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5月18日自主进入休眠以来,踏上火星表面的第一个中国航天器——“祝融号”火星车目前的状态如何呢?日前,总台央视记者专访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
“祝融号”仍在“冬眠” 自主唤醒需两个条件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祝融号”火星车大大超出既定的任务,它的工作非常出色。我们巡视探测了358个火星日,累计巡视1921米。
“祝融号”设计寿命是90个火星日,如今它已经超期服役了。“祝融号”是一辆纯太阳能电动车,太阳光照的强弱对火星车的生存和工作至关重要。火星与地球类似,也有四季之分,在火星北半球进入冬季后,太阳光强度变弱,同时沙尘暴发生频次增多,去年5月18日,“祝融号”火星车自主进入休眠状态。等到光照和气象条件达到唤醒标准时,“祝融号”才会自己醒来。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舱内的温度要高于-15℃,太阳能发电要满足火星车当天最小的用电量,要达到140瓦。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时候,它会自动开机。
“祝融号”可能遭遇不可预知的火星沙尘累积
目前火星已经进入春天,但“祝融号”仍旧没有自主唤醒,具体原因又是什么?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我们分析最大可能就是不可预知的火星沙尘累积,导致了发电能力的降低,不足以使它苏醒。
其实,在工程设计之初,考虑到火星车可能遇到的沙尘天气,针对“祝融号”的承受沙尘积累能力已经做了详细的量化设计。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如果超过我们原来设计尘积的20%,发电能力是不够的,如果沙尘累积超过了我们原来预想的30%,可能要到太阳光照最强的时候才具备这个发电能力。如果尘积的程度超出我们承受能力的40%,火星车永远唤不醒。实事求是讲,我们也是想作为一种尝试的项目,火星车现在没有醒过来,也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 探测小行星
科学家们都在期待“祝融号”自主唤醒的那一天,但无论结果如何,它获得的科学成果都为我们未来继续开展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在“天问一号”之后,后续的“天问二号”有什么样的计划?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天问二号”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初样研制阶段的工作,发射日期都已经确定了。2025年5月前后,我们要实施“天问二号”的发射。
按照规划,我国的“天问二号”任务将对一颗近地小行星进行探测并采样返回。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我们这次选择的探测对象——近地小行星2016HO3,个头很小,40×100米,实现2016HO3小行星上面采样回来。我们在采样的时候,离地球大概4300~4500万公里,这将是我们中国人首次从行星际拿回样品,在完成主任务之后,我们还争取探测一个主带的小行星,叫主带彗星。
小行星探测最大的难点是无重力,也就是不能像行星探测一样,通过探测器制动减速由行星引力作用进入环绕轨道,这就为开展小行星表面采样增大了难度。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我们去小行星不可能绕小行星飞的,它没有引力,只能是在茫茫宇宙当中,我们去追上它,跟着它一块飞,叫伴飞,然后择机去取样。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完成后续深空探测任务
在专访中,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还介绍了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计划和安排。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天问三号”是要从火星取样返回,“天问四号”是要去木星及木星系开展探测,这两项任务实事求是讲难度很大,我们还有很多空白的技术没解决。所以我们通过两年三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把这些关键技术解决了,我们再进入工程研制。“天问一号”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的目标已经圆满完成,成功都属于过去了。我们要往前看,“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行星探测发展的宏伟蓝图,把它实现好、完成好,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从去年5月18日自主进入休眠以来,踏上火星表面的第一个中国航天器——“祝融号”火星车目前的状态如何呢?日前,总台央视记者专访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
“祝融号”仍在“冬眠” 自主唤醒需两个条件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祝融号”火星车大大超出既定的任务,它的工作非常出色。我们巡视探测了358个火星日,累计巡视1921米。
“祝融号”设计寿命是90个火星日,如今它已经超期服役了。“祝融号”是一辆纯太阳能电动车,太阳光照的强弱对火星车的生存和工作至关重要。火星与地球类似,也有四季之分,在火星北半球进入冬季后,太阳光强度变弱,同时沙尘暴发生频次增多,去年5月18日,“祝融号”火星车自主进入休眠状态。等到光照和气象条件达到唤醒标准时,“祝融号”才会自己醒来。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舱内的温度要高于-15℃,太阳能发电要满足火星车当天最小的用电量,要达到140瓦。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时候,它会自动开机。
“祝融号”可能遭遇不可预知的火星沙尘累积
目前火星已经进入春天,但“祝融号”仍旧没有自主唤醒,具体原因又是什么?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我们分析最大可能就是不可预知的火星沙尘累积,导致了发电能力的降低,不足以使它苏醒。
其实,在工程设计之初,考虑到火星车可能遇到的沙尘天气,针对“祝融号”的承受沙尘积累能力已经做了详细的量化设计。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如果超过我们原来设计尘积的20%,发电能力是不够的,如果沙尘累积超过了我们原来预想的30%,可能要到太阳光照最强的时候才具备这个发电能力。如果尘积的程度超出我们承受能力的40%,火星车永远唤不醒。实事求是讲,我们也是想作为一种尝试的项目,火星车现在没有醒过来,也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 探测小行星
科学家们都在期待“祝融号”自主唤醒的那一天,但无论结果如何,它获得的科学成果都为我们未来继续开展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在“天问一号”之后,后续的“天问二号”有什么样的计划?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天问二号”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初样研制阶段的工作,发射日期都已经确定了。2025年5月前后,我们要实施“天问二号”的发射。
按照规划,我国的“天问二号”任务将对一颗近地小行星进行探测并采样返回。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我们这次选择的探测对象——近地小行星2016HO3,个头很小,40×100米,实现2016HO3小行星上面采样回来。我们在采样的时候,离地球大概4300~4500万公里,这将是我们中国人首次从行星际拿回样品,在完成主任务之后,我们还争取探测一个主带的小行星,叫主带彗星。
小行星探测最大的难点是无重力,也就是不能像行星探测一样,通过探测器制动减速由行星引力作用进入环绕轨道,这就为开展小行星表面采样增大了难度。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我们去小行星不可能绕小行星飞的,它没有引力,只能是在茫茫宇宙当中,我们去追上它,跟着它一块飞,叫伴飞,然后择机去取样。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完成后续深空探测任务
在专访中,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还介绍了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计划和安排。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总设计师 张荣桥:“天问三号”是要从火星取样返回,“天问四号”是要去木星及木星系开展探测,这两项任务实事求是讲难度很大,我们还有很多空白的技术没解决。所以我们通过两年三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把这些关键技术解决了,我们再进入工程研制。“天问一号”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的目标已经圆满完成,成功都属于过去了。我们要往前看,“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行星探测发展的宏伟蓝图,把它实现好、完成好,不辜负大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