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博物馆被指部分藏品为赝品的事件还在发酵。
10月15日下午,博物馆捐赠者吴应骑教授女儿吴晓妮对澎湃新闻表示,重庆大学博物馆现任馆长吴文厦是其兄长,但父亲从来没有利用职务影响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哥哥(吴文厦)之前在重庆大学工作十几年,资历没有问题的,在这点上我们问心无愧。”
15日下午,吴文厦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他本人进入重庆大学工作已有十余年,担任重庆大学博物馆馆长之前在该校艺术学院从事绘画教学工作,平时还在做一些策划展览方面的工作,重庆大学成立博物馆后,经过学校考察研究才得到任命。
吴文厦表示,对于其父亲吴应骑无偿捐献的藏品被指赝品一事,重庆大学正在调查,学校宣传部门会统一对外发布,他强调自己作为事件当事人,不便多说。
澎湃新闻查询《重庆大学年鉴 2004》、《重庆大学年鉴 2006年》发现,2003年,吴文厦曾出版著作《中国古代壁画精华教学丛书——龟兹卷》,2005年,吴文厦又和父亲吴应骑合作出版《塔岛野魂一高更的传奇人生》,上述两本著作都被列入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当年的科研成果。
记者另从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获悉,吴文厦之前确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宣传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组建该事件的工作小组,正在从多方汇集相关的信息。网民关心的几个问题他们都有注意到,会及时核查并给公众作出回应。
澎湃评论 |“国宝帮”赝品进大学博物馆:谁是受害者?
(澎湃特约评论员 与归)
在餐饮界,老板们新开张,最怕的就是刚放完庆祝的烟花,就有顾客吃出了苍蝇或头发。最近,重庆大学博物馆就遭遇了类似的尴尬。
10月7日,重庆大学博物馆在虎溪校区开馆,并举办了"大象有形--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展"。10月14日,便有收藏界自媒体发布题为《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质疑部分馆藏文物系赝品:"商代兽面纹牛鼎",型制模仿中国最重青铜器后母戊鼎,却改用了似兽非兽、似牛非牛的图案;"汉代雁鱼铜灯"来自平朔秦汉墓或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但是省掉了不少细节,体积却比它们大了十倍有余,成了"雁鱼铜灯plus";还有电镀金镶、人工合成绿松石的金乌龟……
网文贴出的重庆大学博物馆部分馆藏文物
质疑文章有图、有视频、有介绍、有对比、有分析。看得出来,这个是参观者中的"不速之客",花费了一番功夫。
对此,10月15日上午,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重庆大学博物馆是一个民间博物馆,未在该局报备审批,已就此事介入调查。同日上午,重庆大学宣传部表示,学校正在开会讨论此事,稍后会有正式官方通报发布。
此前,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同时也是这次藏品捐赠者之一的吴应骑曾表示,"这些文物都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占到60%以上。"如今被大面积质疑,究竟孰真孰假,还有待权威的鉴定和调查。
不过,可以提个醒的是,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3年7月,文史作家马伯庸参观完"冀宝斋博物馆"后,心绪难平,在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记录并质疑了冀宝斋博物馆的"奇葩"展品,引发热议。
而在收藏界,早就有一群人被称为"国宝帮",意指那些收藏理念执著并且非常自信(至少是对外界装作很自信),囤积了大量赝品的民间收藏者。2015年12月,"国宝帮"的代表人物、号称身价几十亿的卫梦强,站在了被告席上,他因涉嫌诈骗罪和倒卖文物罪,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国宝帮'受审第一人"。
2016年,时任中国文物报新媒体部副主任王超,就撰文分析指出,现在的一些"国宝帮"和传统的民间收藏家不同,他们往往不具备收藏的知识,也不是为了实现精神层面的超越,而是希望通过收藏和建立非国有博物馆,获取经济和政治利益。
当这些人发现自己收藏了赝品,怎么办?有人选择认栽,有人则通过拉拢一些所谓的专家或机构背书,甚至成立伪学术组织,给赝品打造一张名义上的"身份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有了"身份证",工业品也就成了"古董"。
此外,还需强调的是,在藏品展出上,仿制品是仿制品,赝品是赝品,在性质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是仿制品展出,就应该标明,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以假乱真。
所以,还请一些机构单位,睁大自己的眼睛,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不能被利用了。重庆大学是一块金字招牌,不该被糟蹋。如果明知是赝品,偏要为其正名,那恐怕就不是一副受害者的形象了,而是合谋者的形象。其背后也就不仅是专业问题了,更是法律问题。
重庆大学博物馆被指部分藏品为赝品的事件还在发酵。
10月15日下午,博物馆捐赠者吴应骑教授女儿吴晓妮对澎湃新闻表示,重庆大学博物馆现任馆长吴文厦是其兄长,但父亲从来没有利用职务影响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哥哥(吴文厦)之前在重庆大学工作十几年,资历没有问题的,在这点上我们问心无愧。”
15日下午,吴文厦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他本人进入重庆大学工作已有十余年,担任重庆大学博物馆馆长之前在该校艺术学院从事绘画教学工作,平时还在做一些策划展览方面的工作,重庆大学成立博物馆后,经过学校考察研究才得到任命。
吴文厦表示,对于其父亲吴应骑无偿捐献的藏品被指赝品一事,重庆大学正在调查,学校宣传部门会统一对外发布,他强调自己作为事件当事人,不便多说。
澎湃新闻查询《重庆大学年鉴 2004》、《重庆大学年鉴 2006年》发现,2003年,吴文厦曾出版著作《中国古代壁画精华教学丛书——龟兹卷》,2005年,吴文厦又和父亲吴应骑合作出版《塔岛野魂一高更的传奇人生》,上述两本著作都被列入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当年的科研成果。
记者另从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获悉,吴文厦之前确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重庆大学党委宣传部宣传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组建该事件的工作小组,正在从多方汇集相关的信息。网民关心的几个问题他们都有注意到,会及时核查并给公众作出回应。
澎湃评论 |“国宝帮”赝品进大学博物馆:谁是受害者?
(澎湃特约评论员 与归)
在餐饮界,老板们新开张,最怕的就是刚放完庆祝的烟花,就有顾客吃出了苍蝇或头发。最近,重庆大学博物馆就遭遇了类似的尴尬。
10月7日,重庆大学博物馆在虎溪校区开馆,并举办了"大象有形--中国古典造型艺术展"。10月14日,便有收藏界自媒体发布题为《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的文章,质疑部分馆藏文物系赝品:"商代兽面纹牛鼎",型制模仿中国最重青铜器后母戊鼎,却改用了似兽非兽、似牛非牛的图案;"汉代雁鱼铜灯"来自平朔秦汉墓或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但是省掉了不少细节,体积却比它们大了十倍有余,成了"雁鱼铜灯plus";还有电镀金镶、人工合成绿松石的金乌龟……
网文贴出的重庆大学博物馆部分馆藏文物
质疑文章有图、有视频、有介绍、有对比、有分析。看得出来,这个是参观者中的"不速之客",花费了一番功夫。
对此,10月15日上午,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重庆大学博物馆是一个民间博物馆,未在该局报备审批,已就此事介入调查。同日上午,重庆大学宣传部表示,学校正在开会讨论此事,稍后会有正式官方通报发布。
此前,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同时也是这次藏品捐赠者之一的吴应骑曾表示,"这些文物都是经过相关专家鉴定的,非常珍贵的文物占到60%以上。"如今被大面积质疑,究竟孰真孰假,还有待权威的鉴定和调查。
不过,可以提个醒的是,类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3年7月,文史作家马伯庸参观完"冀宝斋博物馆"后,心绪难平,在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记录并质疑了冀宝斋博物馆的"奇葩"展品,引发热议。
而在收藏界,早就有一群人被称为"国宝帮",意指那些收藏理念执著并且非常自信(至少是对外界装作很自信),囤积了大量赝品的民间收藏者。2015年12月,"国宝帮"的代表人物、号称身价几十亿的卫梦强,站在了被告席上,他因涉嫌诈骗罪和倒卖文物罪,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国宝帮'受审第一人"。
2016年,时任中国文物报新媒体部副主任王超,就撰文分析指出,现在的一些"国宝帮"和传统的民间收藏家不同,他们往往不具备收藏的知识,也不是为了实现精神层面的超越,而是希望通过收藏和建立非国有博物馆,获取经济和政治利益。
当这些人发现自己收藏了赝品,怎么办?有人选择认栽,有人则通过拉拢一些所谓的专家或机构背书,甚至成立伪学术组织,给赝品打造一张名义上的"身份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有了"身份证",工业品也就成了"古董"。
此外,还需强调的是,在藏品展出上,仿制品是仿制品,赝品是赝品,在性质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是仿制品展出,就应该标明,不能打肿脸充胖子,以假乱真。
所以,还请一些机构单位,睁大自己的眼睛,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不能被利用了。重庆大学是一块金字招牌,不该被糟蹋。如果明知是赝品,偏要为其正名,那恐怕就不是一副受害者的形象了,而是合谋者的形象。其背后也就不仅是专业问题了,更是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