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无人购物:当代逛商场 主打“只逛不买”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8月19日 1点15分 PT
  返回列表
77646 阅读
20 评论
凤凰WEEKLY

现在年轻人去商场的流程一般是:

取号吃饭,等位的时候找找附近有无可以9.9团购的奶茶。

吃完逛逛优衣库和乐高消消食,或者去丝芙兰试试样品、去苹果店玩玩样机。

最后到无印良品视察一圈,以“猜价格”的保留节目收尾,感叹当今物价怎会如此离谱。

一套操作可总结为:要么只吃不逛,要么只逛不买。

△北京合生汇,一个商场如果突然人流量出现峰值,多半是有网红奶茶店开业

逛商场,正在沦为一种无处可去时的备选娱乐活动。

以前人们常说逛街能解压,光是看到心仪的商品就能获得心理满足。

但这种满足感已经越来越弱,千篇一律的柜台、设计越来越雷同的商品,很难不腻,同一家商场,一个月内绝不想再去第二次。

一层美妆护肤、黄金珠宝、手机数码,二层男女服饰,三层运动童玩,四五层餐饮和影院……全国统一布局,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走。

逛商场的目的性越来越强,除了一定要买的东西,其他一律不看。

不像那个大家普遍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年代,摆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就能“躺着赚钱”。

商场的处境越发尴尬:穷得只能逛,逛又没得逛。

△SKP的不同逛法

也就是冬冷夏热,年轻人无处city walk,才会转身去shopping mall walk。

说walk就是真walk,绝对不跟你开玩笑。蹭蹭空调消消食,对着价格评头论足一番,最后轻蔑地扔下一句:不如去网上买。

而吃腻了连锁餐饮店的中央厨房味道的年轻人,去商场的理由越来越少。

还有一部分逛商场的年轻人是出于社交需求,比如有人把它当“相亲避难所”,人多店多,可以尬聊的话题也多,还能顺带观察一下审美品味和消费习惯是否同步。

△北京王府井的apm,商场人最多的区域要么是地下美食城,要么是顶楼美食街

购物中心无人购物成为常态。

商场早就不是“购物的天堂”,而是美食城、儿童乐园和课外拓展班的集合地。

年轻人去商场的理由,不外乎有没有新开的奶茶店和火锅店、有没有优衣库、负一层有没有大超市、顶层电影院有没有合适的排片。

△1996年中国内地的第一家现代商场——广州天河城开业

过去的20年属于购物中心的1.0时代,现在正进入2.0时代——以“卖货”为主要业务的商场已经被抛弃,社交属性才是新的出路。

越来越多商场把精力放在筹办市集、开室内音乐节、联名热门IP办展览、开潮牌快闪店,为的就是吸引年轻人去拍照打卡。

尽管如此,年轻人还是只逛不买,一层的热闹是一层的,丝毫不妨碍二三层的生意惨淡。

△号称全球体量最大的商业中心武商梦时代,直接在商场里建主题公园

作为“购物中心”的商场落败,不止是在中国。

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购物中心的黄金期,“购物狂”(shopaholic)一词也是在那时出现的。

商场最繁荣的时候,连僵尸电影也把重要场景设置在这儿,《活死人黎明》中的幸存者就是躲进商场避难,在里面吃喝玩乐,好似度假。

但从2005年开始,商场的受欢迎程度就一路下滑,空置率越来越高。

△克利夫兰商场是美国的第一个商场,于1890年开业,至今仍在营业

中国商场的发展虽然慢个十来年,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都是惊人相似。

2005年的时候有过一个明星云集的电视剧叫《最爱女人购物狂》,张柏芝饰演的购物狂的消费理念是:“出门穿什么好呢?挑衣服好麻烦还是买新的吧!”

如今,进一趟商场,拎着大包小包出来的“购物狂”似乎只存在于白日梦里。

△世界上多我一个用保姆车运爱马仕的富婆会怎样——网友锐评:我去菜市场都不敢这么买

当代“何不食肉糜”:年轻人为什么不去商场购物?是因为不喜欢吗?

如果钱不用省就能有,畅刷付款码的快乐谁不想拥有。

这届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是“精致抠”:可以偶尔买贵的,但绝对不能买贵了。

在各大网购平台上,认真做算术题,把羊毛攻略都翻烂了的年轻人,怎么会愿意去商场“任人宰割”。

原价多少不重要,只要没用券、没凑满减,就会觉得自己血亏——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购物,都会让人感觉自己可能是个潜在的大冤种。

△“有次去商场花500买了件裙子,对着镜子美滋滋地拍了张照,某天闲着没事再上传到淘宝识图,出来一件150的同款,自此不愿再去商场买衣服。”

年轻人可以理解实体店需要支付高昂的门店租金,但也实在没有余粮为它买单,搞到“出厂价”才是努力的方向。

商场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橱窗,偶尔去看看商品,合适的话,记下货号网上蹲折扣,或是搜同款平替。

硕果仅存的两类店大概是:线上线下价格基本同步还经常有折扣的快消品牌店、目标用户不在乎省钱的奢侈品店。

△2006年开业,2022年闭店的新世界百货成都店,它所在的盐市口商圈是成都初代“宇宙中心”,如今年轻人们都首选IFS、太古里。新世界百货是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老牌商场,也是很多人童年记忆的“高档购物中心”

失去价格优势商场只能在服务上扳回一成。

但实体店的服务,反倒让社恐年轻人避之不及。

i人真的很怕进到空无一人的门店,独自被三个导购环绕,翻一下价格标签都觉得尴尬。

平时在家躺着逛淘宝能慢慢挑到凌晨,实体店里多犹豫一分钟还得担心店员阴阳怪气。

在店员一声声“您眼光真好”、“这个太衬您的气质了”中迷失自我,直至无力回绝,支付成功就开始悔恨交加。

要是需要退换货就更灾难了,不得不鼓足勇气再去social一遍,在淘宝对话框振振有词的维权斗士,进了门店就秒怂。

△作为当代“高端商场”的北京SKP,从2011年起便开始蝉联国内商场销冠,平时人也不多,但人均利润高

对于大多数并未实现财务自由的年轻人而言,商场的尽头很难不变成大型食堂,饭点才会被想起。

不是年轻人只爱吃,是只有B1、B2的美食街能让人比较没负担地满足一下消费欲。

来都来了,吃顿饭再走吧。

可是看一眼,好像还是回家点外卖的折扣多。

节水型
1 楼
好像哪里都一样,现在只有Premium Outlets还有人流,Macy's之类的老牌店都很惨淡。 [1评]
a
azkaban
2 楼
很快情况就会有所改善。UPS工人工资的上涨会带动整个快递行业资薪的提高,那时你就又会回商场购物了。
吃货百分百
3 楼
瞎几把说,刚从中国回来,马路上热闹着呢。崩溃了这么久还没缴枪吗? [1评]
E
EOS
4 楼
网上啥都有还送到家,货比十家都不是问题,退货还方便。我要的是货,货一样的话当然就要实惠的。现在的商场都搞的巨大无比,去了还要找车位,买几样东西一天时间都搭进去了。何必呢?!
虎皮猫A
5 楼
我回国想买几套西服,上班穿,毕竟国内的西服样板可能更适合, 一看价格有点高。看上去质量不错的, 都在4000多人民币。比北美还贵。我不买名牌,在北美买的西服套装都在300-500美元。 [1评]
大春哥
6 楼
都是進去消食嘆冷氣的。以後要買門票才能進商場
大春哥
7 楼
上班要穿西服?一定不是工程部門的,莫非銀行櫃檯還是車行的乾活? [1评]
a
abc868
8 楼
不管怎样!反正十四亿中国贱逼肯定是赢麻痹了!
虎皮猫A
9 楼
刷碟子的, 为了有仪式感。 俺是个做审计的小会计,要和客户打交道。
金三
10 楼
非洲兄弟少了,爱党爱国的五毛粉红挣不到钱了。
t
telecom
11 楼
瞎几把说,我就是南中国的快消品从业者,压马路上热闹,但没人消费,多少商超都崩溃了
f
funding
12 楼
商场里每个铺位都是成千上万的月租,凭啥让我分摊。。。尺码不确定的时候可以去试试,价格嘛肯定还是网上划算呀。
d
diss2
13 楼
你就不一样了 👅吊卖屁股洋人就爱你这一套 [1评]
d
diss2
14 楼
哈哈哈 你们傻逼弯弯南波湾啊 你们真麻啊
金三
15 楼
洋人还是喜欢你妈。 [1评]
d
diss2
16 楼
还是你们反华狗洋奴了解洋人 是你洋爹在你身上时候告诉你的吗
z
zhengchg
17 楼
中国的极低外卖成本是病态。 病好就可以了
金三
18 楼
你妈昨天晚上告诉我的。
咚咚咚121
19 楼
瞎几吧说!南中国大了,你要是贵州山区里的快消商品从业者,那有生意才不正常了
淫民万岁
20 楼
韩国的商场这点很成功。韩国的网购高度发达,丝毫不影响商场的客流量。 周末去大型premium outlets,人多到停车很难,吃饭都得占排。谁愿意东西买贵呢?大型商场里的店铺交着昂贵租金,确能做到售价跟网上购物同一价格,甚至更低,实在不可思议。 衣服鞋子价格差不多的话,哪怕稍微贵一点,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去商场买吧。能选最合适的尺寸,比起在家看电脑上的照片,买东西还是眼见为实更好吧;周末去商场购物是一种消遣,本身就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数人的时间没那么宝贵,没达到网购来节约时间的层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