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日料源自中国,为何如今高端中餐要模仿日料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2年3月12日 8点53分 PT
  返回列表
82898 阅读
51 评论
食味艺文志

如果让你开一家人均RMB2000的中餐厅,你会选择怎样的风格路线?

中餐日做,是个可行性很高的方案。

东亚文化天然的契合性,让中餐元素能很轻易地融入日本式的饮食场景里;在食材采购、场地装修、团队培养等方面,日料有完整的架构,不需要多花精力学习探索;量少、清淡、贴近自然的理念,让成本变得可控,有效提高利润空间。

当然最重要的是,充满和风的仪式感摆出来,会让很多中国客人发自本能地觉得“高级”“值”。人均2000的溢价由此缔造。

在今天的餐桌美学语境下,相比传统中餐,日本料理的呈现确实更成熟、更成体系、也更容易摸到餐饮业定价的上限。这是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

同样可以卖到2000/人以上的北京历家菜

众所周知,中国是包括日本料理在内的,日本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为什么历经千年后的中餐,会沦落到以模仿日本料理提高身价? 

No.1 壹

日本最早从何时开始向中国学习饮馔之道?

史学界最普遍的观点是,日本料理的起源是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利益,中国和日本在今天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了一次海战。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惨败,势力退回对马海峡以南的九州岛:经此一役,日本认识到与中国的差距,开始派出留学生“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各种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

但事实上,最早有记载的日本遣唐使,早在630年就登陆中国大陆。白江口之战,只是助推了这种单向学习的风潮。

公元63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这一年里,唐军攻灭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称“天可汗”,接受四方来朝;唐朝进入贞观之治的极盛时期。

 显然,日本遣唐使并不是无的放矢,在空前强大的东亚帝国冉冉升起之时,嗅觉敏锐的日本人就萌生了向强者学习的意愿。无论是复杂的三省六部制,还是艰涩难懂的汉字,亦或是极尽奢华的唐馔,都照单全收。

这和一千多年后的“黑船事件”发生时,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的做法如出一辙。 

它源自日本 “慕强”的民族性。

 和中国人遇到强势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羞答答地选择性接受不同。日本民族历来就有慕强的传统,对强者抱有无条件的服从、效法和信任。它决定了日本层级森严的社会结构、高度秩序化的社会体系和领域专精式的社会分工。

简言之,日本天皇的生活方式,千年来一直是普通日本人学习的模板。天皇吃的、天皇用的、天皇玩的,乃至天皇的生活作息,一直被平民阶层所模仿。

 这是一份2004年明仁天皇生日宴的菜单:

一、汁物:白味噌、卷鯉、柚子。

二、作身:比目鱼、松笠烏賊、乌鱼子。

三、取肴:日出蒲弁、松風燒若雞、鶴龜羹。

四、燒物:鹽燒姿鯛。

五、溫物:茶碗蒸、鰻、銀杏、薄打筍、菠稜草。

六、加藥飯:鯛曾保呂、椎茸、干瓢、筍、錦絲玉子、紅生姜。

七、溫酒。

显然,这就是更丰盛一些的日本民间饮食。

但古代中国却完全不同:如果说古代日本的社会结构是自上而下的有序整体,那么古代中国就是上下二元撕裂的对立体。

当中国的上层贵族士大夫读着诗书礼乐、听着霓裳羽衣、吃着金馔玉脍、和青楼里的头牌名妓眉来眼去诗词唱和的时候;中下层的平民阶级过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他们的娱乐场所是勾栏瓦肆、听的是评书杂剧、信奉的饮食方式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那个时代的中国中下层平民,对上层的生活方式或许有向往,但也仅仅是向往而已。真的要他们跨越阶级,去尝试贵族士大夫那些清淡的饮食,不出三天,就会“淡出个鸟来”。这不是话本小说里的戏剧情节,而是二元社会撕裂状态的真实写照。

《水浒传》插图/戴敦邦

骨子里,它反映出唐宋以前中国社会的多元和包容,也呈现了今天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善于变通的品质。

但这种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却被慕强的日本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遣唐使们带回日本的,并不是整套的中国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而是中国官方的制度体系,和上层贵族士大夫的生活方式。

这是中国人今天在日本看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饮一啄都会觉得特别“精致、完善、有礼貌“的原因;也是吃久了日本食物会觉得不够意思、不够味道的原因——本质上,这是对唐宋时代中国上层文化的倾慕和疏离。

但很快,日本人对中国上层制度的照搬就出现问题:运营成本太高。

No.2 贰

贵族的生活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社会资源,这是人类颠扑不破的真理。如强唐富宋,也只能供一小部分如此挥霍;对社会发展程度更低的7-9世纪的日本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可能全民照搬中国上层阶级生活方式。 日本人发挥了他们的另一擅长:改。

奈良时代之后日本料理的发展趋势/apxt

中国贵族流行的喝煮酒、就青梅,被改成了更容易保存和运输的,用蒸馏酒和青梅泡制的梅子酒;中国贵族流行的点茶、分茶,被省略掉了制作工艺要求高的茶瓶,改用更容易制作普及的茶釜茶碗,并增加了精神层面的“侘(わび)”,成了日式茶道;中国贵族流行的复杂的肉脍、鱼脍,在天武天皇颁布的一纸“禁肉令“之后,缩减成了只有海鱼肉的刺身……

根据《万叶集》的记载,日本奈良时期,有一种“盛馔料理”,其工艺之高超、品类之繁复,堪比唐朝同时期的皇家宴席。但到了十世纪之后的镰仓时代,它就被缩减成了一道道上菜的“本膳料理”,和僧人阶层以素食为底色的“精进料理”,除了做法打折扣之外,菜量也明显减少。

今天的日本料理中,最豪华的“盛馔料理“已经彻底消亡,只存在于博物馆和历史书中;次一等的”本膳料理“也只在极少数最隆重的宴会上才能看到。最常见的高级宴席,莫过于分量少、制作精致,也是最被国人诟病为”喂狗式上菜“的怀石料理;和江户后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下诞生的,由庶民商人阶层,将普通食材精细化重构、并吸纳了相当多西洋元素的会席料理。

总而言之,今天的日本料理,可以视作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改良版的唐宋贵族餐;又或者是建立在日本本土物产上的,由中西合璧的仪式感所呈现的“混血儿”。

 追根究底,很多中国人所崇拜的,日本保留下来的唐风,事实上已经是个似是而非的东西。它与崖山之前真正的中国不同,更与中国民间生生不息的市井烟火相去甚远。

No.3 叁

有记载的最后一次遣唐使,在公元894年戛然而止。

 此时,距离唐帝国最终的覆灭只有十年;唐昭宗已经失去了对各路节度使的节制能力;朱温、李克用、杨行密等人相互征伐,国势凋敝。

 对慕强的日本人来说,此时的中国,已经失去了学习的价值。虽然后来崖山之役时,据说日本为南宋的灭亡举国哀悼茹素,但宋以后军事上衰微、国土上缩水的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越来越小,也是不争的事实。

再之后的中国,经历了数次异族征服和底层庶民阶级当权的历史波折。关于饮食的审美,也发生了完全不同于唐宋时期崇尚谦恭、儒雅、清淡本味的改变。

这是《大明会典》记载的明成祖朱棣时代的宫廷宴席内容:

上桌按酒五盘,果子五盘,茶食,烧炸凤鸡,双棒子骨,大银锭,大油饼,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五盅;

上中桌按酒四盘,果子四盘,烧炸,银锭油饼,双棒子骨,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三盅;

中桌按酒四盘,果子四盘,烧炸,茶食,汤二品,双下馒头,羊肉饭,酒三盅;

僧官等用素席,按酒五盘,果子,茶食,烧炸,汤三品,双下馒头,蜂糖糕饭;

将军按酒一盘,寿面,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一盅。

显然,这一顿由高油脂、高淀粉、大鱼大肉构成的饭菜,充斥了东北亚民族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和中国平民阶层但求果腹的淳朴追求。

但拧巴的是,元明清三朝掌握中国舆论的,依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骨子里看不上这些粗鄙的食物,依然引唐宋风尚为政治正确。《闲情偶记》《随园食单》里描述的种种美馔,很大程度上可能并不是当时中国主流的饮食,而是文人们对逝去美好的追怀。

这是很多中国人,尤其是有钱有闲的知识阶层,自己看不上自己国家出品的餐食的历史原因;也是刻意保存唐宋古风的日本料理,能在中国长期占据“精致”“健康”“有文化”“书卷气”“匠人精神”等等褒义标签的根本来源。

而对当代的中餐从业者来说,不管是想走捷径获取更高的利润,还是真心试图拓宽中餐的边界,都会或多或少地加入日式元素,迎合中国民众对“唐宋古风”的向往,这是鱼龙混杂之下的一道必选题。

-END-

1871年,明治天皇执政第三年,日本发生了两件大事。 6月,日本政府与清政府拟订两国建交的文本。在签署阶段,清政府坚持自称“中国”,遭到日本方面的拒绝。最后,保存在清朝的文本是《中日修好条规》,而保存在日本的文本则是《日清修好条约》。

11月,日本政府派出由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组成的大型使团,对欧美十几个国家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全面考察学习。为了宴请欧美政要,日本使团举办了史上第一次国宴。根据记载,但这顿饭不是日本料理,而是地道的法餐,菜单包括虾茸浓汤、烤羊腿、煎小牛排、豌豆泥和甜点布丁。 

甲午之败,早有伏笔。

灯塔路
1 楼
走火入魔 是 地球人的日常病 方方面面
多拉爱猫
2 楼
真当现在的中国人都没出过国吧,这鸡吧精日也算有点过了。
F
FromDowntown
3 楼
喜欢吃啥吃啥,要沦落到从食物上找自信就惨了
c
collins
4 楼
青出于蓝
射刁英雄
5 楼
中国人叫就餐。日畜叫吃料。
飘过头
6 楼
日料算是中华料理的一种。怎么吃,吃什么那是个人自由。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就是生鱼切成薄片,这算是中国三千年前有记载的吃法)。建议作者多读点书再来感慨吧。
g
g2sank
7 楼
因为小日本是装逼界的祖师爷呗。吹了快一百年的日本匠人制造,你看这些年爆出多少黑幕
t
tigerlee16888
8 楼
民族劣根性,崇洋媚外,不反问自己为什么
d
dingding6
9 楼
小日本收买的汗奸在吹捧日本精神鸦片,毒害民众。
S
ShenLiang2020
10 楼
日餐都是从中餐里来的 谈什么学 一本来就是中国风
h
holytuzki
11 楼
?高档中餐学日料?小编是不是都不知道什么是高档中餐? 上海那几个小瘪三搞得些噱头就能代表高档中餐了?
p
palmyakl
12 楼
中餐博大精深,又是区区日餐可比拟的。我家乡一盘清炒河虾仁,日餐里面没有一样能比得上。
忍者不忍
13 楼
日本韩国都没有菜,不过我们西北也没菜。。。
i
ichbinhier
14 楼
日本人寿命长,日料简单
俺样
15 楼
日料,日本料理的简称,可以想象为川菜鲁菜……倭菜。就如同日本写真、翻译成汉语就是日本的照片。就是单纯的日文跟汉语的用词区别而已。舔日本的,才会把日本当用汉字解释成那么高大上的汉语。 日本料理注重的是料,缺的是理。而中国料理,注重的是理,选料,并不是强项。因为巧能补拙,通过复杂的烹饪方法,可以遮盖住原材料上的弱势。传统的日本料理、大多数蒸煮炸,生吃。过于单一的调味品以及食材,迫使他们在有限的食材上下功夫:追求产地、季节,时间,以及选料的部位。而中国菜,则不受这些拘束,反而,因为食材的不足,而发展了烹饪方式跟调味品的使用。不管日料还是中国菜,本质上是老百姓宴会用的菜品,一味的撰写上等阶层的菜品,有带风向的嫌疑。 卖的贵、是一种销售手段。但说白了、日料、越南菜,川菜,是一个级别的东西。日本国内平时老百姓做的菜!卖贵了,你爱买,那是你的自由。酒吧里的啤酒,还比烧烤摊上的同样的啤酒贵10倍呢。除了菜品外,附加的一些服务,也不能忽略。房租、装修、人工等,最重都会在菜价上反映出来
j
jinzhiyuepao1
16 楼
说句不好听的,也不是歧视,就是因为早期的移民开takeaway搞价格战把中餐的品味搞得很low。 倒是日系菜一直主打高端,并且在海外打开了市场。 为了赚钱肯定会模仿日系菜。
糁尔光
17 楼
恬不知耻 声称日料来自中国, 臭不要脸
俺样
18 楼
“料理”翻译过来就是汉语“菜”的意思。“料理”在这里是汉字,但却不是汉语。再说个例子写真、汉语翻译过来、就是照片的意思。最明显的、手纸一词,汉语翻译过来叫“信”。羊杂汤、也属于菜品。饮食是有很强的地域差别。不可能按照一个地方的标准来衡量世界上有菜没菜。肉夹馍,就是二合一的最好体现。
E
Edmondon
19 楼
因为全是丛洋媚外的韭菜
俺样
20 楼
匠人是中国人里舔日的那群人生拉硬套的。匠,就是手艺人的意思,在哪都有干了一辈子同种工作的蓝领人。所谓的熟能生巧,匠人精神,是说的那种坚持一辈子的精神。那些个黑幕,跟石匠木匠们无关。别把这个匠的范围给扩大了
灯塔路
21 楼
当摆盘超越了食物本身 坏逼就开始忽悠装逼的傻逼
俺样
22 楼
倒是希望有能人厨子来做这么个系统呀。可惜呀老厨子一般都留一手,况且都是想着法子给老领导做个菜出个彩,希望借此进仕途。此类是情商高的! 第二高级别的、挣钱、挤死同行,第三级别的开个小店,全家受益,第四级别的给人打工、攥着后厨跟料单子,要挟老板,挣点偏门轻快起 钱/最差的,是老板让干啥就干啥。
s
sbbaruntse
23 楼
臭傻逼台倭贱畜!
加州老流氓
24 楼
此评论已被删除,相关原因说明,请查看新闻评论公告
s
sbbaruntse
25 楼
有几个傻逼模仿了就等于大家都模仿了?傻逼作者!
俺样
26 楼
知道日本卖淫违法么?于是有了卖水的生意:桌子上摆一瓶成本一块的矿泉水,1000块卖给客人,然后免费赠送客人操逼服务!知道援交吧?也是卖逼的一种。全世界哪个国家都有黑暗的一面,大大方方的拿出来讨论有啥不好?
灯塔路
27 楼
讨论有什么意义呢 立法变成合法才是“正道”
d
dreamtion
28 楼
吃个饭就不用溯本追源了吧
t
tangguo888
29 楼
小编你吃过高级中餐吗?就这高级?国宴算什么?别不懂装懂了!
P
P51
30 楼
中餐的就餐礼仪已经贱民化
a
anywho
31 楼
倭垃圾滲透
a
airswingman
32 楼
湖南臭豆腐,广东果子狸,广西穿山甲,浙江三臭,福建臭魚露。 这一桌摆出来,全世界无敌臭高端了。 😛😛😛😛
C
Cup3
33 楼
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l
lyw101
34 楼
什么叫螺旋式发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就那么简单
吃斋念佛大灰狼
35 楼
分量少,价钱高,这两点模仿挺像。
忍者不忍
36 楼
: 我把跟主食一样的不叫菜,叫饭,就跟陕西各种面食,都很好吃,但是不是菜。人肯定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世界的,也没什么不对的,不是没菜就怎么样,日餐韩餐我还都挺喜欢吃的。
土匪
37 楼
哥们说的有道理,学习到了 👍
x
xiaomeiyu
38 楼
骨子里的下贱,还尼玛客观事实,我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