黑人增长迅速倒是真的,墨黑国指日可待。
今日心情
26 楼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今日心情
27 楼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c
cheatingheart
28 楼
世界正向机器人“人口红利”前进
学术大湿
29 楼
2022年,一个不像悬念的悬念是,人口增长率会跌破零吗? —— 不可能的。你想要多少,统计局就能给你做到多少
板砖破奇功
30 楼
人口红利? 说的那么好听干嘛? 不就是镰刀和韭菜的关系吗?
田原
31 楼
要那么多人有什么用?屁用没有。全都是奴才。
抬头看天
32 楼
首先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做光荣妈妈,生第二,第三胎。中国有党员9千万,适龄人群几千万,动员起来,就完成任务了。
d
daren
33 楼
共餐档坏事做绝,从抢权七十来年没干人事。
s
shing
34 楼
如果人口是優勢,滿清及國民黨已經是領導全球.
a
angelkilier
35 楼
: 因为极端的政策才能立竿见影啊。对错且不说,如果目的是减少人口增长,1孩和2孩40年下来人口差距可就大了去了。
桑拿
36 楼
但中国的韭菜红利还可以让权贵阶层吃 80 年呢,还早,慢慢享用
d
dingding6
37 楼
现在中国追求民众的高素质,高品位,不再追求数量的多少。
熊猫出塞
38 楼
这个口气。。。。 中国还有大量农村人口可以发展为真正的人口红利,土共紧张的是养老问题会无法好好解决。 其实只要规划好, 人口老龄化软着陆是有可能的, 就看政府愿意不愿意让利于民了。
w
wlhe03
39 楼
印度再怎么,人家没有丧心病狂,专黑本国的民运政屁,这点要赞。。
w
wlhe03
40 楼
热烈欢呼本坛狗粮又一重大胜利! 最好中国洪水滔天,天崩地裂,方解心头之恨。。
R
Rubbie26
41 楼
韭菜门觉醒吧
天罡
42 楼
人口素质才是重要
a
aqw
43 楼
这完全是伪数据!
真是太烦人
44 楼
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