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正在跨越历史的三峡。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版图,正在发生一轮剧变。
南边的越南,正在变成中国产业层面的一个“特区”。
北边的俄罗斯,正在变成中国贸易层面的加拿大。
东边的日本,正在变成中国投资层面的一个备选。
中国的经济巨轮开往了一片微妙的海域,而身处其中的人多数浑然不知。
如果说,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越南就是摸着中国过河。
而且摸着摸着,越南可能会变为中国经济上的一个“特区”。
最近越南出现罕见高温,电力紧张,一万多家大工厂或将被迫停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签订售电协议,每个月给对方送上3000万千瓦时,以至于很多网友都炸了。
这是不是在帮助越南成为世界工厂呢?趁它病要它命不是更好吗?
不,格局还是太小了。
广西帮越南,实际上就是在帮我们自己。
你剖开越南工业体系的心脏就会发现,越南本质其实是一个组装车间。
它没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其所生产的塑料产品总成品价值,进口成分占了约70%至80%,电子产品约77%、药品约80%到90%。
这里头大部分要靠中国供应零部件。所以,你也可以说越南是中国供应链的延伸。
举个例子。
前两年全球海运停摆,美国时装品牌GAP在越南的供货商工厂因为一半的原材料无法从中国进口,差点就停摆了。
这让很多人心生疑虑,不是说好越南是个纺织大国,全球市场份额第二,四分之一的制造业工人都在干纺织吗,怎么连面料、纤维、纽扣这样的基本原料都无法自给自足,非得从中国进口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类东西在中国生产的东西就是比越南国内便宜10%~15%。越南举全国之力都生产不出来比中国更便宜的。
这就奇了怪了,越南人的工资仅有我们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咋做出来的东西比我们还要贵呢?
要知道,人类八成以上的衣服是由化学纤维做成的,而纽扣、拉链等辅料也是源自于化工产业。
所以,现代纺织业并不是一个独自的工业门类。它的上游是化工业,而化工业的上游又是能源业。
纺织原料要做到便宜,绝不是比拼谁的劳动力更廉价,而是比拼谁的产业集群更完整,更专业化。
这方面中国恰好有绝世无双的武功。我们有广阔的土地作为集群空间,有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和深水良港,还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可以刺激全产业链条发展。
由此,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包含了全部41大类的工业。从产量上看,全球500多个工业品,中国有220个世界第一。
在这个超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中,每个产业的相互配套程度,每个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这种规模化、深度分工化的结果,就是越南只能跟我们进行组装成本上的竞争,而无法形成制造成本上的优势。
毕竟,越南的国土面积仅有32万平方公里,从体量上来看越南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特区”,加之境内3/4面积又为山地和高原,极大限制了越南的产业集群效应以及专业化分工。
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越南因为停电全面熄火,那些给在越南中资企业供应零部件的中国本土出口企业也会受到影响。这两年东盟成为了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越南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这部分出口要是再没了,那可真的不敢想象。
所以给越南送电,其实也是在帮助那些还留在国内的本土企业。
事情关键的在于,现在韩国日本等外资也在涌入越南,争抢这有限的人力土地资源,未来中资企业涌入的速度是不是能够快一些,将整个越南工业体系绑定为我们的下游组装环节。
如此,越南就会越发依赖中国,越有可能沦为中国的一个加工厂,而不是世界的工厂。
今年,日本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7.3%,这估计颠覆了很多人对日本的印象。
不是说好日本老龄化严重,经济萎靡,年轻人躺平没有未来的吗,怎么突然就走出了深渊,实现完全就业了呢?
不仅如此,今年日经225指数年内累计涨了18%到3万点,突破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高点,创下了过去三十几年来的新高。
如果算总市值增加额的话,今年日本增加了4000亿美元,约为中国股市的2倍。
当中国股市坚守十年三千点的时候,日本似乎正在走出失去的三十年。
是不是很感慨,一夜梦醒,年轻人的生育在日本化,欲望在日本化,但是转个身去看日本,人家反而是在去日本化。
为什么会这样?今天,传统的国际政经秩序剧烈重组,左右逢源的机会在变少。对顶级资本而言,可能早晚都得选边站。在地缘的夹缝之处,便诞生了通道红利和备份红利。
谁在享受通道红利呢?
一个是老东北地区,正受益于俄罗斯的全力向东看。还有一个是新加坡,受益于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地位,自贸港和金融港得到进一步提升。
日本则站在了备份红利那边。你可能还不知道,全世界都在抄底日本。
就拿巴菲特来说。
2020年世界悄然变了一个模样,在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巴菲特早已嗅到了未来,提前押注日本。
他大举减持台积电,加仓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丸红、住友商事达到了1.9万亿日元,日本成为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美国以外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这笔投资特殊在哪里呢?
日本五大商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能源,有大宗。一旦全球秩序陷入混沌,步入通胀的篇章,这些资产都能赋予更高的估值,五大商社会被重新定价。
在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之下,日本无形之中就成为了全球热门投资对象,海外投资者纷纷进入日本股市。这也让日本的年轻人,在时隔多年之后,终于嗅到了一丝丝经济沸腾的气息。
久违啊。
从黑船来袭到玉音放送,从二战结束到令和即位,日本每隔几十年,都会经历一轮彻彻底底的,从大兴到大衰的历程。
这回,日本会站到新的起点之上吗?
最近,东北经济突然大爆发。
一季度吉林GDP增速8.2%,位列全国第一。而黑龙江5.1%,辽宁4.7%。
也超过了全国平均线,是十年来第一次。沈阳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甚至高达18%,在重点城市当中名列前茅。
为什么突然之间,东北就起死回生了呢?
除了去年基数较低之外,中俄贸易爆发性增长起了一定作用。今年一季度,黑吉辽对俄出口分别增长了97.4%、210.4%、92.6%。
这种狂飙背后,是俄欧经济体崩溃下,俄罗斯重心开始东移,给东北带来了新的机遇。
你知道现在的北极熊,有多么心急火燎的想要靠向我们吗?
黑河大桥(黑龙江大桥)是双方规划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三十年前就开始起步,一拖再拖,去年6月奇迹般的突然建好了。
同样命运多舛的同江大桥,去年11月火速通车,成为了中俄首座铁路大桥。
真的是万万没想到,欧亚一声炮响,没有打垮斯拉夫民族,反而打通了中俄边界多年的肠梗阻,让这些意义非凡的运输通道迎来了命运的改变。
而这些,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两座大桥的链接不过是一个隐喻。
它更象征着俄罗斯成为中国的加拿大已成定局。
2020年中俄贸易只有1077亿美元。但是2021年马上变成了1468亿,2022年又狂飙到了1902亿。两三年功夫而已,就快翻了一倍。
而且双方还提出,到2024年之前双边贸易额要达到2500亿,折合成人民币就是1.6万亿啊。
拥有地缘优势的东北,难道不会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贸易餐桌上,分到最大的一杯羹吗?
毫不夸张的说,东北将迎来几十年来最大的通道红利。这里,拥有西伯利亚一号和中俄原油两条能源大动脉,还有重工业基础和大粮仓的双王牌。
西方的裂缝越大,东北的通道红利就会越持久,就越有机会提升自身的战略地位,从而拿到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去改善自身处于外循环经济的边缘地位。
一百多年前,沙俄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让东北从一片人烟稀薄的蛮荒之地,一跃成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率先融入了全球贸易网络,为东北最早成为近现代工业中心铺上了第一块垫脚石。
苏联问世后,156项援助重点工程中,有57个布局在东北,一汽、鞍钢、本钢、沈飞、沈机等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的工业巨子。
可惜后来双边关系陡然发生变化,苏联帝国又崩分离析,东北独特的区位条件完全没有了过往的优势,反而因为深居内陆而错失了很多机会。
如此,败也俄罗斯,成也俄罗斯了吗?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事情没有,浙江的台州温州,山东的日照滨州潍坊等,他们的人均GDP在十年前高于全国平均线,如今却低于平均线?
这样的沿海城市大概有十二个,占比全国(内地)高达五分之一。
为什么海权时代的逻辑没有以前好使了?
因为中国正在重构整个交通版图,在内陆地区打造超级无水港,很多贸易改从内陆上岸进出口了。
像成都重庆这些西部城市的出口贸易额,已经悄悄飙升到了四五千亿元了,位列全国前十二大出口地区。郑州也有三千多亿,比泉州南通都要高许多。
部分沿海城市掉队的背后,是传统地缘政治的崩塌下,我们花了更多精力在打造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
你看,九个国家中心城市有五个放在了内陆,西部拿到企业所得税15%的免死金牌,政策红利将长达三十年。
不可否认,东部沿海仍会是中国经济格局中最重要的拼图,但中西部的权重也在上升。
如今,泛亚铁路持续开进东盟,延伸了中西部的经济腹地,未来昆明的野心甚至是要做东南亚的经济首都。
从新疆出发,经由打造中的第三条欧亚大陆桥,可以直达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中亚越来越像中国的一个后门。
多年前所构思的陆上丝绸之路,其地图上的虚线已经在一条一条的变成实线了。欧亚大陆的贸易格局正处于剧变的前夕。
……
时代的车轮从来没有停止。每个人都只是大时代下的一个小人物。
当前,我们正在努力跨越历史的三峡。
当下,我们正在跨越历史的三峡。
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版图,正在发生一轮剧变。
南边的越南,正在变成中国产业层面的一个“特区”。
北边的俄罗斯,正在变成中国贸易层面的加拿大。
东边的日本,正在变成中国投资层面的一个备选。
中国的经济巨轮开往了一片微妙的海域,而身处其中的人多数浑然不知。
如果说,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越南就是摸着中国过河。
而且摸着摸着,越南可能会变为中国经济上的一个“特区”。
最近越南出现罕见高温,电力紧张,一万多家大工厂或将被迫停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签订售电协议,每个月给对方送上3000万千瓦时,以至于很多网友都炸了。
这是不是在帮助越南成为世界工厂呢?趁它病要它命不是更好吗?
不,格局还是太小了。
广西帮越南,实际上就是在帮我们自己。
你剖开越南工业体系的心脏就会发现,越南本质其实是一个组装车间。
它没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其所生产的塑料产品总成品价值,进口成分占了约70%至80%,电子产品约77%、药品约80%到90%。
这里头大部分要靠中国供应零部件。所以,你也可以说越南是中国供应链的延伸。
举个例子。
前两年全球海运停摆,美国时装品牌GAP在越南的供货商工厂因为一半的原材料无法从中国进口,差点就停摆了。
这让很多人心生疑虑,不是说好越南是个纺织大国,全球市场份额第二,四分之一的制造业工人都在干纺织吗,怎么连面料、纤维、纽扣这样的基本原料都无法自给自足,非得从中国进口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类东西在中国生产的东西就是比越南国内便宜10%~15%。越南举全国之力都生产不出来比中国更便宜的。
这就奇了怪了,越南人的工资仅有我们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咋做出来的东西比我们还要贵呢?
要知道,人类八成以上的衣服是由化学纤维做成的,而纽扣、拉链等辅料也是源自于化工产业。
所以,现代纺织业并不是一个独自的工业门类。它的上游是化工业,而化工业的上游又是能源业。
纺织原料要做到便宜,绝不是比拼谁的劳动力更廉价,而是比拼谁的产业集群更完整,更专业化。
这方面中国恰好有绝世无双的武功。我们有广阔的土地作为集群空间,有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和深水良港,还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可以刺激全产业链条发展。
由此,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包含了全部41大类的工业。从产量上看,全球500多个工业品,中国有220个世界第一。
在这个超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中,每个产业的相互配套程度,每个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这种规模化、深度分工化的结果,就是越南只能跟我们进行组装成本上的竞争,而无法形成制造成本上的优势。
毕竟,越南的国土面积仅有32万平方公里,从体量上来看越南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特区”,加之境内3/4面积又为山地和高原,极大限制了越南的产业集群效应以及专业化分工。
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越南因为停电全面熄火,那些给在越南中资企业供应零部件的中国本土出口企业也会受到影响。这两年东盟成为了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越南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这部分出口要是再没了,那可真的不敢想象。
所以给越南送电,其实也是在帮助那些还留在国内的本土企业。
事情关键的在于,现在韩国日本等外资也在涌入越南,争抢这有限的人力土地资源,未来中资企业涌入的速度是不是能够快一些,将整个越南工业体系绑定为我们的下游组装环节。
如此,越南就会越发依赖中国,越有可能沦为中国的一个加工厂,而不是世界的工厂。
今年,日本应届大学生的就业率高达97.3%,这估计颠覆了很多人对日本的印象。
不是说好日本老龄化严重,经济萎靡,年轻人躺平没有未来的吗,怎么突然就走出了深渊,实现完全就业了呢?
不仅如此,今年日经225指数年内累计涨了18%到3万点,突破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高点,创下了过去三十几年来的新高。
如果算总市值增加额的话,今年日本增加了4000亿美元,约为中国股市的2倍。
当中国股市坚守十年三千点的时候,日本似乎正在走出失去的三十年。
是不是很感慨,一夜梦醒,年轻人的生育在日本化,欲望在日本化,但是转个身去看日本,人家反而是在去日本化。
为什么会这样?今天,传统的国际政经秩序剧烈重组,左右逢源的机会在变少。对顶级资本而言,可能早晚都得选边站。在地缘的夹缝之处,便诞生了通道红利和备份红利。
谁在享受通道红利呢?
一个是老东北地区,正受益于俄罗斯的全力向东看。还有一个是新加坡,受益于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地位,自贸港和金融港得到进一步提升。
日本则站在了备份红利那边。你可能还不知道,全世界都在抄底日本。
就拿巴菲特来说。
2020年世界悄然变了一个模样,在所有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巴菲特早已嗅到了未来,提前押注日本。
他大举减持台积电,加仓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丸红、住友商事达到了1.9万亿日元,日本成为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在美国以外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这笔投资特殊在哪里呢?
日本五大商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能源,有大宗。一旦全球秩序陷入混沌,步入通胀的篇章,这些资产都能赋予更高的估值,五大商社会被重新定价。
在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之下,日本无形之中就成为了全球热门投资对象,海外投资者纷纷进入日本股市。这也让日本的年轻人,在时隔多年之后,终于嗅到了一丝丝经济沸腾的气息。
久违啊。
从黑船来袭到玉音放送,从二战结束到令和即位,日本每隔几十年,都会经历一轮彻彻底底的,从大兴到大衰的历程。
这回,日本会站到新的起点之上吗?
最近,东北经济突然大爆发。
一季度吉林GDP增速8.2%,位列全国第一。而黑龙江5.1%,辽宁4.7%。
也超过了全国平均线,是十年来第一次。沈阳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甚至高达18%,在重点城市当中名列前茅。
为什么突然之间,东北就起死回生了呢?
除了去年基数较低之外,中俄贸易爆发性增长起了一定作用。今年一季度,黑吉辽对俄出口分别增长了97.4%、210.4%、92.6%。
这种狂飙背后,是俄欧经济体崩溃下,俄罗斯重心开始东移,给东北带来了新的机遇。
你知道现在的北极熊,有多么心急火燎的想要靠向我们吗?
黑河大桥(黑龙江大桥)是双方规划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三十年前就开始起步,一拖再拖,去年6月奇迹般的突然建好了。
同样命运多舛的同江大桥,去年11月火速通车,成为了中俄首座铁路大桥。
真的是万万没想到,欧亚一声炮响,没有打垮斯拉夫民族,反而打通了中俄边界多年的肠梗阻,让这些意义非凡的运输通道迎来了命运的改变。
而这些,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两座大桥的链接不过是一个隐喻。
它更象征着俄罗斯成为中国的加拿大已成定局。
2020年中俄贸易只有1077亿美元。但是2021年马上变成了1468亿,2022年又狂飙到了1902亿。两三年功夫而已,就快翻了一倍。
而且双方还提出,到2024年之前双边贸易额要达到2500亿,折合成人民币就是1.6万亿啊。
拥有地缘优势的东北,难道不会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贸易餐桌上,分到最大的一杯羹吗?
毫不夸张的说,东北将迎来几十年来最大的通道红利。这里,拥有西伯利亚一号和中俄原油两条能源大动脉,还有重工业基础和大粮仓的双王牌。
西方的裂缝越大,东北的通道红利就会越持久,就越有机会提升自身的战略地位,从而拿到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去改善自身处于外循环经济的边缘地位。
一百多年前,沙俄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让东北从一片人烟稀薄的蛮荒之地,一跃成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率先融入了全球贸易网络,为东北最早成为近现代工业中心铺上了第一块垫脚石。
苏联问世后,156项援助重点工程中,有57个布局在东北,一汽、鞍钢、本钢、沈飞、沈机等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的工业巨子。
可惜后来双边关系陡然发生变化,苏联帝国又崩分离析,东北独特的区位条件完全没有了过往的优势,反而因为深居内陆而错失了很多机会。
如此,败也俄罗斯,成也俄罗斯了吗?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事情没有,浙江的台州温州,山东的日照滨州潍坊等,他们的人均GDP在十年前高于全国平均线,如今却低于平均线?
这样的沿海城市大概有十二个,占比全国(内地)高达五分之一。
为什么海权时代的逻辑没有以前好使了?
因为中国正在重构整个交通版图,在内陆地区打造超级无水港,很多贸易改从内陆上岸进出口了。
像成都重庆这些西部城市的出口贸易额,已经悄悄飙升到了四五千亿元了,位列全国前十二大出口地区。郑州也有三千多亿,比泉州南通都要高许多。
部分沿海城市掉队的背后,是传统地缘政治的崩塌下,我们花了更多精力在打造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体。
你看,九个国家中心城市有五个放在了内陆,西部拿到企业所得税15%的免死金牌,政策红利将长达三十年。
不可否认,东部沿海仍会是中国经济格局中最重要的拼图,但中西部的权重也在上升。
如今,泛亚铁路持续开进东盟,延伸了中西部的经济腹地,未来昆明的野心甚至是要做东南亚的经济首都。
从新疆出发,经由打造中的第三条欧亚大陆桥,可以直达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中亚越来越像中国的一个后门。
多年前所构思的陆上丝绸之路,其地图上的虚线已经在一条一条的变成实线了。欧亚大陆的贸易格局正处于剧变的前夕。
……
时代的车轮从来没有停止。每个人都只是大时代下的一个小人物。
当前,我们正在努力跨越历史的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