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劳力在减少,可为啥35岁找工作却被嫌老

今日头条
Toutiao
最新回复:2023年1月20日 3点40分 PT
  返回列表
77653 阅读
26 评论
澎湃新闻

时隔61年,中国人口再次出现自然负增长,与此同时,2022年出生人口已经跌破1000万。其中,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22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62%,比2021年又降低0.5个百分点,总规模减少了666万。

数据披露后,引发了“一边是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另一边35岁以上高经验值、高技术性的老员工再就业困难”的讨论。

为何会产生这种矛盾?又该如何破解?

“35岁找工作嫌你老”

“我今年32岁,再过两三年就35岁,如果劳动合同不续了,或者给我裁了,我可能要啃老很长一段时间。”一位职场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本来计划今年结婚和“背房贷”,现在只能往后推推了。

“我是不可能生孩子的,因为没有太多的安全感,活着就已经耗尽全部力气,很多重要的东西当下都是奢侈品。我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和责任心,就是照顾好自己的人生,不添乱。”一位已婚未孕的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在采访中,部分年轻人表示,一些单位的“35岁就业门槛”,的确会带来婚嫁、生育焦虑,这种焦虑主要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担心35岁之后失业或离职,再就业存在困难,自身的生活都可能无法负担。

尽管这个话题经常被讨论,但目前查询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条件,明确要求“年龄35岁以下”的,依然不鲜见。

在受到职场“35岁危机”困扰的群体中,程序员是颇受关注且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门类。一位IT行业从业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内的氛围整体30+再找工作,都面临一些困难,“尤其我们这个行业技术迭代速度快,强度也比较大,可能更加青睐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表示,国外的一些国家相对更加注重经验,珍惜技术人才。

为何企业对经验与技术的重视依然不足

在一个行业中,合理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应该是既有精力旺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又有体力虽然有所下降但经验丰富的年长者。为何企业往往偏爱年轻人?

“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进入人口负增长时已进入集约型增长阶段,我们的状态是依靠规模人口的需求来推动上游产业的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吴一平指出,创新与竞争正相关,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才能激励更多的创新,带动产业从低层级向更高层级变迁。而当产业升级到一定层次后,对经验与技术才会更加重视。目前,国内的企业、社会,“为人力升级买单”这一点可能还没有达成共识。

“产业政策要避免仅仅通过国有企业来实施,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和市场的竞争中性或所有制中性的原则相违背。应该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实施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这个过程中,要有对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同等的创新激励。”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缓解职场中的“35岁现象”

如何缓解职场中的“35岁现象”对于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创造力与年纪并非线性关系,中年人的创造力与年轻人的性质并不相同,现实中也存在不少中年阶段更具有创造力的案例。因此,从社会层面需要破除年轻人更具有创造力的偏见,进而为各年龄段的优秀人才进入职业生涯的创新高峰创造均等机会。”吴一平表示。

他指出,为了避免“35岁危机”,社会—企(事)业单位—个人应在终身学习这件事上进行协同。“每个人都应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社会与企(事)业单位为个人学习提供服务保障。”

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人事的引进或招聘条例上,能够率先调整,是能够起到带动示范效应的,同时市场也能更早、更灵活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从全球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口出生率随着经济发展逐渐下降,这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中国一个特殊的地方是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一个断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表示,当前存在的就业难和就业歧视问题,这主要是一个短期问题,和经济当前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有关。

他指出,对于就业歧视的问题,比如普遍存在的“35岁现象”,从企业角度,不同工作岗位对劳动者年龄的偏好的确存在,“但年龄不应该成为一种明确的限制条件,可以考虑在法律上进行明确禁止。”

吴一平也指出,我们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在个人熟悉的赛道上持续走下去可能会面临各种瓶颈制约,“35岁现象”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与此同时,个人需要顺势而为,根据发展需要而进行事业转型,避免在单一赛道上出现年龄危机。

“35岁就业门槛,是多年延续下来的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但并不会一成不变。对企业来说,未来可能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企业自身也会自发灵活地处理这样的问题。”史毅表示。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更加迫切

从根源去缓解“35岁危机”,需要我国的产业进一步升级,需要营造更加具有创新动力的环境。同时,从应对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角度,尽快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也更加迫切。

这其中,公平的竞争机会,尤为重要。

陆铭指出,产业政策需要强调市场竞争,不能由行政力量在实施产业政策时直接去挑选享受政策的对象,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不公平的竞争,甚至有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事后的效果并不好。应该有更加宽泛的市场竞争策略,允许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到行业的竞争中来,根据事后的研发效果、产品的性能来给予相应的鼓励。

“对于就业难的问题,关键还是需要推进经济的增长,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在产业结构上,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强,也需要对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钟辉勇说。

P
Phillip
1 楼
名副其实的人矿社会。
英国流氓
2 楼
不应该是免费为赵家服务吗!
化外小民
3 楼
美国科技大公司都在拼命地裁员,为什么失业率还不断降低? ~ 这么明显的答案还看不懂吗?嘿!狗粮还真看不都。傻逼脑残狗嘛
g
gamma
4 楼
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就是呼吸香甜空气,天天找工作,时时被失业 - 伟大光荣正确的米国小费打赏自游谋生私有制 -
r
rootrootroot
5 楼
劳动力减少又不等于工作机会增加,要不学领导一肩挑去农贸市场卖点山货?
W
Washington001
6 楼
35岁问题基本上局限于高脑力劳动的IT大厂。这些人工资那么高,远高于社会其他人。其它工作受35岁年龄问题困扰的不大。即使大厂,效率高的职工也没有35岁问题 [1评]
w
wilburwang
7 楼
是的。不是35岁找不到工作,半导体35岁比30岁的吃香。看行业,而且被淘汰的人哪里都不好找
m
michikazu
8 楼
35这个多数是白领,知道发声。民工干点啥没人关注。工厂要求低,工地要求不高,这帮人又不去。
操翻仙骨子
9 楼
因为狗粮都吃屎
O
OZJOE
10 楼
画饼的时候你就是红利,吃饼的时候你就是饼里面的韭菜馅。
L
Lambda
11 楼
年轻劳力少?2016-17年放开二胎, 那年出生人口1700万!!这批人2035-2040年逐步走向社会,也就是说2040年以前的问题仍然是劳动力过剩 而不是缺乏
学术大湿
12 楼
跟年龄无关,跟人有关。有些人工作十年,并没有增加多少新知识,只不过是把同一个知识用了十年而已。这样的人自然是年龄越大越难找工作。如果你的知识在不断更新,你自然是越老越吃香。
b
bwolf
13 楼
中国是缺少的是那些赚钱少,没人愿意做的劳动力。 那些高高在上,不用学习,吹吹牛b就赚大把钱的工作,有的是人
a
aright
14 楼
就是金字塔,35就不要的是塔尖的部分,资源少,但个个都想往那挤。塔尖以下的绝大部分都无所谓年龄,只要你能做得了,但大家都不想做。说来说去,就是贫富差距太大,还有职业歧视太厉害。如果普通非技术类公务员收入和餐馆端盘子的差距不到一倍,大家福利差不多的时候,35岁问题肯定会基本不存在。
W
Washington001
15 楼
我觉得中国的人口问题也是一个炒作的话题。中国并不是一个充分就业的社会。很多农业劳动力还可以继续进入工厂。未来几十年,中国也不会缺乏劳动力。另外一再强调劳动力成本优势就是想让中国老百姓仅需继续过低收入生活。现代社会劳动力成本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并且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现代产业的竞争主要在于技术、在于产业链建设、在于物流、在于管理、在于提高生产率。在不需要更多劳动力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样才能一边让劳动者获得更改的回报,还能提高竞争力。 很简单的例子:疫情开始,全世界的口罩供应紧张,中国做出反应。口罩看似简单,但建立产业链不容易。从原材料采集、原材料加工、机械设备设计、机械设备生产和安装。工人培训。中国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比亚迪一个工厂自己设计和制造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在很短时间内,仅仅比亚迪一个工厂的日生产能力就达到几亿个。想想疫情前全世界的每日口罩生产量才4000万个。不得不说中国的产业链和工业的技术水平、系统整合能力、市场反应能力已经非常优秀!美国的工厂拿了政府大量的紧急补贴做口罩,同样是汽车制造商,GM搞出了几台手工缝纫机机的口罩生产线,不得不说是一个笑话。比亚迪在疫情期间仅靠向全世界供应口罩赚了一大笔钱!
一直在路上的鱼
16 楼
35岁上有老下有小,要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企业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自然是逐利优先。
y
yuba
17 楼
呵呵
s
smartknife
18 楼
中国最大的雇主是谁?国家政府。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是多少?35。
罗马军团
19 楼
年轻人失业率18%,韭菜有的是。
o
octane
20 楼
这说明国内需要的是低级重复性劳力。但是产业升级需要具有多年经验技工和科研人员。所以国家和企业其实不想要产业升级
a
android_auto
21 楼
没有创造力的国家, 创新创造被全面压制, 话都不许说。。。。。 当然也就缺少好的公司, 别人1亿人口 200万家公司, 中国10人口也是200万家公司,,,, 公司不但少,也不挣钱 加上恶性竞争, 盈利能力极弱 都是卖化妆品, 别人一瓶500人民币, 国内品牌卖5块 穷日子没有尽头
p
pandahello
22 楼
: 对,很多程序员干到40岁。但是干到50岁的有几个人?你知道每天睡3,4个小时对于一个四十几岁的人意味着什么吗?我四十几岁的时候最后一次赶进度,我的感觉是我的心脏受不了了。然后,我就不干了。多少岁不是问题,996是福报,007赶进度才是问题。而且算小时工资的话,也没有你说的那么高。
p
pandahello
23 楼
简单的说就是干到35,每天熬夜,没点基础疾病的已经找不到几个了。危险性太大,怕你牺牲了,赖上公司。找点体力好的,继续996,007.
p
pandahello
24 楼
如果说别的国家收入是金字塔型的,中国的收入结构有的人说是倒图钉型,我说是避雷针圣诞树型的。中国就没有中产,中产分分钟变无产。从教育开始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模式。
p
pandahello
25 楼
举个例子吧,无所谓年龄的是快递员,是清洁工,保洁员。这不是中产,就是苦力。35岁退下来的是中产的小白领,并不是什么塔尖。塔尖是公务员。呵呵。
x
xxlm
26 楼
: 国家招公务员不也限制35岁吗?这是系统性、制度性年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