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月31日,钟南山院士做出研判:疫情发展到现阶段,佩戴口罩可以成为非强制性措施,4月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可以不戴口罩。去年以来,包括美国、新加坡等在内的国家已纷纷解除在公共场所对佩戴口罩的强制要求。从国内来看,也已经陆续有城市的地铁不再强制要求乘客佩戴口罩。
2. 中国卫健委在2021年发布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如无更新,目前各地都应按照这份“指南”执行有关口罩的规定。要取消口罩令就要对这份“指南”进行修订,但鉴于“甲流”在春季进入高发期和公众对于第二波疫情的担忧,短期内是否会推出全面性的解除口罩的通知,还是个未知数。
3. 在解除口罩强制佩戴令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公众更关心的是:不强制戴口罩后是否会引发新一波疫情。数据显示,香港3月1日全面取消“口罩令”后,病毒并未出现大规模反扑。
4. 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应当了解有关于口罩的三点常识:(1)除了新冠病毒,口罩也能预防其他呼吸道病毒;(2)口罩等物理防护只能延缓病毒,不能完全、长久地将其隔离在外;(3)这是一个充满病毒的世界,病毒无法避免,我们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定相应防护方案。
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地已不强制要求戴口罩乘地铁,钟南山研判建议除特殊情况外可以不戴口罩戴了三年多的口罩,何时取下?近日,“口罩”的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起因是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已经不再对乘客佩戴口罩做出强制性要求。上海地铁服务监督热线表示:“为了乘客的安全和健康,目前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在乘坐地铁时佩戴口罩,但已不再对佩戴口罩做出强制性要求。”3月31日,在广州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过去三年,戴口罩是一个很好的预防病原体的有效手段,但疫情发展到现阶段,佩戴口罩已经可以成为非强制性的措施。人群长时间低暴露于流感等病原体,鼻腔缺少刺激,对人体自然免疫力的形成不利,进入4月以后,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可以不戴口罩。”
口罩,在国内这三年来已是“疫情”的代名词与象征。戴口罩是预防传染病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也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整个新冠大流行期间感染率保持较低水平的国家,口罩的使用率很高。据世卫的一份关于口罩的研究表明,佩戴口罩的要求也已被证明大为减缓了病毒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但何时取消口罩,则成为判断疫情何时结束以及是否仍然流行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22年起,世界各国已经纷纷解除在公共场合对口罩的强制要求。2022年4月1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联邦法官否决了美国联邦政府有关疫情期交通运输的口罩强制令,此后,美国所有主要航空公司迅速取消了对国内航班的口罩要求。其后戴不戴口罩,在美国甚至成为“政治事件”。各州对此的判断也不太一致。美国加州在取消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令一个月左右后,又更进一步宣布从4月3日起,医护人员不再需要必须佩戴口罩或接种新冠疫苗,才能在包括医院、紧急护理中心、牙科、医师诊所在内的医疗场所工作。但访客和患者可以自由选择。而据了解,美国政府已决定在5月11日结束新冠紧急状态。
▎图/3月30日,有关媒体从北京地铁了解到,目前北京地铁尚未接到相关调整的要求,乘客进站乘坐地铁时仍需佩戴口罩。
国内版口罩令源自何时?《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何时修订,何时解除?中国第一次公开发布的专门的“口罩令”,是在2020年1月30日推出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
当时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不到一个多月,人们对于新冠疫情的认识仅止于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口罩被认为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卫健委称“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就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制定本指南。”这个指南首次明确了“是针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佩戴口罩的措施,提出佩戴的原则、推荐口罩的类型和使用对象、口罩使用后的处理原则、儿童佩戴口罩的标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自此,戴口罩作为预防新冠疫情的一个重要防疫机制,被固定了下来。
2021年,卫健委第二次发布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如果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目前各地都应该按照这个“指南”,执行有关口罩的规定。
根据这个指引,普通公众在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都需戴口罩。
戴口罩的场景和情形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在医院就诊、陪护时; 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去年十二月以来,国内先后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这两份宣布国内疫情进入“乙类乙管”的文件中,仍要求“坚持勤洗手、戴口罩”。也就是说,从形式上,并没有一个文件宣布口罩令的结束。目前官方只有一个明确的解除口罩令,是今年3月13日三部委发通知,要求师生不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此次通知给出了一个全国性的落地方案“科学佩戴口罩”,即要区分场景、人群和疫情情况佩戴口罩。具体来看,对于幼托机构,幼儿在园期间不佩戴口罩,教职员工在园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对于高校和中小学,师生在校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但针对公众的口罩令仍在延续。各地仍在按防疫第十版以及21版口罩指南来执行。
3月20日,据“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成都地铁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要求:“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勤洗手、戴口罩。”目前,成都地铁倡导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目前来看,各地地铁不再严管乘客戴口罩,佩戴口罩仍是一个地方性随机行为,而不是一个可遵行的规定。但要取消口罩令,则需要对《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进行修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王伟炳认为:内地可以参考香港的操作,即放宽口罩佩戴的规定,但在老人院、医院等机构,仍要求继续佩戴,尤其是在一些医疗可及性较差的地区,建议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具体评估,保持灵活性,及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动态调整“口罩令”。但目前来看,春季的甲流大规模蔓延,每天仍有千例左右的新冠阳性感染人员,同时考虑到对于第二波疫情爆发的担忧,短期内是否会推出一个全面性质的取消口罩的指南与通知,仍需观察。
▎图/1月28日,东莞各镇街开展“全民佩戴口罩”宣传活动,免费给市民派发口罩,提醒市民春节期间不忘“罩”顾好自己。
坐地铁、乘机不戴口罩,会不会引发一波新的疫情?香港放松口罩令一个月后,新冠感染增加还是减少了?
每个人都希望疫情能赶快过去,都想尽快忘掉有关疫情的那些不愉快的记忆。在有意无意之间,我们可能都忘掉了之前应对疫情所设的规定,忘了还需要与时俱进,对这些规定进行调整。比如说,大家现在觉得查核酸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了,并不知道现在从很多国家和地区来国内,还需要提交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
关于口罩,就这么说吧,即便所有的专家都觉得没有必要戴口罩,但是如果地铁还是有戴口罩的规定,那么你不戴口罩,可能还是乘不了地铁;而对于一个正在咳嗽的人,只要脸上挂着一个口罩,即便口罩不能挡住咳出的飞沫,他也没有违反任何规定。
口罩,似乎只剩下一个形式。
从趋势上看,解除口罩的强制要求是各地地铁、公交系统都迟早要执行的。民众可能更关心的,不是自己要不要戴口罩,而是不强制戴口罩之后,会不会引发一波新的疫情?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香港的情况可以作为参考。香港从3月1日起全面取消“口罩令”,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均无须佩戴口罩。根据香港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自2023年1月31日起,总共检测到8719例新冠核酸阳性案例;在3月31日,检测到的新增阳性仅有87例。不过据观察,在“口罩令”取消之后,有约半数香港市民在搭乘地铁时仍旧选择佩戴口罩。并不是病毒完全消失了,才取消了口罩令;但也没有因为取消了口罩令,病毒就出现大面积反扑。
▎图/3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在广州受邀出席2023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时表示:“人类已经全面建立起对新冠疫情的免疫屏障,我们离走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间节点应该为时不远。疫情发展到现阶段,佩戴口罩已经可以成为非强制性的措施。世卫组织也已经释放了终结新冠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信号。”
除了病毒,口罩也能减少花粉的吸入,减轻季节性花粉过敏的症状。
常识二:物理防护只能是延缓病毒,减少入侵的病毒颗粒,并不能完全、长久地将病毒拒之体外。
当疫情大面积爆发时,尤其是在没有疫苗、没有抗病毒药物时,口罩等物理防护可以延缓疫情,但是不可能长久地将病毒完全隔离。
物理防护不只是减少了新冠,世界各国在新冠疫情中的流感发生率也大大降低;但是,因为免疫系统失去了各种病毒的刺激和训练,各国新冠疫情之后都出现了流感疫情的反弹。
常识三:这是一个充满病毒的世界,适者才能生存。恐惧不能战胜病毒,战胜病毒不是我们的目的,生存才是我们的目的。制定抗疫的方案,必须考虑到生存的成本。我们无法依靠国家来“一刀切”式地把病毒拒之门外,我们也无法奢望地铁车厢里的其他人都是不带任何病毒的。我们只有根据各自的健康状况,根据感染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方案。如果传染比较流行、自己的身体又不好,则需要避免人群聚集的场合,如果无法避免,则应该戴口罩。如果已经没有大规模疫情,自己身体又没有什么问题,则没有必要生活在恐惧之中,不能因为没戴口罩,出门就感觉没穿衣服似的。
1. 3月31日,钟南山院士做出研判:疫情发展到现阶段,佩戴口罩可以成为非强制性措施,4月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可以不戴口罩。去年以来,包括美国、新加坡等在内的国家已纷纷解除在公共场所对佩戴口罩的强制要求。从国内来看,也已经陆续有城市的地铁不再强制要求乘客佩戴口罩。
2. 中国卫健委在2021年发布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如无更新,目前各地都应按照这份“指南”执行有关口罩的规定。要取消口罩令就要对这份“指南”进行修订,但鉴于“甲流”在春季进入高发期和公众对于第二波疫情的担忧,短期内是否会推出全面性的解除口罩的通知,还是个未知数。
3. 在解除口罩强制佩戴令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公众更关心的是:不强制戴口罩后是否会引发新一波疫情。数据显示,香港3月1日全面取消“口罩令”后,病毒并未出现大规模反扑。
4. 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应当了解有关于口罩的三点常识:(1)除了新冠病毒,口罩也能预防其他呼吸道病毒;(2)口罩等物理防护只能延缓病毒,不能完全、长久地将其隔离在外;(3)这是一个充满病毒的世界,病毒无法避免,我们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制定相应防护方案。
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地已不强制要求戴口罩乘地铁,钟南山研判建议除特殊情况外可以不戴口罩戴了三年多的口罩,何时取下?近日,“口罩”的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起因是上海、广州、成都、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已经不再对乘客佩戴口罩做出强制性要求。上海地铁服务监督热线表示:“为了乘客的安全和健康,目前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在乘坐地铁时佩戴口罩,但已不再对佩戴口罩做出强制性要求。”3月31日,在广州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过去三年,戴口罩是一个很好的预防病原体的有效手段,但疫情发展到现阶段,佩戴口罩已经可以成为非强制性的措施。人群长时间低暴露于流感等病原体,鼻腔缺少刺激,对人体自然免疫力的形成不利,进入4月以后,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可以不戴口罩。”
口罩,在国内这三年来已是“疫情”的代名词与象征。戴口罩是预防传染病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也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整个新冠大流行期间感染率保持较低水平的国家,口罩的使用率很高。据世卫的一份关于口罩的研究表明,佩戴口罩的要求也已被证明大为减缓了病毒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但何时取消口罩,则成为判断疫情何时结束以及是否仍然流行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22年起,世界各国已经纷纷解除在公共场合对口罩的强制要求。2022年4月1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联邦法官否决了美国联邦政府有关疫情期交通运输的口罩强制令,此后,美国所有主要航空公司迅速取消了对国内航班的口罩要求。其后戴不戴口罩,在美国甚至成为“政治事件”。各州对此的判断也不太一致。美国加州在取消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令一个月左右后,又更进一步宣布从4月3日起,医护人员不再需要必须佩戴口罩或接种新冠疫苗,才能在包括医院、紧急护理中心、牙科、医师诊所在内的医疗场所工作。但访客和患者可以自由选择。而据了解,美国政府已决定在5月11日结束新冠紧急状态。
在国内宣布“乙类乙管”两个多月后,澳门、香港宣布3月撤销维持了两年多、长达950多天的口罩令。我国台湾地区则于2月20日松绑口罩令。这三地同时还规定“医疗照护、公共运输”两大指定场所仍强制戴口罩。在抗疫比较认真的东亚国家,新加坡于2月13日、日本于3月13日、韩国于3月20日解除了公交系统、学校的口罩强制要求。而在3月13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文,明确高校、中小学不强制要求师生佩戴口罩;幼托机构幼儿在园期间不佩戴口罩,教职员工在园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但这一口罩令并未延及公众。现在,这一防疫的最后象征,是否到了彻底要取消的时候?▎图/3月30日,有关媒体从北京地铁了解到,目前北京地铁尚未接到相关调整的要求,乘客进站乘坐地铁时仍需佩戴口罩。
国内版口罩令源自何时?《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何时修订,何时解除?中国第一次公开发布的专门的“口罩令”,是在2020年1月30日推出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
当时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不到一个多月,人们对于新冠疫情的认识仅止于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口罩被认为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卫健委称“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就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制定本指南。”这个指南首次明确了“是针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重要的佩戴口罩的措施,提出佩戴的原则、推荐口罩的类型和使用对象、口罩使用后的处理原则、儿童佩戴口罩的标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自此,戴口罩作为预防新冠疫情的一个重要防疫机制,被固定了下来。
2021年,卫健委第二次发布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如果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目前各地都应该按照这个“指南”,执行有关口罩的规定。
根据这个指引,普通公众在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都需戴口罩。
戴口罩的场景和情形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在医院就诊、陪护时; 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去年十二月以来,国内先后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这两份宣布国内疫情进入“乙类乙管”的文件中,仍要求“坚持勤洗手、戴口罩”。也就是说,从形式上,并没有一个文件宣布口罩令的结束。目前官方只有一个明确的解除口罩令,是今年3月13日三部委发通知,要求师生不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此次通知给出了一个全国性的落地方案“科学佩戴口罩”,即要区分场景、人群和疫情情况佩戴口罩。具体来看,对于幼托机构,幼儿在园期间不佩戴口罩,教职员工在园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对于高校和中小学,师生在校期间不强制要求佩戴口罩,可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意愿选择是否佩戴口罩。但针对公众的口罩令仍在延续。各地仍在按防疫第十版以及21版口罩指南来执行。
3月20日,据“成都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成都地铁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要求:“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勤洗手、戴口罩。”目前,成都地铁倡导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目前来看,各地地铁不再严管乘客戴口罩,佩戴口罩仍是一个地方性随机行为,而不是一个可遵行的规定。但要取消口罩令,则需要对《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进行修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王伟炳认为:内地可以参考香港的操作,即放宽口罩佩戴的规定,但在老人院、医院等机构,仍要求继续佩戴,尤其是在一些医疗可及性较差的地区,建议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具体评估,保持灵活性,及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动态调整“口罩令”。但目前来看,春季的甲流大规模蔓延,每天仍有千例左右的新冠阳性感染人员,同时考虑到对于第二波疫情爆发的担忧,短期内是否会推出一个全面性质的取消口罩的指南与通知,仍需观察。
▎图/1月28日,东莞各镇街开展“全民佩戴口罩”宣传活动,免费给市民派发口罩,提醒市民春节期间不忘“罩”顾好自己。
坐地铁、乘机不戴口罩,会不会引发一波新的疫情?香港放松口罩令一个月后,新冠感染增加还是减少了?
每个人都希望疫情能赶快过去,都想尽快忘掉有关疫情的那些不愉快的记忆。在有意无意之间,我们可能都忘掉了之前应对疫情所设的规定,忘了还需要与时俱进,对这些规定进行调整。比如说,大家现在觉得查核酸是一件很遥远的事了,并不知道现在从很多国家和地区来国内,还需要提交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
关于口罩,就这么说吧,即便所有的专家都觉得没有必要戴口罩,但是如果地铁还是有戴口罩的规定,那么你不戴口罩,可能还是乘不了地铁;而对于一个正在咳嗽的人,只要脸上挂着一个口罩,即便口罩不能挡住咳出的飞沫,他也没有违反任何规定。
口罩,似乎只剩下一个形式。
从趋势上看,解除口罩的强制要求是各地地铁、公交系统都迟早要执行的。民众可能更关心的,不是自己要不要戴口罩,而是不强制戴口罩之后,会不会引发一波新的疫情?
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香港的情况可以作为参考。香港从3月1日起全面取消“口罩令”,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均无须佩戴口罩。根据香港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自2023年1月31日起,总共检测到8719例新冠核酸阳性案例;在3月31日,检测到的新增阳性仅有87例。不过据观察,在“口罩令”取消之后,有约半数香港市民在搭乘地铁时仍旧选择佩戴口罩。并不是病毒完全消失了,才取消了口罩令;但也没有因为取消了口罩令,病毒就出现大面积反扑。
▎图/3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在广州受邀出席2023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时表示:“人类已经全面建立起对新冠疫情的免疫屏障,我们离走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间节点应该为时不远。疫情发展到现阶段,佩戴口罩已经可以成为非强制性的措施。世卫组织也已经释放了终结新冠作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信号。”
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疫情3年,我们对于口罩应该有什么常识?经过3年疫情,如果我们还没有形成有关口罩的这些常识,那么我们的苦就是白受了。常识一:世界上不只有新冠,还有其他呼吸道病毒。不管是新冠还是流感(甲流)病毒,都能引发大面积疫情,不是因为没有新冠疫情了,口罩就完全没有了存在的必要。除了病毒,口罩也能减少花粉的吸入,减轻季节性花粉过敏的症状。
常识二:物理防护只能是延缓病毒,减少入侵的病毒颗粒,并不能完全、长久地将病毒拒之体外。
当疫情大面积爆发时,尤其是在没有疫苗、没有抗病毒药物时,口罩等物理防护可以延缓疫情,但是不可能长久地将病毒完全隔离。
物理防护不只是减少了新冠,世界各国在新冠疫情中的流感发生率也大大降低;但是,因为免疫系统失去了各种病毒的刺激和训练,各国新冠疫情之后都出现了流感疫情的反弹。
常识三:这是一个充满病毒的世界,适者才能生存。恐惧不能战胜病毒,战胜病毒不是我们的目的,生存才是我们的目的。制定抗疫的方案,必须考虑到生存的成本。我们无法依靠国家来“一刀切”式地把病毒拒之门外,我们也无法奢望地铁车厢里的其他人都是不带任何病毒的。我们只有根据各自的健康状况,根据感染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方案。如果传染比较流行、自己的身体又不好,则需要避免人群聚集的场合,如果无法避免,则应该戴口罩。如果已经没有大规模疫情,自己身体又没有什么问题,则没有必要生活在恐惧之中,不能因为没戴口罩,出门就感觉没穿衣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