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巴基斯坦舆论异常期待歼-35E,埃及也曝出对歼-35E感兴趣的情况下,网上出现了基于“绿皮歼-35”升级的最新版本。银灰色的现役涂装让人心生遐想,更意味着国内海空军,乃至全球向隐身时代的高速跃进。
▲基于去年在珠海航展展示的水平,歼-35又前进了一大步
在冷战末期,其实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美国F-15、F-16先后服役,并以前者主攻自用,少量出口核心盟友,后者大量出口的模式,推动全球空中力量转型。苏联过了几年后,才拿出苏-27和米格-29,并同样将后者大量出口,与F-16分庭抗礼,书写了苏联战斗机最后的辉煌。而国内现在的情况是,大量服役的重型歼-20已经撑住了战斗力,反倒是中型歼-35慢了近十年。这对国内的影响其实不大,关键在于国际上。
▲米格-29当年慢了一步,差点出大事
从F-16定义中型机开始,各大国空军对于中型机的需求,就是“用数量弥补质量”。国内歼-20率先成熟,而歼-35迟迟不服役的局面,如果不考虑经济问题,简直完美——没有哪一支空中力量不喜欢重型机,现实做不到都是因为资源不足。而在歼-20装备数量超过F-22A,基本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国内空军对装备歼-35的渴望并不迫切。海军倒是希望获得隐身舰载机,但一方面海军航母目前仍然在近海活动,能得到陆基战斗机的支援,另一方面,电磁弹射系统尚未成熟,还需要与歼-15T合练。因此,也算不上迫不及待。
▲歼-20成熟后,国内松了一大口气
相比之下,国际上就有很多国家饱受五代机的困扰了——最典型的就是沙特,其从2017年开始,就试图从美国获得F-35A,以抗衡先行装备F-35A的以色列,至今仍未如愿。在东南亚,新加坡凭借几架F-35A,保持对周围国家的代差。欧洲国家里,能不能得到F-35,也出现了明显区别。这种特殊局面,源自F-35的唯一性,或者说垄断,因为全球能选择的外贸五代机,就只有这一款。
▲F-35的垄断地位,让美国收益巨大
而以色列和新加坡作为土地小国,装备先进战斗机维持地区战力平衡后,必须深度依赖美国,实际上形成了循环,美国国会当年强行要求F-35具备多用途能力,确实有巨大收益。然而,这种对美国堪称美妙的局面,在歼-35成熟,打破F-35的垄断地位后就不复存在了——既然美国无法控制歼-35的出口,那么F-35就无法维持平衡,现有局面难以为继,将变成外界最熟悉的“两强争霸”局面。只不过,这次虽然美国还在舞台中央,但对手不再是苏联或俄罗斯,而是中国。
▲歼-35E对中航工业的价值,异常重要
美国《1945》网站对此倒是有很清晰的认识,“美国犯了和法国一样的错误,F-35和‘阵风’一样都追求多用途性能,面对专注于空战的歼-35和歼-10C,局势会非常糟糕”。这个问题,其实美国空军早就看到了,但也真没有解决办法——早年美国自认为天下无敌,F-35服役周期内不会遇到对手,所以极度追求经济和政治收益,在军事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中航工业发展歼-35时,始终以性能为第一位,在隐身领域明显超过F-35,这个差距没到代差,但在空战中确实占据上风。
▲追求多用途性能的“阵风”已经倒下
换句话说,一旦歼-35E产能提上来,大量对外出口,F-35不仅统治地位不保,甚至立身之基都岌岌可危。至于“阵风”,这款前几年爆销的明星战斗机,本来就已经在南亚被歼-10CE重创声誉,现在要是歼-35E也开始出口,这局面就太难看了——五代机都出两款,在很大程度上要畅销全球了,四点半是真的没前景。
就在巴基斯坦舆论异常期待歼-35E,埃及也曝出对歼-35E感兴趣的情况下,网上出现了基于“绿皮歼-35”升级的最新版本。银灰色的现役涂装让人心生遐想,更意味着国内海空军,乃至全球向隐身时代的高速跃进。
▲基于去年在珠海航展展示的水平,歼-35又前进了一大步
在冷战末期,其实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美国F-15、F-16先后服役,并以前者主攻自用,少量出口核心盟友,后者大量出口的模式,推动全球空中力量转型。苏联过了几年后,才拿出苏-27和米格-29,并同样将后者大量出口,与F-16分庭抗礼,书写了苏联战斗机最后的辉煌。而国内现在的情况是,大量服役的重型歼-20已经撑住了战斗力,反倒是中型歼-35慢了近十年。这对国内的影响其实不大,关键在于国际上。
▲米格-29当年慢了一步,差点出大事
从F-16定义中型机开始,各大国空军对于中型机的需求,就是“用数量弥补质量”。国内歼-20率先成熟,而歼-35迟迟不服役的局面,如果不考虑经济问题,简直完美——没有哪一支空中力量不喜欢重型机,现实做不到都是因为资源不足。而在歼-20装备数量超过F-22A,基本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国内空军对装备歼-35的渴望并不迫切。海军倒是希望获得隐身舰载机,但一方面海军航母目前仍然在近海活动,能得到陆基战斗机的支援,另一方面,电磁弹射系统尚未成熟,还需要与歼-15T合练。因此,也算不上迫不及待。
▲歼-20成熟后,国内松了一大口气
相比之下,国际上就有很多国家饱受五代机的困扰了——最典型的就是沙特,其从2017年开始,就试图从美国获得F-35A,以抗衡先行装备F-35A的以色列,至今仍未如愿。在东南亚,新加坡凭借几架F-35A,保持对周围国家的代差。欧洲国家里,能不能得到F-35,也出现了明显区别。这种特殊局面,源自F-35的唯一性,或者说垄断,因为全球能选择的外贸五代机,就只有这一款。
▲F-35的垄断地位,让美国收益巨大
而以色列和新加坡作为土地小国,装备先进战斗机维持地区战力平衡后,必须深度依赖美国,实际上形成了循环,美国国会当年强行要求F-35具备多用途能力,确实有巨大收益。然而,这种对美国堪称美妙的局面,在歼-35成熟,打破F-35的垄断地位后就不复存在了——既然美国无法控制歼-35的出口,那么F-35就无法维持平衡,现有局面难以为继,将变成外界最熟悉的“两强争霸”局面。只不过,这次虽然美国还在舞台中央,但对手不再是苏联或俄罗斯,而是中国。
▲歼-35E对中航工业的价值,异常重要
美国《1945》网站对此倒是有很清晰的认识,“美国犯了和法国一样的错误,F-35和‘阵风’一样都追求多用途性能,面对专注于空战的歼-35和歼-10C,局势会非常糟糕”。这个问题,其实美国空军早就看到了,但也真没有解决办法——早年美国自认为天下无敌,F-35服役周期内不会遇到对手,所以极度追求经济和政治收益,在军事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中航工业发展歼-35时,始终以性能为第一位,在隐身领域明显超过F-35,这个差距没到代差,但在空战中确实占据上风。
▲追求多用途性能的“阵风”已经倒下
换句话说,一旦歼-35E产能提上来,大量对外出口,F-35不仅统治地位不保,甚至立身之基都岌岌可危。至于“阵风”,这款前几年爆销的明星战斗机,本来就已经在南亚被歼-10CE重创声誉,现在要是歼-35E也开始出口,这局面就太难看了——五代机都出两款,在很大程度上要畅销全球了,四点半是真的没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