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留学不再成为稀奇事,身边远赴重洋读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很多人觉得留学生的生活光鲜亮丽,可以在异国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
但他们中的不少人,却自称“海归废物”,甚至在网上找到了组织……
杭州姑娘花400万留学
归国后悔“当初不如买房”
杭州姑娘丽莎,28岁,本硕加起来在美国待了6年。
“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留学算是一直在规划中的事情,高一开始我就在机构补语言了,最后托福成绩106,算是同批学生里不错的了。”
在美6年,丽莎基本都是开心度过的。“学校课程安排不算满,有很多时间和其他留学生结伴旅游。中间还抽空回国考了驾照,本科毕业的时候带爸妈自驾游了美西。”
快乐的生活在硕士毕业的那一刻戛然而止。一开始丽莎想留美工作,无奈专业限制太大,投了不少简历都没回复。“能留下的基本都是STEM专业,文科生的机会太少了。”
于是她选择了回国找工作。
丽莎说,自己时常觉得自己是“废物”,这个心结来源于回国后没有找到理想工作。
“回国后,先是去了一家杂志社,后来又去母婴公司做宣传,都不是能很好发挥我专长的工作。”
这两份工作在丽莎看来都属于“事多钱少”的工作,要么是不友善的同事领导,要么是频繁的加班,时常让她心烦意乱,“觉得爸妈为我花的学费都扔水里了,投资我还没有买房划算。”
丽莎读硕士的时候在学校的咖啡吧里兼职,一周16个工时,“每个月拿到的工资比我现在的工资还高。”
工作上的不顺,也影响了丽莎父母的心态。“他们都是很传统的那种家长,没怎么了解过国外,本觉得我这样的‘海归’是招聘单位眼里的香饽饽,没想到我并没有什么成就,有时就会抱怨。”
6年留学生活,丽莎和父母没有具体算过账,“但花了400万肯定有。”
当初为了让丽莎留学,父母没有赶在杭州房价大幅上涨前买房,家里现在只有一套自住房,这也是让丽莎时常“怀疑人生”的一件事情。
“有时候会想,家里当时要是没让我去留学,而是选了买房就好了,我也不用那么辛苦地工作了。”
焦虑有时也来自“优势”的退化。“6年留学,我的主要优势其实还是英语。但回国后讲英语的机会很少,我有时看到一个眼熟的单词就是想不起意思来,就会非常难过。”
26岁女生英国留学后回国
发现自己竞争力并不大
26岁的雨婷,去年从英国某QS排名50内的学校毕业,学的是市场专业,目前在杭州某公司做公关。
雨婷自嘲“海归废物”,理由是按照她现在的存钱进度,预计没个六七年没法回留学的本。
“家里条件一般,但因为我自己从小有个留学梦,爸妈愿意支持我。”雨婷说,自己为了省钱,整个申请过程都是DIY的,考雅思也是蹭的同学报班得来的资料,为了就是尽量减少花费。
英国硕士是一年制,为此也有很多人调侃是“水硕”。雨婷倒是不避讳谈这个:“英国留学主打的就是性价比,一年硕实际上课的时间可能也就八个月。但是除伦敦外,其他地区花费也就30多万,相比澳洲美国算很便宜了。”
“没去之前很向往,但真的到英国了,光环也就消失了。”雨婷说,自己的课程安排的比较满,加上当时刚好撞上疫情,也没什么机会去欧洲其他国家玩,空余时间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做饭。
为了省钱,她很少点外卖,基本都是去超市蹲打折货自己做。“有时候赶due很累不想做饭,但想到点外卖要也要20多镑,又打起精神来自己煮。”
毕业后按照政策,留学生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留英找工作的,但竞争很大。雨婷能找到的工作都是很基础的工作,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学历贬值,毅然决定回国。
“回国后就业压力也不小,英硕的竞争力其实一般,甚至不敌同专业的211/985。”
雨婷说,自己曾怀疑出去留学的正确性,觉得在经济不那么景气的时候,或许早点工作、早点积累经验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雨婷看来,现阶段的留学更多是消费而不是投资。“如果家里不缺那几十万,就当出来涨点见识镀个金,但如果家境普通,又不考虑移民,几十万也算大钱了,工作个十年也未必回本,建议还是好好考虑。”
超过5万名留学青年
在网上自称“海归废物”
在豆瓣小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有着5万多名和丽莎、雨婷一样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自称“海废”,多数在留学上花费百万,但有人回国后“毕业即失业”,有人拿着与自己期望差距巨大的薪资。
翻阅小组的帖子不难发现,薪资和留学花费的不对等是多数人感到“废物”的原因。一位16岁出国的女孩算了一笔账,6年算上奖学金也花了父母200多万,但自己回国后的年薪只有15万,也就是不吃不喝都要13年多才能赚回父母的花费。
还有不少人学成归国后,却发现自己和昔日的同学已经拉开了人生差距。毕业即就业的同学赶上了缺人的好时机,顺利找到了工作结婚生子,而自己却像国外回来的“外星人”……
有人总结经验,认为这样“废物感”的来源往往是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都是被推着走。临毕业觉得,留当地找工作可以,回国投靠父母似乎也可以,事实就是最后忙起来啥也顾不上,只能疲于应付。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一起说说!
近些年来,留学不再成为稀奇事,身边远赴重洋读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很多人觉得留学生的生活光鲜亮丽,可以在异国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
但他们中的不少人,却自称“海归废物”,甚至在网上找到了组织……
杭州姑娘花400万留学
归国后悔“当初不如买房”
杭州姑娘丽莎,28岁,本硕加起来在美国待了6年。
“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留学算是一直在规划中的事情,高一开始我就在机构补语言了,最后托福成绩106,算是同批学生里不错的了。”
在美6年,丽莎基本都是开心度过的。“学校课程安排不算满,有很多时间和其他留学生结伴旅游。中间还抽空回国考了驾照,本科毕业的时候带爸妈自驾游了美西。”
快乐的生活在硕士毕业的那一刻戛然而止。一开始丽莎想留美工作,无奈专业限制太大,投了不少简历都没回复。“能留下的基本都是STEM专业,文科生的机会太少了。”
于是她选择了回国找工作。
丽莎说,自己时常觉得自己是“废物”,这个心结来源于回国后没有找到理想工作。
“回国后,先是去了一家杂志社,后来又去母婴公司做宣传,都不是能很好发挥我专长的工作。”
这两份工作在丽莎看来都属于“事多钱少”的工作,要么是不友善的同事领导,要么是频繁的加班,时常让她心烦意乱,“觉得爸妈为我花的学费都扔水里了,投资我还没有买房划算。”
丽莎读硕士的时候在学校的咖啡吧里兼职,一周16个工时,“每个月拿到的工资比我现在的工资还高。”
工作上的不顺,也影响了丽莎父母的心态。“他们都是很传统的那种家长,没怎么了解过国外,本觉得我这样的‘海归’是招聘单位眼里的香饽饽,没想到我并没有什么成就,有时就会抱怨。”
6年留学生活,丽莎和父母没有具体算过账,“但花了400万肯定有。”
当初为了让丽莎留学,父母没有赶在杭州房价大幅上涨前买房,家里现在只有一套自住房,这也是让丽莎时常“怀疑人生”的一件事情。
“有时候会想,家里当时要是没让我去留学,而是选了买房就好了,我也不用那么辛苦地工作了。”
焦虑有时也来自“优势”的退化。“6年留学,我的主要优势其实还是英语。但回国后讲英语的机会很少,我有时看到一个眼熟的单词就是想不起意思来,就会非常难过。”
26岁女生英国留学后回国
发现自己竞争力并不大
26岁的雨婷,去年从英国某QS排名50内的学校毕业,学的是市场专业,目前在杭州某公司做公关。
雨婷自嘲“海归废物”,理由是按照她现在的存钱进度,预计没个六七年没法回留学的本。
“家里条件一般,但因为我自己从小有个留学梦,爸妈愿意支持我。”雨婷说,自己为了省钱,整个申请过程都是DIY的,考雅思也是蹭的同学报班得来的资料,为了就是尽量减少花费。
英国硕士是一年制,为此也有很多人调侃是“水硕”。雨婷倒是不避讳谈这个:“英国留学主打的就是性价比,一年硕实际上课的时间可能也就八个月。但是除伦敦外,其他地区花费也就30多万,相比澳洲美国算很便宜了。”
“没去之前很向往,但真的到英国了,光环也就消失了。”雨婷说,自己的课程安排的比较满,加上当时刚好撞上疫情,也没什么机会去欧洲其他国家玩,空余时间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做饭。
为了省钱,她很少点外卖,基本都是去超市蹲打折货自己做。“有时候赶due很累不想做饭,但想到点外卖要也要20多镑,又打起精神来自己煮。”
毕业后按照政策,留学生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留英找工作的,但竞争很大。雨婷能找到的工作都是很基础的工作,她不愿意让自己的学历贬值,毅然决定回国。
“回国后就业压力也不小,英硕的竞争力其实一般,甚至不敌同专业的211/985。”
雨婷说,自己曾怀疑出去留学的正确性,觉得在经济不那么景气的时候,或许早点工作、早点积累经验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雨婷看来,现阶段的留学更多是消费而不是投资。“如果家里不缺那几十万,就当出来涨点见识镀个金,但如果家境普通,又不考虑移民,几十万也算大钱了,工作个十年也未必回本,建议还是好好考虑。”
超过5万名留学青年
在网上自称“海归废物”
在豆瓣小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有着5万多名和丽莎、雨婷一样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自称“海废”,多数在留学上花费百万,但有人回国后“毕业即失业”,有人拿着与自己期望差距巨大的薪资。
翻阅小组的帖子不难发现,薪资和留学花费的不对等是多数人感到“废物”的原因。一位16岁出国的女孩算了一笔账,6年算上奖学金也花了父母200多万,但自己回国后的年薪只有15万,也就是不吃不喝都要13年多才能赚回父母的花费。
还有不少人学成归国后,却发现自己和昔日的同学已经拉开了人生差距。毕业即就业的同学赶上了缺人的好时机,顺利找到了工作结婚生子,而自己却像国外回来的“外星人”……
有人总结经验,认为这样“废物感”的来源往往是自己也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都是被推着走。临毕业觉得,留当地找工作可以,回国投靠父母似乎也可以,事实就是最后忙起来啥也顾不上,只能疲于应付。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一起说说!