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硬抗,上海凌乱,北京开始复苏了…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12月22日 21点40分 PT
  返回列表
83216 阅读
51 评论
智谷趋势

2022年的尾声,很多人的生活紧密围绕“阳”字展开:“阳中”的人忙着抢药,“阳康”者乐于分享多余的药物和自己的抗战经验,还“阴”着的朋友则三不五时开始“幻阳”,时刻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而在这场后疫情时代的大型社会秩序重建中,迷茫已经成为最为强大的“传染病”。

孩子发烧买不到美林怎么办?家属中招了要不要陪“阳”?寄快递要如何包装药品才不会被偷?员工都倒下了工资怎么算?......

12月22日广州街头散落的水马

在这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哪些城市的复苏走在前头?

前两天,有一个视频刷屏全网。

一个中年男人挂错号后给医生下跪,只为让对方先看看自己发着烧还排了几个小时队的小孩。

但穿着防护服的医生也跪下了,她情绪激动,带着哭腔强调,“老人小孩都在等,不是只有你在等!”

有人感慨,现在的情况就是“发烧40度的医生让39度的护士给38度的病人打针”。

此情此景,很难不让我想到一个经典电影的结尾:毕业生。

两个逃婚的年轻人冲上公交后,在尾厢兴奋地对视而笑,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两人都露出了尴尬而迷茫的微笑。

一场放开下,人们反而自发收缩了。

很多人因为形形色色的原因而选择不出门。

作为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地铁客流量的变化,将从侧面为我们展现城市的复苏进度。

数据非常直观,北上广深蓉这五座超大城市,昨天的地铁客流量对比放开前,几乎腰斩。

以广州为例,放开后的一周内,人流量出现了阶梯式骤降,从500万一路下滑至200多万。

而昨天的地铁客流量,仅为287万人次,刚刚够新十条发布当天的一半,更比不上常态时期的832万。

而纽约地铁直到现在工作日的客流量,平均也仅为疫情前每日客流量的55%至60%,

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还需要适应这种常态。

对于广州而言,连续几天都在200多万的底部摩擦,也说明广州的第一波发烧高峰可能已经到来——

这个时候还没有二道杠的朋友们,实际上已经杀入了决赛圈。

笔者就在广州海珠,曾经的“震中”。

上周末(16日),作为阳康人士的我决定出发去海珠江南西的影院看《阿凡达2》,拉动一下消费。

整个商圈人流稀少,餐饮店门口的打包袋密密麻麻,寒风中偶尔出现的几个学生发出了几声巨咳后很快消失,整条大街冷冷清清。

坐满了三分之二的影院也不例外,嚼爆米花的声音和咳嗽声此起彼伏。

最有意思的,还是电影过半,我去上厕所,隔壁冲进来一个人,隔着挡板我都能听到对方咳嗽吐痰到几乎干呕的声音。

彼时彼刻,很难不让人想到半个世纪之前,光化学烟雾笼罩下的洛杉矶——一个昔日的“咳嗽之都”。

让人感动的是,面对疫情,不少广州人自发相互帮助。

有一些药店晒出了这样的宣言:“凡家里有老人小孩发热,无退烧药可用,本店可免费提供”。

也有人在这个敏感时期来到广州出差,不幸“中招”,幸好有好心人通过腾讯小程序,给她送了抗原,还贴心讲解了许多重要事项。

黎明终将会到来。

只要再过一阵子,那个熙熙攘攘,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美食之都就会重新归来。

加油广州。

跟广州的画风不太一样,深圳可以说是四大一线城市中感染最慢,最不愿认输的。

放开后的一周内,深圳地铁人流竟然几乎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保持在500万人次以上的平台期。

这无疑走出了一线城市的完全独立行情。

这是13号的深圳地铁情况:

地铁门一开,打工人们鱼贯而出,一刻不停地往前赶,头也不回,神情严肃。

摩肩擦踵,充满了为生活打拼的朝气。

这是一件极为神奇的事情——

在四个一线城市当中,深圳主城区的人口密度分明是最高的。

深圳主城区的人口密度突破至10524人/平方公里,上海主城区是8241人/平方公里,北京是7939人/平方公里。

深圳主城区的人口密度,几乎是广州的两倍。

而此时此刻,待在深圳的两千多万人中,有1100万人住在城中村,忍受着“开门见床”和“推窗遇邻”的逼仄环境。

即使是这种适宜“气溶胶传播”的情况下,大家依旧坚持了足足一个星期的正常出行和通勤,不得不让人感慨,深圳人的打工精神实在令人佩服。

即使是“奥密克戎”,也没法阻挡深圳打工人对全勤的渴望。

当然,在这背后,也有可能是因为这座中国全国最年轻(平均年龄32岁)的城市,单身率(77.23%)高居全国第二。

年轻单身者最多,意味着一来不需要照顾同居人,二来自己身体也能硬顶。

然而,或许是经过一个周末,人们认识到硬抗不可取,在新的一周才出现客流剧烈减少。

这周一,深圳地铁的客流量仅为399万,与上周一的6字头相比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这几天,更是每日阶梯式下滑,直到昨天跌至322万人次。

这意味着,这一周才是深圳人疫情感染的高峰啊。

大型电视连续剧《消失的同事》也才开始上演。

空荡荡的深圳地铁车厢,让不少深圳人感到极为不适应,仿佛提前过节一般。

但是这些打工人也愁:春节将至,今年是回去还是不回去呢?我有一个朋友害怕把病毒带回去,于是打算今年不回老家,转而去福建旅游。

相比之下,不少街边的小饭馆、沐足店店员们,已经早早回家,打算过上一个极长的团聚年。

早在4月份就跟病毒来了波正面硬刚的上海,非常“勇敢”,对于病毒的焦虑相对较小。

放开当周,上海地铁就恢复了疫情前的千万客流。

当然,饶是上海宁也敌不过感染速度,在上一周出现了人流的每日锐减。

从接近千万人次降到600万人,上海仅仅用了五天时间。

昨天,上海地铁客流量仅为347万人次,还不如放开当周的休息日人多。

从数据来看,上海地铁客流已是放开时的一半,但人数还存在下降态势,似乎在暗示尚未到达发烧最高峰。

最万万没想到的,这第一波发烧中,竟然是北京最先扛过来了。

就在昨天,北京地铁的客流量已经达到349万,是新十条发布以来的最高峰。

任何一个传染病传播的规律,都要经历引入、扩散、上升、高峰、下降5个阶段,现在很多城市,奥密克戎感染已经进入上升期,但有些城市还是扩散期。

第一批城市客流开始回升,第二批城市还在谷底摩擦,第三批城市则迎来了客流的迅速减少。

作为第一批“迎阳”的北京,应该已经进入了“下降”的阶段。

现在的北京,到处都是“阳康”人士。20日,北京多家商场宣布,餐饮堂食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少部分餐饮店已经坐满了人,重现旧时的烟火气。

截至今年12月,北京地铁共有27条运营线路,它们是城市的动脉,孜孜不倦地为各级CBD输送潮水般的人群。

作为中国醒得最早的城市,北京4条地铁不到五点就率先发车,从回龙观东大街出发的第一趟车4:39分就敲响了清晨的第一钟。

 车厢里咳嗽声不断,有人已经珍惜起这段不用高喊“生死天通苑、决战西二旗”的时刻,坐在座位上安心敲起了键盘。

要知道,北京的烧跟南方的烧还是有着不同的。

12月22日,张文宏医生就《感染与免疫研究进展》发布演讲,他指出,在北方有症状的病人比例比南方高很多,上海有症状病人的比例介于北京和广州之间。

这意味着,真的不是北方人“娇气”,才在前期喊发烧喊得震天响。

无独有偶,成都也迎来了城市复苏,地铁开始恢复人气。

从这周开始,成都地铁的客流量从273万人次攀升到324万人次。

这说明成都的第一波高峰期正在过去。

现在的成都,发热门诊接诊量从4.2万人下降至1.8万人,互联网诊疗和电话咨询也都大大下降。

就在昨天,上万名球迷甚至把成都蓉城在成都凤凰山足球场主场比赛的门票——

足足3万张票都抢光了。

这般热闹的场景,我们有多少年没有见过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人们期待的花开灿烂的春天,真的已经来临。

现在,很多地方的门诊不再查核酸阴性证明。与此同时,香港卫视报道,2023年1月3日起,境外入境的隔离措施或将有所调整。

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新的一年将全面迎来烟火气。

今天是冬至节。

这是中国,或者说北半球一年当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这一天,我们将迎来“白天”越来越长,“黑暗”越来越短的日子。

干了这碗布洛芬汤圆,我们的生活还将如常。

o
o祖宗o
1 楼
懒得骂你这个为了个包子连祖宗都咬的复读畜牲~😂🤣 真后悔当年上了你妈这个万国公厕,生出你这号咬爹杂碎~🤣😂 ~ 两头黑驴干你娘,一行白猪捅直肠。 口含西洋千根棒,逼插东洋万杆枪。
j
junkuso
2 楼
. . 有人說:你媽作為一個常年賣淫的可憐女人能生出你這忘祖背宗的雜種,也算你家祖宗積過點德,這是你家祖墳冒青煙了! . .
s
szacy
3 楼
好好乱一阵好,只有大乱之后,才有大治和新的秩序和和谐平衡。 这一切都应该是预算之中。
同小桌学
4 楼
包子治大国如炒两面黄。。。两面焦黄。。。如大跃进后跟着来的大饥荒。。。真的想不到会在我们眼前重演。。。人间炼狱。。。
n
neophoenix
5 楼
我有一个朋友害怕把病毒带回去,于是打算今年不回老家,转而去福建旅游。 真损啊🤣🤣🤣
m
myoyster
6 楼
傻逼以爲送藥就是不管病沒病都送往家門送藥?!這豬腦。 如果沒病又不是患者,誰閑到給你送藥? 不用經過醫生就在藥店從藥劑師那直接拿抗病毒處方藥,不是送嗎?難道你覺悟高還特意付錢?! 俺從不申請,購物時順便從門口拿一測試盒在家存著,但也不用多拿,需要再去拿一盒新鮮的。 [2评]
大神的天下
7 楼
不但要感谢白纸学生,更要感谢傻狗子,这么多年狗子没干过好事,唯一一件好事就是让让中国经济更早从疫情中复苏
大风起
8 楼
五毛吃屎能力天下第一。中共狗熊吃秤砣铁了心的动态清零,五毛拥护,还说中共防疫天下第一,别国都来抄作业。 后来发现傻逼是土共,土共抄美国的作业,漂亮国虽然没骄傲,但是土共也没觉得害臊。五毛还是一往情深,继续给土共贴金。 · 从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六四,这个傻逼国家,傻逼执政党,就没消停过。 如果不把海内外五毛活埋,就是挖万人坑那种,怎么对得起三年自然灾害死难的几千万中国人,毕竟吹牛逼的五毛全都是刽子手。
大风起
9 楼
滚去北朝鲜,吃点松针磨的粉,一颗共产的心就可以平复了。
q
qw1234567
10 楼
: 这是多傻逼的回答,抗原2022才有的,2022年一月份美国医疗挤兑,20,21年icu挤兑选择病人救治,才过多久就开始忘却了
g
granddad
11 楼
傻逼狗粮畜牲!我从没听说谁收到免费送来的药!你全家傻逼感染新冠收到免费的药了吗?傻逼你收到了什么药,发出来给大家看看啊! 你没收到过,你全家狗粮死光光!
t
turbojet
12 楼
: 美国是在高致死率病毒流行,没疫苗的时候就躺平的。 不要表演弱智。美国就是死人多,应对失败。 洗刷无效
j
jingfei05
13 楼
差别还是很大的,中国不会经历DELTA, 在中国这样人口大国,面对OMICRON这样的传播性,就是要么没有要么人人都得至少一次。然后就是真当感冒应对了。短时间会仓促点,但是长期看,波峰能快速通过,然后就正常了。
V
Vegastiger
14 楼
: 美国给你发了免费的药你死了就是活该了。美西方的民主政治玩儿的就是六六六。
爱吃花生
15 楼
给习大大点个赞!灭亡支那的目标不远了!
b
banzhuan
16 楼
: 有这好事?怎么没记得土澳发免费的试剂盒,大家年初的时候还在抢试剂盒。一开始只有私立学校的孩子每两周发一个免费的试剂盒,但是他们的学费是每年每人将近3万澳币。也没记得有免费的药啊,Panadol和Nurofen从22年初就一直限购,从今年初给小孩子买的退烧药更难买了。对了,那个新冠药有很多限制条件的,不是你阳了就能吃的,也不是免费的,就是便宜了很多。土澳确实是发补助,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等过两年就知道后果了。
江南游侠
17 楼
上海又啥凌乱的,一切秩序井然,阳了发烧就待在家里休息喝水,也可以坚持上班,大家都很遵守防疫措施。医院也没出现挤兑,病人比原先多是开放了都可以进,现在又是冬季发病高峰期很正常。
嘿呀嘿呀啊哟哟
18 楼
新冠会反复感染,一年多的3次,少了两次,但开车不去地铁公交会减少感染几率。
江南游侠
19 楼
傻逼狗粮,中国的躺平是三年之后,三年前的新冠病毒是随时可以杀死你的。而现在的病毒只侵袭呼吸道,没致命性伤害,两者有可比性吗?所以欧美躺平当时死了几百万就正常了。而中国现在开放已经等到病毒毒性最低时侯了。
开心小黄人
20 楼
你丫傻逼吧。之前政府发药丢垃圾箱,政府给你做核酸你打人家。躺平就是西方政府喊的。傻了吧唧的
开心小黄人
21 楼
拜登宣布新冠疫情结束了。有啥疫情。美国死亡率维持在100万很久没动了
g
granddad
22 楼
你这傻逼懂英语不?美国CDC写的明明白白,COVID-19治疗需要医生处方。而且也没说免费。老子有医保,也没听说谁给你免费把新冠药物送到家里。吹牛的狗粮死全家
z
zhulitmac
23 楼
速度了
一川烟雨
24 楼
既然你能上留园,你都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国内会放开?你以为是你英明神武的领导人高瞻远瞩?
牛皮方糖
25 楼
全国人民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都热血沸腾了!暖心
G
Grove676
26 楼
六园的新闻都靠1450,轮子们编。中国的真实情况他们不报或少报。报出来的都是无法驗证的“传说”。前几天冒了一下,苏州,乃至江南多个省市停止了核酸检测,把核酸采集亭马上给成了发热门诊,药物可能有短时间的调配跟不上,从来没有短缺。油管上找一下,有人把上海开放后第一个周末拍的扫街视频,南京路,老城隍庙逛街市民也不少,街头打扮的漂漂亮亮引元旦。
朗玛
27 楼
相信中国很快可以复苏。中国加油!😍
l
liebsh
28 楼
这就是一个不负责的政府干的鸟事!
r
runface
29 楼
过了最开始的一波,以后就好了。 但有基础病的还是很危险
p
peterwan
30 楼
一场三年期疫情证明了哪些国家是假国家!
s
szacy
31 楼
确诊:你罹患严重洋毒屎暴食中毒综合症,赶快就医!否则很快下地狱。
x
xiaomeiyu
32 楼
躺平?躺板板!
德国丹
33 楼
: 小作文写的不错,美国三年超额死亡的330万人都在给你点赞。
s
snake1101
34 楼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打倒共產黨!再造新中國!造反有理!革命無罪!
r
rally
35 楼
瞎鸡吧吹,不吹的活不下去。 寒冷的北京会比温暖的深圳好?就因为有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